第166章 左支右拙
1839年5月。
奧地利軍隊突然出現在諾維薩德,這引起了波斯尼亞總督的恐慌,同時塞爾維亞也向奧斯曼帝國發出了求救信號。
因爲只要奧地利人越過多瑙河,就能對他們發動進攻。
奧地利一方至少有5萬的正規部隊,而此時無論是波斯尼亞還是塞爾維亞,都拿不出可與之對抗的力量。
塞爾維亞在推翻了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的統治之後,整個國家就陷入了動盪之中。十七人議會的諸位紛紛賄賂屯兵在此的奧斯曼帝國帕夏,爲了那所謂的至高權利,他們之間不斷相互攻伐。
這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是件好事,埃索爾帕夏也樂於見到這種場面,他想利用塞爾維亞人內部不團結這個弱點來削弱他們的力量,最終達到重新控制塞爾維亞的目的。
然而奧地利帝國軍隊的突然造訪,讓局勢頓時緊張起來。表面上佔據了優勢的武契奇,在內戰中損兵折將,更是將塞爾維亞的諸侯們得罪了個遍。
武契奇的背後是俄國人,而被他鎮壓的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背後正是奧地利人。
其實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從沒真心效忠過任何一方,他可以跟隨卡拉傑喬爾(曾經的塞爾維亞獨立派領袖)鬧獨立。也能爲了榮華富貴砍了卡拉傑喬爾,把他的頭送給蘇丹當成自己晉升的階梯。
他可以爲了獨立宣佈效忠俄國,也能爲了擺脫俄國的影響力和奧地利眉來眼去。
米洛什始終都只有一個目的,建立大塞爾維亞,他心中的大塞爾維亞是一個包括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以及整個巴爾幹半島的超級帝國。
米洛什的兩面三刀早就把奧地利、俄國和奧斯曼帝國都得罪光了。
但武契奇和十七人議會並不知道,只當是奧地利人要出兵幫米洛什鎮壓叛亂。
武契奇的使者很快到了俄國,可卻被告知沙皇只能保證塞爾維亞不會被奧地利吞併,援兵只有一位俄國軍事顧問,就連之前那些無處不在的俄國間諜,也不知不覺間消失了。
此時武契奇和十七人議會只能暫時放棄個人的成見,停止相互的攻伐,一同向奧斯曼帝國求援。
另一方,波斯尼亞帕夏也是慌得不行,塞爾維亞好歹有一萬五千人的軍隊和埃索爾帕夏的五千奧斯曼士兵,而整個波斯尼亞只有五千士兵,還分佈在大大小小近百個要塞之中。
波斯尼亞是奧斯曼帝國的負收益省份,收上來的稅收還不足以支付維護其穩定的費用,波斯尼亞生活着15萬克羅地亞人和將近30萬塞爾維亞人,當地的波斯尼亞人只有24萬。
而以上三個民族,都被正統的奧斯曼人認爲是不忠誠的民族。
恐怕奧地利帝國要進攻波斯尼亞,他只能帶着自己手下的部隊去遊擊了。
消息傳到伊斯坦布爾。
馬哈茂德二世暴怒不已。
“該死!言而不信的傢伙!背信棄義的小人!野蠻的俄國人,卑鄙的奧地利人,無恥的英國人!”
馬哈茂德二世將列強罵了個遍,但是他只能讓大維齊爾費爾·恰克緊急召回巴爾幹的部隊,讓軍隊回到圖爾恰繼續和俄國隔着多瑙河對峙,同時分兵去增援塞爾維亞。
波斯尼亞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重要性很低,它的收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維持穩定的費用卻很高。
面對這塊爛地,奧斯曼帝國也是以擺爛的狀態統治。奧斯曼人只在城鎮中有據點,稅收能收多少就算多少,叛亂者只要不喊着獨立或者進攻城市,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一地區90%以上是崎嶇的山地,農作物產量甚至不到隔壁伏伊伏丁那省的五分之一。
工商業貿易幾乎不存在,到了十九世紀依然是靠農、牧、漁、獵生存。
而且這裡的山民野性難馴彪悍好戰,動不動就起義搞事。奧斯曼帝國曾多次派大軍圍剿,但是都無功而返。
這塊爛地雖然是奧斯曼的“祖宗基業”,但馬哈茂德二世丟了它也一點都不心疼。反而是現在已經基本屬於獨立狀態的塞爾維亞,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卻不容有失。
因爲一旦塞爾維亞淪陷,奧地利進入奧斯曼帝國的道路將暢通無阻。兩國之間也是有着百年恩怨,一旦奧地利人嚐到鮮血的味道,保不齊會成爲下一個俄國,動不動就搞個“土奧戰爭”什麼的。
於是乎,此時的馬哈茂德二世不得不留下十五萬軍隊來和俄、奧兩國對峙,在南線只有20萬人的兵力,要弱於默罕默德·阿里的兵力,他只能希望埃及內亂是真的,自己的先頭部隊能直接拿下敘利亞。
敘利亞戰場。
奧斯曼人的先頭部隊在哈弗茲帕夏的帶領下,迅速進入敘利亞,起初未遇抵抗,他就想趁着埃及人兵力空虛之際,一舉拿下大馬士革。
然而哈弗茲帕夏不知道的是,從他進入敘利亞那一刻起,就已經落入了易卜拉欣的圈套之中。
當奧斯曼的軍隊一路挺進到阿勒頗時,哈弗茲帕夏決定在小鎮尼濟普修整補充給養。
結果被早就埋伏在尼濟普的埃及部隊和隨後而來的易卜拉欣的主力,前後夾擊損失慘重,哈弗茲帕夏本人也被俘。
易卜拉欣親手砍掉了哈弗茲帕夏的人頭,並割下了所有戰俘的鬍子,將其當成禮物送給馬哈茂德二世。
大薩拉基里奧皇宮之中,五十四歲的馬哈茂德二世詛咒着默罕默德·阿里和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他本人日夜操勞一生致力於改革,但卻屢遭挫折,此時已近癲狂。
慘敗的消息被他撕得粉碎,哈弗茲帕夏的人頭被他一腳踢飛。
“我還有新軍!我還有艦隊!派馬哈茂迪耶號去!告訴艾哈邁德,打不贏就提頭來見!”
“去叫那個帕麥斯頓過來,英國人的支援在哪裡,如果我見不到英國的艦隊,就砍他的腦袋!”
費爾·恰克憂心忡忡地寫好了命令,他不知道戰爭究竟會走向何方,但比起戰爭,他更擔心的是蘇丹的身體。
五十四歲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高壽了。(平均年齡30歲)
前線的指揮官艾哈邁德接到命令之後,立刻讓軍隊沿着海岸線進發,水陸兩軍齊頭並進,這樣在遭遇埃及軍隊時可以相互支援。
可艾哈邁德帕夏不知道的是,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早就被默罕默德·阿里用錢收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