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朝堂之上
太極殿內,耿國公馮盎自貞觀年來第一次上朝。
“詔:耿國公馮盎公忠體國,特准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力士獨特的嗓音在太極殿內迴盪。
沒辦法,馮盎已經位極人臣,總不可能封王。
至於說異姓王,除非是王朝後期,否則……
王惡那不靠譜的歷史知識裡好像只有汾陽王郭子儀得了善終吧?
馮盎拜辭不受。
“臣以老邁之軀,得受陛下信重,組建大唐遠洋水師,在海上縱橫馳騁,以證臣尚能飯,已是銘感五內,豈敢再受此殊榮?請陛下收回旨意。”
馮盎的話,半真半假。
三辭三受的套路不僅僅適用於帝王。
“臣已六十有六,體力日衰,漸而昏聵,雖不吝殘軀,卻唯恐誤了軍國大事,特請陛下準臣交割大唐遠洋水師都督一職。”
程咬金大着嗓門:“老馮,你這年紀也不大啊!咋就要辭了呢?”
馮盎呵呵一笑:“在老夫面前,你程咬金就是個後生,年紀還不大啊?這不是想得個清閒,回去抱孫子、重孫嗎?”
重孫一詞出來,連李世民都沒話說了。
人家馮盎資格確實老,誰也沒法否認啊!
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禮遇收下,兵權交出來,誰還能說三道四?
高州刺史一職,馮盎還掛着呢,誰敢說卸磨殺驢?
明明是皆大歡喜嘛。
“馮卿以爲,這都督誰擔任比較合適?”李世民很有誠意的問。
“臣覺得,此事還是陛下乾綱獨斷爲好。”
馮盎這老油條,擰一擰都能出二兩油來,會上這個當?
“新羅府、百濟府那邊,馮勝與馮智玳能穩住局勢嗎?”
李世民還是隱隱擔心。
馮盎笑道:“這兩個兔崽子手握大唐遠洋水師,只是守成,要是這都守不下來,直接逐出族譜。”
後世或許不在乎族譜,可此時,逐出族譜是僅次於打死的處罰。
也就是說,馮盎對他倆的能力是極度信任啊!
“成,讓他們守個一年半載,要是能行,讓馮智玳子承父業。”
李世民輕描淡寫的說。
讓今日朝堂不怎麼和諧的,是負傷而還的尉遲寶琳。
繼姬第丕之後擔任自願兵首領的尉遲寶琳是走着進朝堂的,只是一條手臂卻是吊着。
在邊壩,自願兵與吐蕃軍又打了一場硬仗,只有手雷與熱氣球加持的自願兵損失有點大,尉遲寶琳親自上陣殺敵,才勉強打個旗鼓相當。
現在還是有留在蘇毗處理事務的姬第丕暫時代管着,尉遲寶琳才得以入朝求援。
“臣尉遲寶琳無能,有負聖恩。”
尉遲寶琳滿面羞愧。
甭管再多原因,敗了就是敗了,這就是大唐,不善文過飾非的大唐。
李世民鼻孔裡哼了一聲,目光卻移向王惡。
王·狗腿子·惡無奈地出班。
“其實吧,尉遲寶琳也盡力了。因爲是輪流練兵,自願兵的兵力不足,且沒有火槍手與炮手的支援,頂着惡寒與呼吸困難,已經是盡到職責了。”
王惡說的,其實也是大實話。
“總這麼被動,也是戰略規劃上有不足。臣以爲,當以攻爲守,不打痛了,他們不會老實,臣請帶出使薛延陀宣威的人手,再加上兩個折衝府退下來的自願兵,上去給吐蕃人立個規矩。”
王惡自動請纓。
王惡信心充足的一個原因,是娘·芒布傑尚囊被松贊干布處死。
史書上,都是對噶爾·東贊濃墨重彩的描繪,將他形容成吐蕃第一智者。
事實上,對吐蕃而言,娘·芒布傑尚囊纔是真正的大智慧。
別的不說,吐蕃縮在山南瓊結舔傷口的時候,要不是他年楚河娘氏苦苦支撐,說不定李迷夏已經一統高原。
失去了老成持重的娘·芒布傑尚囊,吐蕃雖然咄咄逼人,對王惡卻沒太大的心理壓力。
李世民愣了。
爲尉遲寶琳開脫是他的意思,沒甚好說的。
可是,敢請纓去窮山惡水的吐蕃征戰,朝中大將,王惡是第一個。
不能去吐蕃征戰的理由有很多,請纓去吐蕃征戰的理由只有一個:那是真正把大唐當自己的家了。
李靖早就請致仕了,不是大事也不來上朝,朝中最知兵事的,就是李世民與李𪟝了。
“茂功覺得如何?”
李世民有點吃不準此事有多少可行性,目光移向李𪟝。
李𪟝笑了笑:“若是別人說這話,本官只有一句話:有多遠滾多遠!若是藍田侯,此事有六成勝算。”
王惡微笑不語。
不,即便按李𪟝的算法,王惡也有七成勝算。
只不過,不便在這裡多說罷了。
李世民穩了一手:“此事三省再議議。尉遲寶琳,下去養傷。”
尉遲寶琳耷拉着腦袋下殿。
再不出去,尉遲恭那暴脾氣,怕是會給他一頓如山的父愛。
丟人吶!
老鐵匠家出戰,幾時吃過這虧?
“陛下,若徵吐蕃,鐵匠願爲藍田侯之先鋒!”
尉遲恭的邏輯清奇無比。
欺負了額家娃,額這當阿耶的要去砸場子!
額家娃,就額打得!
至於爲甚不去爭行軍總管,那是因爲王惡已經有足夠的資歷獨當一面,尉遲恭還是更喜歡痛快直接的廝殺。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
呵呵,大唐都是殺胚,娃兒吃虧了,阿耶要找回場子。
嘖,都沒法拒絕的說。
“敬德稍安勿躁,如此大事,總得籌謀一番。”
得,這是變相承認早晚要出征。
尉遲恭心滿意足了。
……
兩儀殿,三省、兵部匯聚一堂,凝重地聽着王惡指點江山。
“這一次,火器必須彈藥充足,防水、防寒措施做足。從鬆州入蘇毗,這是常規路線,在邊壩爭取全殲一至兩個東岱,然後主動攻擊波窩、則拉崗、覺木崗等原工布與娘波之地(現林芝地區),威脅邏些城。此爲正。”
“六詔、永昌郡逆流而上,打聿貴城,能拿下的話,再打馬兒敢,兩面夾擊,吐蕃一定頭痛萬分,這時候再發動李迷夏的關係造勢,吐蕃內部找人挑唆瓊波·邦色,讓他圖謀贊普之位,大有可爲。”
李𪟝聽完,點頭道:“如此,勝算可增至七八成。”
對於吐蕃的瞭解,即便是頓珠與李迷夏都不敢說超過了王惡。
人人都以爲,身爲大論的瓊波·邦色應該會很滿足現在的權勢,卻不知道,一旦權勢來得太容易了,會引發更多的慾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