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登記造冊的事情說清楚了,關志義又說道:“其實,僧侶的身份牌除了圓寂要被收回之外。犯了戒,也想收回。”
惠能說道:“這個可以。”
關志義又說道:“官府管理寺院,其中也有考覈。”
“考覈?僧侶怎麼考覈?”惠能不解的問道。
對於他的問題,老關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大師平時做些什麼?”
這個問題的轉換,不僅惠能接受不了,就是其他和尚也暈乎了。
老和尚想了一想,說道:“唸經、拜佛、練武、唸經。”
看看,和尚生活多麼簡單。說起來就六個字‘練武’、‘唸經’、‘拜佛’。其實大多數僧人連習武都不用,至於禮佛一件事兒。
關志義笑道:“既然大師每天都念經、拜佛,那麼某想這考覈也就簡單了。所有僧侶唸經不能低於多少時辰,每天的時間也可以要求一下。”
“這就是考覈?”惠能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
“你說呢?佛門中人必須吃齋唸佛,那麼唸經考覈就是最核心的內容了。但是某認爲最關鍵的還是管理。不合格的僧尼還俗,違法朝廷法令的交由官府處罰。”
惠能說道:“這不行啊!”
要知道需對出家人就是因爲犯了罪,所以纔在佛門中避難。如果違法朝廷法令,就交給官府處理,那麼寺院中要少三成的人吧!
關志義說道:“大師,佛門都說過衆生平等。普通百姓要遵守朝廷的律令,爲何出家人可以不聽呢?難道大師認爲火雲寺那種事情該發生?”
“火雲寺的事情和遵守朝廷律令有什麼關係?”老和尚不服氣的問道。
別說這個老和尚,其實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爲。
在他們看來,遵守法令和犯罪沒有必然的聯繫。他們卻不知道,只要心裡隨時隨地都有律法這條警戒線,那麼犯罪率就會降低一半。
怎麼樣才能讓人心中有警戒線呢?
簡單!
那就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關志義要寺院把違法亂紀的人交出來,那就是警示所有的佛門中人,你入了佛門,也不能亂來。有了這個觀念,那麼除了有逆反心理的人,多數都會聽話滴。
“如果,所有寺院把違法亂紀的僧侶交出來,那麼剩下的僧侶遇到相同情況的時候,就會思量一番。雖然出家人犯戒的不多,但是寺院的執行力度太差了。”
惠能說道:“施主,老衲……”
不等他辯駁,關志義說道:“某給大師講個故事吧!”
佛教的傳播,好像就是這麼傳播滴。
要是你不能講幾個關於佛祖、菩薩的故事,那麼你這和尚真的就奧特了。
“好!”惠能興致勃勃滴說道。
他很想知道,關志義會用什麼故事來打動他。
關志義嘴角一翹,說道:“在大靈山,有一座雷音寺。寺中僧侶先後過時,只留下空廟一座。年輕力壯的和尚慧明雲遊至此,便住了下來。……後來,又來了一個胖和尚,……”
一個異界版的三個和尚就被關志義搞出來了。
惠能皺着眉,不解的問道:“施主,你要說明什麼?”
“和尚也是人,他們沒有成佛,因此必須接受管理。要是這三個和尚在少林寺,他們會懶到沒水喝?”關志義說道。
繞了半天,老關還是在爲自己的計劃鋪路。
只有惠能爲首的少林寺同意這個計劃,其他的寺院才無法反對。而且有官府的管理,那些私自修建的小廟,雲遊的野和尚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惠能說道:“好吧!老衲代表少林寺接受施主的建議。若是少林有違背朝廷律令的僧人,就交給官府處理。只不過,外出雲遊的僧人怎麼處理?”
雲遊,是佛教徒一個比較流行的修行方式。
少林寺裡的,惠能可以保證管理好。那些外出雲遊,或者別處雲遊而來的僧侶,又該如何管理呢?
關志義說道:“其實,朝廷把所有僧衆的信息登記造冊後,雲遊的僧人不一樣也有身份牌了嗎。造冊之前的小事可以既往不咎,那些殺人放火的,還是應該處理。”
“這,有難度啊!”惠能如是說道。
別說殺人放火,就是屠家滅族的和尚,也有不少。要把這些亡命之徒抓起來並不難,問題是和尚出家,很少問出家前的事情。
關志義也知道他的憂慮,於是建議道:“以前的事情,只要沒有人追究那麼就不需處罰。但是如今收徒弟,那可得查個清楚才行。對了,剃度的地點,某覺得還是就近的原則好。避免有人外逃,然後去其他地方剃度。”
惠能說道:“既然施主這麼說,那老衲就代表少林寺同意了。”
“佛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給佛上金身,只是好看一點。佛不會在乎俗世的東西,難道他會需要這所謂的金身。據某所知金身是一種法相,是佛法高深的表現。而不是用俗世的黃金給佛像上裝,這是對佛的侮辱。”關志義又補充了一句。
“阿彌陀佛!!”惠能被他刺激了。
倒不是對關志義斥責給佛像上金身的不滿。而是老和尚在反思中發現,所謂的佛像金身,真是他們這些俗人自己能出來的。
佛爲度化衆生甘願捨身,他需要這俗世金身?
一個隨行的小沙彌低聲地說道:“把咱們的良田都收了,就算想給佛祖添金身,也沒有那個本錢啊!”
關志義說道:“小師傅此言差矣。良田收入有多少,善男信女的香火錢有幾個?真正能夠讓僧衆衣食無憂,專心佛法,同時還度化衆人的你們還沒有想到呢!”
惠能問道:“施主這麼一說,老衲倒真的來了興趣。不知施主能否告訴老衲,如何能度化衆生,又讓僧衆衣食無憂?”
“真經!”關志義說道。
“這?”惠能搖搖頭說道:“老衲不明白。”
關志義說道:“相傳:佛教最早的經典都是寫在菩提樹葉上的。現在已經出現了玉雕的佛經、印刷在紙上的佛經。但是佛經都是梵文,真正能看懂的有幾人。”
惠能說道:“的確,連老衲都看不懂佛經。唉!”
“若是大師讓通曉文字的僧侶把佛經全部譯成漢文,這樣的佛經不少人都能看懂吧!那些向佛的信衆都會請一本回家,自己看看。”關志義說道。
這話讓老和尚有些心動。
把佛經譯成漢文,這是衆多寺院主持的想法。但是僧侶中識字的都不多,能看懂佛經的就更少了。
但是有了漢文佛經,那麼能看到佛經的就更多了。這不是傳播教義,度化衆生的好手段嗎?
關志義見他心動,又慫恿道:“其實,除了大唐外,高昌、高句麗、吐蕃等地區也是需要佛法滴。要是傳播到這些地方,要度化多少人啊!”
其實真正鑽研佛法的人,很少有貪圖錢財的。
但包括惠能在內的所有僧衆,雖沒有做什麼壞事,卻如俗人一樣喜歡錢這東西。
聽關志義說附近地區沒有佛經典籍,他們自然曉得這是一條發家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