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章 黃帝貫俞



在位起訖:前4278—前4258年。

生卒年:前4305—前4258年。

出生地:澠池(今河南三門峽市澠池縣)。

即位於:陽平(今河南三門峽靈寶市西)。

遷都:宜陽(今河南洛陽市宜陽縣)。

年號:貫俞元年(甲辰,前4277)。

———————————————————————————————————————

黃帝姬貫俞,男,姓姬,名貫俞,號軒轅氏,又稱有熊氏。中國氏族聯盟時代黃帝軒轅氏政權的九任帝。他的祖父是黃帝軒轅氏政權七任帝姬咁,父親是八任黃帝姬轉茸,母親是炎帝神農氏後裔姜氏。

八任黃帝姬轉茸稱帝前被封在了澠池,後來娶炎帝神農氏後裔姜氏爲妻,於帝咁二十五年(丙子,前4305)在澠池宮中生下了姬貫俞。姬貫俞少年時代一直跟隨母親居住在澠池,成人後進入帝都陽平跟隨父親從政,後來被父親封在了宜陽(今河南洛陽市宜陽縣)。

公元前4278年,黃帝軒轅氏政權八任黃帝姬轉茸羽化成仙后,羣臣推舉他的兒子姬貫俞爲帝,繼承了天子之位。

姬貫俞和父祖兩代完全不同,是一位自私貪婪而又性情多疑的人。他最初立都於陽平,因懷疑那些前朝大臣,對他們不放心,便在自己的封地宜陽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修築城郭,在那裡建成了一座新都。旋即遷都於宜陽。

姬貫俞立都宜陽以後,在政治上開始排斥異己,把那些與自己政見不合的宗族大臣,逐漸削減他們的權勢和地位,而重用自己的母舅一族——炎帝族姜姓後裔,逐漸使炎帝族人控制了朝政。這樣一來,黃帝軒轅氏本族人反而居於次要地位,甚至還要遭到炎帝族人的迫害。黃帝族人對姬貫俞的政治十分不滿,先後有許多人

西出潼關,舉家遷往關中一帶。

姬貫俞不僅在治國方略上與父祖兩代截然不同,他的人生觀也和父祖兩代背道而馳。他爲了自身的享樂,到處搜刮民脂民膏,大肆建造亭臺樓閣,造成了許多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姬貫俞執政期間,各地自然災害頻發,低窪處水患不斷,高原和山地又接連發生旱災,據史書上記載,他即位後曾連續三年大旱,許多地方糧食絕收,饑民遍地。爲了消除旱災,姬貫俞親往靈臺(天象觀測臺,在今陝西西安市境內)拜祭天神,誰知靈臺卻連續十天發生火災。姬貫俞認爲這是天帝對他的行爲不滿,放火是對他的警告。爲了討好天帝,他下令在明廷(即甘泉,在今陝西咸陽市淳化縣北)建造宮廷,名曰“林光宮”,又稱“雲陽宮”(秦始皇二十七年重建後,改稱甘泉宮),以供天神居住。據說黃帝姬貫俞爲了迎接和招待仙客,還在一處叫執期(今地不詳)的地方,修建了五城十二樓。

姬貫俞是十五位黃帝中最奢華的一個,他不僅生前大造亭臺樓閣,肆意享樂,而且還爲死後修建了豪華的陵墓。他是遠古時代第一位生前爲自己選擇墓地的帝王。他把墓地選定在陝西的橋山,並派人提前修好了墓穴。就在墓穴修好後不久,他因縱慾過度,突然間得了暴病,救治無效,一命嗚呼。估計是: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了。

姬貫俞二十八歲即帝位,在位執政虛記二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卒於貫俞二十年(癸亥,前4258),終年四十八歲。死後遺體葬在橋山(今陝西延安市黃陵縣橋山鎮),帝號貫俞,尊號黃帝。

黃帝陵位於橋山頂,佔地面積一千三百畝;陵高3.6米,周長48米,陵前有明嘉慶年間立的石碑,上面有唐錡手書的“橋山龍馭”四字;石碑前有一祭亭,裡面立着郭沫若手書的“黃帝陵”碑;

陵前南側還有座祈仙臺,是漢武帝爲祭祀黃帝所築。——歷史跟後人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那些建功立業赫赫有名的黃帝死後,陵墓卻被冷落了;而一個極盡奢華禍國殃民的黃帝死後,陵墓卻被崇拜起來,真是不可思議!

…………………………………………………………………………………………………

姬貫俞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4277(甲辰)…………元年……

前4276(乙巳)…………二年……

前4275(丙午)…………三年……

前4274(丁未)…………四年……

前4273(戊申)…………五年……

前4272(己酉)…………六年……

前4271(庚戌)…………七年……

前4270(辛亥)…………八年……

前4269(壬子)…………九年……

前4268(癸丑)…………十年……

前4267(甲寅)…………十一年……

前4266(乙卯)…………十二年……

前4265(丙辰)…………十三年……

前4264(丁巳)…………十四年……

前4263(戊午)…………十五年……

前4262(己未)…………十六年……

前4261(庚申)…………十七年……

前4260(辛酉)…………十八年……

前4259(壬戌)…………十九年……

前4258(癸亥)…………二十年……

…………………………………………………………………………………………………

(本章完)

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章 十任帝溝次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八章 周懿王姬堅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九章 伏 秧(赫胥氏5)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五章 黃帝姬本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五章 達 耳(陰康氏2)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二章 帝 吼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四章 首任帝虞舜(四)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三章 三任帝焙央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七章 黃帝姬號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川壻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章 澤 治(朱襄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慄陸氏1)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三章 黃帝姬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四章 商王子祖庚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二章 二任王姒啓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章 澤 治(朱襄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上施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四章 團 伏(驪連氏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章 少 昊(伏羲氏7)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九章 圭 嬜(伏羲氏14)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五章 黃帝昌塊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七章 商王子庚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二章 革 池(尊盧氏2)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六章 六任帝姜密(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二章 革 池(尊盧氏2)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六章 六任帝咣哴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卷 夏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七章 六任帝姜密(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三章 槍 蘭(尊盧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章 象 偉(中央氏1)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概 述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二章 姒 泄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住元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肖會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八章 八任帝山叭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七章 肆 杤(赫胥氏3)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六章 燧人氏(一)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上強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五章 伏 顯(柏皇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章 泰 望(驪連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香莫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概 述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三章 姯 印(大庭氏2)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章 首任王姒禹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六章 炎帝共工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川壻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炎居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五章 革 蘭(尊盧氏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二章 峙 龍(葛天氏2)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八章 節 芒(伏羲氏24)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窮王后羿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九章 黃帝轉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八章 歸 紋(赫胥氏4)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二章 天皇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姍先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森浸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七章 鬱 莟(柏皇氏3)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己清嚳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五章 夏王姒廑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五章 有巢氏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章 炎帝姜承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六章 燧人氏(一)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四章 黃帝江陽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西周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二)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五章 炎帝祝融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臨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章 嬟 移(伏羲氏3)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己清嚳《中國遠古帝王譜》簡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發(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 夏王姒履癸(下)
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章 十任帝溝次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八章 周懿王姬堅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九章 伏 秧(赫胥氏5)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五章 黃帝姬本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五章 達 耳(陰康氏2)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二章 帝 吼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四章 首任帝虞舜(四)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三章 三任帝焙央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七章 黃帝姬號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川壻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章 澤 治(朱襄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慄陸氏1)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三章 黃帝姬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四章 商王子祖庚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二章 二任王姒啓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章 澤 治(朱襄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上施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四章 團 伏(驪連氏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章 少 昊(伏羲氏7)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九章 圭 嬜(伏羲氏14)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五章 黃帝昌塊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七章 商王子庚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二章 革 池(尊盧氏2)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六章 六任帝姜密(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二章 革 池(尊盧氏2)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六章 六任帝咣哴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卷 夏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七章 六任帝姜密(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三章 槍 蘭(尊盧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章 象 偉(中央氏1)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概 述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二章 姒 泄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住元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肖會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八章 八任帝山叭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七章 肆 杤(赫胥氏3)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六章 燧人氏(一)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上強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五章 伏 顯(柏皇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章 泰 望(驪連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香莫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概 述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三章 姯 印(大庭氏2)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章 首任王姒禹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六章 炎帝共工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川壻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炎居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五章 革 蘭(尊盧氏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二章 峙 龍(葛天氏2)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八章 節 芒(伏羲氏24)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窮王后羿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九章 黃帝轉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八章 歸 紋(赫胥氏4)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二章 天皇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姍先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森浸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七章 鬱 莟(柏皇氏3)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己清嚳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五章 夏王姒廑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五章 有巢氏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章 炎帝姜承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六章 燧人氏(一)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四章 黃帝江陽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西周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二)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五章 炎帝祝融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臨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章 嬟 移(伏羲氏3)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己清嚳《中國遠古帝王譜》簡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發(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 夏王姒履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