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我的理念

賈元的表現可以說是咄咄逼人,他甚至帶着某種悲壯的氣勢,當然,他們自然也有足夠的理由。這一代導演糟糕的經歷幾乎可以和沈正輝父輩相提並論了,好不容易學成了出來愕然地發現整個國家的電影體制完全改變了,找不到拍電影的工作,即使能拍電影也不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拍電影。他們和已經依靠國家的力量拍片從而在國際上成名的第五代導演不同,必須從一個新起點自己開始,艱難地拉投資、拍片、跑發行。從一條夾縫中艱難地掙扎尋求自己的道路。

這一代導演幾乎都是這樣艱難地白手起步,完全依靠自己拉資金,找關係,做計劃,拍電影,然後還不得不掃尾電影拍成了之後的一系列的發行工作。因爲很多時候大陸不能上映,於是這一代和第五代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不是在國家的支持下國際化的,而是相反,他們本身已開始走的就是國際化的道路。也就是說,他們的電影一開始就是拍給外國人看的。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個世界上必然有着對於別國世界感興趣好奇的觀衆,對於異國他鄉的故事的興趣遠遠勝過了身邊的日常,於是所謂的藝術的電影並非沒有市場。物質生活越是豐富,對於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就越高,於是最商業化最主流的東西有時候反而會被追求更高精神生活的人抵制,一些非主流的東西會獲得固定的人羣的追捧。市場細分到了這樣的程度。即使做小衆的東西也能夠賺錢。因爲非主流的東西的投資收益的方式和主流的東西是不同的。

市場化的情況下,國家能夠管理到非主流小衆興趣愛好的層面上嗎?嚴格來說,他們是可以的。他們可以通過種種方式,讓非主流的東西不能公開上映。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上,在市場化加上全球化的時代裡,政府部門的管理力量只能體現在他被法律授予的方面和層面上。就好像民國時期躲在租界裡面的進步作家一樣,甚至第六代導演的境況還要更好一些。他們和當局以及主流電影圈還是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2003年不就解禁了嗎?相對而言,中國的藝術家都必須挾洋自重。畢竟泱泱大國、處處領先的天朝已經完全不存在了。在這樣一個頻繁交流。思想動盪的時代裡,順之者不一定昌。但是逆之者一定亡。

電影局在國內電影產業逐漸萎縮,產片量不高,票房也不行的內需不旺的現實情況下,在wto之後。國外大片步步緊逼的外部威脅形勢下,一方面,和第六代導演緩和關係,拉攏人才,另外一方面,又把沈正輝扯出來做拉大旗作虎皮。今天的會議實際上很有意思,叫做中國電影的發展探討會,電影局的主要想法無非是借用沈正輝這個票房奇蹟好好壓一壓國內年輕導演的心氣。別以爲官老爺們在形勢的逼迫下對你們讓了步,你們從此就可以不服管教了。你們看看這位大牛,票房不知道是你們的幾百倍幾千倍,人家是怎麼想的。你們不要拍出來電影不能上映就認爲是我們電影局管你們管得太死了。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你們too-s-na?ve的思想不要太嚴重。

在場的不說全部的人,至少不少人是明白電影局的想法的。譬如張導演、馮導演和陳導演,在場就一言不發。他們是得益者,自覺不需要站出來和loser吵架。雖然他們和他們這一代的同行裡有些人中間也有對電影局的腹誹,但是總體而言。他們是體制的受益者。即使從前不是,現在也已經是了。

他們都清楚這次會談的目的。如果是講電影發展和商業化的話,張導演也有資格發言。但是張導演一開始就向領導表示了自己是過來旁聽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講,張導演的《英雄》是一部非典型運作成功的電影。它的成功的基礎是建立在張導演多年的名氣的積累上的,甚至可以說這樣說,建立在官方對於張導演不懈的支持和張導演本身國際化的名望身上。不然三千萬美元的投資,誰會有這個膽量拿出來?杰特李、張影后、樑影帝、陳影帝這些個大腕,誰能夠把他們聚在一起?能夠用同樣方法模仿張導演的路子的導演都在現場——馮導演、陳導演,他們現在都在這樣做了。那麼那些年輕導演們,用根本不出名的實力小演員,用幾萬塊就當做片酬打發掉的演員的導演們,憑什麼來走同樣的路呢?

所以實際上,同樣看出來這一點的第六代導演們,在來會場之前就已經憋着一口氣了,這場會議,根本就是富人對窮人的嘲諷,不僅如此,富人還假惺惺地做出姿態,對窮人說什麼:“你只要努力,有一天也和我一樣,你要改變窮的觀念。”

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實際上是一脈相承的,他們對於電影的觀念、思想和主題,對於電影表現的看法等等都是如出一轍,只不過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從根本上講,他們都不是受商業電影薰陶而成長起來的一代。先天從基因上就是藝術片導演,這實際上是中國電影人才培養的侷限。但是這種話說出來就是地圖炮,沈正輝所要講的當然不是直指這個核心說你們都學廢了,想要拍商業片就好好改造思想吧!他只能從側面來講商業片的發展,從正面講商業片的注意事項。這就成了典型的老生常談,根本不能激發在場的導演們的興趣。

所以一開始,沒有等到沈正輝照本宣科還是宣讀他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看法和分析市場的需求。賈元導演就首先站起來爲自己心中的忿恨開了第一槍。

賈元的問題很不好回答,稍不注意就變成了體虧屁思的結論。導演們抱怨體制限制了他們,但是實際上全部放開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胡搞的話。也不意味着中國電影就可以對抗好萊塢大片了。電影局找沈正輝來上課,就是給這幫傢伙提提醒——從藝術的迷夢中醒過來吧!我們不是電影工作者,但是我們見過太多了。

沈正輝抿了抿嘴,看着賈元嘴角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來,“沈導演,”他說道,“你對我提的問題怎麼看?”

看熱鬧不嫌事大。有的人已經鼓起掌來,急得主持人急忙叫道。“大家注意秩序。”

“中國社會目前的矛盾,至少在電影產業上是羣衆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我這樣說,大家反對嗎?”沈正輝說道。

他的這番話倒是引起了一陣低沉的笑聲。不過倒是沒有人站起來反對。

賈元皺了皺眉,“生產力本來就低,還不讓人種地,這不就是餓死人了嗎?”

“這個生產力不是簡單的粗放擴大生產的概念,”沈正輝冷靜地說道,“中國電影的票房這些年的數據大家已經看到了,這麼大的市場,結果被幾部電影稱王稱霸,當然。一些具體的原因我們就不分析了,我說幾點我認爲比較重要的要點。”

“這和我的問題有關係嗎?”賈元問道。

“賈導演,你聽我說完。”沈正輝平心靜氣地說道。“說道商業電影的話,就要說好萊塢和香港電影,好萊塢和香港電影是有一個很長的積累過程的,他們在商業電影、藝術片等等各種類型電影上經過了若干年的積累,達到了一個我不說是好的平衡的方式,最起碼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產業體系了。但是我們中國的情況和這兩個地方都有很大的差別。因爲我們的電影的發展不是漸進式的,而是一個斷層一個斷層的躍進式的發展的。在很多情況下,電影的發展和我們國家的各方面的情況息息相關,所以伴隨着國家整體的變化,電影產業的主題也是變化的。”

看了看周圍人的竊竊私語,沈正輝繼續說道,“這一點,從題材上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來,很多東西我就不說了,大家都是業內人士,都很清楚我們國家的電影史。我舉幾個具體的粒子,《少林寺》當初放映的時候萬人空巷,但是現在如果按照當時《少林寺》的水準繼續拍攝武打片,那就要仆街了,但是你們看看作爲主演的杰特李的發展,從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商業片的演進就可以看做是電影發展的一個例子。再比如小馬周、傑克成、周星星這些人,把他們拍攝的電影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從中尋找電影發展的規律,就可以看出來,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發展,題材、主題等等的發展就是商業電影演進的自身動力。”

看了看有些已經陷入了思考的人,沈正輝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對於藝術片的瞭解不是很多,但是從商業片的例子我覺得,即使是藝術片也應該是一種社會意識的反應和體現,表現在電影上,就是電影的主題和故事,然後藝術片的主題和故事又要接受社會意識的審視和考驗,那麼說到底,藝術片也是要有市場的,至少它是需要承認的。不然的話,除非藝術家本身已經被承認了,他本身就是社會意識的一部分。”

“你這是什麼理論?”賈元問道。

“我覺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沈正輝攤手,“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不當之處請大家多多指點。”

“那麼和我的問題有什麼關係呢?”賈元追問道。

“我聽說去年電影局已經和大家談過了,對於不少人的導演資格和作品已經解禁了。”沈正輝看向參會的電影局局長。

對方點了點頭,“是的。”

“這就算是一個好的基礎,”沈正輝繼續說道,“既然現實的狀況已經好了不少,那麼大家應該藉助這個機會好好證明一下自己。”

賈元嗤笑了一聲,“你根本就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樓樺拉了拉賈元。“好了。”意思是讓賈元見好就收。賈元推開了樓樺的手,“我這些個問題不是爲我自己問的,”他很是坦蕩的樣子。“我熬了這麼些年,也算是有點小名氣了,自己湊點錢拉拉投資也能夠拍些‘所謂藝術’的電影。”他看着沈正輝,“所謂藝術”這個詞說得有些諷刺的味道,“但是我不能讓我的同代人和我的後背,繼續遭受我這樣的苦難。”

“呃,老賈。說得有點過了。”一旁的王帥說道,“苦難也是一種磨練。”

賈元的眼淚都要出來了。他一下子坐下來,“太他媽的磨練了。”

大哥你的路算是順利的了。沈正輝咳嗽了一聲,在電影局領導和前輩們頗爲尷尬的注視下回應道,“我不好對藝術片作出評價。因爲很有可能,不,不是很有可能,因爲基於我的身份就是偏見。”他攤開了手,“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我們的體制把所有的導演都培養成藝術片導演也是不對的,譬如說我們科班不能培養出馮導演一樣的人才這就是很大的損失。”馮導演被看得不好意思地低了低頭,不過擡起頭來的時候依然是面無表情。

“所以我很難回答賈導演剛纔說的那一番話,就我個人來講。先把藝術片導演這個話題放開,我覺得中國目前需要培養出一批技術性的導演和配套的產業,纔是最急的任務。因爲從好萊塢的電影就可以直接看出來這個趨勢。就商業電影而言,最吸引人的東西最終還是場面和特效,因此,無論是從我們電影的發展的角度還是從保護電影市場不被衝擊的角度而言,這都是最迫切的。”

沈正輝掃了一眼賈元,他還低着頭。似乎情緒還很激動,還不住地搖頭。似乎對於沈正輝避重就輕地逃開了自己的問題非常不滿。

“不好意思,因爲今天的題目是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鑑於我本人的身份,我所談的話題也偏向商業電影方面。”沈正輝解釋道,“你們可以認爲我對於‘藝術’的電影有偏見,因爲那根本就不是我所擅長的領域,所以我只能談談我個人偏頗的觀點,這倒不是故意針對誰,或者說我看不起什麼類型的電影,因爲來之前電影局的領導就已經和我說這是一場開放的交流會,所以我也儘量坦誠一點,雖然非常不瞭解、不熟悉藝術電影,但是還是不得不說上一些。如果有得罪,希望大家看在我年輕的份上,不要怪罪。”

沈正輝主動提到自己的年齡,這才讓在場的人都重新注意到了這個彆扭的一點。他是75年生人,97年畢業,98年正式進入電影圈,拍攝了《不良高中殘酷史》,這時候他剛剛二十三歲。賈元導演比沈正輝大五歲,他在電影圈起步也同樣比沈正輝早上五年,早在93年,他就已經開始拍攝自己第一部片子《小山回家》了,說起來,他實際上是這一代導演裡面路子走得最順的一個,今年剛剛滿三十四歲的他已經是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了。

從商業和藝術兩個角度上講,在場的除了張導演這些前輩之外,有資格和沈正輝對話的就屬他了,他也當仁不讓地首先發聲,結果被沈正輝打了一拳太極,硬是把這個話題繞開了。如果繼續就這個話題糾纏不清的話,反而顯得心胸狹窄了,於是賈導演坐直了身子,冷眼看着沈正輝,準備好好聽聽他準備怎麼說。

“就我個人的看法,導演有可能處在兩個分歧的極端,一種是導演包辦一切,讓整部片子都充滿了他的想法和影子,另外一種是導演完全淪爲了執行者,就中國而言,製片人掌管一切的制度還不太成熟,我們連導演都不夠,更不要說懂行的製片人了。不過這在香港方面倒是有例子,譬如說徐克,再譬如說王京。”沈正輝掃視了一下全場,大家都沒有不耐煩,都有些津津有味地聽着,似乎在等他後面說的東西。

“中國的導演還是偏向第一種的,導演的權責很大,必須爲整部片子負責,但是伴隨着電影產業的發展,一個的力量有時候控制不住越來越巨大的電影投資項目。於是帶有個人風格的作者電影雖然不說會絕跡,但是在主流市場上只能說會越來越少,這樣越發地顯得那些有着鮮明的風格的導演的可貴了。”

沈正輝嚥了一口口水。終於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直說下去,“但是現在的社會的變化太快了,想要完全掌握電影的進程的導演會發現時代變化的太快以至於自己跟不上了,他們必須改變自己的風格,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去。”

“能舉個例子嗎?”樓導演陰陽怪氣地問道,“我可感覺不到這種趨勢。”

“實際上例子已經非常明顯了,大家沒有意識到。”沈正輝說道,“譬如說張導演拍攝《英雄》的時候。他本人不會去設計武打動作的細節,他只會和動作指導說我需要什麼什麼樣的效果,讓動作指導去設計動作。場面的宏大,更多的特技拍攝和特技製作。都不是導演一個人能夠玩得轉的,他必須成爲這樣一個角色,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

樓導演嘴角露出了不屑的表情,“你說的是劇組內部的分工,和導演的控制力沒有關係。”

“但是你不能不承認,劇組內部分工越來越細就是整個電影產業發展壯大和專業化的趨勢。”沈正輝說道,“既然如此,我再舉幾個例子,《哈利波特》、《上海堡壘》、《悟空傳》。”

“有什麼共同點嗎?”有人問道。

“這幾部作品都是商業上成功的作品。注意到它們都是在電影拍攝之前就已經以其他形式獲得了足夠多的影響力,然後當電影真正拍攝成功的時候,因爲其他藝術形式而關注電影的觀衆就成爲了電影最直接的消費者。”

“熱門小說、動畫什麼改編成電影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樓導演代替賈導演開始擡槓。“日本的熱門動畫片不是每年都出電影版嗎?這也是電影題材的一個方面而已。”

“我認爲這是電影題材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沈正輝回答道,“它就涉及到了我前面講的一個問題,電影發展的動力有時候就是受社會意識的推動,電影自身的發展就是受社會影響的,社會文化流行就是電影的題材來源。其實這非常好理解的,就好像現場大家的電影對於社會的記錄就是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轉型的一個側面。電影題材就是社會本身的一個反應,這種變化來得太快太猛烈,有時候某些東西被你們敏銳地抓住了。”

他看了看坐在會議桌上的領導們,領導們都露出官樣的微笑,“未來的電影題材主流的方向肯定是偏向娛樂的,這和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之後的精神需求有關係。當然,伴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某些層面上,藝術片也就有了細分的市場,所以說在未來,電影市場的發展會讓各種類型的片子都能夠生存下去,但是就主流來看,毋庸置疑,商業片的市場最大,商業片能不能滿足社會發展中社會大衆的趣味,這是商業片成敗的關鍵。我覺得就影片投資來說,未來的商業片電影投資顯然會越來越大。這一點很容易能夠猜出來,看看《英雄》的成本就看出來了,隨着社會發展,除非遭受金融危機,不然的話電影明星的身價指揮漲不會跌,成本越來越高,風險也就越來越大,於是電影的投資也就越來越傾向於穩妥的內容和類型。”

“偏向於受歡迎的小說、漫畫這些題材的改編嗎?”有人問道。

“不侷限於,”沈正輝說道,他又看了看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第六代導演羣,“實際上這就顯示出藝術片的意義來了,從某個角度上講,藝術片算是商業片的先驅,起到了某種爲商業片探路的作用。所以各大電影獎項的設立,鼓勵創新和鼓勵新人,培養演技,這都是爲了整個產業更好的發展。”

有人眨眼,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問題就在於如何把握好這個銜接,實際上藝術片和商業片是相輔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方整個電影產業的發展都不是健康的。現在讓人擔心的就是藝術片和商業片對立得太厲害,這樣實際上對於誰都不是好事情。藝術片越發地曲高和寡。商業片沉浸於套路的重複,到最後各自都走上了歧路。”

“所以看事情要全面地看,”一位副局長認真地點了點頭。“沈導演的看法很深刻啊!”

沈正輝強忍住自己的羞愧,繼續說道,“我也很希望有拍藝術片的導演能夠拍拍商業片,同時也希望拍商業片的導演能夠嘗試一下藝術片,關鍵是不要把自己侷限住了,眼界開闊,打破類型片的藩籬。這樣對於將來的導演就有很重要的意義。要完成這樣的轉換,就好像我前面說的。導演要把握住重點,要能夠尋找好的助手,分工協作,這樣的話。又需要我們的電影產業足夠鏈足夠粗,足夠大,有足夠的人手,人與人之間思想的對撞,交流產生化學反應。如果僅僅幾個人執着於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固步自封的話,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沈正輝頗感暢快地說道,“譬如好萊塢,他們的市場足夠大,人員流動性也很大。不斷有新的公司因爲一部好片而崛起,也有老牌公司因爲一部巨片失敗而倒下,關鍵就在於活力和創新。”

已經有官員帶頭鼓起掌來。

沈正輝連忙搖手。“但是要做成這個樣子,還是需要政府的扶植。”

“有方向了,政府也才知道該如何扶植。”這是一個電影公司的大佬說道,“說到底還是要多給年輕導演機會。”

話題轉換成這樣,一些本來想要來挑刺的傢伙不禁有些面面相覷。

“沈導演!”最終還是賈元站了起來,“我覺得你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他的語氣到時變得柔和得多了,“你當導演是從日本起步的吧?”

“是的。”沈正輝點了點頭。

“第一部電影投資是多少?”

“如果你問的是我導演的騙子的話。第一部是《風林高中》,預算是五億日元。”這句話一說出來,就讓在場的人吸了一口涼氣,五億日元,那是億爲單位,哪怕是日元,換算成人民幣也有三千多萬左右,更何況那是99年前後,叄仟萬人民幣已經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投資了。

賈元帶着某種豔羨的語氣,“在場的人,”他掃了一圈,“除了寥寥幾位大師之外,大概根本達不到你的這種水準,當然,大師在起步的時候也根本不可能有這樣優厚的前提準備。”

“是的,”沈正輝承認道,“但是我可以講一講我的起步,誠然,我一開始起步就資金雄厚,因爲我家本身是做外貿的,做電影確實不缺錢,而且就日本來說,也不缺乏融資的渠道,我想這一點賈導演你也瞭解。”

賈導演哼了一聲,他也是受北野武工作室資助起家的,自然也知道。

“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我投資了好幾部動畫片,都有哪幾部呢?分別是gonzo的《re-take》,《東京堡壘》和《浦海堡壘》,這幾部動畫片最後都出了電影版的,所以大家應該比較清楚。”

不,現場有不少不看動畫片的老同志,大家很不清楚,紛紛張口詢問。於是沈正輝不得不將這幾部動畫片tv版盈利和電影版的票房告訴他們一一介紹之後,聽到票房之後,所有人都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了。

“然後我自己當演員,這算是我最認真地參演一次電影了,《北高中學殘酷史》,這部電影也是我投資的,導演是清水崇導演,他就是《咒怨》的導演,被稱作是日本的恐怖片大師,當時我們找到他當導演的時候,他只參與制作過幾部電視劇,自己湊錢拍了《咒怨》的電視版,還找不到發行的公司。”沈正輝說道,“這部電影最後拿到了20億的票房,當然,我不是在這裡吹噓說我眼光有多厲害,我稍微解釋一下,《北高中學殘酷史》和之前所說的那些動畫片實際上都是已經有原著的,它們在某個不算小也不算大的圈子裡面流行着,被我發現,然後用作電影的題材。”

沈正輝嚥了一口口水,爲自己臉皮厚的無恥在心中鼓掌,“所以我實際上根本就不是一個有着強烈個人風格的導演,要我自己看的話。我也不過是和時代共生的普通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沈正輝繼續大言不慚地說道,“實際上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剛剛從校園裡面走出來的年輕人,腦子裡面的奇思妙想實際上是很有價值的,但是他們缺乏把這些奇思妙想實現的物質條件,這對於我來說,也許我幸運了一些。要感謝我的爸爸和媽媽。”沈正輝對着自己的父親鞠了一躬,沈興國臉上壓抑不住的笑容。

“所以……”

“所以剛纔王董事長說得很好啊。一定要多給年輕的導演機會,”沈正輝藉着賈元的話就說下去,“實際上我們應該多關注一下在校的學生,讓他們有機會把自己的才華展現出來。越是年輕人,他們對於時代的感覺就越敏銳。”他舉手說道,“局長,我有個建議,我們對於在校大學生拍攝自己的畢業作品應該大力支持纔對。”

局長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這點應該納入考慮。”

“我本人非常願意爲此出力,”他看了一下四周,“既然我們在平京電影學院,那麼。好吧,等會後我們再談這個問題。”

坐在一旁的第六代導演有些尷尬,他們當然可以憑藉自己的電影的獎項居高臨下地對沈正輝說什麼。但是在眼下這個會議上,大家並不是無腦的中二少年,也知道會議的主題肯定不是如何在西方各大電影節上刷獎,而且聽沈正輝從頭到尾的發言,他對於刷獎似乎完全沒有興趣,所講的內容都只侷限在商業片。這就讓能夠針對的話題題目變得難以找尋起了,第六代導演們一時之間都有些沉默了。

當然。沈正輝對於第六代導演集體也沒有什麼好感,如果是他們出道的作品因爲受到了西方電影界的認可有光環加成的話,那麼這批導演日後的作品大多乏善可陳。特別是他們其中的幾個,遠遠地落後與時代了,還沉浸在自己的中二病中,一再地重複着自己覺得深沉的主題,結果反而被時代襯托得淺薄。但是不能否認,站在當下的這個時間點上,這還是一批才華橫溢,有着自己追求和足夠的行動能力的導演們,面臨着中國電影市場的窘境,政府不得不和他們和解,將振興電影市場的期望寄託在了他們身上。另一方面,大概也算是意識形態上的一個鬆解。但是,體制的力量是巨大的,最終現實還是證明,能夠拯救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力還是內地非科班出身的導演羣和香港導演。

這一場交流會最後真的變成了交流會,第五代的幾位重頭導演和其他的製片的大佬們開始愉快地和沈正輝交流電影的製片和發行的心得了。作爲亞洲第一商業導演的名頭還是太響亮,在好萊塢太遠的現實下,許多人對日本市場非常感興趣。但是日本電影市場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面例子,在真人題材電影上,他們已經徹底走偏了路,積重難返了。即使拿到了日本真人電影票房第一的沈正輝也公開和在場的人這樣講道,單就培養演員這一條,日本就已經沒有希望了。日本演員不得不在沒完沒了的偶像劇裡磨練自己的演技,然後把路徹底走偏。沈正輝能夠舉的例子甚至是來中國學習的青沼智昭。

另外一個值得一體的就是,日本電影的題材嚴重偏向動漫化,在沈正輝嘴裡,這成了他成功地原因,也是日本電影沉淪的原因。如果在商業大片上,中國不走出自己的道路,最後不免也像日本一樣成爲好萊塢電影的傾銷地。

三大導演想的是自己的電影在日本的營銷,因此對待沈正輝也特別客氣,馮導演特別恭維了沈正輝,說他應該多培養電影圈的分工的提法非常對他的胃口,他提起電影圈的專業人士的缺乏就是一肚子的苦水。張導和陳導也表示了表面上的客氣,三個人談好了就迅速地離開,然後是其他商業大佬,專家教授上來交流。電影局的領導對於這個效果感到特別滿意,準備就這個會談出一個紀要,抓幾個能夠出政績的項目作爲工作。沈正輝剛剛和學院的院長初步談了談贊助學校學生拍片的計劃,那邊賈元毫不客氣地走過來拍了拍沈正輝的肩膀。

“沈導演!”他挺客氣地叫道,他身後跟着他的好些個哥們。

“什麼事情嗎?”沈正輝問道。

“我們想和你再私下裡交流一下。”賈元說道,“你有時間嗎?”

“對不起,”沈正輝露出爲難的表情,“今天是真的沒空了。”一旁的校長插上來說道,“賈元,你們也不要走,晚上留下來一起吃飯吧!”

賈元也露出了爲難的表情,“那麼簡單和你說一下。”幾個人圍了上來,先談影片發行的事情,春日自然不會向外推生意,他們也不能只發行商業片,這種文藝片能顧坐起來也算是建立了一個健康的循環,於是沈正輝點頭答應原則上可以合作,具體的情況到時候再談,還留了自己的聯繫方式。

眼見生意談妥了,賈元馬上又換了一副臉,“你覺得你拍的商業片有靈魂嗎?”

如果不看這傢伙的表情,沈正輝絕對以爲這傢伙是邪教傳教的,“你什麼意思,能夠說得清楚一點嗎?”

“你覺得你拍的片子意義何在呢?”賈元問道,他對於剛纔的爭論還是不死心,“他們現實嗎?”

“觀衆們喜歡就足夠了。”沈正輝回答道。

“那麼你喜歡嗎?”賈元繼續追問道。

“我當然喜歡,不,我應該不是喜歡的問題,我希望我的片子能夠表達一種趣味,別人能夠領會這一點,我就很高興。”沈正輝回答道,他拍了拍賈元的肩膀,“大家體會是不同的,我有時候不太適應那種狠狠地刺激我的靈魂的電影,這完全是趣味問題。”

“按照你的說法,日後偏向趣味的電影會越來越多。”賈元有些較真地問道,“是不是說以後我們就無路可走了?”

“我可沒有這麼說,至少我沒有說喜歡藝術電影的會越來越少。”沈正輝回答道,“而且我只說的是我個人的揣測,不一定是對的。”沈正輝攤開手說道。

“你看不起電影節的獎?”賈元突然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這個……”沈正輝露出費解的表情,“怎麼能說看不起呢?”他有些無奈,“我只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會被電影節所青睞,不過我投資的幾個動畫片拿了不錯的獎,這一點我倒是很高興來着。”

“藝術電影爲商業電影前驅嗎?”賈元問道。

“是互助!”沈正輝強調道,“這就好像兩條腿走路一樣,偏重那一條腿,最後路都走不好。”

這傢伙自尊心意外地強和敏感。沈正輝在心裡面說道。()

第331章 好奇心如同居住在心中的貓第65章 教導做人第391章 億萬富翁第250章 威尼斯第431章 《代號Shero》和《制霸好萊塢》第258章 去美國之前的煩惱第362章 動盪不安,顛簸流離第334章 現實世界2.0第125章 這就是緣分第24章 導演、編劇和演員第310章 拍攝過程第130章 效果第358章 網絡波瀾第254章 誤操作第269章 滑鐵盧第425章 世界和平的守衛者第314章 第一部上映第304章 主演們2第400章 拆分?第86章 狗仔隊、八卦週刊繼續發威第54章 宮本導演的準備工作第112章 尋找福田光美第387章 遇見老朋友第233章 準備工作第270章 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第199章 公事和私事第274章 我的理念第194章 陰影第285章 新身份第360章 大新聞第151章 懷舊情懷第388章 私密第256章 夢見第80章 合作者的選擇第424章 來自故人的消息第350章 自玩自High第276章 大生意第440章 眼紅第297章 殺進好萊塢第392章 聲名所累第120章 尋找演員第376章 陰險資本家2第228章 幸運的老白第211章 艱難的歷程第333章 崩潰的世界第215章 勢利第406章 你問我支不支持,我當然支持啦!第194章 陰影第184章 意外之喜第214章 新緋聞第153章 一正一副第35章 首映第225章 真人版的理由第165章 幾條船?第163章 周星星來訪第436章 死法第82章 香港娛樂圈第321章 亞視的電視劇流毒和長江七號第290章 領導的新期望3第234章 好萊塢的party第108章 明眼人第378章 政治思維第245章 西方市場第242章 吻別第21章 GONZO和《戰鬥妖精雪第43章 國內佈局第210章 開機第362章 動盪不安,顛簸流離第214章 新緋聞第95章 考驗第127章 世界級動作明星第27章 定下來了第20章 計劃第401章 滑鐵盧?第355章 接待,應對,準備第228章 幸運的老白第86章 狗仔隊、八卦週刊繼續發威第296章 頭腦發熱的索尼和它背後的推動者第17章 大江歌罷掉頭東第73章 收視率和新作品第36章 I love this第125章 這就是緣分第40章 只要能賺錢第45章 挖不動的牆角第299章 預備第266章 原創劇本第89章 到臺灣第405章 正視第171章 信心和吹風第441章 無政府主義的狂歡第231章 換屆之後第368章 希望世界和平,地球君完好第325章 不僅是大導演第329章 精神病院第284章 入主亞視的宴會第409章 變局第328章 衝擊性大消息第132章 遲來的壞消息第53章 幸運兒第231章 女人的敏銳
第331章 好奇心如同居住在心中的貓第65章 教導做人第391章 億萬富翁第250章 威尼斯第431章 《代號Shero》和《制霸好萊塢》第258章 去美國之前的煩惱第362章 動盪不安,顛簸流離第334章 現實世界2.0第125章 這就是緣分第24章 導演、編劇和演員第310章 拍攝過程第130章 效果第358章 網絡波瀾第254章 誤操作第269章 滑鐵盧第425章 世界和平的守衛者第314章 第一部上映第304章 主演們2第400章 拆分?第86章 狗仔隊、八卦週刊繼續發威第54章 宮本導演的準備工作第112章 尋找福田光美第387章 遇見老朋友第233章 準備工作第270章 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第199章 公事和私事第274章 我的理念第194章 陰影第285章 新身份第360章 大新聞第151章 懷舊情懷第388章 私密第256章 夢見第80章 合作者的選擇第424章 來自故人的消息第350章 自玩自High第276章 大生意第440章 眼紅第297章 殺進好萊塢第392章 聲名所累第120章 尋找演員第376章 陰險資本家2第228章 幸運的老白第211章 艱難的歷程第333章 崩潰的世界第215章 勢利第406章 你問我支不支持,我當然支持啦!第194章 陰影第184章 意外之喜第214章 新緋聞第153章 一正一副第35章 首映第225章 真人版的理由第165章 幾條船?第163章 周星星來訪第436章 死法第82章 香港娛樂圈第321章 亞視的電視劇流毒和長江七號第290章 領導的新期望3第234章 好萊塢的party第108章 明眼人第378章 政治思維第245章 西方市場第242章 吻別第21章 GONZO和《戰鬥妖精雪第43章 國內佈局第210章 開機第362章 動盪不安,顛簸流離第214章 新緋聞第95章 考驗第127章 世界級動作明星第27章 定下來了第20章 計劃第401章 滑鐵盧?第355章 接待,應對,準備第228章 幸運的老白第86章 狗仔隊、八卦週刊繼續發威第296章 頭腦發熱的索尼和它背後的推動者第17章 大江歌罷掉頭東第73章 收視率和新作品第36章 I love this第125章 這就是緣分第40章 只要能賺錢第45章 挖不動的牆角第299章 預備第266章 原創劇本第89章 到臺灣第405章 正視第171章 信心和吹風第441章 無政府主義的狂歡第231章 換屆之後第368章 希望世界和平,地球君完好第325章 不僅是大導演第329章 精神病院第284章 入主亞視的宴會第409章 變局第328章 衝擊性大消息第132章 遲來的壞消息第53章 幸運兒第231章 女人的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