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所謂舌辯

種馬文女主虐渣記 39所謂舌辯

名次很快就出來了,狀元是個而立之年的讀書人,出生農家,身體很精壯。軒轅無白未在一甲之內,但仍是二甲的第一名。金倩巧因爲殿試成績不盡人意,排在二甲末尾,但亦是有前途的進士。

原作裡,軒轅無白被破例授予狀元之位,並不只屈居二甲。金倩巧沮喪之餘也得到一點慰藉,好歹劇情還是稍有改動的。她的試卷還是讓皇帝沒有立刻給予軒轅無白完全的信任,而是對他有所保留。

進宮謝恩之後,金倩巧被編入藏書閣學習一年,大多二甲學生也沒有被直接授予官職,都是先被丟進皇家圖書館進修,算是參加崗前培訓。三甲考生只能算勉強考入進士,未來也不會有大成就了,許多沒有背景的被直接發配到窮鄉僻壤當芝麻官。

金倩巧的職位清閒、事少、沒人管,清晨上朝之後就沒活了,上班自由來去自如,在外人看來唯一的缺點只是沒有油水,正合金倩巧的心意。她有幾斤幾兩她自己最清楚了,現代偶爾上網吐槽政治可不代表她真的有政治頭腦,朝堂上的大事還是少摻和爲妙,免得禍害蒼生。

今日,金倩巧排在百官之後很是不起眼的位置,聽完慣例的“有事起奏,無事退朝”後,有幾個靠近聖座的老臣子捧着參本說話,他們中氣十足,其他人不敢竊竊私語,聲音還算清晰,金倩巧的位置也能聽到大概。

所議之事有鬧得地府排隊的西部饑荒,西北大羅冬季又搶掠央朝邊境,東部的常國、金國、嶽國三個附屬央朝的小國又派使者來進貢等等。

天子聽得很認真,央胤軒此時的年紀,對自己處理國家大事有非同一般的渴望。但無論他試探地說了幾個政策,被一旁的老臣嗤笑駁了回去。

“皇上到底年幼,移庫賑災?想得太理所當然了。”在一列官員最首的老頭子踱步走出來,並不十分恭敬地施禮,“荒年豐年乃是天象,用一方土地填另一方土地,這怎麼填得平?皇上應該做的,乃是祭天!”

這一段原書上也有,但金倩巧具體細節記不清楚了。大致是軒轅無白幫皇帝說話,主動攬下難活兒,然後按系統的指示出色完成任務,並把多餘的撥款吞了,既得到皇帝賞識,又充實自己的錢囊,一舉兩得。

這位老臣,正是軒轅無白名義上的長輩,軒轅家目前的家主軒轅望,亦是軒轅無荒的爺爺。

此時軒轅無荒就站在軒轅望身後隔了兩個人的位置,憑他們家的背景,軒轅無荒早幾年就被送進官場,並在庇護下節節高升,祖孫三代一起撈,成就軒轅家越來越龐大的家業。

這時另一列官員最前頭的老人家也跳了出來,值得矚目的是,這是個女人。她一動,本就安靜的朝堂更是鴉雀無聲,彷彿連鳥雀都停止了歌唱。

她便是如今秋家的家主秋長吟,年高八十七,官至丞相,還是先皇的帝師,她身體削瘦,頭髮稀疏雪白,眉頭緊皺,神色很是嚴肅,沙啞地女聲不急不緩地道:“祭天祈禱上蒼保佑央朝風調雨順,是有固定日子時辰的,太過頻繁難免有天子平庸無所作爲之象。所謂事在人爲,皇上說得賑災,未必不可行。”

“秋丞相說得在理!”

秋長吟雖是女人,但秋家的女子往往比男子還要不凡,她在朝中資質最老輩分最高,威望也遠勝他人,她剛說出見解,立刻就有不少人連聲符合。

如果要祭天,便有理由大興土木,正是撈夠油水的好時候。軒轅望自認家族背景不比秋家差,仍不可就此放過,“哼,或許正是蒼天不滿一年一次祭天,覺得不足以表現我們凡人得誠意,才降下的天災呢?”

蔑視上天神明,這頂帽子扣得夠大的。央朝人民畢竟思想落後,對天神和造化盲目崇拜,所以對祭祀也格外虔誠,認爲不順應天道的君主會招致國破人亡的禍患。軒轅望話一出,許多人都噤了聲,不敢再多嘴,唯有秋長吟滿是深深溝壑的臉上看不出表情。

央胤軒被軒轅望囂張的話激怒了,但他卻不能放肆地反駁。沒錯,秋長吟把握了朝廷中真正的有識之士,但這些人大多出身貧寒,根基不深,雖有學問但話語權不重。而那些貪婪的寄生蟲家族都像藤蔓一樣緊緊和軒轅家糾纏在一起,他們又把控了國家財政,撼動不得!

或許有兵權之人還能一較高下……皇帝的眼神移向一旁面無表情的謝家父子,還是不敢妄動。這對父子他從小就怕,動不動就凶神惡煞,不像秋月眉那般和善又溫柔,一點也不好親近,而且到底位高權重,不曉得有沒有逆謀之心。

金倩巧聽得仔細,雖然前頭那幾人字字不離災荒,但實際上不過是兩大世家和派別的爭端。按照原作,軒轅家個個都眼高於頂卻好吃懶做,是無用的米蟲。唯有軒轅無荒還算有點本事,但性格殘忍暴戾,早有改朝換代之心。秋家倒是忠心耿耿,但比起憂國,他們更憂民,在皇帝安危和天下太平之間,一定會選後者。所以後來軒轅無白上位時,秋長吟沒有阻止,反而繼續在新朝當丞相。

雖然文裡的美化是“秋家個個睿智,看出軒轅無白雄才大略,是治國之大才,欣然俯首稱臣”,但按照金倩巧的理解,儘管接受的是民主教育,但軒轅無白絕不是什麼樂意爲人民出頭的明君,明顯是秋長吟看出軒轅無白是個一旦復仇不計死傷的,當時種馬男又掌握了全國大半資源,一個人就能匹敵軍隊,萬一不讓他當皇帝,他一時瘋魔決定殺盡天下人,那就太糟糕了。

金倩巧站在後頭,前面的人影看不清楚,但她頭腦卻在飛快地運轉。她倒是想在軒轅無白之前把這個機會劫下來,但她手頭資源太少,沒有金剛鑽實在不敢攬瓷器活。

要是想引起注意,軒轅無白必須在秋長吟說話前開口,不然不能展示他個人的膽識和才華了,眼看秋長吟皺巴巴的嘴脣動了動,就要開口,金倩巧緊張地額頭直冒虛汗。

一急,金倩巧腦中一片空白,手腳比頭腦先動了起來,她三步並作兩步兩步走出隊伍,朗聲道:“皇上,卑職有話說!”

正處於煩躁期的皇帝扭過頭,認出這位是他曾多注意過幾眼的“秦君安”,他的卷子頗合自己口味,應當是個胸懷天下的人,或許是個轉機?

央胤軒道:“准奏。”

“回皇上,”金倩巧也很驚訝她居然站出來了,但此時退回去也不可能,人到最緊迫時反而被逼出潛能,她有了想法,“卑職以爲,祭天講究地是心誠,上天絕不會在意凡人的這點貢品,而在乎誠意多少。所以,微臣斗膽建議,祭天不必鋪張浪費,不如就讓朝中諸位大人募捐糧草,再送往西部,不限多少。”

央胤軒聽得眼前一亮,他倒也不指望金倩巧的計謀能通過重重障礙實行,只是此時有人願意站出來替他說話,已是很暖心的行爲。

秋長吟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從耷拉的眼皮之間投出一絲精光,頗有深意地打量站在兩路官員之間的年輕人。

“哼,無知小輩。”軒轅望沒將這種剛剛爲官的愣頭青放在眼裡,不鋪張就是絕了軒轅家的財路,他可不會允許,“若不用大量貢品,又如何讓上天看到我們的誠意?”

金倩巧道:“道者修真,講究順應天理,佛者修行,講究六根清淨。可見昇天也不是靠物質堆砌,而是靠‘心’。既然如此,上天看重的自然也是心誠,往年皆是百官送行,天子一人獨登天台誦經,不如這次便讓所有官員一同在天台下誦經,民間祭天當日食素,讓神明看到世人的誠心誠意。”

一聽要牽扯到自己,許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員面面相覷,在山下誦經一天,那得多累啊。

“募捐可行,”秋丞相適時開口了,“天台一年僅開放一次,不必再登了。不如宮內宮外舉國齋戒一天,這份心也足夠厚重。”

說着,她向金倩巧微微點頭,金倩巧知道這算是被認同了,不由大鬆一口氣。

“胡鬧!如果這般祭天,那……”軒轅望還想爭辯,但卻被秋長吟冷冷一掃,頓時一股寒意從腳底升起,貫徹全身。

兩人都爲老臣,但氣勢卻截然不同。

秋丞相淡漠地道:“祭天若是夾雜私心,比儀式從簡還要得罪上天,軒轅大人,你說是還是不是?”

指名道姓的問句,這個暗示和警告足夠明顯。

軒轅望暗罵一聲,這份油水跑了還有別的機會,沒必要和老不死的女人硬磕,他收了口退回去。

將佞臣擊回,天子龍心大悅,看金倩巧愈發順眼,他身體前傾,年輕的臉上難掩喜悅,“各位都是爲天下蒼生憂心,朕甚是欣慰。但朕以爲秋丞相和秦愛卿所言有理。傳朕的旨意,五月十五舉國齋戒,所有官員募捐糧草。秦君安,這事你可能勝任?”

這可是皇帝在表達自己的信任和欣賞了,萬萬不能推辭,金倩巧連忙拱手,“微臣卻之不恭!”

一切塵埃落定,無人再有異議,官員們異口同聲地道:“……陛下聖明。”

金倩巧露了穿越以來最大的一把臉,她本來只想將自己隱藏在暗處,一時心情有些複雜。她偷偷去觀察軒轅無白,這位種馬男上朝以後就一聲不吭,情況很是異常,按理他應該跳出來主動去西部賑災纔對。

軒轅無白麪上沒有絲毫破綻,金倩巧看不出什麼。

此時,軒轅無白內心卻在咬牙,軒轅家嫡系與他勢不兩立,對方剛說要祭天他就想跳出來了,這羣古人封建迷信,神仙看不見摸不着,有什麼用?

他本想衝出去憑自己出色的口才打壓軒轅望,但臨了卻不得不再三思考,他要是說了自己支持移倉,那萬一皇帝派他去西部怎麼辦?轉倉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經過貪官層層剝削,最後糧草可能只剩下一成,要是沒有半分成效,反而掉了面子。

在原作中,軒轅無白沒有被毀掉一半內力,被高人撿到後自然認爲他好天資,於是傾力教導,此時軒轅無白已經是天下難尋的高手,幾個貪官自然能用武力解決。但他在清河鎮喪失了一半功力,還丹田受損,日後修行也受到影響。高人原本以爲他是個好苗子,收徒弟以後才發現軒轅無白已經是半個廢人,丹田上就像漏了一個大洞,就算他將自己的內力傳給他也要泄出去一半,從此高人教導得漫不經心起來,只好心讓軒轅無白恢復到原本的程度就放出去了。他又跑回去找了個洞窟修煉,等真正的武學天才來找自己,再傳出自己一身功力。

軒轅無白恢復了原有水平,意氣風發地來到京城,既然不能在江湖上稱霸,那他還可以憑現代知識走仕途。想到他錯過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軒轅無白咬牙切齒。

這個叫秦君安的倒是好謀算!提出個新招數,既不用去移倉,又得到了天子青眼,再陰險不過!

但是,他竟然還支持祭天,也只是個見識淺陋的古人罷了。

軒轅無白想起秦君安,心裡又有種古怪的感覺,他總覺得這個男人長得面熟,卻又知道自己絕不曾認識這個人。

51 所謂夜變42 所謂打臉50 所謂監察19 所謂殺人50 所謂監察64 所謂後來53 所謂女官9 所謂招攬61 所謂謀反10 所謂繼母27 所謂審案29 所謂毀局64 所謂後來45 所謂公主51 所謂夜變33 所謂改扮4 所謂丫鬟35 所謂吟詩倒v12 所謂助力45 所謂公主18 所謂秘寶30 所謂潛入23 所謂認主62 所謂逼宮58 所謂素梅16 所謂陰謀10 所謂繼母31 所謂轉生23 所謂認主27 所謂刺客27 所謂刺客37 所謂風頭42 所謂打臉30 所謂潛入60 所謂相隨29 所謂毀局11 所謂過招1 所謂種馬文10 所謂繼母43 所謂出獄55 所謂回朝53 所謂女官56 所謂赴宴13 所謂調戲42 所謂打臉31 所謂轉生18 所謂秘寶12 所謂助力43 所謂扣押25 所謂靈魂9 所謂招攬5 所謂換人4 所謂丫鬟34 所謂男裝倒v30 所謂潛入37 所謂結交9 所謂招攬57 所謂入宮29 所謂半魂53 所謂賜婚61 所謂謀反63 所謂結局49 所謂臣子23 所謂認主7 所謂金手指9 所謂招攬3 所謂相親46 所謂表親6 所謂暗衛23 所謂認主25 所謂靈魂61 所謂謀反6 所謂暗衛58 所謂偷竊43 所謂出獄19 所謂殺人63 所謂結局7 所謂金手指51 所謂夜變42 所謂打臉24 所謂仙女27 所謂刺客27 所謂刺客31 所謂轉生19 所謂殺人14 所謂提醒35 所謂吟詩倒v55 所謂回朝53 所謂女官21 所謂取捨27 所謂刺客17 所謂啓程61 所謂謀反46 所謂表親26 所謂美人52 所謂流放30 所謂潛入42 所謂打臉
51 所謂夜變42 所謂打臉50 所謂監察19 所謂殺人50 所謂監察64 所謂後來53 所謂女官9 所謂招攬61 所謂謀反10 所謂繼母27 所謂審案29 所謂毀局64 所謂後來45 所謂公主51 所謂夜變33 所謂改扮4 所謂丫鬟35 所謂吟詩倒v12 所謂助力45 所謂公主18 所謂秘寶30 所謂潛入23 所謂認主62 所謂逼宮58 所謂素梅16 所謂陰謀10 所謂繼母31 所謂轉生23 所謂認主27 所謂刺客27 所謂刺客37 所謂風頭42 所謂打臉30 所謂潛入60 所謂相隨29 所謂毀局11 所謂過招1 所謂種馬文10 所謂繼母43 所謂出獄55 所謂回朝53 所謂女官56 所謂赴宴13 所謂調戲42 所謂打臉31 所謂轉生18 所謂秘寶12 所謂助力43 所謂扣押25 所謂靈魂9 所謂招攬5 所謂換人4 所謂丫鬟34 所謂男裝倒v30 所謂潛入37 所謂結交9 所謂招攬57 所謂入宮29 所謂半魂53 所謂賜婚61 所謂謀反63 所謂結局49 所謂臣子23 所謂認主7 所謂金手指9 所謂招攬3 所謂相親46 所謂表親6 所謂暗衛23 所謂認主25 所謂靈魂61 所謂謀反6 所謂暗衛58 所謂偷竊43 所謂出獄19 所謂殺人63 所謂結局7 所謂金手指51 所謂夜變42 所謂打臉24 所謂仙女27 所謂刺客27 所謂刺客31 所謂轉生19 所謂殺人14 所謂提醒35 所謂吟詩倒v55 所謂回朝53 所謂女官21 所謂取捨27 所謂刺客17 所謂啓程61 所謂謀反46 所謂表親26 所謂美人52 所謂流放30 所謂潛入42 所謂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