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御駕親征

bookmark

“臣,天策衛百戶陳剛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大約過了半盞茶的工夫,在太和殿衆臣的注視下,一名身六品武官官袍的男子大步走進殿內,給宣德帝下跪行禮。

天策衛本是京城駐軍,後來被漢王從永樂帝那裡索爲了其王府護衛,是漢王手中最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

陳剛和侯泰一同進的京,又一起進了大明門,只不過他在承天門受到了嚴格的檢查,故而慢了侯泰一步,落在了後面。

“陳百戶,漢王派你來所謂何事?”宣德帝衝着陳剛虛空向上一託,示意其起身,然後不動聲『色』地問道。

“陛下,漢王讓臣帶來一封信。”陳剛聞言從懷裡取出了一個信封,雙手捧着說道。

宣德帝向立在龍椅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英微微頷首,金英見狀就快步走了下去,從陳剛手中接過了那封信,然後擡步走回龍椅,準備將信交給宣德帝。

“念!”宣德帝見狀衝着金英一揮手,示意他不用拿過來,同時高聲說道,他知道在場的衆位大臣肯定想知道漢王在信中說了些什麼。

“遵旨!”金英聞言向宣德帝一躬身,然後從信封中掏出一張紙,打開後抑揚頓挫地念了起來。[32815671執宰大明執宰大明]?328??執宰大明331

在信中,漢王不僅稱洪熙帝違反了洪武和永樂時期的舊制,頒給了文臣誥敕和封贈,而且還指責宣德帝不該修理南巡宮殿,浪費民脂民膏,並將此事歸罪於朝廷上的文武大臣沒有輔佐好宣德帝。

與此同時,漢王還斥責朝中幾位大臣爲『奸』佞,其中爲首的人便是五朝元老、戶部尚書夏原吉,要求宣德帝交出這些人殺掉,並揚言已派兵把守通往北直隸外的交通要道,防止那些『奸』臣逃跑。

否則的話,爲了大明江山的千秋萬代,漢王將按照洪武大帝定製下的祖制,舉兵前往京城“清君側”。

聽着聽着,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一絲不屑的神『色』,漢王的這封信不過是對永樂帝“靖難”起兵的效仿而已,可理由卻顯得太過牽強,而且他的矛頭指向錯誤,不應該拿夏元吉開刀。

夏元吉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和宣德五朝,擔任戶部尚書多年,一心爲公,深受衆臣的愛戴,還曾經因爲國庫空虛反對永樂帝北征而被永樂帝打入了詔獄,直至洪熙帝登基才放出來。

因此,漢王將矛頭指向夏元吉頗爲不智,倒不如換成是別人,例如呂震,或許更有說服力。

其實漢王本來是想將呂震視爲朝廷『奸』臣的賊首,不過非常可惜,呂震七月份的時候在主持祭祀太廟時因爲醉酒而死,禮部尚書由禮部左侍郎胡瀅接任,這使得漢王沒有別的選擇,唯有選夏元吉來當靶子。

不得不說,漢王與永樂帝當年面對的境況非常相似,都是在侄兒即位之初起兵奪位,但對手卻截然不同,永樂帝面對的是優柔寡斷的建文帝,而宣德帝則殺伐果決。

“唉,看來漢王果然是反了,衆位愛卿有何對策?”等金英唸完了信件,宣德帝故作無奈地嘆了一口氣,憂心忡忡地望向了大殿上的文武大臣,將漢王造反一事的基調給定了下來,後面就是如何出兵平叛了。

“臣推薦太子太保、陽武侯薛祿前往平叛。”宣德帝的話音剛落,南京兵部尚書張本就出列,高聲奏道。

張本原本爲刑部右侍郎,與洪熙帝私交甚好,故而洪熙帝繼位後升他爲南京兵部尚書兼掌南京都察院,後留在京師兵部協助陳洽處理兵部事務。

當陳洽隨成山伯王通平叛交趾後,張本實際上代理了陳洽的職權,進入軍閣參與軍閣的相關事宜。

原本,在京城中的那些勳貴裡,英國公張輔和忠國公周徵是最適合率軍平叛的人。

不過周徵這些天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並沒有在軍閣,而張輔又與漢王交往甚密,故而張本就推薦了陽武侯薛祿。

薛祿在靖難時戰功卓著,作戰勇猛,由於多次與漢王並肩作戰,故而對漢王的戰術知之甚詳,是京城勳貴中最適合的平叛人選。[32815671執宰大明執宰大明]?328??執宰大明331

大殿右側的勳貴隊列中,薛祿聞言臉『色』不由得大變,雙目流『露』出爲難的神『色』,他雖然不贊同漢王舉兵造反,但他與漢王有過生死患難的交情,讓他去平叛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陛下,漢王兇悍,非陛下御駕親征不可!”這時,大點左側隊列前端走出一個人,正是內閣次輔楊榮,沉聲向宣德帝說道。

說實話,楊榮並不信任薛祿,萬一薛祿臨陣倒戈,那麼大明的江山可就危亦,因此必須要宣德帝親自前去平叛,纔是最爲穩妥之舉。

“陛下乃一國之君,豈可親臨險境。”隨後,大殿右側隊列前方也有一人走出隊列,是太師、英國公張輔,衝着宣德帝拱手說道,“陛下,臣願意率軍十萬前去討伐漢王,必將漢王擒住獻給陛下。”

“陛下,太師雖然勇武善戰,可此事事關大明江山社稷,陛下還是應當親征。”楊榮聞言,雙目不由得流『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張輔與漢王之間的關係人盡皆知,要是用他領軍的話,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雖然張輔擒住了枚青送給了宣德帝,但是又能保證這不是漢王和張輔使出的一招苦肉計,一旦張輔領着那十萬精銳投奔了漢王,後果可就不敢設想。

“此去平叛路途艱險,而戰事瞬息萬變,隨時都有可能受到敵軍突襲,倘若陛下有個意外,豈是你我所能擔待起的?”張輔豈會不知楊榮的心思,於是冷笑了一聲,沉聲質問。

“倘若不能一戰而平定漢王,定有宵小之徒投靠,那麼漢王勢必起勢坐大,屆時無人能擔此重責。”楊榮自然不甘示弱,冷冷地反駁道。

張輔越是想帶兵平叛,楊榮就越是懷疑他的動機,因此也就越加不會讓他掌兵,以防不測。

見兩人爭執了起來,於是大殿上的文臣和勳貴們隨即也加入了戰局,文臣一邊倒地支持楊榮,而勳貴們全部支持張輔,演變成爲了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的較量。

宣德帝見兩派在太和殿上吵得不可開交,而且都有着幾分道理,於是沉『吟』了一下後不由得望向了夏元吉、蹇義和楊士奇、楊溥、金幼孜、黃淮等人,他們幾個一直沒有開口發表意見。

在宣德帝看來,派遣朝中勳貴領兵平叛雖然是例行之舉,但卻無法保證能平定漢王的叛『亂』,因此帶來難以想象的嚴重結局。

而御駕親征固然增加了許多勝算,可是無法保證他的安全,保不準漢王會派人進行突襲,這使得宣德帝左右爲難。

“臣不才,激變宗藩親王,罪該萬死!”夏原吉見宣德帝看向了他,連忙摘下了頭上的烏紗帽,跪在地上向瞻基請罪。

“愛卿爲大明勞心盡力,何罪之有?漢王所言不過是拿你當個藉口而已,是福是禍朕願與你一起分擔。”宣德帝聞言搖了搖頭,吩咐金英將夏元吉扶了起來

“陛下,難道您忘記了當年李景隆之事嗎?要想對付漢王,非得陛下御駕親征不可!”夏元吉起身後,沉『吟』了一下,望着宣德帝高聲說道。

夏元吉的話不僅使得宣德帝的臉『色』爲之一變,也使得太和殿上一陣『騷』動。

二十多年前,永樂帝奉天靖難時,建文帝派太子太傅、曹國公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南軍前去平叛,結果被燕軍殺得慘敗,導致與燕軍陷入了持久戰。

不僅如此,當年永樂帝率軍突襲南京城的時候,李景隆開城投降,使得建文帝沒有等到各地勤王之師的到來,進而失了皇位。

李雲天聞言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看來薑還是老的辣,一開口就擊中了問題的要害。

“陛下,往事可鑑,平叛之事不可失策,現在漢王立足未穩,倘若陛下御駕親征,卷甲韜戈前往,一鼓作氣就能將其平定,這就是先聲有奪人之心。如若命將領出徵,恐怕不濟。”

夏元吉見宣德帝似乎還有猶豫,於是有條不紊地說道,明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支持楊榮的決定。

“陛下,臣附議!”夏元吉的話音落後,楊士奇站了出來,拱手說道。

隨後,蹇義、金幼孜等人也出班,聲援楊榮。

隨着楊士奇等人支持楊榮,宣德帝不由得望向了人羣中的李雲天,李雲天見狀連忙微微頷首,在他看來夏元吉言之有理,宣德帝要想贏得與漢王的這一戰,必須御駕親征,否則派遣那些勳貴的話後果難以預料。

“既然如此,朕決意御駕親征!”見李雲天點頭,宣德帝終於不再猶豫,宏聲宣佈道。

“陛下,漢王有勇無謀,驕橫無忌,麾下所部雖人數衆多,但卻是臨時強徵的百姓,是一羣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衆而已,陛下乃萬金之軀,千萬不可以身犯險,臣只要率兵十萬就能擒拿漢王。”

張輔聞言不由得面『色』一變,連忙衝着宣德帝拱手說道,“我等身爲武將,如若不能爲陛下分憂,實在是慚愧之至。”

“陛下三思!”大殿右側的勳貴聞言,不由得向宣德帝一躬身,異口同聲地說道。

“太師好意朕心領了,雖然爾等足以平定叛『亂』,但朕金口玉言,既然已經決意御駕親征,豈可出爾反爾。”

宣德帝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隨後沉聲向張輔說道,事關大明的江山社稷,他豈敢有絲毫的輕怠。

況且,宣德帝現在心中並不信任張輔,張輔越是想要帶兵平叛,他自然也就越不會答應。..

第849章 針鋒相對第1165章 軟硬兼施第303章 新軍軍制第1290章 鴻門宴第1365章 未雨綢繆第284章 坐實口供第1057章 委以重任第1387章 水到渠成第982章 故地重遊第1021章 關西青龍城第742章 當仁不讓第887章 蓄勢待發第922章 海上來客第246章 移禍江東第1101章 再克敦煌城第207章 天子之怒第453章 絕佳中間人第1233章 變幻莫測第776章 犀利反擊第512章 討價還價第161章 驚險萬分第397章 總督軍政第1225章 報信第129章 按部就班第295章 暗藏玄機第1104章 恩威並施第1297章 請辭第535章 曉以利害第1268章 得失難料第422章 走私商第795章 驚人推測第441章 各有煩惱第1396章 侍寢第1064章 倍感意外第557章 探問蹤跡第786章 勢在必得第62章 背水一戰第659章 海運第910章 追根究底第317章 奇妙的司科院第1377章 鴻門宴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1334章 心照不宣第154章 出奇制勝第1345章 秘密告發第41章 心照不宣第1065章 似曾相識第193章 明新居士的狂言第1331章 應對之策第1046章 心思各異第258章 苦肉計第419章 隱情第798章 醉翁之意第461章 激烈辯言第1319章 真假難辨第212章 富貴在天第784章 先發制人第605章 激烈交鋒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208章 激辯第1008章 娜爾莎的心事第1135章 談判第1160章 倭國飯館第1446章 東風至第1422章 求援第805章 無中生有第715章 絕佳的禮物第910章 追根究底第820章 託孤第707章 亂局第245章 驚人真相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798章 醉翁之意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547章 欲揚先抑第918章 以禮相待第377章 塵埃落定第1323章 頑抗到底第1221章 死無對證第1264章 願者上鉤第1389章 意外的相見第1114章 取捨有道第558章 鹽商的壓力第810章 金蟬脫殼第509章 用人不疑第1441章 祭奠第829章 各展所能第1226章 科道之爭第1099章 氣急敗壞第803章 心生波瀾第549章 用心良苦第210章 送行第626章 股票交易場第772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486章 試行董事局第592章 雲山霧罩第1312章 震動第1317章 義禁府公審第551章 見財起意第536章 無心之言
第849章 針鋒相對第1165章 軟硬兼施第303章 新軍軍制第1290章 鴻門宴第1365章 未雨綢繆第284章 坐實口供第1057章 委以重任第1387章 水到渠成第982章 故地重遊第1021章 關西青龍城第742章 當仁不讓第887章 蓄勢待發第922章 海上來客第246章 移禍江東第1101章 再克敦煌城第207章 天子之怒第453章 絕佳中間人第1233章 變幻莫測第776章 犀利反擊第512章 討價還價第161章 驚險萬分第397章 總督軍政第1225章 報信第129章 按部就班第295章 暗藏玄機第1104章 恩威並施第1297章 請辭第535章 曉以利害第1268章 得失難料第422章 走私商第795章 驚人推測第441章 各有煩惱第1396章 侍寢第1064章 倍感意外第557章 探問蹤跡第786章 勢在必得第62章 背水一戰第659章 海運第910章 追根究底第317章 奇妙的司科院第1377章 鴻門宴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1334章 心照不宣第154章 出奇制勝第1345章 秘密告發第41章 心照不宣第1065章 似曾相識第193章 明新居士的狂言第1331章 應對之策第1046章 心思各異第258章 苦肉計第419章 隱情第798章 醉翁之意第461章 激烈辯言第1319章 真假難辨第212章 富貴在天第784章 先發制人第605章 激烈交鋒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208章 激辯第1008章 娜爾莎的心事第1135章 談判第1160章 倭國飯館第1446章 東風至第1422章 求援第805章 無中生有第715章 絕佳的禮物第910章 追根究底第820章 託孤第707章 亂局第245章 驚人真相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798章 醉翁之意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547章 欲揚先抑第918章 以禮相待第377章 塵埃落定第1323章 頑抗到底第1221章 死無對證第1264章 願者上鉤第1389章 意外的相見第1114章 取捨有道第558章 鹽商的壓力第810章 金蟬脫殼第509章 用人不疑第1441章 祭奠第829章 各展所能第1226章 科道之爭第1099章 氣急敗壞第803章 心生波瀾第549章 用心良苦第210章 送行第626章 股票交易場第772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486章 試行董事局第592章 雲山霧罩第1312章 震動第1317章 義禁府公審第551章 見財起意第536章 無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