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

春來愛有歸鄉夢,一半猶疑夢щww..lā

長安城外,李素沒有第一時間去覲見皇帝,而是選擇了馬上回家看家人。

李素的性格從來如此,多年不曾變過,在他心裡,“家”比“國”重要,曾有先賢說過,“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如果在李素的心裡排個名次的話,那麼便是“親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對不起,偉大的天可汗陛下墊底了。

百名部曲簇擁着李素,一行人離開隊伍,換了個方向朝太平村飛馳而去。

迎着春日和煦的暖風,李素心情激盪難抑,離家越近,越覺得心跳加速,彷彿快要跳出胸腔。

從東征到今日,離家大半年了,不知一切是否安好?老爹是否每日扛着農具親自下田勞作?明珠是否懷抱女兒,幸福安寧地注視着女兒的眉眼,偶爾擡頭眺望蒼穹,苦苦等待丈夫的歸期?還有東陽……她是否每日在老君像前默誦着經文,每日孤獨地坐在曾經相約的河灘邊,癡癡地盯着涇河的河水,一任滿腹相思流瀉?

終於回來了,終於能夠見到親人和妻兒了,此時的李素,心裡慢慢裝載的只有親人,天大的國事都與他無關。

快到太平村時,天色已黑,李素和部曲的馬速放慢了些,黑夜策馬比較危險,離家只有一步了,可不敢出什麼事故。

一名部曲悄悄離開隊伍,鞭打着馬兒率先向前疾馳,李素等人剛到村口時,這名部曲已進了村,雄渾的大嗓門在入夜後的靜謐村莊裡陡然迴盪。

“李公爺凱旋迴府了!”

“李公爺凱旋迴府了!”

很快,村裡一片雞鳴狗吠聲驚起,然後許多人家點亮了燈,推開柴扉走出來,驚奇地望向村口處。

李素也嚇了一跳,然後很不好意思,神情赧然地朝那名部曲指了指,道:“五叔,把那殺才叫回來,鄉親們都睡下了,莫驚擾大家,回就回了,沒必要搞得跟遊街示衆似的……”

方老五嘿嘿一笑,派人上前將部曲叫了回來。

然而,幾聲大喊終究還是驚動了整個村子,李素等人剛進村口沒多久,便有無數鄉親涌向鄉道邊,自發地點亮了火把,很快鄉道邊便被熱情的鄉親們佔滿,大家很自覺地擠在路邊,留出一條狹窄的路讓李素通過,只是在李素經過身邊時,鄉親們紛紛躬身行禮。

“李公爺和將士們爲國征戰辛苦,大唐萬勝!”

“李公爺大勝而歸,彪炳千秋!”

短短一段路,無數鄉親朝李素行禮,李素苦笑着在馬上一一抱拳回禮,直到村中幾位宿老在家人攙扶下也向他行禮,李素終於坐不住了,急忙下馬扶住宿老,連道不敢。

“好娃子啊!當年你光着屁股跟王家倆小子滿地打滾時,便覺得你有不凡之處,你在襁褓時我還抱過你,當時你咧嘴大哭,二話不說尿了我一身,尤可見你是天生的貴人命格,容不得我們這些凡人觸碰,如今果不其然,不但年紀輕輕封侯列公,而且領兵破敵都城,揚我大唐國威,將來必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太平村有此佳兒,老天垂幸!”

宿老在李素的攙扶下,神神叨叨唸了一陣,李素愈發覺得難爲情,小時候那點光屁股的破事全被老頭當着鄉親們的面說出來了,引得村民們一陣善意的鬨笑。

“好了,不耽誤你回家,都散了,散了!趕緊回去,你爹和你婆姨想你得緊,婆姨剛生了孩子,頭胎是個女娃不要緊,你和婆姨都年輕,夜裡多使把子力氣,總歸生幾個男娃,偌大的爵位和家業,沒個男娃繼承可不成,快回去,不敢耽誤了!”宿老囉囉嗦嗦一大堆後,終於放過了李素。

李素朝宿老和鄉親們行過禮後,跨上馬急忙朝家中飛奔而去。

天色已完全黑了下來,李素趕到家門口時,卻見大門前點亮了十幾支火把,將門口照得亮如白晝,家裡的丫鬟雜役全都出來了,薛管家微胖的身子站在門口,一邊搓着手一邊焦急地踮腳張望,李道正站在薛管家身旁,身軀如青松傲立,目光也一直望向門外的青石板路。

門檻內,許明珠的父母也赫然在列,許敬山略顯拘謹地負着手,許母則緊張地站在許父的身後,二人同樣望着門外的青石路。

許明珠一身華服,兩名丫鬟一左一右攙着她,她的懷裡抱着一個小小的襁褓,一隻白嫩玉琢般的小手不安分地從襁褓裡伸出來,調皮地揮舞幾下,又好奇地摸着許明珠的下巴,許明珠滿臉柔情,一邊張望着前方的路,一邊垂頭望着襁褓溫柔地笑,偶爾伸出手指逗弄幾下,引得襁褓裡的嬰兒咯咯直笑。

李素和部曲們趕到家門口時,看到的便是這溫情的一幕。

聽到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薛管家精神一振,大聲道:“公爺回來了!可回來了!”

話音落,風塵僕僕的李素和部曲們已策馬出現在衆人的視線中。

薛管家微胖的身子靈巧地迎了上去,一把拉住李素身下馬兒的繮繩,後面的李道正,許明珠和丫鬟雜役們紛紛涌了上來。

“公爺可算回來了,可算回來了!這一走便是大半年,在外面可着實受苦了……”薛管家老淚涕零,一手拉着繮繩,一手小心攙着李素下馬,嘴裡不停唸叨着。

迎上來的丫鬟雜役們卻紛紛朝李素行禮,異口同聲道:“公爺爲國征戰辛苦,大唐萬勝!”

李素含笑朝衆人示意,眼一掃便看到了李道正。

李道正嘴脣有點哆嗦,眼眶泛紅,臉上卻帶着笑意,深深地注視着李素。

李素急忙上前兩步,跪在李道正面前,道:“爹,孩兒征戰回來了,這些日子未能在爹膝前盡孝,孩兒之罪過也。”

李道正吸了吸鼻子,剛綻開笑臉,突然又收斂起來,彷彿刻意爲了維持父親的威嚴一般,沉穩地點點頭。

“好,回來就好,這些日子老薛天天派人去長安城打聽你們的消息,聽晉王殿下說,你和你舅父在高句麗打了一場大勝仗,好樣的!不愧是我李家的娃,上了戰場不含糊。”

彎腰扶起了李素,李道正指了指旁邊的許明珠,道:“快去看看你婆姨和女兒,你不在的日子裡,可苦了明珠,生孩子遭了大罪,差點沒命……”

李道正絮絮叨叨,一邊說一邊讓到一旁,李素這時纔看到了梨花帶雨的許明珠。

“夫君……”許明珠走到李素面前,雙手抱着孩子泣不成聲。

李素眼眶也有些溼潤了,含笑道:“我不在的日子裡,夫人又要操持家裡,又要生孩子,實在辛苦了。”

許明珠哭着搖頭:“妾身不辛苦,夫君在外征戰,衣食無着,餐風露宿,還要領軍與敵人周旋交戰,經歷無數兇險,夫君纔是最辛苦的……”

使勁吸了吸鼻子,許明珠雙手捧着襁褓朝李素遞去,哽咽道:“夫君快看看咱們的女兒……”

李素心中一陣激盪,急忙小心翼翼雙手捧過襁褓,仔細端詳着襁褓裡那張粉嫩的小臉。

襁褓裡的女兒正睜着眼,好奇地打量面前這個從未見過的男人,她長得很精緻,皮膚白裡透紅吹彈可破,眼睛很清澈,像一汪未曾被污染的清泉,清可見底,小小的嘴脣抿得很緊,玲瓏秀美的鼻子微微皺起,似乎在努力辨別眼前這個人的身份,良久,忽然張開小嘴,打了個呵欠,然後咂摸咂摸嘴,眼睛似闔非闔,又快睡着了。

癡癡望着懷裡的女兒,李素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彷彿被指尖觸碰,涌起濃濃的柔情和憐惜。

抱着女兒,彷彿抱着一塊易碎的美玉,小心翼翼又欣喜萬分,細細地打量了她許久,方纔擡起頭,看着許明珠輕聲道:“女兒長得很像我,眉眼脣鼻都像,長大後一定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夫人受苦了,往後定要教育女兒多孝順孃親……”

見李素笑得開心,而且笑容確實是發自內心,並無一絲作僞,許明珠久懸了幾個月的擔心終於徹底放下,掏出絲巾擦了擦眼睛,淚水卻越擦越多。

“夫君疼愛她就好,妾身一直擔心生了女兒不被夫君待見,這些日子擔足了心思……”

李素板起臉道:“胡說,女兒是爹孃的心頭肉,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女兒,將來她便是我的掌上明珠,只要我活着,定將她捧在手心裡……”

衆人在門口寒暄許久,訴說離別之苦與重逢之喜,李素又朝丈人丈母見了禮,最後李素揮了揮手,所有人進門歇息。

薛管家早已吩咐廚子準備好了美食珍饈,李素踏進前堂後,丫鬟們便將美食端了上來,飢腸轆轆的李素埋頭大吃起來,許明珠跪坐在他旁邊,不停爲他斟酒佈菜,一臉幸福地看着李素狼吞虎嚥,嘴角的笑容越來越深。

李道正坐在李素的對面,笑吟吟地看着兒子,許明珠的父母則含笑沉默地陪在末座,李素一邊吃一邊與二人聊着征戰的經歷。

不想讓家人擔心,也不想讓他們產生諸如心疼,後怕,難過之類的情緒,李素嘴裡的東征之戰說得很平淡,輕描淡寫便將戰爭的過程說完,而且語氣很輕鬆,彷彿自己只不過是去遼東度了一次長假,吃得好睡得好,每天要乾的事不過是在皇帝的帥帳裡轉悠兩圈,幫着出出主意,這場戰爭便打完了。

然而,李道正和許明珠顯然並不相信李素的話。

“夫君莫哄妾身,陛下發起的東征之戰,其中的過程妾身與阿翁都知道了,每隔幾日,晉王府便會派人來,向阿翁稟報高句麗的戰況,從渡遼河之戰,到陛下令夫君和舅父領軍斷後,還有在夫君的謀劃下,斷後的孤軍攻破了高句麗的都城,夫君的這些戰績功勞,晉王殿下都派人向阿翁詳細稟報過了。”

李素挑了挑眉:“晉王竟如此細心,還知道向爹通報前方戰況?”..

許明珠輕聲道:“這是晉王殿下的一片心意,夫君出征在外,家裡阿翁和妾身對前線戰事一無所知,晉王怕我們擔心,每當有前線的軍報送到長安,晉王都令人原樣抄一份,送來咱家。”

李素笑了:“越來越心細,做事也越來越周到,比以前可不一樣了,看來我出征的這些日子裡,晉王也大有長進呀。”

許明珠眼眶又紅了:“夫君在外面受了那麼多苦,回來卻一字不提,您這樣不是令妾身和阿翁更心疼麼?夫君,妾身知道陛下之所以下令撤軍,是因爲北邊的靺鞨六部突襲王師,燒了大軍的糧草,陛下這纔不得不撤軍,聽說撤軍之後,連陛下的主力大軍都將每日所食的糧草削減了大半,夫君獨領孤軍,無援無糧的,不知捱了多少餓,受了多大的苦,妾身想到這裡就覺得心如刀割……”

說着許明珠垂下頭又哭了起來。

李素看了李道正一眼,見他沉默地飲着酒,嘴上沒說話,可神情卻果真帶着幾分心疼之色,李素急忙道:“爹,您放心,孩兒在高句麗真沒吃什麼苦頭,衣食住行都有下面的部曲兄弟服侍,孩兒每日在自己的營帳裡喝酒吃肉,日子過得美滋滋的,奉旨斷後的那些日子,孩兒領軍破了高句麗的慶州城,從城裡的官倉繳獲了大批糧食,孩兒大吃大喝醉生夢死的日子從未斷過,真的沒受什麼委屈。您應該知道孩兒的秉性,無論多麼惡劣的境地,孩兒都絕不會委屈自己的,在外征戰的這大半年,孩兒雖說不上錦衣玉食,卻也是每日酒足飯飽,您真的不用擔心孩兒。”

李道正哼了哼,道:“你嘴裡從來就沒一句實話,這些年沾了你的光,我也知道了外面許多事,當我還是以前那個沒見識的農戶麼?別忘了,你老子我當年也是上過戰場的,手底下多少攢着百十條命,行軍打仗過的是什麼日子,老子比你清楚多了,罷了,風裡雨裡,刀裡火裡,大丈夫生於世間,終歸都要受些苦的,全須全尾囫圇着回來就好,外面遭的罪就不提了。”

李素笑着應是。

李道正端杯啜了一口酒,咂摸着嘴回味了片刻,緩緩道:“破敵國都城,你和你舅父這份功勞可不小,這是潑天的大功,陛下必然會重賞的,你有何打算?”

李素眨眨眼:“打算?爹的意思是……”

李道正猶豫了一下,道:“按說兒子出息了,年紀輕輕封侯封公的,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咱家因爲你,在長安城內不大不小也算是一方權貴門閥了,這個時候我本不該潑你冷水,前些日我接到晉王府的軍報後,心裡便一直不踏實,素兒啊,你今年才二十四五歲,便已爵封縣公了,咱們大唐的封爵制我大概清楚,縣公往上便是郡公,郡公往上便是國公,國公再往上呢?大抵是到頭了,皇帝陛下不可能給你封異姓王,立再大的功勞也不大可能……”

李素似乎從李道正的話裡聽出了一些意思,沉默片刻,道:“爹的意思是,孩兒應該推掉這份功勞?”

李道正猶豫許久,終於點頭道:“不錯,我的意思確實是想讓你推掉這份功勞,以往你立過那麼多大功,我從來不多說一句,心中只有欣慰,可是前些日明珠給我念軍報,聽說你和你舅父破了敵國都城,我這心裡不知爲何咯噔一下,有些慌了……”

嘆了口氣,李道正道:“你爹我前半輩子是個沙場搏命的武夫,後半輩子是個沒見過世面的農夫,一輩子連大字都不識,懂得的道理自然也不多,不過聽完軍報,我琢磨了很久,說句誅心的話,其實這次東征,咱們大唐與高句麗都沒佔到便宜,王師被靺鞨六部偷襲,大軍糧草被燒的消息老早就傳到長安了,不客氣的說,長安臣民背地裡一片罵聲,都說陛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而致此敗,而你和你舅父卻領着一支孤軍將敵國的都城攻破了,這個消息也傳到了長安,長安臣民對你和你舅父卻是大爲讚頌,直說此勝挽回了大唐的顏面,彌補了陛下的過失……”

憂心忡忡地嘆了口氣,李道正搖頭道:“我聽着長安城裡這些議論,便覺得不對勁了,這些話若傳到陛下耳朵裡,恐怕不會太高興,對你和你舅父也不會太褒揚,說得直白點,如今長安臣民都覺得你們比陛下強,臣子比皇帝強,換了任何一個皇帝聽了心裡都不大舒服,當初我還是你舅父的親衛時,便聽說了衛公李靖的事,私下裡也聽你舅父議論過,李靖破了dng*突厥之後,不僅無功,反而差點被陛下尋了個由頭降罪,陛下念功臣從龍之舊情,最終沒處置衛公,可衛公從那以後也徹底失了聖眷,架空了一切權力,至今仍戰戰兢兢,衛公府連個客人都不敢見,可見臣子立的功勞太大,其實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是天大的禍事,陛下心中若生猜疑,對你,對咱家,可就是滅頂之災了。”

李道正說了一大通,李素已明白他的意思了,不由笑道:“爹您放心,孩兒知道利害,不會給咱家惹禍的,其實在回長安的路上,舅父大人就跟孩兒說過同樣的話了,這次功勞太大,已有功高蓋主之虞,孩兒與舅父大人商量妥當,決定將這個大功勞全部推給陛下,破敵都城之功對外只說是奉旨而爲,絕不讓陛下對孩兒和舅父生出猜疑,說實話,孩兒原本也不太想要這個功勞,孩兒今年才二十多歲,從尋常的農戶子弟晉到縣公,只用了短短十年,朝中已有許多議論,說孩兒是寵臣,是倖進,功勞立得太多,難保陛下心中會是什麼想法,所以最好是穩於現狀,不增不減,如此方能保全家平安。”

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八千字兇殘更新已畢,求月票支援!!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七百六十九章 傳統美德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一百三十三章 坦率小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九百零五章 大敗之後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三百一十一章 託付家小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七十六章 酩酊大醉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九百零一章 危機暗伏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請個假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戰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八百零一章 捅破窗紙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一百零五章 馬載離愁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六百七十八章 雨夜敵蹤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軍開拔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六十六章 微服訪賢 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晉陽公主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七百三十五章 必有所欲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五百六十七章 難得善意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六十六章 微服訪賢 上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四百八十四章 和風細雨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九百三十一章 入新羅境
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八千字兇殘更新已畢,求月票支援!!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七百六十九章 傳統美德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一百三十三章 坦率小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九百零五章 大敗之後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三百一十一章 託付家小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七十六章 酩酊大醉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九百零一章 危機暗伏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請個假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戰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八百零一章 捅破窗紙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一百零五章 馬載離愁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六百七十八章 雨夜敵蹤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軍開拔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六十六章 微服訪賢 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晉陽公主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七百三十五章 必有所欲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五百六十七章 難得善意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六十六章 微服訪賢 上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四百八十四章 和風細雨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九百三十一章 入新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