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09:30藏南達瓦奴措密室
原三生把頭轉向德仁智者,笑了笑,緩緩地說道:“在德仁先生心中,對苯教,印度佛教,藏傳佛教,中原佛教,有什麼看法?在德仁先生心中,對中醫,藏醫,西醫,又有什麼看法呢?”
德仁智者看着原三生,慢慢的說道:“苯教是這幾種教派的起源,苯教傳入印度,形成了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傳回藏地和古苯教結合,又形成了藏傳佛教。印度佛教和藏傳佛教,傳入中原地區,結合中原地區的文化傳統,從而形成了中原佛教。
簡單的來說,中醫是內科,西醫是外科,而藏醫是集兩者之大成者。國家現在提出全科醫生的說法,我認爲藏醫就適用於這一說法,藏醫就是全科醫生。”
原三生接着說道:“德仁先生所言不錯,大約六千年前,藏地先人就開始了對生命觀、世界觀、宇宙觀的認知,形成了古苯教的信仰。大約三千五百年前,藏地出現了一個偉大的人,敦巴辛饒。”
“敦巴辛饒,誕生於古象雄王朝的沃莫隆仁,即今天岡底斯山附近。其父名爲嘉苯陀嘎,母名爲堯西嘉協瑪。敦巴辛饒、既是雍仲本教的始創者,也是木氏家族的後裔,他從誕生到圓寂,只爲利衆和弘法。
敦巴辛饒在和我們老大的接觸中,經常聽到X星球‘萬物有靈、衆生平等’的故事,結合藏地的古苯教,創立了雍仲苯教,意思就是永恆的苯教。”
“大約三千一百年前,我們老大的西遊,又將雍仲苯教帶到了古印度,在這裡、我們的老大遇到了釋迦摩尼。
釋迦牟尼佛、意爲“釋迦族的聖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古印度迦毗羅衛國釋迦族人,佛教的創始者。
喬達摩·悉達多,成佛後被稱爲釋迦牟尼佛,尊稱爲佛陀,意思是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的了知、大徹大悟的人,民間信徒稱呼他爲佛祖。
釋迦牟尼少年時代,接受婆羅‘門’教的傳統教育,後來結合雍仲本教的教義,創立了印度佛教。”
“松贊干布,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任贊普,實際上是吐蕃王朝的立國之君。
松贊干布在位期間,平定吐蕃內‘亂’,滅古象雄王朝,極大擴張了吐蕃王朝的版圖,使吐蕃成爲青藏高原的強國,確立了吐蕃的政治、文化、軍事、經濟、法律等制度。
這一時期由於戈巴族世襲巫王,掌管着以苯教爲核心的宗教事務,又手握戈巴族‘精’英組成的、戰無不勝的光軍和令人聞風喪膽的戰獒部隊,強烈威脅到了松贊干布的統治。
松贊干布從唐朝和印度引入了佛教,從此開始了尊佛滅苯的歷史,確立了藏傳佛教在藏地、至高無上的地位。”
“直到二百年後的朗達瑪滅佛運動,藏傳佛教受到了滅頂之災,吐蕃王朝在政治上的統一局面、也開始全面崩潰。
傳說是牛轉世滅佛,其實就是犛牛轉世滅佛,因爲犛牛曾經被敦巴辛饒、封爲苯教的護教神獸。爲了保護藏傳佛教,我們老大對着犛牛、彈了一百多年的琴,哈哈,據老大說,這是他幹過的最苦最累的一件事。
自漢末時候傳入中原地區的佛教,在這一時期由於藏傳佛教的流入、以及玄奘自印度取回的佛經,結合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中原地區的佛教、也開始盛行起來。”
原三生笑着對德仁智者說道:“剛剛強巴發了願,要結婚生子,繼承家族衣鉢,將佛教傳至萬萬世,不知德仁先生想讓後世傳承哪一種佛教呢?”
德仁智者看着強巴,眼中竟然泛起了淚‘花’,笑着說道:“松贊干布與其王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三人,至今仍受到藏族人的尊崇,包括信奉苯教的藏族人。
我們家族本該繼承苯教,我卻宣揚了一輩子的藏傳佛教,其實兩者沒有大的區別,兩者教義都是勸人爲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後世傳承哪一種佛教,我都高興。”
原三生眼中有一種敬意,要知道放棄信仰是多麼難的事,要明白衆教平等也是衆生平等、又是多麼難的事,老大就曾經爲這事彈了一百多年的琴。
口中卻笑着說道:“那可不行,三個月前,我爲強巴說了一‘門’親事。
在岡仁‘波’齊有一位加扎活佛,是德仁先生的老朋友了,他有一位‘女’兒,爲自己起了個名字叫文尊卓瑪。名字有文成公主,有赤尊公主,理應和藏傳佛教有關,可是這個文尊卓瑪,卻發誓要恢弘苯教。
文尊卓瑪今年三十八歲了,美麗賢惠,本來發誓恢弘苯教、終身不嫁。我和她說了強巴的事,文尊卓瑪竟然一口答應了這‘門’婚事。
現在要看強巴的態度了,還有德仁先生、對佛苯之爭的態度了。”
岡仁‘波’齊峰通稱雪靈山,在普蘭縣聖湖瑪旁雍錯以北。是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岡仁‘波’齊峰山頂高度海拔六千七百二十一米,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南側斷層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瑪旁雍錯和拉昂錯湖盆。海拔六千米以上冰雪覆蓋,分佈着二十八條現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懸冰川爲主,南坡冰川多於北坡。
岡仁‘波’齊峰是岡底斯山脈主峰,峰頂四季冰雪覆蓋,山峰四壁對稱,呈圓冠金字塔狀,峰頂上空常常白雲繚繞,愈發顯得神秘莫測。轉山一圈距離爲五十一公里,周圍有八座寺廟。
岡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隻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着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該峰四壁分佈極爲鮮明對稱,形似圓冠金字塔,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歎。
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朝聖。
帶着強烈而巨大的心願,沿着一條相對固定、充滿神蹟啓示的聖路,向一個公認的聖地進發,這便是朝聖之舉。
朝聖由來已久。在自然環境險絕卓著的**,朝聖尤其顯得‘精’誠執着。篤信佛教的藏族人堅信:朝聖能盡滌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無窮的功德,並最終脫出輪迴,榮登極樂。
因此,總是有數不盡的藏族人,以獨有的磕長頭方式,俯仰於天地之間,向聖地跋涉。沒有血‘肉’之軀,便無朝聖之舉,沒有風塵僕僕,便無朝聖之途,不歷經千辛萬苦並跨越真正的時空,就不會有心靈的虔誠。
朝聖對於一個信徒而言,是可以以一生的時間、去認真對待的神聖之舉。甚至可以說:超出“苦行”意義之上的朝聖之旅、是將個體的生命之旅、推向極致的唯一途徑!
每年絡繹不絕的,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中國各大藏區的朝聖隊伍們,使得這裡的神聖意味,不斷的得以體現並加深。
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峰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迄今爲止、還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山,或者說還沒有人膽敢觸犯這座“世界的中心”。
強巴的表情有一些愕然,心裡說:“這乾的叫什麼事啊?原三生還是個媒婆?”正要說話。
德仁智者卻笑着對他說道:“強巴,這姑娘我見過,加扎活佛帶着她來這兒的時候,大概就是二十歲左右吧,和我也是華山論劍了一天**,佛法淵博,爭強好勝,非常好的姑娘。原先生的好意,我們心領了。
強巴你不要這麼快下結論,去看看文尊卓瑪吧,真的是一位好姑娘,這真的是一‘門’好親事。爲了卓瑪,我答應用我的餘生來恢弘苯教。”德仁智者說完、眼中笑出了淚‘花’。
強巴看了看原三生,只好點頭答應道:“是,父親,有時間我就去看看。”
原三生卻得寸進尺,笑了笑,接着說道:“哈哈,強巴,你有時間就去看看,那可不行。三天之內必須去,我還不怕你不答應,最好十天之內把婚事辦了。
實話告訴你,青鳳凰、最早就是文尊卓瑪發現的。文尊卓瑪天生愛狗,一個大姑娘爲了青鳳凰,一個人,在藏南無人區待了五十二天,勸說青鳳凰、對死去的兄弟姐妹和母親實行腹葬。
要不是我去不吃不喝,彈了五十二天的琴,最後要不是文尊卓瑪、感動於我的不吃不喝,你想把青鳳凰抱回來,‘門’都沒有。
我還告訴你,文尊卓瑪家裡的藏獒,可都是一些不可遇、也不可求的極品良種。文尊卓瑪說了,不答應親事就還青鳳凰,你自己看着辦吧。
我要從你的手中取回青鳳凰,那是易如反掌。我還告訴你一個秘密,文尊卓瑪可是苯教的護法,苯教加扎活佛的護法,比你以前見過的法師、級別要高的多。
用文尊卓瑪自己的話說,揍你個生活不能自理,那也是像探囊取物一樣的輕鬆。”說完,原三生看着德仁智者,哈哈的大笑起來。
德仁智者也哈哈大笑起來。知子莫若父,他知道這‘門’親事已經成了,想着不久的將來,兒孫滿堂,德仁智者、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強巴的心中知道,父親所說的一點不錯,他們家族是苯教的巫王,文尊卓瑪是苯教的護法,父親是德高望重的加扎活佛,又發誓恢弘苯教。
再者文尊卓瑪又愛狗,和他趣味相投,年齡相差七歲左右,這真的是一‘門’好親事。
再說還有那些都是極品良種的藏獒,強巴的心裡、升起了一種渴望。
強巴對德仁智者說道:“三天之內我就去,如果合適的話,就提親,父親幫我寫封信吧。”
強巴又對原三生說了聲:“謝謝,原先生。”
原三生擺了擺手,笑着說道:“好說好說,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