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海運

bookmark

“主上殿下,海路複雜,臣認爲大明縱然有心從海上運送物資,但此事風險極高,恐怕最終難以成行。”就在思政殿的兩班權貴被黃喜所帶來的消息震驚的時候,右議政柳尚民站了出來,不動聲色地向李裪說道。

柳尚民是兩班權貴裡中間派系的領袖,夾雜在李稷和黃喜之間左右逢源,正因爲他是中間陣營的人,故而李稷和黃喜都對他進行拉攏,使得他能夠趁機漁利,進而順利地當上了右議政。

對於李雲天所說的負責朝鮮國軍隊的糧草,柳尚民認爲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先不說李雲天爲何如此好心地提供糧草,單單要想把那些糧草從天津港運到平壤府的碼頭就不容易。

海上風雲變幻,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足以使得船隊全軍覆沒,因爲以現在的造船技術難以抵擋海面上的那些風浪,別忘了忽必烈兩次東征日本都是因爲遇上了風暴而功虧一簣。

雖說忽必烈東征選擇的時機不對,兩次東征都選在了多風多浪的季風季節,單足以說明海上風暴的可怕。

遼東戰事緊急,明軍的糧草供應不能出絲毫差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明軍絕對不會撤往朝鮮國,十有八九會撤回關內,等宣德帝北征迴歸後再集結兵力收復遼東。

經柳尚民這麼一提醒,現場衆人隨之恍然大悟,搞了半天原來李雲天是在信口開河而已,要是海運方便的話大明朝廷先前也不會捨近求遠派魏興和陳明來朝鮮國購糧了。

“主上殿下,臣倒不這麼認爲,據臣所知大明已經調集了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寶船前去天津港,將運送軍隊和物資去西京。”

黃喜聞言嘴角閃過一絲得意的笑容,他已經從李雲天那裡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因此有條不紊地向李裪躬身說道,“臣覺得主上殿下應該早作準備。”

“孤會慎重考慮此事。”李裪皺着眉頭微微頷首,他原本以爲自己已經成功化解了李雲天在軍糧一案中的攻勢,豈料李雲天如此快又拋出了一個令他更加頭疼的麻煩來。

與軍糧案相比,在李裪看來明軍進入朝鮮國無疑更爲糟糕,萬一明軍停在朝鮮國不走,那麼他就將受制於大明,再也不能施展胸中的宏圖大計。

“領議政,孤聽聞上使趙大人已經將軍糧一案交由你查處,此案事關重大,孤準備讓左議政和右議政與你共查,你看如此。”隨後,李裪語峰一轉,不動聲色地望着黃喜,雖說明軍進入朝鮮國是他絕對不願看見的事情,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好軍糧案。

“主上殿下,此事不知是否是劉大人的戲言,倘若果真如此,那麼臣一定與兩位議政辦好此案。”黃喜聞言嘴角流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躬身答道,李裪此舉無非是想讓李稷和柳尚民在查證軍糧案時對他進行牽制,同時也表明了李裪在此案上的態度,希望他適可而止,不要牽連過多。

這意味着李裪要在軍糧一案中向黃喜進行妥協,兩人要通過權力上的交換各取所需,以期安然度過此劫,畢竟黃喜也不希望此事搞得腥風血雨,否則難免引起李裪和李稷的強力反彈,現在他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應對目前的局勢,自然要虛與委蛇。

原本,黃喜還以爲李雲天要暗中指揮徹查軍糧案的事務,不過李雲天切實履行了他的諾言,並沒有干涉軍糧案的進展,而是在漢城買了地盤、商鋪和產業,忙着設立講武堂漢城司務處。

當然了,講武堂漢城司務處的成立也是有由頭的,李雲天打着協調大明和朝鮮國遼東戰局事宜的幌子正大光明地把講武堂的觸角伸到了朝鮮國。

講武堂漢城司務處並不是花架子,而是大明設在朝鮮國的一個正規機構,不僅負責大明與朝鮮國的軍事事務,而且還管理朝鮮國官方人員前往大明的關牒發放,只有取得了講武堂漢王司務處的通行關牒後朝鮮國的官方人員才能前往大明,否則將會被禁止進入大明境內。

其實,講武堂漢城司務處已經具備了大使館的功能,爲了其能夠正常運轉李雲天徵募了不少貧民子弟進入裡面做事,由於朝鮮國生活水平有限故而他開出的薪俸足夠那些人一家老小過上富足的日子,因此消息一傳出去前來應徵的人立刻擠破了腦袋。

通常來說,大明要是招募人手的話最起碼對方要是貧民,由於賤民身份卑微所以從業也受到樂諸多限制,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有苛刻的要求,受到嚴重的歧視。

不過,李雲天卻打破了身份上的限制和約束,只要符合所公佈招錄條件的人,無論平民還是賤民一律錄取,無形中就收買了那些賤民的人心。

對李雲天來說他更喜歡招收賤民進入講武堂漢城司務處,由於賤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平時經常受到壓迫、剝削和歧視,故而更加珍惜這次進入講武堂的機會,同時辦事也更努力和刻苦,更容易圍繞講武堂漢城司務處形成萬衆一心的凝聚力。

朝鮮王得知李雲天忙活講武堂漢城司務處的籌建後心中感到頗爲吃驚,如此一來大明豈不是將監視漢城政局的一舉一動?

雖說朝鮮王對講武堂漢城司務處的建立非常牴觸,但由於講武堂漢城司務處有給前去大明的朝鮮國官員發放通關文牒的權限,因此他無力阻止此事。

再者說了,現在朝鮮王單單軍糧案就忙得焦頭爛額,哪裡還有心思去理會講武堂漢城司務處的事情。

十月中旬,漢城的大街小巷貼出了議政廳的告示,由於城裡識字的人不多,故而每張告示前都配有一名官吏,大聲向圍過來看熱鬧的百姓們宣讀着告示上的內容。

這些告示與不久前的軍糧案有關,因爲李雲天要急着趕去遼東,所以議政廳就採用了一個簡單的辦法,將京畿四道中那些以給大明籌糧名義強行徵糧郡縣的主官和負責徵糧事宜的官吏悉數逮捕,也不用審理,徑直髮配到不毛之地的濟州島去吃苦。

告示上還特別表明,大明這次在朝鮮國買糧撥付了三十五萬兩白銀,並且按照朝鮮國的最高糧價購買。

爲了使得朝鮮國的那些糧農能得以享沐宣德帝的聖恩,故而議政廳決定那些被地方官府買來的和徵來的糧食一律按照最高糧價給付,以確保衆人的利益。

這些公告不僅遍佈漢城,而且朝鮮八道的各個郡縣裡皆大量張貼,在朝鮮國掀起了軒然大波,誰也想不到戶曹和地方官吏竟然如此貪婪,連大明天子的買糧款都敢貪墨。

原本被奪去了糧食的百姓們正在心中咒罵大明,這時才明白他們冤枉了好人,隨後歡天喜地地去當地衙門領取賣糧的錢款,對宣德帝自然是萬分感激。

李雲天第一時間就拿到了這份告示,在向外張貼前黃喜特意前去找他,請他幫忙潤色告示裡的言詞,得到李雲天的認可後這才發了下去。

除了告示之外,黃喜同時還給李雲天帶來了對涉案官吏的懲戒方案,請李雲天進行選擇,不過李雲天對如何懲治那些貪官污吏不感興趣,他只要宣德帝的恩澤能切實落在百姓們身上即可,因此對那些方案連看都沒看就全權交給黃喜處理。

就在那些告示張貼出來的同時,裝載着大明第一批軍事物資和五千驍武軍的船隊在西京平壤府碼頭登陸。

當形體偉岸的鄭和寶船出現在碼頭的時候岸上的百姓們紛紛嚇傻了,目瞪口呆的望着那些龐然大物,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巨大的船隻。

五千驍武軍是李雲天從宣德帝身邊帶來的那一萬朱雀營的一部分,另外的五千人已經在遼東半島蓋州衛的遼口港登陸,押運着輜重等物火速馳援遼陽城的明軍,已定遼陽城明軍的軍心。

當明軍在平壤府碼頭登陸的消息傳到漢城後,包括朝鮮王在內,所有的朝鮮國官吏都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給震驚了,誰也沒有想到大明竟然真的用船隊將物資和軍隊送去了西京。

而且,根據西京官吏的奏報,大明船隊的船隻形體無比巨大,有一些猶如一座座移動的海上宮殿,使得岸上的百姓們認爲是海神駕臨,紛紛跪倒在地膜拜。

後來西京的官吏們才知道,那些猶如海上宮殿的船隻就是聞名遐邇的鄭和寶船,曾經跟隨三寶太監下過西洋,此次運來了堆積如山的軍事物資,據說是給遼東的明軍準備的戰備軍資。

爲了一睹鄭和寶船的真面目,西京附近的達官貴人和販夫走卒紛紛蜂擁趕去碼頭看熱鬧,都想見識一下聞名遐邇的鄭和寶船真容。

尤爲重要的是,根據西京官員的打探來的消息,這只是船隊的第一次運輸,後面還會源源不斷地運送物資和兵力過來,以支援遼東戰場。

得知了西京官員的稟報後朝鮮王當即召來了李稷進宮商議對策,他萬萬沒有想到大明竟然真的會冒險從海上運送兵力和物資,如此一來遼東明軍爲了避開北元殘部凌厲的攻勢十有八九會撤到朝鮮國。

第1428章 一戰而定第427章 拒之城外第1062章 分兵偷襲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756章 憂心忡忡第130章 暗查底細第661章 募兵第1361章 指點迷津第659章 海運第873章 討要公道第7章 鳴冤第1419章 大驚失色第1028章 重要人質第20章 提親第458章 以假亂真第544章 火繩槍第872章 雪上加霜第1346章 搜查中殿第547章 欲揚先抑第102章 近鄉情怯第784章 先發制人第799章 緩兵之計第916章 大局爲重第71章 過猶不及第1229章 薛瑄入獄第223章 密謀第1004章 譁衆取寵第1318章 脣槍舌劍第281章 關鍵之人第541章 狡兔三窟第1328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933章 兵臨薩摩第336章 委以重任第954章 插翅難逃第281章 關鍵之人第1284章 燙手的山芋第1359章 不識時務第259章 反客爲主第1457章 殺雞駭猴第926章 夜襲跳馬港第748章 放寬海禁第676章 鼓舞士氣第754章 意外彈劾第315章 殺雞駭猴第860章 皇族子弟第1413章 不堪回首第948章 暗中拉攏第140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448章 躊躇滿志第1085章 誘之以利第26章 蹊蹺的狀子第909章 作繭自縛第558章 鹽商的壓力第788章 心知肚明第234章 環環相扣第827章 立功心切第972章 暗自慶幸第556章 漏網之魚第1406章 往事如煙第1169章 自亂陣腳第417章 虎頭蛇尾第1093章 分兵出城第571章 煞費苦心第1369章 庶子的曙光第512章 討價還價第1158章 惶恐之至第1152章 微服出行第224章 無中生有第1390章 高瞻遠矚第669章 開原城第368章 提前趕到的援兵第427章 拒之城外第668章 形勢嚴峻第398章 醉翁之意第32章 分化第736章 震懾第975章 心灰意冷第151章 失竊第540章 負隅頑抗第1218章 無能爲力第333章 平叛方針第348章 漢王的疑惑第383章 欺軟怕硬第448章 躊躇滿志第389章 針鋒相對第237章 懷柔之策第246章 移禍江東第452章 軍功體系第1196章 意在沛公第811章 心存僥倖第596章 投案第1353章 圖窮匕見第182章 驚天平反第53章 先禮後兵第937章 轟動京都第1336章 各懷心事第750章 另有隱情第842章 意外驚喜第787章 當局者迷第259章 反客爲主
第1428章 一戰而定第427章 拒之城外第1062章 分兵偷襲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756章 憂心忡忡第130章 暗查底細第661章 募兵第1361章 指點迷津第659章 海運第873章 討要公道第7章 鳴冤第1419章 大驚失色第1028章 重要人質第20章 提親第458章 以假亂真第544章 火繩槍第872章 雪上加霜第1346章 搜查中殿第547章 欲揚先抑第102章 近鄉情怯第784章 先發制人第799章 緩兵之計第916章 大局爲重第71章 過猶不及第1229章 薛瑄入獄第223章 密謀第1004章 譁衆取寵第1318章 脣槍舌劍第281章 關鍵之人第541章 狡兔三窟第1328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933章 兵臨薩摩第336章 委以重任第954章 插翅難逃第281章 關鍵之人第1284章 燙手的山芋第1359章 不識時務第259章 反客爲主第1457章 殺雞駭猴第926章 夜襲跳馬港第748章 放寬海禁第676章 鼓舞士氣第754章 意外彈劾第315章 殺雞駭猴第860章 皇族子弟第1413章 不堪回首第948章 暗中拉攏第140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448章 躊躇滿志第1085章 誘之以利第26章 蹊蹺的狀子第909章 作繭自縛第558章 鹽商的壓力第788章 心知肚明第234章 環環相扣第827章 立功心切第972章 暗自慶幸第556章 漏網之魚第1406章 往事如煙第1169章 自亂陣腳第417章 虎頭蛇尾第1093章 分兵出城第571章 煞費苦心第1369章 庶子的曙光第512章 討價還價第1158章 惶恐之至第1152章 微服出行第224章 無中生有第1390章 高瞻遠矚第669章 開原城第368章 提前趕到的援兵第427章 拒之城外第668章 形勢嚴峻第398章 醉翁之意第32章 分化第736章 震懾第975章 心灰意冷第151章 失竊第540章 負隅頑抗第1218章 無能爲力第333章 平叛方針第348章 漢王的疑惑第383章 欺軟怕硬第448章 躊躇滿志第389章 針鋒相對第237章 懷柔之策第246章 移禍江東第452章 軍功體系第1196章 意在沛公第811章 心存僥倖第596章 投案第1353章 圖窮匕見第182章 驚天平反第53章 先禮後兵第937章 轟動京都第1336章 各懷心事第750章 另有隱情第842章 意外驚喜第787章 當局者迷第259章 反客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