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以佛教對道教?

劉辯出生於漢靈帝熹平五年,父親是漢靈帝劉宏,母親是來自南陽郡宛縣的宮女何氏,所以劉辯是庶出。

皇子劉辯出生後,何氏母以子貴,被封爲貴人,宋皇后被廢兩年後又晉升爲皇后。

在劉辯出生之前,靈帝的皇子們都已夭折,所以皇子辯出生後沒有養在皇宮中,而養在道人史子眇的家裡,不敢叫他的劉辯本名,稱他爲“史侯”。

因爲史道人有道術,何氏想憑藉他的道術保護皇子辯。

這些事情,熟悉歷史的趙雲知曉,戲志才並不清楚,賈詡也是經過一番調查才清楚。

既然靈帝都沒有給自己唯一的皇子封王,整一個子虛烏有的史侯,很可能對劉辯不上心。

相反,王貴人出身高貴,儘管不是大世家,在冀州也算是一個豪門,進宮就是美人。

她所生的兒子肯定就是嫡出,而不是劉辯一樣的庶出。

“主公,在高層,有一羣人信奉浮屠!”賈詡眼睛眯縫着。

“你的意思是讓那些光頭對付道家?”趙雲啞然。

在漢哀帝元壽元年時,有一位名叫景盧的博士弟子,從月氏王派遣來的使者伊存那裡,聽到了口授的佛經。

“浮屠”即佛的另一譯音。若從文字記載來看,佛教傳入我國至遲在西漢末年,但之前很可能性已經傳入。

現在,一般以東漢明帝永平十年爲佛教傳入我國的標誌。

當時漢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於殿庭,第二天上朝便問羣臣到底是何徵兆。太史傅毅回答說是西方的神-佛。

皇帝聽了,認爲供佛吉祥,就派遣中郎將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去西域訪求佛道。

公元67年,蔡愔等於大月氏國遇到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位法師,就請他們回國弘法。

一行人就用白馬馱着佛像、佛經,返回首都洛陽。漢明帝特意建立精舍安置兩位法師,精舍即是白馬寺。

當時“寺”是官署名稱,如大理寺、太常寺等。白馬寺是指一處安排接待外國宗教人士的機構,後來寺就才慢慢成了僧人所居之處。

迦葉摩騰、竺法蘭到達洛陽後,就開始譯經、度僧。

由於迦葉摩騰與竺法蘭是外國人,於漢語不甚精通,翻譯時表達義理也就不太精準,而且數量極少。

他們摘錄幾十段佛語,輯於一冊,即是《四十二章經》。

另外,迦葉摩騰與竺法蘭一開始就被皇家供養在庭院中,所以佛陀規定的僧團必須託鉢乞食,住在阿蘭若處等極重要的規矩,就沒能在中國實行。

又因爲當時同時發心隨兩位法師出家的人太多,一時間沒有那麼多染衣,於是從一開始漢傳佛教的僧衆就沒能統一着染衣。

以至發展一段時間後,就都穿了長袍。

所以,我們漢傳佛教最初的緣起就有其先天性不足:因皇家求世間福報而進入,最能表法的託鉢、披衣制一開始就沒確立。經典極少,翻譯亦存在缺陷。

從明帝起直至漢末,佛教基本只在上層社會小規模內傳播,而且絕大多數人把它當成了求福之法,而未了解到它是能令人了生脫死的實修之寶。

這種情況在外國僧人不斷進入,大量佛經被不斷翻譯出來後,才漸漸有點兒改變。同時,佛教也從皇家上層漸漸滲透至民間,建寺供養者也多起來。

至東漢末桓、靈二帝的時代,西域僧人相繼來到中國,如安世高、安玄從安息國來,支婁迦讖、支曜從月氏國來,竺佛朔從天竺國來,康孟詳從康居來。

由此譯經事業漸盛,佛教的普及範圍也漸廣。

東漢末期的佛典翻譯事業,主要開始於安世高。

安世高本名“清”,是安息國的太子,博學多識,信仰佛教。

當輪到他即位的時候,他卻讓位給叔父出家修道去了。

此人精研阿毗曇,兼習禪定,遊化西域各地,聞名一方。

東漢末大約七十年間,各譯師翻譯的經典涉及大小乘,包括止觀、阿毗曇、佛傳、般若幾方面。

在初期的佛典翻譯當中,一般常用“文”、“質”兩個字作譯文的評語。

“文”是指翻譯時以文辭優美、適合本土習慣爲主,“質”是指以傳達原意精準爲主。安世高、支讖等譯師,大多采用質樸的直譯,文采比後代優秀論師差些。

教自傳入中國,王公貴人中,楚王劉英爲歷史記載中最先祀佛的人,他曾爲佛齋戒祭祀,並曾奉縑帛替人贖罪。

但他對佛之認識仍十分粗淺,既信佛,卻又誦黃老之微言,且曾把佛與孔子、老子一齊祭祀,他又與方士交往。

可見此時漢人之對佛,是把佛教視爲一祭祀方術,以爲其學說只是鬼神報應之說。

當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傳入,首先要在當地人的思想信抑上找到共通點。

而現在中國流行陰陽五行,神仙方士之說,故當時國僧侶到中國時,奇裝異服,對佛像燒香禮拜,誦唸人們所不懂之經,在當時人民的心目中,自然被視作方士之類。

而他們舍世的生活方式,也與道家的隱修和迴歸自然的思想相似,故當時之佛教是被當作與黃老及神仙道術等相類似的東西,而被漢人民所接受。

永平十年時,明帝曾遺使到天竺求法,並得攝摩騰、竺法蘭把佛經及釋迦立像帶到洛陽。明帝令畫工仿畫佛像並置清涼臺收藏,又把佛經藏於蘭臺石室,又建白馬寺於洛陽,正式展開佛教在中國的弘法事業。

桓帝時,大力弘揚佛法,雖在宮中黃老浮屠並立祠,及士大夫間也佛老混言,但在他們的重視下,佛教得以在中國迅速傳播。

靈帝時,牟子銳志於佛道,兼研老子,著有《牟子理惑論》,以解時人對佛教之疑惑與攻擊,謂“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緒”,甚至明言儒亦不如佛也。

自此,佛教遂成一幟,漸與道儒分途。

自明帝建成白馬寺後,靈帝亦大造浮屠之祠,以銅造像,黃金塗身,衣以錦採,所建佛閣可容三千餘人,附近各地人在此聽佛和讀經。

每年四月八日浴佛節設酒飯,佈施於路,延綿數十里。

許多佛僧於傳教初期爲求在中國新地上生存與發展,儘可能遷就當地固有的文化,採取依附道教,尊重儒學的態度,在記述佛教傳播的史書中,佛道往被相提並論。

自明帝至桓帝時的百年間,始終以黃老浮屠歸爲同一道,更甚者,或以道教教主老子爲佛陀。

另一方面,儒學在漢代己漸居社會思想的主導地位,佛教對之也取尊崇之態度。

如牟子極力以佛教教義迎合儒家,認爲佛教義理與儒家倫理綱常思想是一致的,自己雖信佛但對儒家的仁孝思想並行,康僧會甚至把仁說爲佛教的最高原則。

東漢時,諸儒往往把佛貶爲“夷狄之術”,認爲其出剃髮棄妻等行爲不合孝子之道。

而道教也對佛教進行攻擊,除造老子化胡說以證明其資格早於佛教,又指佛僧棄親、拋妻、食不清、行乞丐爲“四毀之行”。

到了東漢末,佛教已趨向獨立,而對道的排斥也進行抗爭。

本來對賈詡就很忌憚的戲志才,聽到他對佛教入木三分的分析,不由頭皮發麻。

趙雲也在一旁沉吟,半晌沒有說話。(。)

第182章 葛尤的武藝第148章 高涼城趙雲現身第128章 趙洪趙荒武驚天第153章 我愛羊羊羊愛我第139章 定周城桑雲揚威第168章 收服大象出宗師第63章 江夏蠻反?第16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65章 跨時代的種子,真定公第9章 三韓歸一張郃迴歸第2章 恰同學少年第191章 高句麗事了第114章 蘇雙的下落第6章 星夜報噩耗第47章 趙忠的警告第194章 劉備失分第28章 賈文和高原進兵第157章 進貢路上第112章 張氏三兄弟親臨第199章 大年夜出擊第182章 再用火攻沙匪斃第95章 導引術造特種兵第193章 白馬義從再現世第5章 荀家姑爺第174章 張讓也得講原則第108章 慕容骨鬆聯合第41章 黃旭捱打?第22章 高順高順平第129章 風起漠北第182章 葛尤的武藝第69章 輕取番禺第33章 檀石槐的心思第98章 廬江周家第51章 招親前夕第143章 日達木基第70章 宋家大宗師,疑惑孟德第79章 出發去見雒陽令第57章 轉機忽現第13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58章 趙雲搬兵第182章 葛尤的武藝第9章 三韓歸一張郃迴歸第175章 硬抗袁紹第86章 南海歸屬錘定音第82章 江夏蠻巫師?第225章 何不送碳趙鎮南第174章 遠洋艦隊起航第29章 劉家人挺進澳洲第27章 刺史徐璆第36章 趙忠的心思第46章 趙子龍哪兒去了第125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裡了第47章 好自爲之第157章 袁子襄見聞第46章 求才若渴第77章 如何北進第191章 高句麗事了第70章 摩柯低頭第178章 趙雲惠乘初會面第147章 張飛夜襲第17章 天下威武唯漢軍第118章 阿拉伯數字?不,光和數字第210章 詰屈聱牙盡腐儒第162章 戲志才兵進合浦第146章 真定侯要來雒陽第101章 兄弟交心利斷金第177章 踢隱門出局第176章 悲催地尼第53章 抽籤比武第38章 義子黃旭第81章 宗師聯袂上武夷第172章 黃巾來拜第63章 江夏蠻反?第6章 兄弟皆有不平氣第106章 慕容部遭襲第116章 濱海隱士—華佗師父第65章 又見靈帝第94章 關雲長顯威第47章 何顒何伯求第1章 天下英豪入轂中第67章 趙戲分兵,夜襲南海第71章 趙子龍臨陣授權第21章 露馬腳王越殞命第98章 本初,你缺少格局第30章 張郃海路入西歐第122章 悠悠降生珠江畔第200章 功力被廢(二)第83章 陰謀,又見陰謀第115章 敢惹趙家成飛灰第154章 邊讓陶丘洪伏牛山的來歷第101章 鮮卑斥候的末日第130章 甘寧曹操齊奪城第62章 下揚州第101章 兄弟交心利斷金第55章 王允之謀,貂蟬出現第41章 穿越者的後代第24章 萬年公主第82章 趙家宋家同根生第174章 胡僧逞威,宗師之上
第182章 葛尤的武藝第148章 高涼城趙雲現身第128章 趙洪趙荒武驚天第153章 我愛羊羊羊愛我第139章 定周城桑雲揚威第168章 收服大象出宗師第63章 江夏蠻反?第16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65章 跨時代的種子,真定公第9章 三韓歸一張郃迴歸第2章 恰同學少年第191章 高句麗事了第114章 蘇雙的下落第6章 星夜報噩耗第47章 趙忠的警告第194章 劉備失分第28章 賈文和高原進兵第157章 進貢路上第112章 張氏三兄弟親臨第199章 大年夜出擊第182章 再用火攻沙匪斃第95章 導引術造特種兵第193章 白馬義從再現世第5章 荀家姑爺第174章 張讓也得講原則第108章 慕容骨鬆聯合第41章 黃旭捱打?第22章 高順高順平第129章 風起漠北第182章 葛尤的武藝第69章 輕取番禺第33章 檀石槐的心思第98章 廬江周家第51章 招親前夕第143章 日達木基第70章 宋家大宗師,疑惑孟德第79章 出發去見雒陽令第57章 轉機忽現第13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58章 趙雲搬兵第182章 葛尤的武藝第9章 三韓歸一張郃迴歸第175章 硬抗袁紹第86章 南海歸屬錘定音第82章 江夏蠻巫師?第225章 何不送碳趙鎮南第174章 遠洋艦隊起航第29章 劉家人挺進澳洲第27章 刺史徐璆第36章 趙忠的心思第46章 趙子龍哪兒去了第125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裡了第47章 好自爲之第157章 袁子襄見聞第46章 求才若渴第77章 如何北進第191章 高句麗事了第70章 摩柯低頭第178章 趙雲惠乘初會面第147章 張飛夜襲第17章 天下威武唯漢軍第118章 阿拉伯數字?不,光和數字第210章 詰屈聱牙盡腐儒第162章 戲志才兵進合浦第146章 真定侯要來雒陽第101章 兄弟交心利斷金第177章 踢隱門出局第176章 悲催地尼第53章 抽籤比武第38章 義子黃旭第81章 宗師聯袂上武夷第172章 黃巾來拜第63章 江夏蠻反?第6章 兄弟皆有不平氣第106章 慕容部遭襲第116章 濱海隱士—華佗師父第65章 又見靈帝第94章 關雲長顯威第47章 何顒何伯求第1章 天下英豪入轂中第67章 趙戲分兵,夜襲南海第71章 趙子龍臨陣授權第21章 露馬腳王越殞命第98章 本初,你缺少格局第30章 張郃海路入西歐第122章 悠悠降生珠江畔第200章 功力被廢(二)第83章 陰謀,又見陰謀第115章 敢惹趙家成飛灰第154章 邊讓陶丘洪伏牛山的來歷第101章 鮮卑斥候的末日第130章 甘寧曹操齊奪城第62章 下揚州第101章 兄弟交心利斷金第55章 王允之謀,貂蟬出現第41章 穿越者的後代第24章 萬年公主第82章 趙家宋家同根生第174章 胡僧逞威,宗師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