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沒多久就到了秋日。

新的一批秀女入宮,而前年爲皇帝誕下皇子皇女的嬪妃將受到冊封。翰林學士撰寫祝文、寶文,禮部官員負責主持冊封等儀式。

前年因爲科舉舞弊案,禮部許多官員受到牽連而被停職革職,禮部的許多官員都是新上任的。安國公嫡長子高元照原在禮部任職,趁着這個機會高家將他升到了禮部侍郎,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

由於禮部官員是剛剛走馬上任,是權貴的親信,並無真才實學,對於一些事物尚不太熟悉,最後竟把冊封儀式弄得一團糟,將一個新誕下皇子本該加封爲才人的寶林錯弄了,依舊將她擢升寶林,折騰了一通,反倒不升不降。翰林官員撰寫的冊文乃是根據禮部官員所提供的材料書寫的,最後冊文自然也寫錯了。

那才人到李長治面前痛哭了一場,李長治知道後十分震怒,在宮裡大發雷霆。

當着衆翰林的面,李長治問道:“禮部是誰負責此事?”

蘇瑅道:“是新任禮部侍郎高華尚。”

李長治又怎會不知道是高華尚呢,他無非故意一問,然而有意無意地看了眼一旁的高展明。

這篇冊文的初稿是高展明擬的,不過他也只是按照慣例擬寫了祝文,最後定稿是由翰林學士定的。

高展明事先已經知道此事,他特意回去查過,的確是禮部的官員弄錯了。那位受封的才人是去年纔剛被升爲寶林的,前年還是個御女,興許是禮部新舊官員交接的時候遺漏了哪份冊文,竟還把她當成御女來冊封。這件事原本並不關他什麼事,可他想了一晚上,最終決定借題發揮搏一把。

高展明突然起身到李長治面前跪下,道:“此事乃微臣疏忽,微臣有罪,請皇上責罰。”

李長治一怔,在場衆翰林也是一怔。冊文雖是高展明所擬,但他也是完全按照禮部的官文擬的,最終也是禮部審過的,後宮那麼多佳麗,連禮部都沒弄清楚,翰林們更不知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才人是何方來路,最後要論罪,也是禮部的罪責,最終定稿的翰林學士還沒說什麼,高展明急匆匆往自己身上攬什麼罪?

李長治也不知高展明是故作姿態還是打的什麼主意,冷笑一聲,道:“冊文是你擬的?”

高展明道:“是,全是微臣的罪責,請皇上降罪。”

李長治又是一愣。這高展明倒是急匆匆往自己身上攬罪,一點都不推脫,不說皇上恕罪,倒請皇上降罪,這又是想做什麼,難道真以爲自己不敢降他的罪?

李長治道:“你倒說說,你有什麼罪責?”

高展明道:“臣前日知道此事,立刻回去查了一番,禮部送上來的公文並沒有錯,是微臣當日撰寫冊文的時候一時疏忽,才弄錯了。全是臣一人的過錯,與其他翰林和禮部官吏無關。”他一發現此事,立刻連夜讓禮部官員換了材料。禮部的官吏原本做錯了事,也怕降罪到自己身上,有人肯替他們背黑鍋,當然求之不得,立刻將自己備份的材料更正了。

一旁的翰林學士一驚。他看過禮部送上來的材料,分明是禮部弄錯了,高展明怎麼會……然而他不清楚這其中有什麼淵源,此時也不敢貿然開口。

李長治半晌不語,忽道:“你們下去吧,朕有話要問高翰林。”

蘇瑅莫名其妙地看了高展明一眼,猶豫了一下,到底什麼都沒說,率衆翰林謝恩,便退出了大殿。

翰林離開後,李長治擯退隨侍的太監和宮女,只留下高展明一人。

李長治悠悠開口:“高卿……”頓了頓,喝了口手邊的茶,又不語。

高展明道:“臣願領罰。”

李長治道:“按律……朕該怎麼罰你?”

高展明道:“罰俸停職,過上一年半載再重新啓用罪臣,興許還來個不降反升。或是……將罪臣外放出京。”

李長治一驚,手裡的茶險些潑出來。原本高展明主動認罰,他還以爲是高家又打什麼鬼主意。畢竟此事安國公長子高華尚作爲禮部侍郎脫不開責任,興許是想拖個背黑鍋的。然而不過是一個寶林的事,那寶林也沒什麼權勢背景,算不上什麼大事,高家的人再動動手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就算要罰,也頂多是免除幾個禮部胥吏的官職,再罰禮部尚書和禮部侍郎幾個月的薪俸,根本不可能對高華尚和高家造成什麼動搖。更何況高展明作爲高家嫡系子弟,就算要棄軍保帥,他也不會是那個被棄的軍。

這高展明裝腔作勢出來領罰,李長治本還以爲他是故作姿態,可是他居然說……外放?!他現在可是高太后面前的紅人,在朝上混的風生水起呢!

李長治不由坐直了身體:“外放?你想出京?”

關於這件事,高展明想了很久。他留在京城中,就是在高家的眼皮子底下做事,兩頭不討好。而且高嬙根本不重視他的政見,也沒打算啓用他的那些新法,只想着怎麼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權利。他做京官,少說再混個十年八載才能真正有實權,到時候高太后年紀越來越老,萬一身子骨撐不住,讓別的新興勢力一擠兌,他又該如何自處?

倒不如外放出京,品秩和地位自然是比不上京官了,可是山高皇帝遠,他的話語權還能大些,且不受掣肘,先從小地方開始慢慢推行他的政法,若有成效,再被召回京城,他能做的事情也就多了。

高展明想到這裡,擡起頭看了眼李長治,輕聲道:“皇上難道不想將微臣派遣出京?想讓微臣留在宮裡,留在翰林?”

李長治吃驚極了。他當然恨不得早點將高展明趕出京城去,別在他面前晃悠。在他眼裡,高展明就是高嬙的一條狗。可是高太后怎麼捨得自己的狗離開呢?難道高展明得罪了高嬙和安國公?

李長治沉吟片刻道:“太后是什麼意思?”

高展明道:“重要的,是皇上怎麼想。”

李長治失笑。不得不說,高展明的這話他愛聽。他道:“那你又是怎麼想的?”

高展明道:“臣不想得罪太后,更不想得罪皇上。臣若說,臣也有野心,皇上信嗎?”

李長治又驚訝。難道高展明先前做的事,並不是心甘情願的?野心又是指什麼?

高展明道:“皇上,臣知道在皇上眼裡是怎麼看待臣的。臣說出來,皇上也許不信,可臣的父親早逝,母親……唐家也早就在十年前的爭鬥中失了勢,臣雖在高家宗學唸書,卻被人稱作‘獨孤貧’,臣自小在宗學中便是被人欺凌長大的。太后和安國公的確爲臣頗多照拂,每年資助臣府上一筆財務,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臣一直感念皇上和太后的恩情,寒窗苦讀,就是爲了有一日能夠報效國家。”

李長治沉默。高展明的事情,他先前也聽說過一些,好像有哪一年太后想讓高展明到安國公府上養着,最後卻沒有成行,似乎是高展明自己拒絕了。不過高展明究竟是什麼處境,他在深宮中自然是不知道的,在他眼裡,高家的那些子弟都是一個德行,尤其科舉的時候高太后明明白白暗中助力幫了高展明,他便覺得高展明一定是依附高嬙的。難道其中還有別的隱情?

李長治道:“你當真想出京?”

高展明暗暗歎氣,重複道:“重要的是皇上怎麼想。”

李長治猶豫再三,終於忍不住問道:“你當日,究竟爲何要參加科舉?”

高展明道:“只是臣的一些執念罷了。臣不瞞皇上,在臣參考之前,太后私下裡的確和臣說過,有意徵召臣入朝爲官,是臣一意孤行參加科考。科舉舞弊一案,臣事先毫不知情。”

李長治又不語。高展明所言,他並不知該不該信,可看高展明的神情,倒是有幾分誠懇的。假若高展明要出京是高嬙的主意,那高展明大可不必攬下這些過錯,高嬙隨意想個理由把高展明派出京城去也就是了,他若不是因罪責被外放,還能撈一份更好的官職。

李長治低聲道:“你若留在京城中,爲朕……”

高展明打斷道:“臣感念皇上和太后的恩情,有心報國。”這話的意思,便是他哪裡也不想得罪了。他就算不幫高太后辦事,也絕不可能幫皇上去對付高家。

李長治嘆氣。他竟能體會出高展明的身不由己,畢竟他自己不也是一樣的嗎?

李長治道:“可是儀制一事,確實是禮部弄錯了。不僅是冊文,就連冊封的儀制也做得不對。”

高展明道:“那就是禮部的事了。臣在翰林任職不到半年,就弄錯了冊文,是臣的罪過。請皇上降罪。”

李長治久久不語,最終喟然長嘆道:“罷了,你先出去吧,此事,朕再想想。”不得不承認,今日的交談,讓他在心裡開始重新估計高展明這個人了。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elong和應白頭的地雷

小明出了京城就可以大展拳腳收服人心啦~

隨便說點有趣的事情。寫科舉的時候我主要參照的是唐朝的資料,不過唐朝的科舉其實沒那麼嚴格,胡搞的地方還是比較多的,所以調換硃卷墨卷之類的事蹟又是參照宋朝的了。

關於我之前寫的京兆府,大家大概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其實跟現在的高考有點像。鄉試是地方先選拔,其實是有很嚴重的地域差異的,就像現在北京上海比別的地方好考很多一樣。京兆府的考點就是京畿的考點,有點像北京的高考,權力很大,還有京畿周圍的同華二州也是很好考的,鄉試的名額都比別的地方多得多得多,我文章裡說全國一千個舉子裡有一百個是京兆府選出來的,一點不誇張。而且京兆府前十就是中了第等,整個唐朝中了第等最後卻在會試裡面落第的只有三十幾個人,很少很少。如果京兆府選出的解元最後落第,京兆府也有權移文同試官,要求同試官解釋:憑毛老子選出來的第一名你們敢讓他落第?!給老子一個解釋,不然老子跟你沒完!

那麼全國的學生們當然都希望自己能到北京上海(京兆府)參加高考咯,國家也是有戶籍限制的,你哪裡人就在哪裡考,不然不亂套了麼~有的時候政策也會放寬鬆一點,比如你到其他地方多少年了,當地政府承認你的身份(戶籍),你也可以留在這裡考試。

反正看古代會發現其實很多地方跟現代都是很像的哈哈~

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六章第三十六章第七十三章第三十三章第七十五章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四章第二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97章 高二爺番外(一)第九十二章第五十六章第九十六章第六十一章第五十三章第六十九章第二十一章第五十章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九十四章第97章 高二爺番外(一)第七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第十七章第七章第八十九章第五十七章第七十章第九十六章第三十二章第八十五章第五十二章第二章第八十六章第九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四章第八十二章第十五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五十章第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二章第七十章第九十四章第七十章第八十三章第三十九章第三十八章第二十章第十四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章第七章第十七章第十九章第三章第三十九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五十二章第四十六章第60章第十九章第七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七十五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七章第六十九章第八十三章第二十九章第六十七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三十六章第二章第十二章第八十五章第五十章第二十章第三十七章第五十七章第五十二章第十五章
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六章第三十六章第七十三章第三十三章第七十五章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四章第二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97章 高二爺番外(一)第九十二章第五十六章第九十六章第六十一章第五十三章第六十九章第二十一章第五十章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九十四章第97章 高二爺番外(一)第七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第十七章第七章第八十九章第五十七章第七十章第九十六章第三十二章第八十五章第五十二章第二章第八十六章第九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四章第八十二章第十五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五十章第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二章第七十章第九十四章第七十章第八十三章第三十九章第三十八章第二十章第十四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章第七章第十七章第十九章第三章第三十九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五十二章第四十六章第60章第十九章第七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七十五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七章第六十九章第八十三章第二十九章第六十七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三十六章第二章第十二章第八十五章第五十章第二十章第三十七章第五十七章第五十二章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