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五章 夏王姒廑



在位起訖:公元前1728——前1708年。

生卒年:公元前1778——前1708年。

出生地:老邱(今河南開封市陳留縣北)。

立都:西河(今河南洛陽市西澠池縣境內)。

年號:帝廑元年(甲戌,前1727)。

————————————————————————————————————————

夏王姒廑,姓姒,名廑(jin),又名頊,亦名胤甲。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第十五任王。

姒廑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二任王姒泄,父親是十四王姒扃,十三任王姒不降是他的伯父。

姒廑是夏王姒廑的老兒子,約生於夏王朝不降四十年(癸未,前1778),出生在國都老邱。父親姒扃執政時他正當壯年時期,當時朝中出了一位與姒廑競爭王位繼承權的對手,他便是十三任夏王姒不降的小兒子姒孔甲。父親有意培植他在朝中的勢力,便讓他管理國家的一些重要政務。

姒孔甲是誰呢?他就是姒不降最小的兒子,生於帝不降五十五年(前1763),機智多謀,能文善武,很有政治才幹。他的十幾位兄長都不成器,所以他父親便於帝不降五十九年(前1746)把帝位禪讓給了弟弟姒扃。當時姒孔甲才只有五歲,還什麼都不懂,可是後來逐漸長大,逐漸認識到王位的重要,就埋怨父親不該這樣做。父親安慰他說:“只要你將來真正有治國的才能,你的叔父會把王位傳給你的。”姒孔甲很希望叔父將來能把王位還給他,但是他的希望象肥皂泡一樣破滅了,叔父執政時期逐漸把國家的軍政大權轉移給自己的兒子姒廑。而他只是在朝中當一名普通官員,沒有任何軍政實權。

姒廑對父親的安排心領神會,便利用職務之便結交朝中有勢力的大臣和貴族,網羅親信,結黨營私,爲將來繼承王位做準備。

公元前1728年,夏王朝第十四任王姒扃去世。

夏王姒扃生前並沒有明確王位的繼承人,他死後,就王位繼承的問題朝中大臣發生了爭執。有人提出姒孔甲有治國才能,又是先王直系正統,應該由他繼承王位。但多數大臣表示反對,認爲先王已將王位禪讓給弟弟,弟弟死後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也順理成章。姒孔甲是個極聰明的人,他知道憑自己現在的力量是鬥不過族兄的,索性主動地把王位讓給了族兄。他這樣做一是使族兄姒廑對他不再有戒心,他在朝中可以得重用,二是可以在羣臣中標榜自己的高尚和賢德。果然不出他

所料,他此舉不僅贏得了羣臣的讚揚,族兄姒廑也非常高興。

於是,姒廑便順利地坐上王位,以甲戌年(前1727)爲帝廑元年。

姒廑即位後,立刻任命他的族弟姒孔甲爲國相,參與朝中軍政大事的決斷。

帝廑元年,夏王姒廑向大臣們提出了遷都的建議,在朝中引起了激烈的反響。

夏王朝自公元前1910年九任帝姒杼遷都於老邱,歷一百八十餘年未曾徙都,臣民百姓都已經習慣了這塊風水寶地,對國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姒廑即位後,認爲老邱的都城時間太久了,城郭狹小,宮室陳舊,已經不再適宜做國都。他看中了洛水以西的一處小村落,不顧羣臣的反對,下令在那裡建造新的都城。姒廑從全國各地調集了上萬人的工匠和奴隸,向各諸侯國徵集錢糧和建造宮殿的物資,歷時三年才竣工。

帝廑三年(丙子,前1725),姒謹下令遷都於西河(今洛陽市西澠池縣境內,因境內有一條小河位於洛水之西,故稱西河)。

但是,老邱的大多數貴族和平民都不願搬遷,有道是故土難離,他們幾代人都居住在這裡,已經習慣了這裡的一切。如今既無天災又無人禍,爲什麼一定要搬遷呢?人們都持觀望的態度,誰也不肯領頭搬遷。姒廑見大臣和百姓們都遲遲不肯行動,便下令凡帶頭搬遷者,大臣加官進爵,貴族和平民減免賦稅。凡遲遲不搬者,大臣免職罷官,貴族降爲平民,平民降爲奴隸,並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聖命難違,胳膊畢竟擰不過大腿,人們在姒廑高壓政策的逼迫下,只好忍痛搬遷,許多老年人和婦女因爲留戀故土,哭聲一片。

人們都暗中咒罵這位新王。還有人預言,說無故遷都這是亡國的信號,夏王朝恐怕從此將會多災多難了。

也許是遷都惹惱了天神,亦或是百姓的咒罵起了作用。姒廑遷都以後,各種自然災害頻頻降臨。《古本竹書紀年》載:“帝廑即位,居西河。天有妖孽,十日並出。”

這裡的“天有妖孽,十日並出”,完全是古人的一種假想——傳說唐堯時天有十日並出,堯命射官羿射落了其中的九個,只留一個在天上給人們輸送光明和溫暖,從此每天日升日落,天象恢復了正常。但是,那射落的九個太陽並沒有死掉,它們都躲藏在地下觀察人間,如果發現哪個帝王無道,它們就輪番跑出來作亂,肆虐人間。姒廑遷都以後,遇上了歷史上少見的大旱,許多禾苗都被曬死,一些河道里的水都乾枯了,每天烈日當頭,人們就懷疑有十個太陽

輪流出來烘烤大地,是天降夭孽來危害人間。

由此可見,“十日並出”完全是一種神話傳說。總之,它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矛盾已經十分尖銳,“十日並出”象徵着帝王無道,而無道的帝王又怎麼能長久呢?天災人禍必將釀成可怕的動亂,夏王朝已處在了風雨飄搖之中。

帝廑十八年(辛卯,前1710),諸侯昆吾氏遷往許地。昆吾氏一族是顓頊的後代,己姓,顓頊的後人陸終生有六子,長子名叫己樊,封於昆吾(今河南濮陽市),故稱昆吾氏。昆吾氏是夏王朝勢力比較強大的諸侯,是夏后氏的重要同盟軍。這一年,昆吾氏一族不知因爲什麼從黃河以北的故地,遷移到黃河以南的許地(今河南許昌市)。

帝廑二十年(癸巳,前1708),姒廑在國人的咒罵聲中死去,遺命傳帝位給他的兒子姒覃。

姒廑五十一歲即位,在位執政虛記二十一年(《帝王世紀》),死於帝廑二十年,卒年七十一歲。死後葬地不詳,尊號夏王廑、夏後廑,諡號帝廑。

…………………………………………………………………………………………………

姒廑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1727(甲戌)……元年……

前1726(乙亥)……二年……

前1725(丙子)……三年……

前1724(丁丑)……四年……

前1723(戊寅)……五年……

前1722(己卯)……六年……

前1721(庚辰)……七年……

前1720(辛巳)……八年……

前1719(壬午)……九年……

前1718(癸未)……十年……

前1717(甲申)……十一年……

前1716(乙酉)……十二年……

前1715(丙戌)……十三年……

前1714(丁亥)……十四年……

前1713(戊子)……十五年……

前1712(己丑)……十六年……

前1711(庚寅)……十七年……

前1710(辛卯)……十八年……

前1709(壬辰)……十九年……

前1708(癸巳)……二十年……

…………………………………………………………………………………………………

(本章完)

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森輩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六章 赤 禪(祝融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森輩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二章 帝 吼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八章 商王子南庚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九章 十九任帝立庫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一章 施 公(驪連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八章 因 康(伏羲氏18)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 夏王姒履癸(下)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四章 十四任帝姜謠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姜裘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一)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佳琚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一章 首任帝唐堯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神農(二)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四章 炎帝戲器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上)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二)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己犬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七章 商王子庚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三章 達 河(葛天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一章 盤 古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四章 炎帝姜明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三章 黃帝仡諒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姍先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九章 象 團(伏羲氏12)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三章 首任帝虞舜(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二章 峙 龍(葛天氏2)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七章 帝 蚦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四章 茜 河(混沌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九章 九任帝姜 孤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宥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 夏王姒履癸(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八章 周懿王姬堅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上強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七章 掮 師(昊英氏3)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五章 五任帝姜凱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四章 黃帝江陽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佳琚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七章 七任帝向妹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三章 姯 印(大庭氏2)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章 羲 暤(伏羲氏10)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八章 夏王姒發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二章 首任帝虞舜(二)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起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九章 圭 嬜(伏羲氏1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二章 新 印(大庭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六章 商王子沃甲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一章 首任帝虞舜(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五章 伏 顯(柏皇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九章 伏 泰(伏羲氏9)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九章 洛 前(祝融氏4)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九章 商王子陽甲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尹(上)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三章 三任帝焙央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六章 燧人氏(一)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八章 炎帝榆罔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肖會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四章 夏王姒扃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二章 商王子外壬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章 商王子盤庚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四章 隨 秦(中央氏5)《中國遠古帝王譜》簡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顓頊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卜習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五章 十五任帝親義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章 二十任帝將肅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章 帝回虻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三章 首任帝虞舜(三)第二部 氏族聯盟時代_氏族聯盟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章 澤 治(朱襄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一章 伏 羲(伏羲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三章 三任王姒太康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二章 新 印(大庭氏1)
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森輩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六章 赤 禪(祝融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森輩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二章 帝 吼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八章 商王子南庚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九章 十九任帝立庫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一章 施 公(驪連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八章 因 康(伏羲氏18)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 夏王姒履癸(下)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四章 十四任帝姜謠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姜裘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一)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佳琚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一章 首任帝唐堯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神農(二)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四章 炎帝戲器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上)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二)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己犬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七章 商王子庚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三章 達 河(葛天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一章 盤 古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四章 炎帝姜明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三章 黃帝仡諒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姍先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九章 象 團(伏羲氏12)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三章 首任帝虞舜(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二章 峙 龍(葛天氏2)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七章 帝 蚦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四章 茜 河(混沌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九章 九任帝姜 孤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宥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 夏王姒履癸(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八章 周懿王姬堅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上強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七章 掮 師(昊英氏3)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五章 五任帝姜凱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四章 黃帝江陽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佳琚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七章 七任帝向妹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三章 姯 印(大庭氏2)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章 羲 暤(伏羲氏10)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八章 夏王姒發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二章 首任帝虞舜(二)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起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九章 圭 嬜(伏羲氏1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二章 新 印(大庭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六章 商王子沃甲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一章 首任帝虞舜(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五章 伏 顯(柏皇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九章 伏 泰(伏羲氏9)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九章 洛 前(祝融氏4)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九章 商王子陽甲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尹(上)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三章 三任帝焙央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六章 燧人氏(一)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八章 炎帝榆罔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肖會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四章 夏王姒扃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二章 商王子外壬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章 商王子盤庚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四章 隨 秦(中央氏5)《中國遠古帝王譜》簡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顓頊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卜習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五章 十五任帝親義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章 二十任帝將肅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章 帝回虻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三章 首任帝虞舜(三)第二部 氏族聯盟時代_氏族聯盟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章 澤 治(朱襄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一章 伏 羲(伏羲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三章 三任王姒太康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二章 新 印(大庭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