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永遠充滿了不可確定性,中路戰場上本來英國精銳紅杉軍靠着士氣和老兵的作戰技能,與人數佔據絕對優勢的帝國警衛隊拼的旗鼓相當,而如同小兵一般帶隊衝鋒的英國將軍在重重護衛下,完好無損的左衝右突的廝殺着,卻始終沒有生命危險。
騎在高頭大馬上,呆在一線部隊後面的卡爾森將軍,卻倒黴催的被一名隱蔽的英國散兵用帶有膛線的前裝槍擊斃!
不是卡爾森將軍不夠謹慎,而是上帝他老人家跟林皓達開了個致命的玩笑……
卡爾森將軍的突然陣亡,讓帝國警衛隊本就不堪的士氣雪上加霜,後面的帝國輕騎兵不得已之下加入了戰場穩住帝國警衛隊被逐漸壓制的陣線。
英國軍隊在敵方指揮官陣亡的鼓舞下,進攻的態勢變得更加瘋狂,這場戰鬥似乎已經到了終結的邊緣。
事實確實如此,帝國警衛隊不是青年近衛軍,卡爾森將軍死後抵抗了倆個小時後,終於被傷痕累累的英軍中路軍擊潰。
加入戰場的一千名帝國輕騎兵也隨之煙消雲散,當帝國警衛隊最後一面軍旗倒地時,還站立在戰場上的英國紅杉軍精銳連歡呼的力氣都失去了,他們疲憊的相互依靠着坐倒在屍體上,迷茫的望着鋪滿大地的屍體。
他們雖然打勝了,但失去的兄弟實在是太多了,大半的建制永遠消失在這場戰鬥中,剩餘的建制沒有一個傷亡不過半的。
而帝國警衛隊由於超過九成的基層軍官以及全部的中高層軍官全都戰死,整個部隊已經完全消失了,剩餘的帝國警衛隊士兵不是當了逃兵就是被俘虜,當然,英國人對於擊殺自己如此多兄弟的帝國警衛隊士兵沒有任何好感,一夜的時間過後,帝國警衛隊所有的俘虜全都被英國人處理掉了……
殺戰俘並不是林皓達獨有的特權,在18世紀這麼幹的部隊並不在少數,只是大多數殺戰俘的事件沒有被記載下來罷了。
這場戰鬥英軍中路主力雖說擊斃了卡爾森將軍,將帝國警衛隊全殲,取得了勝利,但這場所謂的勝利卻在隨後的三天內,變成了一場震驚歐洲的慘敗!
外圍倆路的青年近衛軍付出了數千人的代價,聚殲了人數並不多的英王德意志軍團,帕金森將軍在得知卡爾森將軍戰死,帝國警衛隊主力覆滅的消息後,並沒有撤離,不退反進的咬在了正在撤軍中的中路英軍主力的屁股後面。
最初英軍指揮官在殲滅帝國警衛隊的大勝之下,跟青年近衛軍硬碰硬懟了一場,然後被打的差點連他媽媽都不認識,玩親臨前線衝鋒把戲的英軍指揮官,落得跟卡爾森將軍一個下場,只不過英軍指揮官不是被黑槍打死的,而是被青年近衛軍士兵用刺刀挑死的,大敗中的英軍根本無力保護這位想要鼓勵士氣的英軍指揮官……
青年近衛軍無視傷亡,士氣恆定的可怕之處在這場戰鬥中讓人數不多的英軍感到異常驚恐,他們本就是疲憊之師,戰後人數也不比追擊而來的青年近衛軍多,硬碰硬的廝殺自然無法匹敵。
就這樣,一戰被打掉了士氣連最高軍銜的指揮官都陣亡的英軍精銳主力,一路想着瑟堡港潰逃,而青年近衛軍就這麼不要命一般的一路追了過去……
在追擊中青年近衛軍又跟少量的英軍殿後部隊打了倆仗,最後強行軍在港口外圍堵住了潰敗的英軍最後殘兵,精疲力竭的英軍殘兵根本無力跟青年近衛軍對抗,全員放下了武器投降,然後被帕金森將軍下令,用他們對待帝國警衛隊戰俘的處理方式,將這些投降的英軍士兵全都處理掉了……
至此,登陸的三萬英軍精銳沒有哪怕一人逃回到英倫三島,林皓達在得知帕金森將軍的行爲後,不光沒有對帕金森將軍這種不顧惜士兵性命的行爲進行譴責,還將其提拔爲中將軍銜,真正戰在了法蘭西共和國頂級將領的序列中。
這場戰鬥中,英軍三萬本土精銳全軍覆沒,林皓達的5萬帝國警衛隊徹底消失,一萬青年近衛軍只殘留5千多人。
帕金森將軍在獲勝後,直接被調往法蘭西南部抵抗撒丁王國聯軍的戰場,林皓達似乎認定了英國人不敢再派兵登陸……
實際上,這場圍殲戰的結果,屬實把英國政府嚇到了,登陸的三萬英軍可不是普通的英國陸軍,而是曾經在各個戰場上數得上名號的王牌精銳!
這樣一支軍隊一個能頂的上十個殖民地正規軍!
然而,就這麼在剛剛登陸法蘭西本土後沒多久,全軍覆沒。
最要命的是,林皓達的主力部隊已經進入了比利時地區,用不了多久就會重新回到法蘭西本土,英國人連林皓達的一支二線部隊偏師都打不過,如何還能面對林皓達的主力大軍?
英國人雖說想要覆滅林皓達,但不代表他們願意付出巨大的代價!
林皓達主要威脅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權威和普魯士的擴張,以及撒丁王國本土的安全,這些國家纔是應該使出全力對付林皓達的,英國人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面對海上力量爲零的林皓達完全可以無視。
所以英國政府並不認爲自身需要付出大量的代價跟林皓達死懟,他們視爲根本的三萬精銳連一面軍旗都沒回來,英國人已經無力再承擔更高的損失了……
至於那些殖民地部隊,即便送上法蘭西本土,也不過是給林皓達送戰績送人頭罷了,除了打擊反法同盟的士氣外,毫無用途!
於是,英國人理所當然的選擇了觀望,等待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人和普魯士王國的軍隊,真正開進法蘭西共和國,英國人再從中出力。
至於撒丁王國聯軍的處境,英國人無力迴天了……
就在歐陸各國因爲瑟堡戰役臨時改變自身戰略部屬時,林皓達收到了這次戰役的系統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