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

林輔成和李贄這兩個自由派的旗手,在萬曆維新的大思辨中沆瀣一氣,對朝廷的發出了質疑,尤其是對權力監管的失效,權力監管的失效,催生了權力對人的異化,他們和賤儒的唯一區別,不是定體問。

什麼亂七八糟的事兒,往體制問題上一推,似乎就得到了答案,好像體制就是最大的原罪,只要解決了體制,就解決了一切疑難雜症,這未嘗不是另外一種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喜歡定體問和喜歡法三代之上的賤儒,其實是一類人。

賤儒認爲只要法三代之上,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定體問也是類似的,只要體制改變,就會解決一切問題,都是以不存在的、虛構的理想國爲基礎,去探討問題,從出發的時候,就是虛妄,就缺少實踐,到最後都會變成虛妄,無法付諸於實踐。

而林輔成和李贄是基於踐履之實,是基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把所有的事兒,一概推到朝廷的頭上,推到皇帝的頭上,是誰的問題就是誰的問題,是高陽何氏災年不減租,是腰山王氏和朝廷大員範應期侵佔官田,是祁州閆氏把人堆肥,這些不是朝廷的問題。

朱翊鈞對於這種踐履之實,信實而已的探討,持有支持的態度,雖然偶爾也會生氣,也會煩惱。

張居正拿着手中的奏疏看了許久,他靠在椅背上,將王謙的奏疏給了輔臣們傳閱,這個燙手的山芋,最後回到了張居正的手裡。

“沒有具體現實的一切批評都是虛無,是先畫了靶子再射箭,脫離了實際的討論,對國朝毫無意義,真正的仁恕之道,永遠飽含風雨和鮮血,也飽含着危機和艱辛。”

“任何脫離了實際的仁恕,都是無知者之惡,無知者之惡,就像是一個成年的嬰兒,對世界一無所知偏要指摘,無知者之惡在個人則是愚,在朝則禍國殃民。”張居正讀完了這篇文章的最後部分。

這一段是林輔成寫的,他在批評大明都察院的御史們,普遍存在的無知者之惡,成年的嬰兒,雖然身體已經成年了,但是心智仍然跟嬰兒一樣不成熟,完全以自我爲中心,缺乏規則意識,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己構建了一套道德標準,自己不遵守卻要去約束別人。

這就是林輔成的指責。

“這是吏治的一部分,也確實是元輔的重任。”萬士和作爲閣臣,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張居正主管吏治,這的確是張居正應該負責的事兒。

也不算是皇帝爲難首輔。

張居正兩手一攤說道:“我要是對這幫賤儒有辦法,也不至於被他們天天戳着脊樑骨罵了,務虛求名輕鬆啊,要做事,要做個循吏,要以功成升轉,那就得到地方去,這的確非常辛苦就是了。”

“其實我倒是有個好辦法。”王國光看着兩位閣臣,低聲說道:“咱們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王國光簡單論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張居正和萬士和一聽都是頻頻皺眉,張居正眉頭緊蹙的說道:“這種政令出自內閣,恐怕咱們又要被追着罵了。”

“沒有這種政令就不被罵了嗎?咱們都是革新派,在他們眼裡,咱們都該被五馬分屍。”王國光倒是一臉無所謂的說道:“反正我是想好了,託庇於聖眷之下,只能指望陛下稍微照顧下咱們的身後事了。”

王國光拿出了個辦法,這個辦法是一整套的辦法,這一整套的辦法,其實總結就是:跟着陛下一起去種地。

大明有無數的落榜學子,他們考了三次不中進士,就不能再考了,而王國光的辦法就是給這些落榜學子一個機會,只要跟着陛下種兩年地,經過了緹騎們的檢查,確實踐履之實的種地,就可以獲得一次科舉的機會。

這種學子即便是考中了,因爲年齡的緣故,也是前途晦暗,御史位卑權重,最適合他們,而且因爲是通過倖進,也就是投皇帝所好,獻媚皇帝換來的科舉機會,他們註定會被其他官僚天然排斥,這樣一來,天然敵對的立場,就變得尤爲關鍵了。

賤儒最大的問題就是不事生產,而在皇莊種兩年地還能考中進士的人,最少都是堅毅之輩,再加上天然的立場,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改變都察院賤儒太多,缺少骨鯁正氣的問題。

科舉本來就足夠捲了,三年才三百人,再加上算學的五十人,也不過是三百五十人罷了!現在爭奪這個鯉魚躍龍門的人,又多了一批擁有豐富考場經驗的學子!

已經足夠捲了,現在變得更捲了。

提出這個建議的王國光,不被罵纔是奇怪的事兒。

種地是在大明皇帝的皇莊裡種地,而且爲了不讓學子們蹉跎人生,最多從陛下這裡用種地換兩次的科舉機會,如果還不中,就不要再考了,五次科舉,十五年還博不出來,證明了實在是沒那個天分。

“誒,我怎麼感覺大司徒這是早有圖謀呢?”萬士和聽着王國光陳述他的辦法,立刻察覺出了不對勁的地方,這根本就不是臨時起意,這王國光這個餿主意,指不定醞釀了多久了。

“咱們陛下親事農桑,滿朝的士大夫找不出一個會種地的人,日後論起來,咱們萬曆朝的臣工,只會被人罵全無忠君之心。”

“夫天子之尊,猶以不知穡事爲恥,況其下者,何敢自逸?”王國光平靜的回答了萬士和的問題。

他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從萬曆元年,陛下捧着紅薯,露出那個陽光燦爛、滿是收穫的笑容時,王國光就已經在想這個問題了。

陛下親事農桑,陛下本人種那點地,滿打滿算也就西苑寶岐司的十畝地,陛下作爲農戶能生產多少?但陛下帶領寶岐司,是真真切切的在推動着農學的快速發展,而親事農桑的政治表態,也讓大明內外官僚,都不得不重視農桑之事。

“藉着這個途徑考取了進士的學子,也不會感謝大司徒的。”萬士和低聲說道,告訴王國光這本奏疏入宮的結果。

即便是藉着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考中了進士,他們也不會感謝王國光,全都會認爲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哪怕這個上升通道是王國光提議打開的,但他們依舊不會感謝。

王國光搖頭說道:“無所謂,他們感謝我,不感謝我,我都是我。”

王國光向來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如果在乎就不會和晉黨恩斷義絕了,王國光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把自己想做的事兒做完整。

萬士和這才點頭說道:“那就聯名上奏吧。”

王國光既然沒有單獨上奏,而是拉上張居正、萬士和兩位閣老一起商量,就是爲了聯名上奏。

朱翊鈞收到聯名奏疏的時候,也是愣了許久,本來就是難爲下張居正,讓張居正頭疼頭疼,結果這些個大臣們還真的有辦法。

其實還有個更好的辦法,把都察院的御史拉到西山煤局先挖兩年煤,這樣一來就沒有那麼多務虛賤儒了。

不接地氣?直接物理意義上到地下去接一下地氣。

次日的清晨陽光明媚,因爲信風開始改變,大明的京師再次迷茫起了一股嗆人的煤煙味兒,不見天日的秋冬再次來臨,朱翊鈞帶着口罩,蹬着自己的旱鴨子來到了文華殿上開始了每日的廷議。

在羣臣見禮之後,朱翊鈞看着所有人說道:“大司徒的建議很好,但是朕打算把都察院的科道言官,都拉去西山煤局,讓他們體驗下窯民之苦,自然就知道生產不易了。”

“下窯嗎?”萬士和呆愣下問道,西山煤局有很多的工作,比如文書,比如賬房,比如管理層的代辦、會辦、總辦,還有就是最苦的苦力活兒,下窯井掏煤和洗煤,萬士和就是詢問陛下,是否要下煤窯,參與一線的生產。

朱翊鈞點頭說道:“下窯。”

廷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臉的複雜,果然論心狠手辣,論折騰人的辦法,還是陛下的想法,更具有…突破性。

還是張居正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以爲大司徒的辦法更爲妥帖一些,吹求過急,反而會因爲急於求成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陛下的辦法不像是要解決問題,更像是爲了懲戒,爲了泄憤,爲了發泄不滿情緒。

“朕對他們就沒什麼預期,就是這幫傢伙,讓朝廷被這些個筆正們指指點點,朕也不指望他們有什麼改變,所以就沒什麼是否會達到預期的說法了。”朱翊鈞平靜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就是爲了懲罰,而不是爲了讓他們改過自新。

不對賤儒抱有任何期望,就是朱翊鈞對賤儒們的基本態度。

張居正看向了海瑞,海瑞作爲都察院的堂上官,這個時候應該站出來說兩句話,總不能真的都把御史派去西山煤局挖煤去。

但海瑞是真的一言不發,都察院挑水的熱鬧,可是大明京堂靚麗的人文風景線之一,都察院在挑水這件事上丟了多大的面子,海瑞這個都察院總憲,心裡對賤儒的怨念就有多大,反正整日裡袖手談心性,什麼都不幹,還不如西山挖點煤。

王崇古連連擺手的說道:“陛下,臣能不要嗎?這幫人到了西山煤局,這西山煤局就沒法生產了,這眼看着已經過了中秋,正是京堂各家各戶囤煤炸的時間,這幫人這也不滿哪也不行,做事是一點都不會,但是意見一大堆。”

“陛下,西山煤局不是垃圾場啊,陛下每次都去,西山煤局四處都打掃的很乾淨,他們去了,耽誤事不是?”

皇帝想給,王崇古還不要呢!什麼玩意兒,也配到西山煤局歷練?耽誤了生產,導致京師煤價飛漲,他王崇古可不想到陛下面前負荊請罪,一把老骨頭了,實在是不想自己的名聲被這幫賤儒給毀掉。

“王次輔所言有理。”朱翊鈞沉默了下,還是認可了王崇古的說法,人厭狗嫌的玩意兒,放到哪裡都是礙事。

海瑞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陛下,臣昨天在都察院,臨到傍晚的時候,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寫給臣的,這孩子用十分稚嫩的口氣,詢問臣,爲何不勸諫陛下關停西山煤局。”

“他在信裡說:聽說海瑞海剛峰是大明最骨鯁之人,可是這非善弊政,已經經營了近十年,京師霾災數年如一日,未曾見骨鯁正氣。”

“說臣名不副實,空有盛名,難道不覺得羞愧嗎?”文華殿上一時間都有點沉默,因爲這是奔着海瑞個人來的,也是奔着工部去的,還是老調重彈的西山煤局污染的事。

“臣昨日氣的半夜睡不着,倒不是氣別的,而是氣這幫狺狺狂吠之徒,藉着孩子之口說事,臣打算公開回應。”海瑞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本奏疏呈送到了御前。

這件事誰在背後指使,一目瞭然,京堂諸官在皇帝的高壓下,不敢對西山煤局指手畫腳,京堂的百姓需要西山煤局的煤炭燒火做飯取暖,冬天沒火真的會凍死人,大明從最頂層的建築皇帝,到最窮苦的窮民苦力,都對西山煤局沒有意見。

而對西山煤局一直有意見的是科道言官。

現在連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使出來了,找個孩子出來講這番話最是穩妥,因爲事情鬧大了,鬧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也可以用童言無忌去糊弄去解釋。

“大明京師的霾災形成的原因極爲複雜,之前因爲燒柴,京堂四方皆是荒蕪,無一點綠色,西山煤局的生產規模而言,並不是霾災的主要原因,人的活動對自然的破壞纔是,皇家格物院對比了欽天監萬曆元年至今的所有晴天數字,做出的判斷。”朱翊鈞沒有看海瑞的奏疏,而是解釋了下這個霾災的問題。

是西山煤局燒那點煤炭對環境污染大,還是大明京師爲了燒柴,把周圍樹木全都採伐光了,對環境的破壞大?

西山煤局那點煤纔多少?把那些個摻了黃土的煤炸弄成的蜂窩煤算上,一共就六億斤,滿打滿算也就是三十五萬噸煤,這個產量在這個年代冠絕全球,沒有之一,但其實真的不算多,放後世,縣裡一個小煤窯一年產量也能達到百萬級。

皇家格物院對京堂的霾災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發現最近幾年,隨着煤炭的充足供應,京堂植被正在快速恢復,整個京師清朗的天氣,在累年增多,西山煤局的生產規模對環境的影響是正面的,而不是儒學士所說的那樣,完全是負面的。

格物院的迴應不是沒有影響,而是大明京堂這三年的霾災,是燒煤加上植被沒有恢復的共同原因造成的。

朱翊鈞解釋了皇家格物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後,纔打開了海瑞的奏疏。

海瑞的迴應主打一個正面硬剛,絕不退縮。

他在表明了自己支持西山煤局的態度後,直接就把矛頭對準了那些藏在孩子身後的大人們。

朱翊鈞念着海瑞的回覆:“每挖出來一千斤煤,就可以爲至少十個窯民創造一日的工作機會,而這十個窯民的背後就是十個家庭,十個妻子外加三十個孩子,這一天都能吃得上飯。西山煤局每年上繳朝廷的利潤超過了四成,而朝廷拿這筆錢去修橋補路,去投資更多的官廠,讓更多的人有生計,去建立更多的三級學堂,讓窮人家的孩子也能讀書識字。”

“至於那些授意這個孩子寫信的人,若是有話,可以直接當面說,不必躲躲藏藏,大丈夫走的都是方步,光明正大,光明磊落,何必如此鬼鬼祟祟,藏頭露尾。”

因爲是給孩子的回覆,所以內容是俗文俗字,簡單明瞭。

朱翊鈞合上了奏疏,眉頭緊蹙的說道:“看來真的有必要讓他們到地底下去接一下地氣了,假託稚童之口,行攻訐之事,簡直可惡。”

朱翊鈞對都察院的普遍存在的賤儒們,失去了最後一點耐心。

其實藉着孩子的嘴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不是什麼稀罕事兒,各種流傳甚廣的童謠,都是於此,比如漢靈帝末年的京都童謠,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邙。

這種被稱之爲政治謠讖的童謠,從秦朝就開始存在。

一直到大明也是有的,比如正德年間,寧王朱宸濠要造反,就放出了童謠:若要江西反,除非蚌生眼,當時的南昌府,孩子們普遍喜歡把河蚌磨個洞套在手上玩,這種童謠流傳,就是爲了造反做準備。

寧王雄心勃勃的造反,碰上了王陽明,鬧騰了一個月,武宗皇帝還沒來的及親征,造反的寧王就被王陽明給活捉了。

很顯然,政治謠讖和蘇聯笑話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爲了掀起輿論風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手段。

海瑞的做法其實非常不明智,他最正確的做法是置之不理,但如果置之不理,那就不是海瑞了。

送西山煤局並不合適,西山煤局的總辦王崇古已經表達了他的嫌棄,而且耽誤生產這種事要不得,朱翊鈞思前想後,決定給大明的賤儒們好好開開眼。

“昨天朕收到了沈一貫的奏疏,說是這東城的仁壽坊的糞道主爲了糞道爭執不斷,這樣吧,讓他們去挑糞吧,這都察院再不好好收拾下,就要變成化糞池了。”朱翊鈞思索了一番,決定給這幫賤儒找點活幹,在挑水之後,朱翊鈞給他們安排了挑糞的差事。

朱翊鈞這就是直接了當的爲海瑞站臺,張居正評價海瑞,說曲則全,海瑞太過於剛強,其實在官場上就很容易折斷了。

現在不會了,大明皇帝這個執劍人已經少壯,海瑞放心衝,大明皇帝在後面保駕護航!

所有人廷臣們都覺得眼前一黑,在有辱斯文這件事上,陛下總是能想到各種有趣而行之有效的辦法,若是真的安排去挑糞,那這些個科道言官還不如直接死在糞坑裡算了。

“怎麼覺得過分?那咱家就不得不說起南漢時候,南漢後主劉繼興下旨,門內人方可給官,門內人就是摘了鈴鐺的宦官,如果不把自己騸了不能當官,士大夫直接揮手一刀,就把自己給騸了,成了閹人繼續做官。”馮保平靜的說道:“這才哪到哪,不算什麼爲難人的事兒,挑糞而已。”

馮保提醒朝臣們,陛下的說法,不算過分了,就是挑個糞,又不是讓他們手起刀落,多大點事。

“陛下,還是讓都察院御史們分批到西山煤局來吧。”王崇古左看右看,只有自己能救下都察院的御史了,到西山煤局還可以打着深入官廠治理煤煙的旗號,不算太丟人。

王崇古雖然不怕被罵,但也不想被人天天罵,怎麼說都是同一階級,該有的體面需要維持一下。

當皇帝要掀屋頂的時候,王崇古就同意了開窗。

“還是要下窯的,爲了不耽誤都察院的差事,就分成五批人,每兩天輪換一次吧,暫行三個月看看效果吧。”王崇古給出了具體的制度,也不是讓御史們天天下井,但不能不下,至少要讓他們深切的體會到窯民之苦,纔不浪費陛下一片苦心。

按照李贄和林輔成的說法,賤儒們之所以有一種無知者之惡,就是因爲不事生產,不指望這些士大夫們能生產多少,但至少要士大夫們知道,貨物不是從貨架上長出來的。

“也行,就依王次輔所言。”朱翊鈞聽聞之後,也沒有堅持,選擇了認可王崇古提出的方案。

朱翊鈞的方案是短期方案,而王國光的方案是長期的,這並不衝突,廷議對王國光的方案是極爲認可的。

王崇古開始彙報大明的鼎建大工逐項事宜,正衙鐘鼓樓、皇家理工第二期工程、綏遠馳道修建、京開馳道、天津密州馳道籌建、都江堰修繕等等,都做了詳細的奏聞,而工部緊隨其後,彙報了關於飛雲號的進度,主要是螺旋槳方面的一些技術改良。

“總督山東河南兵部尚書凌雲翼上奏疏言,均田役宜在河南試行。”王國光拿出了凌雲翼的奏疏,河南地方是齊頭並進,清丈、普查丁口、廢除賤奴籍、營造官廠團造,組建工兵團營,雖然起步慢,但步子快,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請均田役,是嘉靖十一年兵部尚書唐龍最先提出,但是礙於當時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推行,被王崇古從舊案裡翻了出來,佐以清丈和普查丁口,完成了制度設計,但也就是停留在制度設計上。

均田役,就是把勞役四差銀納入田畝之中,各個地方、各種假託徭役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會被均田役掃進垃圾堆裡,因爲田畝的產出有限,一旦確定了稅率,要更改這個稅率,都是以百年去計算。

“凌部堂的步調還是太大了些,有些吹求過急了,此事不急。”朱翊鈞看完了凌雲翼的奏疏說道:“朕知道凌部堂忠君體國之心,但還是以鞏固成果爲主,先把官廠團造和工兵團營弄好,再言均田役之事。”

朱翊鈞選擇了保守。

“臣也是這麼認爲的,還是有點操之過急了。”張居正立刻說道:“爲政之弊有二,其一:躁急之人,方爲其事而遽責其效,這是欲速之弊。君子爲政,必須推行有漸,不可欲速以求目前之效;其二:淺狹之人,狃於淺近而昧於遠大,這是見小之弊。君子爲政,必須志量廣大,不可見些小事功便以爲得。”

“天下之事,莫過於必有漸而後可以達。”

爲政大弊,惟欲速,惟見小昧遠,這是在萬曆二年張居正講筵歷史的時候,講過的道理。

“臣倒是覺得凌部堂所請之事,倒不算急切。”王崇古還是硬着頭皮,跟皇帝和元輔唱起了反調,他其實仍然不贊成還田,更傾向於均田役,攤丁入畝。

萬曆十一年,藉着增發了一百張船引,大明朝廷又收了一百萬畝的官田,因爲船引收攏官田達到了四百萬畝。

“以河南眼下的局面而言,鬧不出什麼亂子來,馳道修通之後,就更不會有什麼亂子了。”王崇古提醒陛下,大明皇帝第一期投入七百萬銀、總計投資高達1400萬銀的京開馳道不是修來看的,馳道通車,王崇古還不信這幫勢要豪右不怕京營的快刀。

他王崇古都怕!

李如鬆到了保定府,整個保定604個圩主,沒有一個反對拆除圩牆,全都是擁戴,一共230家圩主,毀家紆難支持馳道修建。

直接的軍事威脅比什麼都行之有效,武器的批判是最直觀的批判,沒有馳道的地方,工兵團營不應該廣泛存在,這是防止藩鎮化的先決條件,有馳道的地方,步子大一點其實無妨。

王崇古的話可謂是非常大膽,等同於直接怒斥皇帝和張居正:膽子這麼小,還搞什麼新政!還搞什麼萬曆維新!

“但是隻要出現亂子,就不是小亂子。”張居正立刻說道。

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
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