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

僅僅一夜,一場有計劃的謀反被迅撲滅,來得快去得也快。

天亮後,長安城內已經清掃乾淨,數千屍被迅轉移,街上除了一股淡淡的血腥氣味,還有正在修復的民居,幾乎已找不到任何激戰過的痕跡,國家的力量,一擡手便將他們想抹去的東西抹去了。

太子謀反的消息早在夜裡便開始瘋傳,從朝臣府邸傳到百姓人家,天亮後當城門打開時,這個消息也隨之傳出了長安城,以瘟疫般的度傳往四面八方。

長安震驚,天下震驚。

這幾乎是個不敢置信的事實,皇位繼承人是最沒有理由謀反的人,拋開父子親情不提,太子與皇帝的利益永遠是一致的,因爲這座江山遲早會是太子的,可偏偏就是他謀反了,而且顯然是有預謀有計劃的行動。

不知內情的人詫異,震驚,而長安城裡知道內情的許多文臣武將權貴們,在得知李承乾謀反後的第一反應自然也是震驚,隨即卻釋然。

長安城裡的朝臣們對局勢是看得最清楚的,他們清楚李承乾這個太子日漸尷尬和艱難的處境,也明白李承乾的心情,所以最初的震驚過後,朝臣們心裡還是頗爲理解的,他們都知道,李承乾謀反最大的理由或許並非當皇帝,而是給自己掙命,只求一條活路。

看似很可笑很荒誕的理由,但偏偏是事實。堂堂太子,天下第二人,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爲了給自己掙出一條活路,卻不得不匆促地籠絡了一批將士,趕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裡匆匆舉事謀反,然後,不出意料的失敗。

鐘樓的鐘聲連續不斷敲擊了一百零八下,鐘聲停,四品以上朝臣已集中在太極殿內。

李世民龍袍裹身,頭戴玉冕,面無表情地出現在朝會上。

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朝會,自大唐立國以來,氣氛如此凝重的朝會只有兩次,一次生在玄武門之變的第二天,高祖皇帝李淵惶惶不安地坐在金殿上,羣臣朝班裡,太子李建成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臉春風得意的秦王李世民,沒到一個月,高祖皇帝下詔禪位,李世民登上了那張世人嚮往羨慕的寶座。

今天是第二次,諷刺的是,兩次都是天家父子手足相殘後的結果。李唐江山這數十年,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優良傳統,天家好鬥,好權欲,所以對外能夠威服四海,對內也是優勝劣汰,想當皇帝,先幹掉幾個親人再說,表親都不算,一定要直系,有實力的人才能享受最終的勝利果實。

今日的朝會便透着一股凝重緊張的氣氛。

李世民面無表情坐在金殿上一言不,旁邊一名宦官走出來,大聲宣念聖旨。

先,解釋了昨夜長安城生的叛亂,叛軍總計近萬人,涉事武將百餘人,爲者,大唐皇太子李承乾。

接着,宣念《廢皇太子詔》。

“……邪僻是蹈,仁義蔑聞。疏遠正人,親暱羣小。”

“……酒色極於沈荒,土木備於奢侈。倡優之技,晝夜不息。狗馬之娛,盤遊無度。”

“……既傷敗於典禮,亦驚駭於視聽。桀跖不足比其惡行,竹帛不能載其罪名。豈可守器纂統,承七廟之重。”

這些都是評價李承乾的原話,當然,沒一句好話,事實上整篇聖旨都沒有一句好話,全是歷數李承乾如何罪惡,如何殘暴的評語。聖旨最後,終於落音。

“……承乾宜廢爲庶人。朕受命上帝,爲人父母,凡在蒼生,皆存撫育,況乎冢嗣,寧不鍾心。一旦至此,深增慚嘆。”

自古以來,謀反一直都是大逆之罪,位列諸罪之,處置謀反非常的簡單粗暴,那就是殺,不僅殺主謀從犯,連九族親眷都不放過。

可是這道聖旨裡,處置的結果似乎與以往不同,李承乾最終只是被廢爲庶人。

下面的朝臣驚疑不定,誰也不明白李世民爲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以常理來說,李世民幾乎可以算是靠謀反上位的,這種人生平最忌諱的往往也是謀反,永遠不希望有人效法他當年的事蹟,任何涉及到謀反的人都應該毫不留情地殺掉,包括親兒子在內。

可是李世民卻偏偏給謀反的主謀留下了一條活路,只是被廢爲庶人,只能說,冷酷無情的帝王在承受被親人背叛的痛苦之後,終究還是爲親情留下了幾分情面,做給天下人看也好,寵愛兒子也好,或是安慰自己的良心也好,李承乾的命保住了。

然而,李承乾只是個特例,帝王終究是冷酷無情的。

宦官宣唸的第二道聖旨,便將他冷酷的一面淋漓地展現出來了。

謀反從犯李元昌賜自盡,杜荷,趙節,李安儼,常迎望等全部梟示衆,並誅連九族,東宮屬臣張玄素,杜正倫等督導不嚴,涉事株連,免職下獄,陳國公侯君集涉事,除爵免職下獄,朝中原太子陣營的朝臣百餘人,免職的免職,流放的流放。

唯一一個處於風暴中心卻倖免的人,是東宮左庶子兼太子詹事于志寧。早從貞觀九年,李承乾漸漸變壞開始,于志寧便不停勸諫李承乾改邪歸正,常常因言辭激烈而與李承乾生衝突,不僅如此,于志寧還學會了典型的後世老師的套路,學生不聽話就告狀到家長那裡,所以這些年于志寧屢屢向李世民面諫,不停的與李世民商議如何糾正太子的惡習,如何引導太子勤學向善等等,憑心而論,在教導太子這方面,于志寧已做到仁至義盡了,李世民對他的表現自然很清楚,所以這次太子謀反,東宮所有屬官幾乎全部貶謫落罪,唯獨放過了于志寧。

一場大規模的朝堂清洗,在李承乾謀反事敗後的第二天,就這樣令人猝不及防的開始了。

…………

太極宮氣氛緊張凝重的朝會正在進行時,長安東市的廣場上,李安儼,杜荷,趙節,常迎望等從犯五花大綁,靜靜跪在廣場中間,周圍府兵戒備森嚴,圍觀百姓人山人海。

一騎快馬飛馳而來,馬蹄聲如雷霆般狠狠敲擊在衆人的心頭,百姓們非常迅地主動讓出了一條道,而廣場中間的李安儼等人臉色一白,浮上驚恐絕望之色。

騎士並未下馬,手中高高舉着一卷黃絹,坐在馬上大聲道:“奉聖諭,李安儼,杜荷,趙節人等,事涉謀反,罪極不赦,梟!”

一排劊子手早已等候一旁,聞言立即上前,驗過人犯正身,雪亮的大刀狠狠劈落,數顆人頭落地。

**

太平村。

長安城的熱鬧並未在太平村掀起太大的波瀾,事實上李素今早連朝會都沒參加。

李承乾謀反,可以說從頭到尾都有李素的影子,甚至李承乾謀反倉促動都是李素直接造成的,但今日長安城的熱鬧李素仍沒有參與,如此說來,倒真有幾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境界了。

當然,這種事是不能拿出來炫耀的,如果李素心性夠狠的話,應該反過來把所有知情人全部滅口,包括那位胖得像豬一樣的魏王李泰,否則李素做過的事如果暴露到李世民面前,殺他一萬次都不冤枉。

一夜激戰,李家也是傷亡慘重,部曲十餘人犧牲,老爹李道正受了不輕的傷,還有鄭小樓和王樁等,皆是重傷在身。

敵人盡數伏誅,一夜的清理,天亮以後,李家主僕人百餘人從窯洞搬出來,回到了太平村。

幸運的是,昨夜敵人追殺至李家後現中了空城計,暴怒的敵人馬不停蹄繼續追殺下去,沒有時間把李家一把火燒了,所以李家衆人回到家時,府宅基本仍是原樣,不需要修復,連財物都一點沒少。

回到家後便是一陣人仰馬翻似的忙碌,一上午過去,衆人各歸原位,基本安頓妥當。

鄭小樓,王樁和他婆姨都從昏迷中醒過來了,鄭小樓還是那副臭脾氣,受了重傷也一聲不吭,面對李素真摯的道謝,他只扔了一記鄙視的白眼,然後翻過身繼續睡過去。

家中諸事安頓好了以後,李素又去了王家,將王樁和他婆姨送了回去,面對王樁爹孃心疼焦急的模樣,李素心中也非常難受,急忙溫言安撫,並且自承罪錯。

下人從長安城請來了最好的傷科大夫,悉心將李道正,鄭小樓和王樁等人的傷口敷了藥,王樁和他婆姨的氣色一直不大好,李素又急忙命人從家裡取來最好的補藥,按照大夫的囑咐,李素親自給王樁熬藥,忙活過後,一上午也過去了。

王樁的傷很重,胸口被劈了一刀,後背也捱了兩刀,夜裡激戰之時,是他和婆姨周氏拼死擋在李道正前方,護住了李道正和窯洞裡的婦孺,最後王樁夫妻二人失血過多,力竭而昏迷過去。

李素打從心底裡感激,這種感激之情偏偏還不能當面說出來,從小到大的兄弟,說“感激”“道謝”之類的話未免有些矯情,王樁也會不自在。

周氏被翁婆扶進了內室養息,王樁睡在堂上,李素盤腿在一旁陪着他,見周氏走了,李素這才悄悄湊到他耳邊,問出了久縈於懷的疑問。

“你昨夜趕來窯洞護我爹周全,這個我能理解,但你婆姨居然也如此深明大義陪你赴死,老實說……你給你婆姨灌**藥了?濫用違禁藥犯法你造不造?”

***

ps:還有一更,但是會比較晚。。。很晚。。。(未完待續。)

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陽探監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三百一十一章 託付家小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六百七十三章 卿本佳人感謝及...求保底月票 羞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八百七十章 帥帳論策 下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冷靜屠夫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九十三章 官媒上門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廝殺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七百二十八章 登門認親 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九百零四章 亂後反擊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烈火焚城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所謂民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八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六百一十六章 賜婚聯姻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防奪權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心似箭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樁出路第四百八十七章 封官入省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九百零九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鬆州之變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一章 貞觀你好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亂 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九百一十四章 突然攤牌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公主盡孝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四百七十七章 莊戶進村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
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陽探監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三百一十一章 託付家小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六百七十三章 卿本佳人感謝及...求保底月票 羞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八百七十章 帥帳論策 下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冷靜屠夫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九十三章 官媒上門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廝殺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七百二十八章 登門認親 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九百零四章 亂後反擊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烈火焚城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所謂民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八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六百一十六章 賜婚聯姻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防奪權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心似箭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樁出路第四百八十七章 封官入省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九百零九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鬆州之變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一章 貞觀你好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亂 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九百一十四章 突然攤牌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公主盡孝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四百七十七章 莊戶進村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