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白渠原野燃希望

秦琅本來說只送到城門口的,可送着送着又送出了二十里,最後乾脆跟着張振一同前往他的家裡。

張振家住渭北三原縣,他家就在白渠旁邊。

白渠是關中平原上極重要的一條灌溉水渠,建於漢武帝時代,因爲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因人而名,故名白渠,這是繼鄭國渠之後又一條引涇水灌溉的重要工程。

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入渭水,中袤二百里,灌溉田地四千五百餘頃。

這是關中的一個重要糧倉。

張振一家數口人,在這裡均有六十畝地,遠遠不足均田之數,可渭北白渠一帶向來是土地兼併嚴重,地少人多之鄉,能均到六十畝這還是他家三丁均到的地,一人只均到了二十畝,其中還有二十畝是桑田,實際糧田才四十畝。

就算是以白渠一帶肥沃的地利,可這時代的耕種方式和技術,也不足以養家,所以張振家以前在種自己的田地之餘,也要爲白渠邊那些貴族官員豪強們做佃戶,佃種他們的田地,或者是承租官府的公廨田和官員們的職田。

提起種地,張振滿臉充滿希望。

對於他們來說,田地就是他們最寶貴的依仗,對田地努力的付出,都會最終得到回報。

依託着這些田地,他們世代生長於此,代代相傳,親戚朋友遍及鄉里,他們的足跡一般很少離開家鄉,過的是熟人的生活。

“這次幸好突厥離開的早,否則這冬麥也種不成了,一旦錯過秋播,明年夏天可就沒得收成了,雖然到開春後也能補種些粟谷,但要影響很多收成。”

一季粟一季麥,這樣能夠保證一年收兩季,哪怕是粗耕,廣種薄收,但比起一年只種一季依然能提高許多收成。

平均下來,一畝能夠收成兩石左右,大家都是非常滿足的。

“我們白渠邊上的地肥沃,有水可溉,比起其它地方畝產要高不少。”

不過對於擁有自已田地少的百姓來說,佃地要交的租也要高的多,辛苦一年下來,就算風調雨順,其實到手也沒剩下多少糧食。

不過張振他們並不奢望太多,現在比起前些年,日子要安穩的多了。

“聽說河北河南那邊,現在還有好多地方百里無雞聞,路邊白骨無人收呢。”張振說到這,語氣裡有股子優越感,是啊,隋末以來,山東那邊的百姓要慘的多,十室九空。

秦琅在白渠邊有很多田地。

他現在也勉強能算是一個大地主了,前後獲得賞賜的田地,還有代持長樂郡主的地加起來有兩萬八千畝,其中關中地區有八千畝。

終南山下那邊有三千來畝,另外在京西有兩千畝,然後在渭北白渠這一帶也有三千畝。

秦琅跟張振往渭北去,也是想順便去瞧瞧自家的田地,想去看看自家的佃戶們。

雖然秦琅不靠這點田地收入,但他也知道這個時代,田地是優質資產。他希望自己的佃戶們也能夠迅速安穩下來,能夠重新恢復生產。

秦琅在關中的這八千畝地,只有極少量是自己的農莊耕種,農莊採用的是農場莊園式的生產,也就是由自己派出管事把頭管理,然後負責耕種管理的是奴隸爲主,再農忙時會招點短工、麥客什麼的,平時也會僱傭點長工。

莊園一般還會搞點養殖,比如養豬喂牛養雞養鴨,售賣蛋禽等。

不過現在是戰亂剛平的開國之初,朝廷的均田政策,對於貴族豪強們的莊園經濟影響很大,最大的影響便是許多貧民有了自己的田地,哪怕不多,可也多少均到些田,這使的他們不必完全依附於地主們。

戰亂之後,缺少足夠的奴隸、長工,使的地主們的莊園數量大大減少,更多的田地,只能被迫佃租給那些小自耕農們去承租佃種,然後只收取些租子。

這種佃租,比起莊園,收益自然是要差上許多,可也是無奈之舉。

白渠邊的土地是肥沃的,這裡是關中平原上產量最高的糧區。

水,便是保證產量的關鍵。

相比起其它靠天吃飯的地區,有一條白渠將涇河之水,從涇河老龍王那裡借來灌溉莊稼,能使的這裡的糧食產量穩定又高產。

不過也正因此,這裡歷朝都是權貴地主們盯上的地方,一田十年九主,田地買賣變更頻繁,田價也貴。

武德初,李淵帶兵攻入關中,在長安稱帝后,將太原帶來的軍隊中願意留下來的編爲天子元從,守衛北門,並將他們在白渠附近賜田安家。

這三萬天子元從,佔掉了白渠兩岸好大一塊地,剩下的,也多數在貴族世家豪強們手裡。

如秦琅,通過歷次賞賜,便擁有了白渠兩岸數十塊地,總共三千畝之多。

出了長安,再到渡過渭水,沿途到處都是在趕回家的百姓,田野裡,甚至已經有許多趕回來的百姓在忙碌耕種了。

大家都想趕時間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全家老少,不管男女一起上陣。

秦琅看到許多百姓人力背犁,甚至有直接拿鋤頭挖地的。

就算是才兩三歲的孩子,都早熟懂事的在幫忙耕種,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着大家充滿希望的臉上,看着大家辛勤流下的汗水,秦琅發覺,其實這個時代,雖然權貴們高高在上,但真正托起這個時代前行的,反而是這些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們。

武德七年八年九年,連續三年突厥入侵。

而今年雖然沒打起來,但前有突厥圍烏城犯朔方,後有頡利數十萬軍兵臨長安。

大唐的北境、中原地區,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加上今年的旱情,夏收和秋收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就算沒有突厥入侵,百姓們的糧食,可能都撐不到明年青黃不接之時,而現在更是雪上加霜,也不知道大家要怎麼渡過這個冬天了。

眼看着冬天已經到了,當第一場霜落下時,大家要怎麼辦?

就算搶種下的冬麥,可也要等到明年夏天才能收穫啊。

一路來到了三原縣,這是秦琅鄰居李靖的老家。

張振家的村子在白渠邊的平原上,上次尉遲恭他們伏擊全殲烏沒啜的八千人馬,就離這不遠。

一個月沒回來,張振家裡早不成樣子。

柴門竹籬東倒西歪,那茅草屋甚至只剩下了殘垣斷壁,那些該死的突厥人來打草谷,什麼也沒找到,便一把火燒掉了村子。

“水井還好的。”張振黑着臉繞着屋子轉了幾圈,最後去村頭看了水井,發現水井已經被先回來的村民清理過了,搖一桶水上來,清澈甘甜。

張振臉上又露出了笑容。

似乎只要有這水井在,生活還有希望。

張振一家人都放下了手裡的行李,挽起了袖子開始收拾起屋子來。

張振老爹仔細檢查了那些殘垣斷壁後,說那牆壁還可以利用,甚至燒剩下的一些樑柱等也還可以改做他用。

“現在要先想辦法割些茅草,或是弄些樹皮來把屋頂補好,牆壁修補一下,這屋子又能重新住人了。”

至於被燒燬的傢俱等,沒有人去提了。

一場亂劫之後,一家人還能齊齊整整的就很不錯了,何況張振還帶回了個未婚妻呢。

大家揹回來的乾糧湊一起,足以渡過這個冬天,兩身衣鞋可以保暖,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秦琅也挽起了袖子,帶着家兵隊黑雲長劍一起幹活。

大家的努力之下,張振家很快勉強又有了幾分家的樣子。

午後,村長過來了,大家見面互相說了番問候的話後,村長爲張振家登記了信息,然後順便透露了些消息,比如哪家回來了,但少了幾人,哪家孩子沒了,哪家婆娘沒了等。

甚至有至今沒回來的。

“聽說村西的駝子一家都沒了,哎。”村長說完後,便拿着這登記好的手實去上報里正了,戰亂之後,官府要重新統計戶籍人丁等。

如駝子這樣亂中滅絕的人家,他們的田地要重新收回。

張振家感嘆着,也沉默了許多。

張振老爹發現家裡的農具都沒了,估計被突厥崽子搶走去融鐵了,他拄着根棍子去地裡轉了一圈,然後決定讓張振去縣裡先買些農具和種子回來。

“先得把莊稼種下去。”

秦琅讓阿黃陪張振去買農具種子,“若有牛馬,買匹回來耕地。”

張振連連感謝並拒絕,“現在這個時候難的有買,有也太貴,划不來。今年就辛苦點吧。”

忙碌了半天后,張振帶着家人下了白渠裡摸魚捉蝦,最後也居然摸出來不少魚蝦螃蟹貝殼的,雖然都是些雜七雜八的,不過大家臉上盡是高興之色。

“沒啥好東西招待。”張振有些侷促。

秦琅笑道,“這些可是好東西呢,加上四娘五娘找的野菜,煮上一鍋,味道可鮮。”

晚上,秦琅親自操刀,做了一大鍋河鮮,味道還不錯,配上油茶麪,大家在那還沒有屋頂的房子裡,一邊吹着夜風,一邊賞着星空,吃的很高興。

附近左右也有返鄉的村民在吃飯,雖然簡陋,卻很溫馨。

秦琅發現,這頓飯雖簡陋,可似乎讓自己更加感受到了一種難得的溫暖,似乎這些才應當是這個時代體現。

夜晚,天爲被地爲牀,躺在星空下,秦琅跟張振聊着天。

“你手裡應當還有點錢,可以想辦法買點子雞鴨苗,眼下還有些草籽蟲兒吃,雞鴨能夠下蛋,下了蛋可以拿到三原或是長安去賣,這樣也能增加點收入。”

豬和羊在冬天的時候不太好放,沒有草料的話會掉膘。

張振也在述說着自己對未來的打算。

說到最後,他嘆聲道,“多謝三郎,你不但收留救濟了我們,給我們的這些錢糧衣物還讓我們有了重建家園的本錢。”

“這不是救濟,是你們的勞動所得。”秦琅道。

他眨眨眼睛,望着天上的星星,突然想到,等忙完這段搶種農時後,冬季裡大家會很閒,自己也許可以在長安或是京畿各縣都建一些乾糧作坊,招收張振這樣的百姓來做工,既能給大家一個作工賺錢糧的機會,同時乾糧作坊加工出來的乾糧,也能讓有限的糧食變成更多的救災乾糧。

“張振,你說如果我過段時間在三原縣再開個平康坊家裡那樣的乾糧作坊,你們還願意回來做工嗎?給工錢也包吃住。”

張振一下子坐了起來。

“當然願意了!”

“好,就這樣說定了,等大家忙完這段,我到時派人過來開作坊,你們來做工。”

第731章 死豬不怕開水燙第465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第355章 天可汗第719章 火耗第1017章 罪在不赦第1387章 提攜第803章 千刀萬剮第430章 不足爲懼第992章 龍鬚療虎將第822章 烽火少年第1122章 大唐管家第1054章 武媚娘暗送秋波第1300章 反目成仇第197章 血濺州衙第1117章 嶺南軍團第136章 朕與將軍解戰袍第85章 猛將廟第998章 猛太子第902章 絕地反擊第1266章 李世民的殺意第569章 各取所需第885章 唐人街第873章 露水夫妻第1155章 新金山第417章 悔不當初第679章 鐵血小太子第40章 父子皆封公第1198章 承乾第255章 冰糖雪梨第1476章 老而不死,是謂之賊第1005章 臨終第832章 削藩第407章 地下城第345章 遲來一步第464章 以吾之名第298章 鄭才人第652章 安西大都護府第239章 不差錢的老程第1479章 無上王第1002章 黨爭第1224章 國師第191章 秦家美人第145章 橫刀自刎第338章 永不爲奴第739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148章 一出好戲第71章 逾禮第1096章 滅國第872章 魏王李泰第465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第1315章 拓南公第637章 板子第1199章 震驚朝野第1293章 封后立儲更年號第661章 秦懷良爲何發笑?第859章 暫且記下第642章 始作俑者第283章 太子承乾第830章 談州夜第 311章 秦琅夜宴圖第357章 位極人臣第862章 錦囊妙計第62章 白鹿第540章 恃功自傲猜聖心第291章 好殘忍第713章 皇家白菜讓豬拱了第1335章 禁軍譁變第577章 放手第240章 五姓家破鞋第674章 太子妃第1103章 貞觀十四年第450章 號令江湖第90章 刀挑都督第797章 血怒第1111章 封禪泰山第293章 翼國公家的火耗第818章 援兵不至第990章 不識相第186章 逆流而上第1004章 聖心難測第749章 禮下於人第389章 武二娘子入東宮?第1454章 延英殿第225章 三顧茅廬第746章 阿舅第526章 匹馬戍梁州第434章 宣威蠻荒第1433章 優撫厚賞第461章 天威煊赫第687章 不登大雅之堂第1097章 肢解第64章 圖窮匕首現第1107章 淘金潮第340章 重生第592章 西海節度使第1399章 安國齊王第1409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1432章 天后的心思第580章 賜封三太子第1121章 投降派
第731章 死豬不怕開水燙第465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第355章 天可汗第719章 火耗第1017章 罪在不赦第1387章 提攜第803章 千刀萬剮第430章 不足爲懼第992章 龍鬚療虎將第822章 烽火少年第1122章 大唐管家第1054章 武媚娘暗送秋波第1300章 反目成仇第197章 血濺州衙第1117章 嶺南軍團第136章 朕與將軍解戰袍第85章 猛將廟第998章 猛太子第902章 絕地反擊第1266章 李世民的殺意第569章 各取所需第885章 唐人街第873章 露水夫妻第1155章 新金山第417章 悔不當初第679章 鐵血小太子第40章 父子皆封公第1198章 承乾第255章 冰糖雪梨第1476章 老而不死,是謂之賊第1005章 臨終第832章 削藩第407章 地下城第345章 遲來一步第464章 以吾之名第298章 鄭才人第652章 安西大都護府第239章 不差錢的老程第1479章 無上王第1002章 黨爭第1224章 國師第191章 秦家美人第145章 橫刀自刎第338章 永不爲奴第739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148章 一出好戲第71章 逾禮第1096章 滅國第872章 魏王李泰第465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第1315章 拓南公第637章 板子第1199章 震驚朝野第1293章 封后立儲更年號第661章 秦懷良爲何發笑?第859章 暫且記下第642章 始作俑者第283章 太子承乾第830章 談州夜第 311章 秦琅夜宴圖第357章 位極人臣第862章 錦囊妙計第62章 白鹿第540章 恃功自傲猜聖心第291章 好殘忍第713章 皇家白菜讓豬拱了第1335章 禁軍譁變第577章 放手第240章 五姓家破鞋第674章 太子妃第1103章 貞觀十四年第450章 號令江湖第90章 刀挑都督第797章 血怒第1111章 封禪泰山第293章 翼國公家的火耗第818章 援兵不至第990章 不識相第186章 逆流而上第1004章 聖心難測第749章 禮下於人第389章 武二娘子入東宮?第1454章 延英殿第225章 三顧茅廬第746章 阿舅第526章 匹馬戍梁州第434章 宣威蠻荒第1433章 優撫厚賞第461章 天威煊赫第687章 不登大雅之堂第1097章 肢解第64章 圖窮匕首現第1107章 淘金潮第340章 重生第592章 西海節度使第1399章 安國齊王第1409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1432章 天后的心思第580章 賜封三太子第1121章 投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