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李世民生了十四個兒子,全部都是親生,絕無隔壁老王之類的人物在其中打醬油,但可惜的是,這十四個兒子裡面除了未成年不懂事的,餘者不爭氣的佔絕大多數,唯一能搬上臺面的,大抵只有魏王李泰和吳王李恪,還有一個晉王李治,年僅十二歲,已近成年,漸露崢嶸。

除此三子,另外十來位皇子可就真沒有一個能拿出手的了,作爲一個父親,李世民常邀羣臣飲宴,諸皇子也常參與,可是除了這三位皇子外,很少有哪位皇子站在宴席當中能令李世民帶着父親的驕傲爲大臣們介紹說“這是朕的某皇子,他做過什麼令朕得意,足堪炫耀的事”。

在這個年代,“紈絝”這個詞不算是貶義詞,但也算不得褒義,皇子們將這個詞的詞性發揮到了極致,他們每天做的便是在宮學裡打瞌睡,不讀書時便帶着無數家將禁衛出城遊獵,或是青樓買醉邀歡,偶爾心氣不順了還欺壓一下良善,李世民生的兒子大部分都是這種貨色。

齊王李祐便是這羣兒子中的代表人物。

看着李祐踉蹌跑出甘露殿的背影,李世民只覺得一種深深的挫敗感佔據心頭。

遊獵,買醉,笙歌,狎妓,沒有上進心等等,李世民素來不喜兒子們做這些,於是時時勸學,將天下有名望的道德大儒都請來教育自己的兒子,每月甚至從繁忙的朝務中抽出時間與皇子們維繫父子感情,考究皇子公主們的學問……

做了這麼多,爲何自己的這些兒子還是一個比一個不爭氣?心思一個比一個歹毒冷酷?

李世民想不通,他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也不知道作爲一個父親。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才能把兒子們往正道上扭轉。

至於李祐謀奪李素的活字印刷術,尤令李世民面上難堪。

兒子的陰暗心思就不說了,李世民一生睿智。活得比誰都明白,自己這些兒子們爲了謀取皇位而玩弄的花樣和心思。他冷眼旁觀看得清清楚楚,有些花樣老成穩重,有些卻幼稚得可笑。

只是身爲皇子貴胄,竟效盜匪行徑,將臣子的家產強奪過來,這一點卻令李世民格外憤怒。

今日召見李素時,這小子說話四平八穩,滴水不漏。李世民初時還覺得這是李素磨練了性子後,變得成熟穩重了,直到現在他才知道李素在他面前的表現其實並非敬畏,而是疏避,他眼裡的皇帝已跟“盜匪他爹”這個字眼劃上了等號,說話四平八穩不是因爲敬畏皇權,而是如同良善百姓路遇強梁的心情一樣,怕……再被搶劫?

想到這裡,李世民胸腔中的怒氣便愈發翻騰,也不知是氣兒子不爭氣。還是氣李素對他的混帳態度。

“常塗……”

“老奴在。”

李世民閉眼沉思片刻,然後睜開眼,緩緩地道:“傳旨。齊王李祐月內離開長安,回齊州封地,閉門潛心向學,另……原吳王府長史權萬紀調任齊王府,仍任長史,專司教導齊王學問處世之道,嚴厲告誡權萬紀不可懈怠,務必悉心教導齊王,若有偏頗妄縱。朕必問罪。”

****

齊王李祐匆忙跑出了甘露殿。

此刻的他很恐懼,腦海裡還浮現着父皇發怒時的模樣。那是真正的天威壓頂,彷彿一道道來自九天的雷霆狠狠劈在他身上。明明是溫暖如春的大殿,他卻如同掉進了冰窟,整個人被凍得動都不敢動。

直到現在已跑出了甘露殿,快走到太極宮門了,他還覺得身上一陣陣發冷,額頭的汗水一直沒停過,父皇附在他耳邊語氣冷森的那句“爾欲代朕收天下士子之心乎”,那句質問帶着冰冷的殺機,此刻回想起來仍情不自禁打了一個冷戰,彷彿剛纔從鬼門關裡走過一遭似的,毫無疑問,父皇的這句話將成爲他此生最恐怖的夢魘。

現在的他,才知道自己幹了一件多麼愚蠢的事。

印書啊,或許普通人能幹,但作爲皇子,絕對是犯忌諱的事,因爲他姓李,是父皇的親兒子,是有可能名正言順當皇帝的備選人物,所以他更不能幹,因爲在父皇心裡,這個皇位並不屬於他,或者說,未來這幾十年裡,這個皇位根本不屬於任何人,太子都不配!大唐的皇帝,只能是他李世民,除非他死去,或是快要死去,他纔會真正考慮誰纔有資格繼承這個位置。

而他李祐,根本不在父皇的考慮之中,想都沒想過,哪怕當今太子被廢黜,換個人上來當太子,嫡庶之分也好,長幼之序也好,論才能和品性也好,論朝堂和民間的風評也好,或是朝臣中支持自己的陣營勢力也好……不管怎麼論,輪來輪去也輪不到他。

一個絕對沒有任何希望繼承皇位的皇子,忽然伸出手想接過天下印書之事,此舉無異司馬昭之心,而且是大明大亮把自己的野心****裸地暴露在父皇面前,洋洋得意,任其評判。

所以父皇評判了,評判的結果是狠狠的一記耳光順帶一腳,李祐的臉上和小腹此刻仍有些痛,深深的恐懼和惶然已佔據了整個身心,這一巴掌也徹底將李祐打醒了。

是的,他沒有任何希望繼承皇位,尤其是今日將自己的野心暴露在父皇面前後,更是斷絕了他對皇位的最後一絲覬覦念頭,從此只能做一個安享太平富貴的王爺,在未來朝堂無數大風大浪裡小心翼翼的躲避,站隊,攀附,甚至阿諛……

李祐走得很慢,心中無數念頭和情緒一一閃過,然後停下腳步,回首望着太極宮起伏層疊的宮殿樓宇,李祐忽然蹲下身雙手抱着頭,失聲痛哭起來。

是爲了從今日起不得不選擇另一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還是追悔過早把野心暴露在父皇面前,到底爲什麼而哭,除了他自己,誰也不知道。

李祐蹲在地上哭了很久,便聽到耳畔傳來一道很熟悉的聲音。

“這不是五皇弟麼?皇弟何事傷懷哭泣?”

李祐擡頭,發現太子李承乾正站在他面前,笑吟吟地看着他。

李承乾最近很乖,比寶寶還乖,中秋節那天醉酒差點杖殺東宮左右庶子,事發後李世民大怒,羣臣激憤,一夜之間李承乾成了衆矢之的,被無數人口誅筆伐,李世民甚至動了易儲的念頭,一度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等人召入宮中,垂問儲君之事,鬧到這個地步,事情不可謂不嚴重。

所以李承乾老實安分了,作秀也好,圖表現也好,人前人後擺出痛改前非的模樣,不但將東宮豢養的突厥人盡數驅離,將東宮的歌舞伎遣散,而且每日讀書愈見勤奮上進,魏徵和孔穎達給李承乾授完課後,李承乾還跑去太極宮覲見父皇,主動說起今日讀書的體會心得,並在父皇面前謙遜地求教治國治軍的學問。

不得不說,李承乾的危機公關做得很不錯,不排除背後有高人指點,總之,經過這一段日子的痛改前非,李世民和朝臣們的滿腔怒火已漸漸熄滅,有些離開太子陣營的朝臣也悄無聲息地迴歸了陣營中,一切恢復了當初的原樣。

今日魏徵給李承乾授完課後,李承乾照例入太極宮向父皇談論讀書心得,剛走進太極宮,便看到五皇弟李祐蹲在地上痛哭,李承乾這才停步問了一句。

李祐哭聲一頓,擡頭見來人竟是李承乾,不由沒好氣地哼了一聲。

李世民生的十四個皇子,這些皇子在父皇面前的表現足以羨煞世上所有的父母,真正是兄友弟恭,一片和睦友好,然而,這僅只是在父皇面前而已。

私底下的場合,皇子之間並不和睦,或者說,各自有仇。

想想也是,那麼多皇子對皇位有覬覦之念,皇子那麼多,皇位只有一個,可以想象日後父皇殯天,爲了這個皇位不知會打得怎樣的屍山血海,有了一個共同的,大家都要爭搶的利益擺在面前,皇子之間怎麼可能和睦得起來?

李祐和李承乾的關係也是如此,或者說,但凡對太子之位有點想法的皇子,都視李承乾爲眼中釘。

今日這根釘子跑出來一臉和氣關懷地問李祐,李祐怎麼看怎麼彆扭,就像看到一隻黃鼠狼登門拜訪一隻雞,關心地問這隻雞最近身體怎樣,心情可好,有沒有肥碩……

“哼!”

這是李祐的回答,非常傲驕。

李承乾也不介意,臉上仍舊帶着溫和的長兄式的微笑,……最近飆演技裝乖寶寶可能太入戲了,李承乾發現自己的脾氣都好了許多。

兄弟二人並沒有沉默多久,隨即從甘露殿方向匆匆走來一名臉生的宦官,附在李承乾耳邊悄悄嘀咕了一陣,李承乾露出恍然之色,然後嘴角勾起一抹詭異的笑。

“原來皇弟因李素而受了父皇的責罵,難怪了……”

***

ps:還有一更。。。呃。。還有月票沒?怕大家記性不好,每天忍不住提醒一下。。。

真是操着賣白、粉的心啊。。。(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五百一十一章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 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半提審第五百八十一章 前路多舛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暗中查證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三百二十二章 夜半敵襲 上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二百八十七章 絕色男姿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四百八十章 中秋遊園 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四百零一章 烹茶論道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實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六百零九章 鴻門烤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八百五十六章 功臣畫像第七百三十章 東郊演武 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九章 試治天花 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一百四十六章 宣召進宮第五章 談談理想第五百六十七章 難得善意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三百四十三章 身陷算計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新章節 三百九十三章 在審覈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五十章 脫困求生 中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六百三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防奪權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九百一十四章 突然攤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遠避麻煩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
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五百一十一章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 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半提審第五百八十一章 前路多舛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暗中查證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三百二十二章 夜半敵襲 上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二百八十七章 絕色男姿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四百八十章 中秋遊園 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四百零一章 烹茶論道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實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六百零九章 鴻門烤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八百五十六章 功臣畫像第七百三十章 東郊演武 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九章 試治天花 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一百四十六章 宣召進宮第五章 談談理想第五百六十七章 難得善意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三百四十三章 身陷算計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新章節 三百九十三章 在審覈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五十章 脫困求生 中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六百三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防奪權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九百一十四章 突然攤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遠避麻煩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