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

不得不說,有時候李素的嘴很毒,又毒又賤。

一句話頂得祿東贊半晌沒吱聲,感覺自己不但幹了件肉包子打狗的蠢事,還反過來被狗咬了一口,很心塞。

“被貴國皇帝陛下收歸國庫?這……”祿東贊心中五味雜陳,不知道該露出一個同情的表情,還是不搭理他並朝他扔一條狗以示鄙夷。

李素一臉被洗劫後的肉痛,這個表情絕不是裝出來的。

“是啊……”李素幽幽嘆了口氣,朝他瞥了一眼:“祿兄,您的手下辦事不講究,送禮這種事當然是悄無聲息不落痕跡,您的那位副使可好,大白天的大搖大擺趕着兩大車禮物,衆目睽睽之下送進我家,就差敲鑼打鼓昭告天下了,陛下就算想裝糊塗都裝不下去,您這是在侮辱整個大唐的智商啊……”

祿東贊愕然,雖然不懂何謂“智商”,但可以想象得到,一定不是好話。

“這個……愚兄倒真是未曾料到,害賢弟受過,愚兄之罪也,還望賢弟莫怪。”祿東贊急忙賠罪,臉頰直抽抽。

兩萬多貫的禮物打了水漂不說,還落了個不是,最後還得給別人賠禮道歉……

祿東贊現自己越來越看不懂大唐了,貴圈真複雜,哪像我們吐蕃那麼實在,一言不合就砍人……

李素笑了:“不怪祿兄,只怪咱們運氣不好,下次祿兄若再送禮,一定要趁天黑去,畢竟……咱們乾的是見不得人的事,對吧?”

祿東贊:“…………”

這句話裡,祿東贊聽出了意思,這個不要臉的傢伙難道還想讓自己給他送一次禮?

看着李素擠出了褶子的笑臉,祿東贊也笑了,被氣笑了。

“哈哈,好,愚兄記住了,下次一定趁天黑去,說來賢弟確是不簡單,愚兄遠在吐蕃都聽說過賢弟的名頭,當初吐蕃與大唐之戰,賢弟一言而決勝負,讓我們吐蕃吃了大虧,我們贊普直到如今聽到賢弟的名頭都是又愛又恨,後來賢弟奉皇命死守西州,爲貴國皇帝陛下盤活了好大一局棋,賢弟的樁樁事蹟,愚兄都聽說過,不愧爲貴國皇帝陛下口口誇讚的少年英傑,年少成名,權勢無雙,長安城裡處處被人盯着也是情理之中,愚兄明白……”

李素感慨地拱手:“沒想到祿兄對愚弟如此熟悉,實是愚弟生平知己,祿兄沒說錯,年少成名弊處實多,愚弟身在長安,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着,一舉一動皆爲長安所知,愚弟這幾年也是煩不勝煩吶。”

祿東贊笑道:“愚兄無法幫到你什麼,只能送一些銅臭阿堵之物聊解賢弟之憂,若賢弟不棄,日後有什麼煩惱儘可向愚兄一訴。”

悠悠一嘆,祿東贊目光閃動,壓低了聲音道:“似賢弟這等曠世奇材,可恨我吐蕃卻千年難遇一位,若有,我吐蕃贊普必將引爲無雙國士,大禮相待,似貴國皇帝這般動輒對賢弟呵斥教訓,甚至見不得賢弟收受少許錢財饋贈,這種事在我吐蕃,可是聞所未聞,愚兄不怕交淺言深,老實說,實在爲賢弟不值呀。”

李素笑得愈燦爛了。

扯了半天閒話,到現在纔算說到正題,難爲祿東讚的涵養了。

於是李素眨了眨眼:“祿兄之言,深得愚弟之心,依祿兄的意思……”

祿東贊忽然哈哈大笑:“賢弟莫誤會,愚兄並無他意,只是爲賢弟不值而已,天色不早,賢弟若不棄,莫如留在四方館飲宴如何?此次愚兄來長安也帶了一些吐蕃的美女舞伎,雖不如中原女子那般美麗妖嬈,卻也別有一番異域風情呢,不知賢弟有此雅興否?”

李素笑着推辭了一番,約定明日必來四方館相見,然後告辭離去。

*******

接下來幾日,李素終於做回了乖寶寶,老實本分地陪着祿東贊在長安城四處閒逛,從城內逛到城外,從東西兩市逛到曲江池芙蓉園。

有意思的是,祿東贊對長安城的每一處風景都比李素熟,有些李素不甚明白的典故和來歷,祿東贊卻如數家珍,娓娓而道,所以相比之下,祿東贊反而像是導遊,而李素卻成了客人一般,每到一處風景祿東贊便滔滔不絕,而李素則嘖嘖讚歎不已,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第四天,可能祿東贊終於覺得有些不對勁了,這才閉口不再賣弄他的學識。

陪着吐蕃大相的日子,李素沉默的時候比較多,他在靜靜觀察,眼看祿東贊對長安城比他還熟悉,李素不由有些警惕。

一個近乎敵人般存在的人,對敵國的風土人情比本國人還熟悉,這絕不是什麼好現象,誰知道他惦記中原大好江山多久了?

祿東讚的這些表現,李素也不敢隱瞞,每日都派了人如實向太極宮稟奏。

李世民顯然對李素的表現很滿意,李素一旦認真做事不偷懶了,辦事還是很靠譜的。

又過了兩天,許敬山一案也有了新的進展。

很神奇,苦主家眷撤狀了。

刑部和大理寺的差役對苦主黃家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從廚房裡現了保存完好的一碗藥渣,也不知道這麼多天過去,刑部的仵作是怎麼驗的,反正從殘留的藥渣裡驗出了丹蔘和細辛兩味相剋的藥,請了長安城的幾位大夫聚在一起辯證,最後得出結論,黃守福致死之因是喝了這碗藥。

原本黃守福是商人,家裡有錢,每日必喝一碗蔘湯補氣,蔘湯的藥方和藥材是請了大夫給開好的,案前兩日,黃守福正好偶感風寒,自己隨便翻了一下醫書,說是“細辛”這味藥對症風寒,於是也沒請大夫參詳,私自在蔘湯里加了一味細辛,連喝了三日都沒見好,最後一日終於一命嗚呼。

《神農本草經》上對於用藥,有“十八反”的說法,也就是不同的藥材之間是有衝突的,相沖相剋的,黃守福喝的那碗加了料的蔘湯恰好便應了“十八反”。

解釋很清楚,很合理,黃家的家眷遺孀尤其聽話,刑部的仵作和大夫們跟家眷們一解釋,每個人都在瞬間大徹大悟,明白冤枉了好人,而且異口同聲請求撤狀,並且因爲許敬山蒙冤下獄,黃家還願意私下賠償銀錢代爲致歉……

這個年代的司法原則基本跟後世相差不大,便是所謂的“民不舉,官不究”,苦主都撤狀了,真相也大白於天下了,那麼大理寺監牢裡的嫌疑人自然便無罪了。

至於刑部侍郎韓由受賄一案,那是另一樁案子了,與許敬山毫無關係。

大理寺卿孫伏伽被近日這一連串的劇情反轉再反轉搞懵了,苦主撤狀的請求遞到大理寺後,孫伏伽一肚子火氣原封不動地遞進了太極宮。

沒多久,太極宮傳出了旨意,許敬山無罪開釋,刑部侍郎韓由一案則由大理寺開堂另審。

在一個烈陽高照的日子裡,滿臉蒼白身着白色囚衣的許敬山緩緩從大理寺走出來,李素,許明珠等家人迎上前,一左一右攙扶着面無人色的許敬山,蹣跚地登上馬車,出城回家。

至此,許敬山一案塵埃落定。

…………

好吧,官方的解釋李素假裝信了,也不計較這其中的處處破綻漏洞,更不在意突然冒出來的那碗藥渣,和莫名其妙的所謂“十八反”,至少李素能肯定一點,不管是朝堂的君臣,還是隱藏在幕後的主使,當事情鬧到這個地步,眼看再挖下去便是一樁驚天大案的關頭,大家都不希望再繼續挖下去了,息事寧人才是最合時宜的選擇,李世民不希望朝堂再被清洗了,權貴們不希望看到動盪了,而幕後的主使,當然更不希望自己像一隻倒黴的田鼠般被挖出來。

於是,許敬山一案展到這裡,四面八方都滿意了。

在外人眼裡,這樁案子算是塵埃落定,可對李素來說,許敬山出獄僅僅只是個開始。

看不見的陰暗角落裡,敵人的一雙雙眼睛在冷冷盯着他,像獵食的豺狼一般,只要獵物稍有一絲破綻便會撲上來撕咬,老實說,李素受不了這種時時刻刻提心吊膽的感覺,想想都覺得寢食難安,渾身冒雞皮疙瘩。

若欲自己的後半生活得安穩,睡得踏實,李素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藏在幕後的人揪出來,然後弄死。

太子也好,魏王也好,或是某些看他風頭太甚而眼紅的朝臣權貴也好,不管誰在幕後興風作浪,李素都要追查到底,確定了敵人是誰,他的心裡才踏實。明處的敵人雖然也是敵人,但至少比藏在暗處的要安全得多。

接了老丈人回到李家,李素決定暫時將老丈人一家先安頓在自己家裡,而他,則忙着幹別的事。

敵人不浮上水面,他絕不罷休。

許敬山一案在長安基本上沒有產生太多的動盪,一直到結案,許敬山出了大理寺,長安城也是波瀾不驚。

不過接下來幾天,長安城又有了新的傳言。

這次是正能量,說的還是許敬山的案子,只不過黃守福的真正死因被傳開了,許敬山蒙受的冤屈也傳得廣爲人知,最後百姓們紛紛長舒一口氣,許家洗清了冤屈,許家賣的茶葉當然也是天然環保無公害的綠色產品。當然,許家的女婿李素更是無辜中的無辜,到了這個時候,李素當年種種的事蹟又被人重複提起,坊間又是一片排山倒海般的讚譽聲。

李素冷眼看着風向的扭轉,他知道這一切皆是幕後之人所爲。

那個人不希望李素再查下去,於是用這種正名的方式委婉地表達和解的意思,許家的冤屈洗清了,李家的壞名聲也扳正了,唯一吃了點小虧的是許敬山莫名蹲了很久的牢獄,這個沒法補償。

換了旁人,或許便不會查下去了,但凡清醒一點的人都知道,再往深處追查,查出來的結果自己不一定扛得住,後果自己不一定承受得了。

可是,李素想查。

他知道,這一次是自己主動把事情鬧大了,幕後之人覺得收不了場,這才果斷決定收手,若是對方主動收手的話,或許李素還真不會再說什麼,可偏偏對方是迫於壓力被動收手。

一個主動,一個被動,事情的性質便完全不一樣了,敵人仍舊是敵人,他們仍然會在日後某個恰當的時機選擇撲上來狠狠咬自己一口,所以李素不能不繼續計較下去,他不想將來某天突然的小小疏忽,便被藏在暗處的撲上來咬一口,那一口,或許能要他和全家老小的命。

有了危險的苗頭,就要及時將它掐死。

**

許敬山出獄後,李素卻頻繁出入長安城。

進城不完全爲了陪祿東贊,李素還有更重要的事。

每天以無所事事的姿態,頻頻登門拜訪各位將軍長輩,從程咬金到牛進達,再到李績等等,李素這幾年人脈處理得好,每位長輩都拿他當親子侄看待,於是進了人家的門便被待爲上賓,又是酒肉又是舞伎,李素喝得兩眼直,消息沒打聽到什麼,酒量卻漲了不少。

唯一一個題外的消息,便是侯君集被特旨赦免了,已被召回長安,如今正在路上,再過兩個月約莫能回。

這算是唯一的好消息了,李素舒了一口氣,總算不枉當初冒着風險在李世民面前爲侯君集開脫,如今看來,李世民不管出於給他面子也好,還是覺得大唐確實不能痛失良將的考慮也好,總之侯君集被****了。

而高昌國的那些使節和遺老,自然也知道了侯君集被赦之事,這一次,他們再也沒法像當初那樣理直氣壯跪宮門,告御狀了,因爲皇帝已懲罰過,更重要的是,高昌國已被滅了,他們已是流離異鄉的亡國之臣,沒有任何的倚靠,也沒有任何的底氣了。

算是好消息吧,至少對李素來說,是個不錯的消息。

這一日離開程府時,天色已快黑了,坊官敲着鑼扯開嗓子大聲提醒着行人百姓回家,城裡開始宵禁了。

程府門外,方老五等人已在等候,見李素出來,衆人急忙上馬準備出城。

一行人匆忙出了仁壽坊,打算朝金光門行去時,一馬當先的李素忽然現仁壽坊的坊門下,一乘馬車靜靜停在路中間,馬車兩旁站着二十餘名親衛,前面兩人打着燈籠,看四馬並轅的儀仗,竟是皇子儀仗。

李素皺了皺眉,正打算下令避開時,對面馬車的簾子忽然掀開,裡面露出一張白白胖胖憨厚可愛像吉祥物般的肥臉,肥臉正朝他笑,笑得很燦爛。

李素愣了一下,然後也笑了,主動下馬朝前走了兩步,行了一個臣禮。

“臣,涇陽縣侯李素,拜見魏王殿下。”

馬車裡的人果然是魏王李泰,一反當初高傲冰冷的模樣,今日此刻的李泰顯得很和氣,很親切,看着李素的目光簡直像是多年後重逢的親人。

“李縣侯,你這頓酒可喝得久呀,從下午到晚上,城門快關了才從程府出來,本王在此恭候多時了,要不是害怕程叔叔那老……咳咳,老長輩,本王這急性子真恨不得衝進程家把你搶出來纔好。”(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一百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八百七十四章 渡河之戰 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十一章 活體實驗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七百六十三章 漸生波瀾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請個假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第五百四十四章 項莊舞劍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五百七十一章 辯證藥理第三百九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五十章 迂腐傲氣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五百九十四章 駕至晉陽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恥下問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間唯白髮 大結局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八百四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九章 試治天花 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樁出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間唯白髮 大結局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一百三十九章 監丞來歷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五十六章 細述經過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五百九十四章 駕至晉陽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一百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八百七十四章 渡河之戰 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十一章 活體實驗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七百六十三章 漸生波瀾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請個假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第五百四十四章 項莊舞劍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五百七十一章 辯證藥理第三百九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五十章 迂腐傲氣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五百九十四章 駕至晉陽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恥下問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間唯白髮 大結局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八百四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九章 試治天花 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樁出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間唯白髮 大結局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一百三十九章 監丞來歷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五十六章 細述經過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五百九十四章 駕至晉陽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