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

李道正策馬飛馳在蜿蜒的長安古道上。

寒風呼嘯,拂面如刀割,勁風捲起黃塵,李道正被風迷了眼,他努力將身子伏低在馬背上,並且小口地調整着呼吸,讓呼吸的頻率與馬兒奔跑的節奏保持一致,外人眼裡看來,這一人一馬竟已融合成了一個整體,不是老手絕對練不出這等嫺熟的騎術。

父愛總是無條件,不求回報,甚至不分善惡對錯的。

自己的孩子不論做了任何事,在父親的眼裡看來,就算是錯了也容不得外人來教訓,孩子身上流着父親的骨血,是父親生命的延續和寄託,都說世上無不是的父母,可是在父母眼裡,世上無不是的孩子,爲人父母者才能明白,所謂“護犢子”其實根本就是下意識做出的第一反應,善惡對錯對父母來說,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李道正現在要做的便是護犢子,他要把兒子救出來,不想看他坐牢,更不想看他流放黔南,用盡所有力氣,甚至不惜翻開塵封的前緣往事,撕開他最不願面對的曾經,他所做的一切,只是爲了兒子。

馬兒發瘋般飛馳,不到半個時辰,長安城延興門便遙遙在望。

李道正勒馬,眯着眼定定注視那座巍峨雄偉的城池,不由長呼出一口氣。

下馬步行,李道正牽馬走進城門,入城後直奔朱雀大街而去。

朱雀大街住着大唐所有權貴和重臣,他要找的人也住在那裡。

穿街過坊,目不斜視,半個時辰後,李道正便站在朱雀大街一戶權貴人家門口。

門口值衛武士林立,見李道正牽馬駐足,定定看着自家府門前高掛的牌匾,武士們不由生了疑,直到發現這個牽着馬的農戶打扮的中年人忽然邁步朝自家門前走來,武士們這才按刀而上,攔住了李道正。

“國公府前,閒人不得駐留,速速離去!”武士面無表情地道。

李道正卻渾然未聞,擡頭盯着門楣上的那塊牌匾,不知想着什麼,表情越來越苦澀,眼眶竟不知不覺發紅了。

武士見李道正毫無反應,不由怒了,忍不住伸手推了他一下。

“閒人不得駐留,你聽不懂人話嗎?”

李道正被推得往後一踉蹌,卻也沒反抗,眼眶裡的淚水卻越蓄越多,不知回憶起了什麼傷心的往事。

見李道正仍沒有離去的打算,武士們不由大怒,爲首一人鏘的一聲便拔出了腰側的橫刀,指向李道正怒道:“叫你走,你不走,究竟意欲何爲?”

李道正終於有了反應,擡頭苦澀地一笑,使勁吸了吸鼻子,然後朝武士拱了拱手,態度十足的謙卑。

“煩請通報此間家主,昔年部將求見,我叫李長生。”

李長生,這是個多年未曾提起的名字,也是李道正當年的名字,落戶太平村後,不知什麼原因才改了如今的名字。英雄壯年飛揚之時,他便是李長生。

武士皺了皺眉,露出嫌惡的表情,道:“昔年部將便是你這德行?咱們國公爺是朝廷砥柱,國之重器,終日繁忙操勞,你說一個名字咱家國公爺便出來見你,你以爲你是誰?”

李道正失望地喃喃自語:“果真是物是人非,昔年與大將軍並肩衝陷敵陣,大勝還營喝酒吃肉,何曾想到過今日欲見而不可得?”

武士聽不清他的喃喃低語,見李道正黯然神傷的模樣,對他的話仿若未聞,一次又一次被忽視,武士不由勃然大怒,揚起橫刀便架在李道正的脖子上。

“久駐不去,神神叨叨的,你是何居心?再不走便將你拿下見官了!”

刀架在脖子上,李道正終於有了反應,下意識般反手搭在橫刀的刀刃上,也不知他如何用了巧勁,隨手那麼一扭一翻,武士懵然之間,握刀的手肘忽然一麻,橫刀竟鬼使神差般到了李道正手上,雪亮的刀刃斜指向地,瞬間情勢逆轉,如同變戲法一般。

門口的武士們皆驚呆了,接着馬上回過神,李道正露的這一手可算捅了馬蜂窩,所有人同時橫刀出鞘,非常有經驗地呈扇形將李道正圍住,人人露出高度戒備之色,如臨大敵地死死盯着李道正。

被奪了刀的武士大驚之下,猛地朝後退了三步,指着李道正大喝道:“好個賊子,果然來者不善!速速棄刀,否則視爲刺客,格殺勿論!”

李道正冷冷一笑,盯着武士道:“李某生平從來不習慣被人用刀架住脖子,多年前有人這麼幹過,他們都死了。”

武士呆怔。

李道正擡頭看着國公府大門上的牌匾,心中一陣氣悶煩躁,忽然揚起手中的橫刀,運足了力氣,吐氣開聲,暴喝一聲,橫刀脫手飛出,電光火石間,只聽一聲悶響,橫刀竟不偏不倚釘在十步外牌匾下方的橫樑上,刀刃入木近半,刀柄仍顫巍巍抖動着,發出嗡嗡的怪聲。

武士們震驚了。

這等手力,這等準頭,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黑臉漢子究竟什麼來頭?

小小露了一手,震懾了門前衆武士,李道正卻無視諸多指着自己的刀劍,仰頭豪邁大笑道:“既然無緣見故人,那麼不見也罷!”

言罷毅然回頭,邁步離開。

周圍指着他的刀劍彷彿被無形的氣罩隔開了似的,武士們又驚又懼,如臨大敵,明明刀劍在手,但誰也不敢往李道正身上招呼,那種如山嶽般的威勢,如殺神般的霸氣,將武士們深深地震住了,沒人敢做出任何動作。

李道正看也不看門口的武士,轉身牽了馬,獨自一人朝遠處行去。

直到李道正的身影消失,衆武士鬆了口氣,有好奇者趕緊跑到牌匾下方的橫樑下,伸手試探着拔出那柄橫刀,橫刀入木近尺,牢牢地釘在橫樑深處,衆武士面面相覷,眼中各自露出震驚之色,都是行伍的漢子,都是舞刀弄棍的行家,李道正隨手投出的這一刀,看在內行人的眼裡,一眼便知它的分量。

“這人……恐怕真是國公爺的故人。”一名武士臉色有些發白。

另一人臉色也不好看:“他剛纔說啥來着?昔年部將?國公爺的昔年部將如今個個騰達顯赫,這人一身農戶打扮,哪位部將混成這樣?”

又有一人冷笑,指了指那柄仍釘在橫樑上的刀,道:“你不信?看看這個,拍拍良心說,你隨手一擲能有這份功力麼?”

嘆了口氣,他接着道:“單看這準頭,這手力,只怕真是國公爺的舊部了,而且還是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高人,不是前鋒官便是國公爺身邊的親衛,沒錯的!”

第一個說話的武士臉色愈發蒼白了:“如此說來,咱們把國公爺昔年袍澤拒之門外,還對他動了粗,這……”

“這什麼這,快追上去問問呀,人家是條好漢,大丈夫真英雄,咱們這次以禮相待,莫壞了國公爺的名聲,教人說他驕橫。”

******

長安街市,人流穿梭如川,熙熙攘攘,擦肩而過,各自成爲陌生人生命裡的過客。

李道正牽着馬,獨自一人走在街市上,神情落寞,身影孤單。

求人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躬個腰,陪個笑,輕言軟語遞幾句好話,毫無價值的臉面暫時放下,達到目的後再撿起來,撣撣上面的灰塵,臉,它還是那張臉,或許比以往更光鮮。

可是,李道正做不到。一個年已不惑的男人,歷經了半世滄桑,他的半生比尋常人更輝煌,更傳奇,然而,仍舊放不下臉面,他害怕,當人生第一次放下臉面後,未來再也撿不起來了。一張沒了臉的人,多麼可怕。

李道正是卑微的,他的身份卑微如塵埃。可他也是驕傲的,一生未曾給任何人說過半句軟話,更未曾求過人,他的前半生征戰沙場,他需要的軍功永遠只靠自己手中的刀劍去取,他的後半生隱沒於鄉野,哪怕最飢困最艱難的年景裡,哪怕兒子餓得半夜睡不着覺起牀猛灌涼水,他都忍住沒開口求過地主,而是自己頂着嚴寒跳進冷水淤泥裡去給鄰村挖溝渠換糧食。

卑微如塵埃的人,也有一塵不染的高貴尊嚴,李道正的一生像一杆寧折不彎的鐵槍,寧願死,也不願讓乾淨的自己蒙上一絲瑕疵。

所以李道正剛纔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原本爲了兒子上門求人便不是他的本意,這個決定做得萬分艱難,然而高門大戶的門口,只受到了一點點冷遇奚落,他便無法再繼續下去,他的驕傲不容許自己如此糟踐尊嚴,那種屈辱的感覺比死還難受。

前方寬闊的街道左邊是一條陰暗的巷子,李道正站在巷口,身形頓了一下,牽着馬走進了小巷內。

無人的小巷內,積蓄已久的悲傷眼淚終於毫無顧忌地流了下來,李道正無聲地哭泣着,七尺男兒漢此刻淚如雨下,平靜多年的日子被打破,接踵而來的,卻是人生中最艱難的進退,他很想放下面子和尊嚴,很想輕鬆地邁過這道檻,可是,怎麼也邁不過去。

更何況,那道檻後面,還有一段塵封多年,至死也不願再揭開的往事和恩怨。

渾身失去力氣般跪坐在冰冷潮溼的地上,李道正淚眼望天,無助地喃喃自語:“咋辦咧,該咋辦咧,英娘,以前家裡的事都是你拿主意,你走咧,素兒落難咧,你教教我,咋辦咧……”

男兒傷心只在無人處,李道正跪在小巷內索性哭出了聲,多年的辛酸和孤獨,多年積蓄的悲傷,此刻盡情宣泄而出。

天空灰濛濛的,寒風捲裹幾片枯黃的落葉,打着旋兒在李道正的頭頂盤旋,風兒漸歇,落葉終於無力地跌落塵埃。

不知哭了多久,李道正忽然站起身,擡袖狠狠擦去了淚水,通紅的眼睛裡透着決然。

低頭,懇求,屈辱。

這些男人本不該有的東西,一生中總會遇到幾回的,世上有什麼尊嚴能高於兒子的性命安危?

李道正決定回去,再回到那戶權貴家的門口,等待當年的那位故人,求他救救自己的兒子。

深吸了口氣,李道正平復了情緒,牽着馬走出了小巷,仍朝剛纔的來路往回走。

…………

人流熙攘的街市,嘈雜喧囂的噪音聲聲入耳,李道正面無表情,充耳不聞。

遠遠的,對面一陣不急不徐的馬蹄聲傳來,三四人騎在馬上,幾匹馬靠得很近,馬上的人正湊在一起,邊走邊說着話,神情凝重,透着幾分焦灼,不知商量着什麼。

街市上的百姓見馬兒行來,紛紛自覺地避到一旁。

能在長安城街市上慢慢悠悠騎馬的人必是當朝權貴,不是三省宰相便是開國大將軍,否則沒人能有此殊榮。

行人皆避開,馬前三丈方圓頓時留出一片開闊的空地,隨着馬兒緩慢的行走,空地也不停地變幻,不論走得快或慢,前方三丈內終是空無一人。

騎馬的人確實是權貴,而且都是開國大將軍,正是李績,程咬金,牛進達三人。

昨日李世民忽然下旨流放李素,不日啓程,今早又忽然將李素宣進太極宮,不知怎生處置,原本淡定的幾位老將軍頓時急了,他們不清楚陛下忽然召見李素是個怎樣的信號,是兇是吉,而以李素那外柔內剛的熊脾氣,若再頂撞了本已在氣頭上的李世民,下場肯定不是流放千里那麼簡單,斬首滅族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三位老將軍聽到消息後,不約而同地聚集在太極宮外,請求覲見李世民,無奈李世民此刻正在召見李素,宮門前的宦官自然連通稟都不敢的,三位老將軍碰了個釘子,又不敢離去,在宮門前徘徊等候許久,直到兩個時辰後,天色已近午,宮裡還沒傳出諸如“推出去斬了”之類的凶信,三人漸漸放心,料想今日李素大致應該無礙,於是三人這才騎着馬,慢悠悠地回家了。

尋常百姓識趣地避開了,可迎面而來的李道正並未避開,他牽着馬,垂着頭,對外界的一切漠不關心,也沒注意到對面離他越來越近的三位老將。

馬前三丈的空地,迎面忽然出現了一人一馬,這情形就很突兀了,三位老將想不看到李道正都難。

騎在馬上的三人只擡眼瞥了一下,並未在意,他們都不是仗勢欺人的權貴,路不是自己的,誰都可以走,所以三人同時將馬兒的繮繩稍微往旁邊拉了一下,指揮馬兒繞過李道正。

程咬金仍是沒心沒肺,一邊拉着繮繩,一邊笑道:“老夫懂相面,當年第一眼見到那小子就看出來了,他必非福薄之人,雖然說話做事很混帳,一生倒也有驚無險。”

李績笑罵道:“你個不學無術的老匹夫,懂個屁的相面,信不信明我就把李淳風找來,你們當面聊聊如何相面,看看他怎麼拆穿你。”

程咬金哈哈笑道:“當面聊俺老程也不慫,李淳風敢在老夫面前胡說八道,老夫定教他知道何謂真正的‘福薄’,一斧子把他剁了,他自然便‘福薄’了,這老神棍三年前領教過老夫的手段,如今遠遠見了我都繞道,好幾次嚇得鑽進了死巷子,笑得老夫……咦?那不是李家娃子的老爹麼?喂!李兄弟!”

程咬金向來大嗓門,當街這一聲大吼,失魂落魄的李道正也被喊回了神,擡眼一瞧,卻見程咬金騎在馬上笑吟吟地瞧着他。

李道正自然認識程咬金的,這幾年程咬金沒事就去李家打秋風,從來不把自己當客人,在李家但凡遇到好物件了,二話不說打包帶走,害得每次程咬金來之前,李素都會緊張兮兮地把家裡的好東西先藏起來再待客,所以李道正對程咬金的印象很深刻。

見程咬金笑着招呼,李道正赫然擡頭,勉強朝他擠了個笑臉。

然而,一旁的李績乍見李道正,身軀不由一震,瞬間怔忪之後,臉色大變,未等程咬金下馬寒暄,李績騎在馬上忽然大喝道:“長生!可是長生?是你嗎?”

李道正一呆,這纔看到程咬金旁邊的李績,接着李道正的臉色也大變,黝黑滄桑的臉龐瞬間無比蒼白,嘴脣囁嚅幾下,期期說不出一句話,眼眶卻忽然紅了。

突然的變故,令程咬金和牛進達猝不及防,二人吃驚地看着李績和李道正,面面相覷,滿頭霧水。

李績的眼眶也紅了,死死盯着李道正的臉,二人相隔數丈,對視良久,李績終於肯定地點頭:“長生,沒錯,你是長生!”

說着話,李績翻身下馬,大步走到李道正面前。

就在程咬金和牛進達以爲即將出現故人喜相逢的畫面時,情勢卻突變。

李績走到李道正面前,忽然伸出手,一把揪住李道正的衣襟,猛地往上一提,一百多斤的李道正居然就這樣被李績單手提起,兩腳懸空,奇怪的是,李道正竟然絲毫沒有反抗,就這樣木然地任由李績提着他,兩眼緊閉,淚水順腮而下。

李績眼裡也蓄滿了淚水,盯着李道正的臉如同看着仇人,充滿了憤怒怨恨,卻還摻着一絲疼惜,傷懷。

“尋你多年了,一直杳無音訊,李長生,老夫還以爲你死了呢,沒想到今日又在這長安城裡見着了……”

李道正淚流不止,卻死死咬着脣,一言不發。

一旁的程咬金和牛進達急了,趕忙上前拽住了李績的胳膊,拼命往下拉扯,程咬金喝道:“老匹夫你吃錯藥了?快快放手!都是熟人,萬莫誤會……”

“滾開!”李績像頭髮怒的獅子,鬚髮皆張怒吼道,程咬金被嚇得一顫,情不自禁地往後退了一步。

李績卻懶得理他,仍盯着李道正,一字一字緩緩地道:“別的尚且不提,老夫只問你一件事,英娘何在?她跟着你這些年,你可曾委屈了她?”

李道正終於睜開眼,直視李績憤怒的眼睛,低聲道:“英娘……二十年前已逝。”

李績聞言身軀猛地一顫,兩眼迅速圓睜,失聲道:“英娘死了?”

“死了。”

李績呆怔片刻,淚水終於控制不住地奪眶而出。

仰頭長長呼出一口氣,李績慘笑:“好,好得很!老夫且不問她如何死的,只問一句,她死了,你爲何不死?”

李道正泣道:“幼兒無依待哺,我不能死。”

李績鬆手放開李道正,面現悲傷之色,喃喃道:“好好的大活人跟着你一聲不吭的走了,連苦日子都沒能過幾天,她死了,你有何顏面獨活?”

忽然從腰側拔出儀刀,雪亮的白光閃過,刀鋒以雷霆之勢朝李道正頭頂奮力劈去。

“老夫便送你去見她吧!”

李道正滿臉悲痛,認命地閉着眼,竟不躲不必,任由刀鋒劈落,顯然已抱定求死之心!

鏘!

一聲金鐵相擊的脆響,李績的儀刀離李道正頭頂尚距兩寸便劈不下去了,卻被兩柄同樣制式的儀刀架住。

李績憤然擡頭,見程咬金和牛進達一左一右,二人的儀刀也出了鞘,恰好同時架住了他的刀。

“與你們無關,滾一邊去!”李績怒道。

程咬金架刀之後,手臂被震得生疼,齜牙咧嘴一陣,怒道:“這是李素他爹,老匹夫你發什麼瘋!”

李績一呆,扭頭愕然道:“李素?你,你是……李素的爹?那李素他,他難道……”

李道正閉眼,泣道:“李素,正是我和英孃的孩子,親骨肉。”

李績驚愕地盯着他,半晌說不出話來。

李道正卻擡袖擦乾了淚,忽然撲通跪在李績面前,凜然不懼道:“大將軍,英娘是你親妹妹,當年我與英娘不告而別,我罪該萬死,只是我和英孃的孩子李素如今身陷囹圄,馬上要被流放黔南,那裡仍是一片荒蠻之地,一路叢林峻嶺,危機四伏,能不能留得性命尚不知,求大將軍救他一回,至於我李長生當年之罪,此事過後,任殺任剮,絕無怨言!”(未完待續。)

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求本月保底月票!!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二十二章 又生波折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遲暮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六百四十三章 庶子直諫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夕陽下奔跑!!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第八百四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六百四十三章 庶子直諫第四百一十七章 是非黑白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王問因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今天請假,明天再更夕陽下奔跑!!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決戰 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四十三章 身陷算計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二十九章 少年意氣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八百九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二十八章 賣詩鬻文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貴客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課業繁重,不堪重負,今天請假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
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求本月保底月票!!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二十二章 又生波折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遲暮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六百四十三章 庶子直諫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夕陽下奔跑!!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第八百四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六百四十三章 庶子直諫第四百一十七章 是非黑白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王問因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今天請假,明天再更夕陽下奔跑!!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決戰 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四十三章 身陷算計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二十九章 少年意氣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八百九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二十八章 賣詩鬻文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貴客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課業繁重,不堪重負,今天請假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