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拉起李萍就出了門,遲到要扣公分的,葉塵鳴昨天已經把所有的紀律都默寫在紙上,不但讀了一遍,還把紙用飯粒碾碎粘貼在了門上。
這三個人,即使想甩鍋,也甩不到他們身上,那就隨便吧,生活會教會他們的。
馬村長是最注意知青的人,當他看到田埂上只有八個知青時,連忙過來問話。
田芳一本正經的說道:“報告村長,他們說要當老師,要當村長,要當會計。”
馬村長對田芳是話深信不疑,因爲每次去鎮上開會,其他村子的村長也是這麼說的。
那些知青自認爲自己是個有文化有知識的人,他們就是來建設農村,改變農村的,他們要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下發光發熱,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馬會計,你聽到了嗎,你讓記分員給我好好盯着這三個人。”馬村長離開了,他自己也有一大堆的活要幹呢。
馬會計心裡呵呵冷笑,想要搶我的位置,期待啊。
三個人站在院子裡面面相覷,難道自己說錯了,不過即使這樣,飯還是要吃的,他們去柴房搬來了柴火,開始煮起飯來。
菜是沒有的,只能從自己的行李中找出醬菜隨便對付幾口,拿上鋤頭去了田地。
記分員看了一下手錶,特地將公分本子翻了一個新的頁面,記錄了他們到達的時間,以及磨洋工的態度。
其實三個人還是出力的,由於技術的不熟練,動作的不到位,導致他們的手痛腳痛腰痛,所以動作就慢了下來,力氣也小了下來,但在記分員眼裡就是出工不出力的磨洋工。
太陽慢慢的升了起來,到了上午十點,太陽已經是毒辣辣的了,三個知青忘記了帶草帽,忘記了套一件長袖外套,被太陽曬的頭昏腦漲,只能丟下鋤頭往知青點跑。
好嘛,今天的公分一個也沒有了,記分員狠狠的在上面打了三個叉。
十點半,村民們都下工回家,下午的活要到三四點鐘才上,所以他們能好好的睡個午覺,起來吃個下午飯,時間充足的很。
回到知青點的李萍跟潘高枝吵了起來:“你們是不是拿了我們的柴禾?”
潘高枝有些莫名其妙:“柴房裡的柴禾不是燒的嗎?難道那柴禾還有名字,分你的我的。”
李萍簡直要氣死了:“你們來的那天已經說清楚,各人用各人的東西,那柴禾是我跟我哥的,你們憑啥用,還不打招呼就用,那是偷。”
兩個男知青一個叫着李向陽,一個是楊偉,他們聽了這話心裡就不舒服了:“那個李萍,你說話要負責任的,用了點柴就叫偷,那我來的那天看到你拿了葉同志的紅薯算什麼呢?”
“對哦,那個葉塵兒是不是,她還在找紅薯呢,兜了一圈都沒有找到,我原本就想告訴她的,可不瞭解情況不敢瞎說。”潘高枝立馬接了上去。
李萍一下子啞殼,眼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葉塵兒,葉塵兒滿臉的失望和蔑視的眼神,讓李萍一下子無地自容,捂住自己的臉就逃回了屋子。
李強還真的有些發怒了,指着楊偉道:“你們用了我的柴禾就給我補回來,不管你們去撿也好,買也好,不然別怪我用你們的糧食抵債。”
劉利民幾個現在慶幸聽了田芳和王燕的話,在新知青來的前一天,把自己的柴禾都搬到了自己的屋子內,雖然髒了一點,麻煩了一點,總好過買了鞭炮給別人放。
張大利也開了口:“男知青要包攬挑水的任務,我們是每人一天,葉塵鳴是第一個,李強是最後一個,你們兩個就排在李強後面吧。”
張偉擡頭看了張大力一眼:“張大利是吧,我們都姓張,那個你下次什麼時候去撿柴能不能帶我去。”
張大利無語,姓張的海了去了,又不欠你的。
田芳拿出了自己的糧食和柴火,還有暖水瓶,趁現在空閒之際燒水煮飯,否則擠在一起浪費時間。
王燕遞上一把柴火一把粗糧:“田芳,不如一起啊。”
田芳看了王燕一眼,嘆了口氣,一起就一起吧:“我煮飯你洗碗。”
王燕點頭,不就洗幾個碗嘛。
潘高枝連忙走了上去:“田芳,要不我也加入?”
田芳搖頭:“你再找人搭夥吧,我們兩人正好。”
潘高枝眼珠轉了一圈,看到正在洗衣服的葉塵兒:“葉同志,我們一起唄。”
葉塵兒搖頭:“我跟我哥一組。”
楊偉和李向陽相互看了一眼,都點了點頭,明顯的他們已經組成一組了。
潘高枝心裡那個恨呢,別說李萍肯定跟她哥一組,即使不是,自己也是不願意跟她搭夥的,一個人就一個人唄,反正煮飯燒水又不是難事。
轉眼就到了十月,真正農忙的日子來臨了,由於玉米和紅薯都不需要交公糧,有多少就能分多少,村民們的熱情明顯高漲,去年的紅薯賣得不錯,家家戶戶都有了點餘錢,連倒掛戶也快要清零了。
八個知青明顯也是知道的,他們的熱情也高漲了不少,即使是王燕這個喜歡偷奸耍滑的姑娘也認真了很多,那可是直接跟錢掛鉤的。
去年的組合要加多一個人,就是王燕極力要求加入。
“王燕,你身上還有錢嗎?”張大利笑眯眯的問道。
王燕點頭,平時王燕也是挺省的。
“農忙我們會吃的好一點,所以要花錢平分,還有塵兒要早一個小時下工做飯,我們早上要早一個小時輪流頂上,你行嗎?”劉利民開口了,同時也看向了田芳。
上次田芳的伙食還是自己單獨弄的,並沒有加入到他們的隊伍。
兩人不約而同的點頭,幾個月前的農忙,葉塵兒煮飯燒肉,那味道香的,簡直要逼瘋人。
兩人看着眼裡,心裡羨慕的不要不要的,在稀缺的細糧和肉面前,錢算什麼。
李強暗暗的握緊了拳頭,轉身進了屋子,這個日子實在是過得憋屈。
三個新知青還有些轉不過彎來,農忙爲何要吃的好一點,還有他們的肉從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