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籠絡人心

bookmark

“吳翰林,還不接旨謝恩?”李雲天見吳少卿一臉的驚愕,於是微微一笑,高聲提醒着他。

“臣吳少卿領旨謝恩。”吳少卿這纔回過神來,連忙衝着李雲天手裡的黃絹磕了一個頭,雙手顫抖着將黃絹接了過來,神情甚爲激動,萬萬沒有想到宣德帝竟然會饒他一命。

“吳翰林,下官已經備好了馬車,這就送你回去。”李雲天笑着攙扶起了吳少卿,扶着他向牢門外走去。

司獄連忙讓人拿來了吳少卿入獄時脫下來的官袍和官帽,一臉殷勤地跟在兩人後面,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能從詔獄裡出來的人不是後臺夠硬就是要飛黃騰達,吳少卿的底細司獄很清楚,並沒有什麼根基,如此看來是得了宣德帝的恩寵,否則也不會讓李雲天來宣旨,他自然不敢怠慢。

吳少卿的腦子裡昏昏沉沉,一片空白,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離開的北鎮撫司,等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坐在李雲天的馬車裡。

如果不是身上依舊穿着囚服,吳少卿還以爲自己進詔獄只是做了一場噩夢而已,想起來就心有餘悸,他的一世清名差點就要毀於一旦

不過,誰能想到他多年的老友竟然會裝神弄鬼地欺騙他,要不是趙羽裝作中邪激怒了他的話,他豈能衝動之下到承天門外跪諫逼宮?結果差一點就壞了皇上的大事。

吳少卿已經知道元霞上人之所以要主持御花園的那場齋戒祈福的法事,是爲了掩飾洪熙帝駕崩一事,給太子進京爭取時間。

國不可一日無君的道理吳少卿自然清楚,這使得他萬分自責和愧疚,要是他壞了這場齋戒祈福法事的話,那麼可就成了大明的罪人。

吳少卿雖然性格有些偏執,但是卻並不傻,在詔獄裡的這段時間他已經把張旺和趙羽的事情想的清清楚楚。

雖然兩人明面上是衝着元霞上人去的,但是實際目標卻是洪熙帝,想要逼着洪熙帝現身。

而一旦洪熙帝駕崩的消息被公之於衆,那麼京城的局勢將剎那間亂套,漢王和趙王當年與洪熙帝爲了皇位鬧得滿城風雨,絕對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爲兩人是大明最有可能取代朱瞻基登基的人。

吳少卿有一個預感,暗地裡策劃了張旺和趙羽事情的人不是漢王就是趙王,除此之外他想不到誰會費盡心思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來?

其實,不僅吳少卿,當洪熙帝駕崩一事被告知天下後,京城的不少官員就從張旺一事中嗅出了異樣的味道,只不過這件事情太過忌憚和敏感,誰也不敢多言,以免惹禍上身。

“吳大人,下官就不進去叨擾了。”到了吳家所住的四合院,李雲天並沒有進門,笑着衝吳少卿拱了一下手後就上車離去。

此時是晚飯時間,一些街坊鄰居正端着碗在蹲在巷子裡聊天,見吳少卿回來了紛紛驚訝地圍了上去,誰也沒想他進了錦衣衛北鎮撫司的詔獄還能出來,要知道那裡可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

李雲天坐在馬車裡閉目養神,吳少卿能出來多虧了他在張太后和宣德帝面前周旋,雖然吳少卿這次做的事情着實可恨,但朝中卻不能少了像他這樣的耿直忠義之士,通過他的彈劾來平衡官場上各方之間的關係。

永樂帝和洪熙帝之所以會重用他,使得他成爲了翰林院的侍講學士,就是看重了他敢於諫言,以此來敲打朝中各方勢力

另外,宣德帝初登大寶,時局不穩,正是需要拉攏朝中那些清流的時候,對因言獲罪的吳少卿網開一面的話,無疑會獲得那些清流的擁護。

不僅吳少卿,李雲天還在宣德帝和張太后面前給被髮配到交趾的李清正說情,使得兩人打消了懲治李清正的念頭。

由於洪熙帝駕崩前幾天曾經被李清正氣得夠嗆,因此京城裡流傳着一種說法,說洪熙帝是被李清正給氣死的。

一些官員爲了迎合宣德帝和張太后,已經開始上疏彈劾李清正,指責李清正在洪熙帝重病期間上奏激烈諫言,進而加重了洪熙帝的病情,其心可誅,罪無可恕,請求宣德帝對其進行嚴懲。

沒錯,諫官經常掛在嘴邊的是言者無罪,但如果借諫言陰謀謀害皇上,那可就是大罪了。

這使得李清正的家人惶惶不可終日,京城裡不少人都對李家避之唯恐不及,與他們劃清了界限,以免受到牽連。

八月底,李清正的老母過八十大壽,李家人不敢張揚,也沒有請客人,只在家裡辦了兩桌酒席給老太太祝壽。

然而,令李家人萬萬想不到的是,壽宴開始前李雲天竟然不請自來,不僅給老太太帶來了一份厚重的壽禮,而且還哄得老太太十分開心,使得老太太高高興興地過了大壽。

李雲天被視爲洪熙帝和張太后面前的紅人,他前來給李清正的老母親拜壽自然引發了外界的關注,稍一琢磨後就意識到李清正已經逃過了這一劫,否則的話李雲天豈會來李家?

這一下,再也沒有官員上疏彈劾李清正,京城那些跟李家劃清界限的人家也重新恢復了昔日的熱情,這使得李家的人暗自鬆了一口氣,心裡對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是萬分感慨。

李清正事後接到了家人的信,得知李雲天竟然前去給他的老母親拜壽,並且哄得老母親開心不已,眼神頓時變得複雜起來,坐在那裡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語。

一直以來,李清正都認爲李雲天是一個卑鄙小人,不過現在來看他好像錯怪了李雲天,宣德帝和張太后之所以會放他一馬,李雲天絕對功不可沒

自從得知洪熙帝突然駕崩後,李清正就已經做好了被處死的準備,並且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

他並不認爲自己所諫之言有什麼不妥,身爲翰林學士提醒君王勤政愛民是他的職責。

李清正後悔的是他選擇進諫的時機不當,不應該在洪熙帝生病期間上奏如此激烈的諫言,這無形中會加重洪熙帝的病情,對於臣子來說實屬罪該萬死,他被人彈劾並不冤枉。

因此,只要宣德帝想要李清正的命,那麼李清正就會被以大逆之罪砍了腦袋,並且將揹負氣死洪熙帝的罵名,成爲一個大逆不道的奸臣。

九月底的一天中午,京城城南一條繁華的街道上鑼鼓喧天,炮竹聲聲,熱鬧非凡。

經過半年的緊張施工,由李雲天所籌劃的“四方會館”終於建造完成,今天正式對外營業。

四方會館是九州商會在京城的一處產業,歸九州商會北直隸分會打理,是一個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娛樂休閒場所,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裡面建有一個氣勢宏偉、金碧輝煌的戲院。

戲院的觀衆席採用了與衆不同的弧形設計,分爲上下兩層樓,這樣一來就最大可能地利用了室內的空間。

其中,一樓的觀衆席是普通的座位,二樓則是一個個單獨的包廂,專門爲京城的那些達官貴人準備。

除了戲院外,四方會館裡還有賭場、酒樓和浴室等娛樂休閒場所,使得客人足不出戶就能在裡面盡情玩樂。

喜慶的樂曲聲中,兩排穿着紅色緊身旗袍、曲線畢露的妙齡少女在四方會館門前站成兩排,每當有客人到來時她們都會齊刷刷地躬身致敬,聲音甜美地進行歡迎。

由於旗袍是二十世紀早期的產物,故而現在對於京城的百姓來說完全就是一件稀奇的新物件,這吸引了街上不少人前來圍觀,饒有興致地指着那些身材凹凸有致的女孩議論着。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四方會館也有陪客賣笑的姑娘,不過她們與青樓女子不同,這些姑娘與四方會館簽訂的是一份僱傭文書,屬於四方會館的僱工,擁有人身自由,雙方可以按照僱傭文書的規定解約

不僅如此,四方會館只向這些賣笑的姑娘們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至於客人過夜給的錢全部歸她們所有。

這使得姑娘們一個個勁頭十足,用盡了全身解數去取悅客人,而四方會館賺的是客人在賭場、酒樓和浴室等娛樂消遣場所的那些花銷。

九州商會北直隸分會雖然在京城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已經在京城牢牢站穩了腳跟,與京城政商兩界以及黑白兩道的關係都非常融洽。

因此,這次四方會館開業京城不少權貴商賈都來捧場,其中不乏一些重量級的高官顯貴和名商大賈。

這些重量級人物之所以會來,自然是衝着李雲天了,九州商會短短一年內就在京城崛起,其底細自然要被京城的那些有心人所關注。

一查之下,大家才知道九州商會原來是李雲天的產業,只不過李雲天很巧妙地將這個產業交給了他兩個妾室的孃家打理,進而與之撇清了關係。

對四方會館來說,要想在京城打出一片天空,那麼肯定要有自己特色的東西,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鎮山之寶”。

因此,除了戲院外,四方會館的賭場也是別具一格,不僅有骰子、麻將和牌九,而且還有一種新鮮的玩意兒――逍遙牌,也就是撲克牌。

由於大明娛樂生活的匱乏,李雲天很早就在鼓搗撲克牌,不斷改進它的生產工藝,終於在七月底的時候製作出了符合他標準的撲克牌,隨後拿到宮裡獻給了太后。

張太后很快就喜歡上了撲克牌的玩法,這種新型的娛樂方式無疑給枯燥的宮廷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於是,李雲天趁機請張太后給撲克牌賜名,張太后高興之餘就給它取了“逍遙牌”這麼個頗爲飄逸喜慶的名字。

爲了迎接四方會館的開業,李雲天已經讓人制作了一批品質精良的撲克牌,屆時這些撲克牌將是吸引客人的一個超級殺手鐗。一

第1452章 說服第878章 打起來了第1179章 真實身份第433章 心意已決第759章 一錯再錯第226章 危機四伏第1186章 公審第384章 交趾戰報第1117章 虛張聲勢第211章 靈光一閃第967章 蛛絲馬跡第890章 大力招撫第1099章 氣急敗壞第309章 謀定而後動第1187章 塵埃落定第340章 組建驍武軍第912章 負隅頑抗第1281章 無妄之災第907章 勾心鬥角第51章 塵埃落定第850章 金殿伸冤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246章 移禍江東第897章 海禁變革第197章 暗中佈局第1410章 波瀾不驚第334章 強搶民女第1257章 求援第67章 水落石出第195章 高超騙術第481章 真相大白第1261章 安插耳目第139章 匿名檢舉第1124章 逃之夭夭第336章 委以重任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238章 笑裡藏刀第1128章 討價還價第1000章 東征往事第1198章 精兵簡政第61章 對峙第353章 攻城第914章 同歸於盡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1426章 試探第1015章 得意忘形第1288章 封疆大吏第924章 明知故問第73章 案發現場第88章 繞不開的姻緣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1070章 仇恨第1154章 另有所第911章 幕後主使第96章 狡辯第1438章 一戰定乾坤...第91章 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第354章 出擊第216章 禍不單行第493章 敷衍第799章 緩兵之計第809章 風聲鶴唳第192章 提攜第276章 不解之緣第1385章 成功招攬第997章 緊急軍情第1456章 出人意料第1078章 疑點重重第1391章 用心良苦第257章 以禮相待第307章 自取其辱第1210章 逼宮第967章 好言相勸第75章 引蛇出洞第1370章 新仇舊恨第556章 漏網之魚第1294章 探聽虛實第1070章 仇恨第956章 風聲鶴唳第368章 提前趕到的援兵第985章 倍受歡迎第1134章 勝者爲王第1376章 委曲求全第180章 拜年的學問第738章 論功行賞第620章 百般狡辯第1238章 略施小計第1370章 新仇舊恨第1034章 不容樂觀第364章 揚長避短第1261章 安插耳目第1020章 攻守兼備第697章 不動如山第726章 重返京城第153章 貴人第749章 帝王之憂第863章 難釋舊怨第1334章 心照不宣第1313章 心事各異
第1452章 說服第878章 打起來了第1179章 真實身份第433章 心意已決第759章 一錯再錯第226章 危機四伏第1186章 公審第384章 交趾戰報第1117章 虛張聲勢第211章 靈光一閃第967章 蛛絲馬跡第890章 大力招撫第1099章 氣急敗壞第309章 謀定而後動第1187章 塵埃落定第340章 組建驍武軍第912章 負隅頑抗第1281章 無妄之災第907章 勾心鬥角第51章 塵埃落定第850章 金殿伸冤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246章 移禍江東第897章 海禁變革第197章 暗中佈局第1410章 波瀾不驚第334章 強搶民女第1257章 求援第67章 水落石出第195章 高超騙術第481章 真相大白第1261章 安插耳目第139章 匿名檢舉第1124章 逃之夭夭第336章 委以重任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238章 笑裡藏刀第1128章 討價還價第1000章 東征往事第1198章 精兵簡政第61章 對峙第353章 攻城第914章 同歸於盡第743章 事務紛繁第1426章 試探第1015章 得意忘形第1288章 封疆大吏第924章 明知故問第73章 案發現場第88章 繞不開的姻緣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1070章 仇恨第1154章 另有所第911章 幕後主使第96章 狡辯第1438章 一戰定乾坤...第91章 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第354章 出擊第216章 禍不單行第493章 敷衍第799章 緩兵之計第809章 風聲鶴唳第192章 提攜第276章 不解之緣第1385章 成功招攬第997章 緊急軍情第1456章 出人意料第1078章 疑點重重第1391章 用心良苦第257章 以禮相待第307章 自取其辱第1210章 逼宮第967章 好言相勸第75章 引蛇出洞第1370章 新仇舊恨第556章 漏網之魚第1294章 探聽虛實第1070章 仇恨第956章 風聲鶴唳第368章 提前趕到的援兵第985章 倍受歡迎第1134章 勝者爲王第1376章 委曲求全第180章 拜年的學問第738章 論功行賞第620章 百般狡辯第1238章 略施小計第1370章 新仇舊恨第1034章 不容樂觀第364章 揚長避短第1261章 安插耳目第1020章 攻守兼備第697章 不動如山第726章 重返京城第153章 貴人第749章 帝王之憂第863章 難釋舊怨第1334章 心照不宣第1313章 心事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