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

山東濟o南自古是名勝薈萃之地,尤其在明朝,因其臨近大運河,繁榮富庶程度不遜於蘇杭。

這日,朱由校的帝王儀仗也行進至了濟o南府地界,雖說還沒到的濟o南城,但從過往越來越密集的商船卻也感受到達明代大都市的臨近。

同朱由校一樣停留在在這波光粼粼的運河上的還有三位地方大員。

一位是從西北趕來的三邊總制孫承宗,多年在西北苦寒之地主政的他也開始變得儉樸起來。

一襲布衣在身,再乘一葉小舟,在這浩浩蕩蕩,千帆過境的大運河上,誰也認不出這位瘦削老頭就是當今帝師,官掛兵部尚書銜的二品大員孫承宗。

孫承宗看着眼前濟o南府的萬畝莊稼和來來往往的商船,再一想起西北的那些靠着朝廷賑濟苟活的百姓,就不由得憂從心來。

在西北地方待了僅僅數月,孫承宗就徹底的變成了一個改革派,成了保皇黨的一員,當時朱由校派人朝他傳達要在西北陝o西實行攤丁入畝時,他直接就提出贊成。

而如今趕來朱由校行在覲見陛下,他也是信心滿滿,甚至已經做好了成爲第二個王介甫、張江陵的心理準備,包括他們那樣的結局。

鳳陽巡撫馬士英從南方而來,乘着一艘明瓦樓船的他很是得意的扶着欄杆看着前方被木漿劃開的一輪輪波紋。

這是他第一次面聖,作爲老牌閹黨成員的他很興奮,他從來沒有像東林黨一樣要把自己樹立成一個道德標杆,當然也沒有想過真的要解民危困,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忠於大明,然後其他的規矩,他一概不從。

如同後世歷史中的他一樣,他雖然奸詐,雖然意圖做權臣,但他仍能做到爲大明殉節,小節雖無,但大義卻不虧。

這次,陛下要讓他在鳳陽開重收商稅之先河,他是信心滿滿,從個人角度講,這個將同管鹽場、銅礦等一樣是個大肥差,從國家角度講,以此來改善大明國庫收入自然是大好事,如此雙贏之事,他何樂而不爲。

更何況他自己本身是貴o陽人,傳統士紳出身,向來歧視商業,如今對這些逐利商人加大徵稅正是他年少時的理想,也是他甘願成爲閹黨的一個誘因。

所以,馬士英決定在此次面聖後將義無反顧地履行陛下的政策。

袁可立此時已經由登萊巡撫被提拔山東巡撫兼右副都御史且加太子少保銜,年過花甲的他能再次應陛下朱由校之邀出仕,原因自然不是想在仕途上更進一步,而是完成畢生未完成之事。

特別是如今大明積重難返,頑疾難治之時,他即便已經雙鬢盡白,但常年在地方任職且目睹無數百姓慘狀的他還是毅然的選擇了跟隨當今陛下給這個大明下一劑猛藥。

當今天子雖年輕但有圖治天下之志,他一個朝廷耆老怎能袖手旁觀,不爲君父分憂,不爲天下黎民做事。

即便到時候新政失敗,陛下爲堵天下悠悠之口,而將他拋出來做狡兔死走狗烹之流,他亦不後悔。

不過,此時離朱由校的御舟最近的卻是袁崇煥所在的船隻。

已經被革職的他此時依舊戴着枷鎖鐐銬,且經過幾日的風吹雨打,人明顯要憔悴衰老了不少,還沒換掉的補服也沾滿了泥土。

此時的袁崇煥簡直就成了一個木頭一般,眼神空洞地看着周圍的一切,腦子裡不自覺地浮現出當日進京趕考經過齊魯大地時的場景。

當時是何等的意氣風,一副天下間捨我其誰的氣概,而到如今卻落得個命運不如一武夫的結局。

御舟放下了板子,橫亙在兩船之間,袁崇煥在兩東廠番子的押解下上了御舟。

而這時,朱由校已然坐在了正堂之中,背靠着一幅千里江山圖,地上鋪着波斯地毯,兩邊擺着琺琅與新制精美皇家專賣的玻璃銀鏡。

同時恭候在一旁的還有司禮監掌印王承恩和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左侍郎李明睿。

王承恩和李明睿都是後來升上來的臣僚,與袁崇煥並無交集,對於陛下要如何處置這位不聽話的封疆大吏,二人也不太關心。

但好奇心還是有的,因爲二人作爲天子近臣,也算是最瞭解當今陛下的脾性了,二人從來都沒想到陛下會因爲這位叫袁崇煥的大員要擅殺一武官一事而如此大怒。

李明睿和王承恩都能感覺得到陛下或許從來都沒想過要獨尊文官或者只寵幸宦官。

如今這位天子雖說是年輕,但也越捉摸不透了。

這不只是李明睿和王承恩兩人的感受,連帶現在已經在外面候命的袁崇煥也是這種感覺,看着正堂內正坐在龍椅上毫無表情卻是天威難測的俊秀後生,袁崇煥第一次感到了恐懼。

“陛下,袁崇煥已押到”,大檔頭吳進先走了進來。

朱由校這才擡了擡手:“讓他進來吧,朕有話問他。”

坦白講,朱由校也不明白這些人爲何會如此怕自己,即便是眼前這個片刻之際就能讓人殞命的東廠大魔頭吳進在自己面前都是一副謹慎的樣子。

不過,朱由校也習慣了別人在自己面前的這種表現,他也懶得多問,而是直接看向了袁崇煥。

“說吧,朕給你個辯解的機會,爲什麼要謀殺毛文龍,還有明知京畿無數百姓慘遭塗炭,關寧軍吳襄部叛離,唆使韃子謀奪我大明江山的大漢奸就是范文程,你爲何還要與他稱兄道弟?”

朱由校問了一句後就沒再說什麼。

袁崇煥自己卻跪了下來:“臣有罪,請陛下治罪!”

“放心,朕會治你的罪!但現在你必須回答朕的問題”,朱由校怒吼了一句。

袁崇煥卻是苦笑了起來:“陛下何必多問,儒家治國何曾擇過君王是華是夷,范文程雖有罪於大明,但卻有功於大清,罪臣爲大明之臣,自然應爲大明效忠,各爲其主罷了,而且。”

“而且什麼?”朱由校從袁崇煥的表情看得出來,此人似乎已經由恐懼進入了癲狂狀態,看向自己的眼神不但沒有了恐懼,反而是充滿了仇恨。

袁崇煥卻自己站了起來,指着朱由校,還扯動了枷鎖上的鐐銬出鏗鏘的聲音:“而且這天下本就不是你朱家之天下,乃儒家之天下,誰做君王不都一樣,何必只押注在你這個昏君這裡。”

“拉下去,砍了!”

朱由校沒有生氣,只是冷冷說了這麼一句。

但李明睿卻是不由得一陣顫抖,見吳進無動於衷,忙過來用手臂打了他幾下,吳進忙回過神來,應了一聲就立即拉起袁崇煥往外走。

“朱由校!你”,袁崇煥還沒罵出口,吳進的刀就落了下來,甲板上濺落的一地熱血被突然而來的暴雨一衝,頃刻間就化爲了虛無。

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發事件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衛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爾袞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五十九章 除夕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瀟灑的魏忠賢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封推感言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國之臣的威風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對袁崇煥千刀萬剮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一百章 情報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二百二十五章 盧象升對吳三桂的羞辱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學技術獎與開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一百九十章 欲蓋彌彰的孔衍聖公府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第二章 紅丸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啓二十七年的大明現狀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戰在即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掙扎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
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發事件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衛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爾袞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五十九章 除夕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瀟灑的魏忠賢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封推感言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國之臣的威風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對袁崇煥千刀萬剮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一百章 情報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二百二十五章 盧象升對吳三桂的羞辱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學技術獎與開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一百九十章 欲蓋彌彰的孔衍聖公府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第二章 紅丸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啓二十七年的大明現狀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戰在即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掙扎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