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對峙

現在的大明官方媒體一直保持着這樣的宣傳口徑:

即現在的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校是一位古往今年第一難的的愛民之君!

當今陛下寧願對不起祖宗也不願對不起百姓,理由就是拒絕了禮部侍郎溫體仁修葺太廟的奏疏而答應了受乾旱地區真定、河間兩府的賦稅免除建議。

除此之外,當今陛下寧願自己過苦點,也不願意苦了天下百姓。

例證自然是將諫言自己翻修乾清、坤寧兩宮的光祿寺正卿李建泰直接下獄。

而且,還出資讓民間說書人下鄉進行宣傳,甚至還拿當今首輔錢謙益做對比,言及當今首輔錢謙益每頓飯食比要三十六道菜餚,每旬必然是天下十大名菜輪一個遍,而當今陛下之日常膳食不過是五菜一湯,逢自己壽辰等需要設宴的重要節日也不過加一倍。

老百姓對數字不敏感,但對這種吃喝拉撒的對比卻最能理解。

一下子,錢謙益雖然背了鍋,再一次成了被百姓們謾罵天下官員沒一個好東西的典型外,作爲皇帝的朱由校卻因此再次被擡高了地位。

無數人開始選擇相信當今大明皇帝的的確確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陛下今日有微服私訪某處街道被一賣饅頭的小販發現,然後親自假扮成平頭百姓扶老太太過馬路的義舉被巡城的兵丁發現等這樣的消息一個接着一個的出現在報紙上或者說書人的嘴裡。

總之,朱由校的作秀和刻意宣傳讓一干本掌控了輿論嚮導的鄉紳們不得不感嘆現在已經沒辦法把控代表底層庶民的發言權了。

在之前的晚明社會,上面之決策下面是必定會反對的,而現在卻是,只要是大明皇帝的旨意明文刊載在了報刊上,天下百姓們就沒有不聽的,不認爲這是好的。

而一衆官員士子們只能跟着附和,高歌當今陛下之決策英明,否則必將被天下百姓冠以不忠之名。

甚至在南直隸蘇州府還發生過一舉人因酒後失言說當今陛下有些沽名釣譽而被酒店的小二直接打死的事件,甚至最後那店小二反而無罪,蓋因在大多數百姓們知道後都覺得店小二打得對,因爲那舉人白讀了聖賢書,竟敢詆譭當今聖上。

可以說,在刻意地宣傳和引導下,朱由校開始漸漸的被神化,底層百姓對朱由校已經徹底的頂禮膜拜。

而對於地主階層和新興的市民階層也還沒有被朱由校這個皇帝給嚴重剝削的感受,更何況朱由校的幾張有利於他們這個利益階層的畫餅也讓他們在現在還能忍耐得住,沒有因爲自然災害的加深而對朝廷徹底失去信心。

如此一來,也就是說,在此時的大明國內,即便小冰川氣候繼續加重,乾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且越來越擴大,朝廷對外作戰的頻率與規模越來越大,但老百姓的生存壓力並沒有增加,民心不但還沒有失去反而進一步得到加強,內部將繼續安穩下去。

東南沿海貿易開始順利進行,國內局勢趨於安穩,朱由校也就能完全騰出手來應對北方的軍事形勢變化。

建奴和尾大不掉的林丹汗依舊虎視眈眈的在關外,羅剎國的哥薩克騎兵對大明北亞一帶的領地佔據依舊是咄咄逼人。

但現在最要緊的是後者,一旦廟街和外興安齡龍山衛一帶的廣袤領地被哥薩克騎兵佔領,那麼大明將不僅僅是失去五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地那麼簡單,甚至會直接導致羅剎國與建奴聯合在一起,對自己大明北方產生更大威脅的結果。

甚至更糟糕的是,再加上一個林丹汗,到時候大明不得不同時應對三個敵人。

所以,廟街和龍山衛一線不能丟!

爲此,剿滅鄭芝龍海盜的戰爭一結束,朱由校便立即讓兵部將南方的禁衛軍陸陸續續調回北方,甚至大部直接通過北海艦隊海運到北方。

一系列物資運轉也轉移向關外。

建奴和蒙古林丹汗見此也不得不加強了戒備之心,而漸漸打消了想趁着南邊有戰事時趁機在大明背後搗搗亂的想法。

事實上,他們也沒料到大明南邊的戰事會結束得這麼快,大明禁衛軍調回北方的速度會這麼快。

這自然是跟工部尚書霍維華之前就已經開始進行交通道路的大規模建設有關,而朱由校當初捨得砸許多錢在這上面,自然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即當初修建大道也不僅僅是爲了給百姓一個就業崗位,而是在戰時更利於大軍調派。

從南京到北京的兩京大道,以及漕運和海運,三種運輸途徑可同時將原本需要數月的大軍運輸時間縮短一半。

這就給正固守廟街和龍山衛的毛文龍和朱正國等人多爭取了一分援軍早日到達的時間。

此時的廟街和龍山衛一帶,天氣依舊是寒冷異常,瑟瑟冷風直接往人的脊樑骨裡鑽,哥薩克騎兵試着攻了幾次城,但無賴效果並不好,裹上一層嚴冰的廟街城和龍山衛城越發的堅不可摧。

與原本歷史上發生在康熙年間的雅克薩之佔有些相似的是,此時的大明帝國的軍隊和羅剎國的哥薩克騎兵所形成的局面同樣是進攻的一方將守城的一方一直包圍着,而且也同樣是僵持不下的局面。

只不過,與當時是清軍因爲忌憚其火器之利而奈何不了固守雅克薩的羅剎國軍隊不同的是,此時固守廟街的是大明的軍隊,而圍城的卻是羅剎國的軍隊。

而且,更爲相反的是,是羅剎國畏懼大明軍隊的火炮之厲害,即便是在如此嚴寒的天氣下,沒有因爲熱脹冷縮而發生較大的炮銃故障現象發生,甚至爆炸威力和射程依舊比羅剎國傳統的前裝式滑膛火炮射程遠得多。

也不僅僅是火炮,還有火槍,羅剎國的哥薩克騎兵現在不得不在廟街城和龍山衛城數裡外紮營,因爲他們發現明軍中有一種射程極遠的火槍,總是會狙擊他們。

不過,儘管之所以會出現對峙情況是因爲羅剎國的哥薩克騎兵武器裝備落後,但結果卻是同雅克薩一樣的,即固守的一方在時間久了以後也開始吃不消了。

現在毛文龍和朱國正就是這種情況,城中糧草已經開始不濟,許多百姓和軍隊開始面臨飢餓的挑戰,也就是說,他們現在與羅剎國的哥薩克騎兵比的就是誰能熬到最後,誰最先餓死。

第兩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兩百三十四章 騷亂第兩百七十三章 駙馬獻寶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對袁崇煥千刀萬剮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擊法蘭西馬賽港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四百二十一章 贖罪銀第兩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州之圍解除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兩百六十四章 輿論的發酵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八章 皇后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宮 (第六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掙扎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駕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盧象升與楊嗣昌第五百六十七章 倫敦條約簽訂第三百九十五章 讓伽利略來大明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四章 計行險招上架感言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兩百零八章 孔聞詩要求見皇帝朱由校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雙簧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視貴州與陳眉公第九十章 火炮
第兩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兩百三十四章 騷亂第兩百七十三章 駙馬獻寶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對袁崇煥千刀萬剮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擊法蘭西馬賽港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四百二十一章 贖罪銀第兩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州之圍解除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兩百六十四章 輿論的發酵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八章 皇后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宮 (第六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掙扎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駕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盧象升與楊嗣昌第五百六十七章 倫敦條約簽訂第三百九十五章 讓伽利略來大明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四章 計行險招上架感言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兩百零八章 孔聞詩要求見皇帝朱由校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雙簧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視貴州與陳眉公第九十章 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