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川壻



在位起訖:公元前2482—前2469年。

生卒年:公元前2509—前2469年。

出生地:野狐(今河南洛陽市伊川縣城關鎮)。

即位:野狐(今河南洛陽市伊川縣城關鎮)。

遷都:壻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市東南告城鎮)。

年號:川壻元年(庚子,前2481)。

————————————————————————————————————————

帝川壻,男,姓姜,名川壻,號雲陽氏。中國氏族聯盟時代帝摯青陽氏政權的十二任帝。

姜川壻的祖父是帝摯青陽氏政權的九任帝姜孤,父親是十一任帝姜控卯,母親是伊祁氏女子。十任帝姜溝次是他的伯父。

溝次三年(戊午,前2523),十任帝姜溝次把少弟姜控卯封在了舊都野狐(今河南洛陽市伊川縣城關鎮)。不久,姜控卯便在野狐娶妻生子,陸續生了三男二女。

溝次十五年(庚午,前2511),姜控卯爲了發展自己的勢力,迎娶伊祁氏女子爲第二個妻子,與伊祁氏建立了友好聯盟娶伊祁氏女子爲妻,居住在他的封地野狐宮中,於溝次十七年(壬申,前2509)生下了第三個兒子川壻。

姜控卯在娶了伊祁氏後不久,爲了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他又前往娵訾氏部落,娶娵訾氏女子爲妻,與娵訾氏族結成了友好聯盟。因爲娵訾氏女子不願意跟他到野狐去住,便留在了故鄉亳邑(今河南洛陽偃師市西)。娵訾氏女子於第二年,也就是溝次十八年(癸酉,前2508),在亳邑爲姜控卯生下了第四個兒子,取名長幅。

公元前2503年,十任帝姜溝次突然病故,姜控卯乘機以武力奪取了帝位。但是,十年後,他的兒子們逐漸長大,受權勢和慾望的誘惑,兄弟間開始出現了紛爭。姜川壻是個很有心機的人,很會做表面文章,處處事事都討父親的歡喜,因此頗得父親喜歡。而老四姜長幅則不同,他性情耿直,什麼事都喜歡直來直去,因此非

常看不慣老三那種陽奉陰違的行爲。所以兩個人見面經常是大吵大鬧,水火不容。爲了避免他們之間產生更大的矛盾和摩擦,十一任帝姜控卯於控卯十二年(庚寅,前2491),封三子川壻於壻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市東南告城鎮),封四子長幅於亳邑(今河南洛陽偃師市西),使他們一東一西,遠遠地分開。

控卯二十一年(己亥,前2482),帝摯青陽氏政權十一任帝姜控卯病死於野狐宮中,遺命傳位於他的三子姜川壻。

於是,姜川壻在大臣們的擁護下,坐上了天子之位。以庚子年(前2481)爲川壻元年。

但是,他在天子的寶座上屁股還沒坐穩,他的異母弟弟長幅不服,起兵攻打帝都。

姜長幅從小就喜歡練武,如今已經是一位勇猛無敵的大將軍,不僅本人能征善戰,而且還結識了不少的江湖豪傑,部下聚居了一支很強大的軍隊。他得知父親把帝位傳給了三哥,頓時勃然大怒,吼道:“花嘴子老三不過是個搖脣鼓舌之流,他有什麼資格稱帝?我不服,一千個不服,一萬個不服!”

他的部下也都跟着起鬨,建議姜長幅起兵攻打帝都,奪取帝位。

姜長幅原本就有稱帝的野心,部下的建議更是火上澆油,他立刻做出決定,起兵攻打帝都野狐。

姜長幅精心挑選了身強體壯的將士兩千餘人,出亳邑,沿伊水流域向南挺進,浩浩蕩蕩地殺奔野狐。

消息迅速傳到帝都野狐。

剛剛坐上帝位的姜川壻十分驚慌,急忙召集羣臣商議,如何抵抗姜長幅的進攻。朝中的大臣們都曉得姜長幅武功高強,而且是殺人不眨眼,一個個面面相覷,無一人主張迎戰。最後大家一致同意放棄帝都野狐,將帝都遷到姜川壻原來的封地壻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市東南告城鎮)。

姜川壻一聲令下,都城內立刻忙亂起來,除了帝宮中的數百人外,還有許多大臣也都帶着家小,由僕人攜帶着細軟之物,一起上路逃亡。一路同行的大概也有一千多人。不過大多數人還是不肯離開,尤

其是普通百姓,他們認爲,誰稱帝都需要老百姓,沒必要跟那些當官的瞎跑。

兩天後,帝都野狐人去樓空,只剩下一座空的宮殿和幾十名留守的雜役。

第三天,姜長幅的軍隊順利開進野狐。

遷都雖然避免了一場刀光血影的流血戰爭,卻沒有解決實質性的矛盾。姜長幅的野心是奪取帝位,並不是只要一個破舊的都城。十年後,姜長幅暗中使人買通了帝川壻宮中的廚師,讓他暗中在食物中投毒。

川壻十三年(壬子,前2469),姜川壻吃了廚師投了毒的飯菜,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中毒身亡。

姜川壻二十八歲即帝位,在位執政虛記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卒於川壻十三年(壬子,前2469),終年四十一歲。死後遺體葬在壻城外(今河南鄭州登封市東南告城鎮一帶)帝號川壻,尊號帝摯青陽氏。

…………………………………………………………………………………………………

川壻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2481(庚子)…………元年……

前2480(辛丑)…………二年……

前2479(壬寅)…………三年……

前2478(癸卯)…………四年……

前2477(甲辰)…………五年……

前2476(乙巳)…………六年……

前2475(丙午)…………七年……

前2474(丁未)…………八年……

前2473(戊申)…………九年……

前2472(己酉)…………十年……

前2471(庚戌)…………十一年……

前2470(辛亥)…………十二年……

前2469(壬子)…………十三年……

…………………………………………………………………………………………………

(本章完)

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四章 商王子祖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三章 黃帝仡諒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起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七章 帝 蚦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五章 五任帝祁裘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四章 三 那(尊盧氏4)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七章 伯明王寒浞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八章 節 芒(伏羲氏24)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長幅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闢方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姜沒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章 澤 治(朱襄氏2)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二章 黃帝成契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七章 夏王姒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四章 人 皇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三章 地 皇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五章 十五任帝親義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四章 十四任帝姜美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上)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五章 炎帝姜宜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五章 五任帝姜凱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三章 曲 秦(中央氏4)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八章 商王子南庚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上)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住元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五章 規 辛(昊英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七章 商王子庚丁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章 黃帝貫俞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姜千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肖會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上)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六章 六任帝咣哴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臨魁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住元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二章 二任帝伊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章 女 媧(伏羲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章 團 暤(伏羲氏1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七章 商王子祖丁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七章 肆 杤(赫胥氏3)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二章 天皇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闢方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四章 荷 曲(陰康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炎居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五章 五任王姒相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控卯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一章 首任帝姜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慄陸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沙芙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章 商王子帝乙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二章 二任帝伊祁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一章 黃帝恚文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章 二十任帝將肅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四章 帝蚩啄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五章 達 耳(陰康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一章 史皇倉頡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起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上)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一章 帝 虺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七章 商王子祖丁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斯遂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六章 媒 蘭(陰康氏3)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姜散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九章 黃帝轉茸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章 黃帝貫俞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上)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臨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章 師 嬟(伏羲氏4)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一章 史皇倉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章 十任帝貴尤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五章 五任帝己琨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
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四章 商王子祖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三章 黃帝仡諒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起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七章 帝 蚦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五章 五任帝祁裘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四章 三 那(尊盧氏4)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七章 伯明王寒浞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八章 節 芒(伏羲氏24)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長幅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闢方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姜沒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章 澤 治(朱襄氏2)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二章 黃帝成契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七章 夏王姒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四章 人 皇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三章 地 皇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五章 十五任帝親義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四章 十四任帝姜美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上)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五章 炎帝姜宜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五章 五任帝姜凱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三章 曲 秦(中央氏4)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八章 商王子南庚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上)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住元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五章 規 辛(昊英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七章 商王子庚丁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章 黃帝貫俞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姜千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肖會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上)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六章 六任帝咣哴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臨魁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住元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二章 二任帝伊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章 女 媧(伏羲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章 團 暤(伏羲氏1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七章 商王子祖丁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七章 肆 杤(赫胥氏3)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二章 天皇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闢方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四章 荷 曲(陰康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炎居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五章 五任王姒相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控卯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一章 首任帝姜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慄陸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沙芙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章 商王子帝乙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二章 二任帝伊祁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一章 黃帝恚文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章 二十任帝將肅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四章 帝蚩啄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五章 達 耳(陰康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一章 史皇倉頡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起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上)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一章 帝 虺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七章 商王子祖丁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斯遂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六章 媒 蘭(陰康氏3)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姜散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九章 黃帝轉茸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章 黃帝貫俞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上)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臨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章 師 嬟(伏羲氏4)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一章 史皇倉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章 十任帝貴尤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五章 五任帝己琨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