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小弟。”李雲天從魯天行的反應中知道他認出了自己,於是伸手扯下了臉上的假鬍子,微笑着向魯天行拱了一下手,“剛纔實在是抱歉,小弟身負皇命,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
“皇命?”魯天行禁不住攥緊了手裡的皮鞭,臉上的神情變得十分難看,他千辛萬苦地尋找李雲天,不成想李雲天就從他的眼前溜走了。
魯天行此時可以肯定,永樂帝的遺詔就在李雲天的身上,他第一個念頭就是搶走李雲天身上的遺詔,可四周都是親軍,如果李雲天高喊一聲身上有遺詔,那些親軍絕對會阻止他。
“李老弟,在下還有公務在身,後會有期。”魯天行知道事情這下糟糕了,現在誰也不知道李雲天來京城的事情,一旦李雲天進入宮裡那麼太子將立刻登基,於是他強顏歡笑地衝着李雲天拱了一下手,轉身就想離開,趕去向朱瞻圻報信。
“魯兄,既然來了就何必着急走,咱們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小弟有很多話要對你說。”李雲天豈會不知道魯天行的用意,一個健步上去擋住了他的去路,微笑着說道。
“李老弟,軍令如山,改天愚兄設宴,與老弟開懷暢飲。”魯天行乾笑了一聲,心不在焉地敷衍了一句,擡步想要繞過李雲天離開。
“魯兄,你覺得現在走合適嗎?”李雲天再度橫身擋住了魯天行,滿臉笑容地望着他,“魯兄不會是身在皇城心在漢吧?”
李雲天刻意在“漢”字上加重了讀音,其中的寓意顯而易見,自然指的就是漢王朱高煦了,委婉含蓄地點出了他想要給朱瞻圻報信。
“李老弟這是何意?”魯天行被李雲天揭穿了心事,臉上閃過一絲尷尬的神色,故作鎮定地望着他,“愚兄奉命前去督查城防,其敢怠慢?”
“魯兄,督查城防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現在天下太平,城防之事何勞魯兄操心?”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不動聲色地說道,“太子殿下等會兒保不準要宣你覲見,依小弟看來魯兄還是進宮候着的好,以免太子殿下久等?”
“何人要見本御史?”魯天行的臉色頓時變得更加難看,不等他開口,一個沉穩的聲音從一旁傳來,一名穿着正七品官服的男子跟着兩名親軍走了過來。
“韓御史,打擾了。”望着前來的那名男子,李雲天不由得笑了起來,衝着他拱了一下手。
這名前來的值守禦史是李雲天在都察院的同僚,湖廣道監察御史韓亮。
“李御史?”韓亮見到李雲天後大吃了一驚,一臉愕然地望着他,“你不是隨着皇上北征去了,怎麼回到這裡?”
“本官身負皇命,故而先來一步。”李雲天的神色變得有些黯然,沉聲向韓亮說道。
“既然如此,那麼就隨本官進宮。”韓亮聞言知道李雲天此次前來肯定有着重要事務,連忙說道。
“魯兄,咱們走吧。”李雲天向魯天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魯天行的臉色青一陣白一陣,雙拳攥得咔吧咔吧直響,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機會逃回去報信,遲疑了一下後無奈地走向了大明門。
“把這些傢伙看管起來,沒有太子殿下的諭令,不得將其放出,也不能讓他們接觸任何人,如果違抗,就地格殺。”李雲天瞅了一眼魯天行的背影,一揮手把立在一旁的那名都尉招了過來,殺氣騰騰地吩咐。
都尉聞言臉上流露出詫異的神色,不由得看向了韓亮,韓亮衝着他微微頷首,很顯然李雲天不會無緣無故這樣做,更何況還提到了太子,裡面一定有什麼重要緣由。
“卑職遵命。”都尉於是向李雲天一拱手,領着人把魯天行手下的那些護衛“請”走了。
進了東長安門後,走道左邊有一排廊房,這就是東千步廊,也就是文官上朝時休息的朝房。
與之相對應的,西長安門門裡的走道右邊也有一排廊房,是西千步廊,是武官和勳貴休息的朝房。
李雲天自然不會帶着魯天行進宮,他讓魯天行在東千步廊的一個朝房裡休息,然後派親軍嚴加看管,將魯天行軟禁了起來。
東千步廊只是進宮的第一站,走過了東千步廊後,李雲天一行人繼續前行,穿過了天街,也就是長安街,來到了金水河前。
金水河上飛架7座漢白玉雕欄石橋,即金水橋,中間一座最寬闊的稱“御路橋”,專爲皇帝而設,只有皇帝能走,其他人要是僭越的話就是謀逆的大罪。
御路橋兩旁是宗室親王過往的“王公橋”;王公橋左右的“品級橋”供三品以上的官員行走;四品以下的官員和兵弁、伕役只能走“公生橋”。
李雲天只是正六品的文官,他又沒把遺詔量出來,故而只能走最邊上的公生橋。
過了金水橋就是承天門,承天門有五個拱形門洞,中間的門洞最大,自然是皇帝的專用的城門。
在這裡,李雲天和雷婷要接受宮廷侍衛的搜身檢查,由於是雷婷是女孩,故而李雲天讓內侍來搜她的身。
內侍並沒有從雷婷的身上搜出什麼,不過宮廷侍衛卻從李雲天的身上搜出了一塊疊在一起的黃色錦布以及兩條白色的絹帶。
爲了安全起見,一名宮廷侍衛打開了那個黃色錦布,隨後他的臉色剎那間變得蒼白,接着撲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雙手高高舉着黃色錦布,身體瑟瑟發抖,臉上冷汗直流。
“既入爾目,牢記爾心。”李雲天伸手拿過了黃色錦布,不動聲色地告誡那名宮廷侍衛。
“卑職定銘記在心。”那名宮廷侍衛慌忙衝着李雲天跪下,神情驚慌地回答。
隨後,李雲天把那兩條白色的絹帶塞進了懷裡,右手託舉着那塊黃色錦布,隨着韓亮通過了奉天門,向正北方的午門走去。
過了午門就能看見太和殿,也就是皇帝臨朝的宮殿,民間百姓口中的“金鑾殿”。
當李雲天、雷婷和韓亮離開奉天門時,伴隨着一陣咯吱吱的沉悶聲響,奉天門開着的四道城門緩緩關閉,隨即,大批親軍登上城門護防,擺出了一副如臨大敵的姿態。
“你究竟是什麼人?”雷婷暈暈乎乎地跟在李雲天的身後,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能跟着李雲天進宮,快到午門的時候,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小聲地問李雲天。
“我剛纔已經說過了,我是都察院湖廣道監察御史、翰林院庶吉士。”李雲天聞言低聲囑咐雷婷,“別怕,等下你就跟在我身後。”
“嗯!”雷婷咬了咬嘴脣,重重地點了一下頭,她此時心中五味雜陳,腦海中一片混亂。
午門也有五個城門,不過從正面看似乎是三個,實際上還有左右兩個掖門,開在東西城臺的裡側,一個面向西,一個面向東。
這兩個城門名爲“掖門”,分別向東、向西伸進地臺之中,再向北拐,從城臺北面出去。
如果從午門的背面來看的話,就是有五個門洞了,有“明三暗五”之說。
午門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不過皇帝大婚時皇后可以進入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
每次朝會的時候,文武百官按照文臣和武臣,排好隊列從午門的兩個掖門出入。
午門正中門樓左右的兩座闕亭內設鐘鼓,何時鳴鐘、何時擊鼓都有訂製:皇帝祭祀壇廟出午門鳴鐘;皇帝祭祀太廟時擊鼓;皇帝升殿舉行大典時則鐘鼓齊鳴。
李雲天是文官,故而只能走午門的左掖門,走進左掖門門洞後,李雲天在門洞中間停了下來,從懷裡掏出那兩條白色絹帶,遞給了雷婷一條後,把手裡的一條綁在了頭上的烏紗帽上。
韓亮見狀大吃了一驚,連忙跪了下去,李雲天頭系白帶,很顯然是來報喪的,這豈不是表示永樂帝駕崩了。
不僅韓亮,門洞裡守着的親軍們面面相覷了一番後,也紛紛放下手裡的兵器跪了下去。
“皇上已經駕崩,你現在就是傳遺詔的一名諭使,滿朝文武都要敬你三分,所以你可以無視等下見到的那些人,這樣心裡就不會緊張了。”雷婷見狀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李雲天幫她把白絹在頭上繫好,然後伸手按住她的雙臂,沉聲囑咐她。
雷婷聽聞頓時怔在了那裡,目瞪口呆地望着李雲天,腦海中一片空白,她既震驚永樂帝的駕崩,又詫異自己自己莫名其妙地成爲了諭使。
“韓御史,這是怎麼了?大家怎麼都跪在哪裡?”這時,一個驚訝的聲音從李雲天身後傳來,有一名身穿正七品官袍的男子走了過來,狐疑地問向了跪在那裡的韓亮。
聽到這個聲音,李雲天的雙目寒光一閃,他已經知道說話的人是誰,於是轉身冷冷地望了過去。
“李知縣……不,李御史,你不是隨着皇上北征……”說話的男子看見李雲天後吃了一驚,隨即聲音嘎然而止,一臉駭然地望着李雲天烏紗帽上纏着的白帶。
“崔御史,本官有皇命在身,恕不能多禮。”李雲天衝着那名男子微微一頷首,手裡託舉着黃色錦布,領着雷婷大步離去。
韓亮趕忙站起來,衝着那名呆立在那裡的崔御史拱了一下手,快步走上前,在前方給李雲天和雷婷引路。
“皇……皇上駕崩了。”崔御史半響纔回過神來,口中喃喃自語了一句,他就是曾經的江西巡按御史崔輝,去年差一點就陰了李雲天。
擔任了一年的江西巡按御史後,崔輝自然要回都察院任職,這還是兩人自從李雲天的案子結束後第一次見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