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

南京鎮守太監魏忠賢

文淵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孫承忠

工部左侍郎兼侍讀學士徐光啓

謹身殿大學士魏廣微

工部尚書霍維華

吏部尚書崔呈秀

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王承恩

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

左中允李明睿

……

朱由校看着手裡的這本已經錄有朝中十多位大員的保皇黨名錄,不由得暗笑了笑,他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保皇黨逐漸壯大,並進而排擠出東林黨,並最終通過保皇黨這一新興軍事政治團體掌控國家資源,從而是大明走向中興。

任何一個政權的崛起都有他的一個強有力的團體,劉秀有云臺二十八將,李世民有他的天策府,朱元璋的淮西子弟,滿清的八旗,後世自不必說,黃埔軍校的成功就是典範。

東林黨既然代表的是明末商人即大鄉紳的利益,那保皇黨則代表絕大多數中下層地主和大多數百姓的利益。

東林黨的政治主張是反對宦官,反對礦稅。

而保皇黨的政治主張則是徵收商稅,展海洋貿易,振興大明,這是與東林黨的主張相違背的,也完完全全的說明了這兩黨以後只能是水火不相容。

不過,東林黨無明確的政治信仰,嚴格上來說,東林黨還算不上是一個組織嚴密的政治組織。

但保皇黨則不然,他有自己明確的政治信仰,那就是皇帝陛下朱由校親自提出的忠於君王,振興大明。

同時,朱由校自己撮合成立的保皇黨有一個嚴密的中樞機構,那就是朱由校設置在乾清宮的西暖閣。

這西暖閣有些像秘書處或者總裁辦,但他的職責的的確確是領導保皇黨的工作。

朱由校的筆桿子李明睿按照朱由校的意願,寫了長達三萬字的《保皇黨綱領草案》,其中就囊括了這些所謂的政治信仰、主張和領導機構。

而這個《保皇黨綱領草案》一寫完,朱由校就將它下給了保皇黨的大臣們,並鼓勵大臣們提出自己的意見。

讓這些傳統的封建士大夫們去理解朱由校的思維,有些困難,但這些人也不笨,在仔細看了朱由校同時送來的輔助材料後,一個個也都明白了皇帝陛下如此大費周章的目的。

這些大臣們大都是傳統鄉紳家庭出身,本就反對商業,因而徵收商業稅,打擊官商結合,他們是贊成的。

振興大明,是朱由校特意把“大明”這個國家概念特意提出來的,目的自然是讓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這與傳統儒家思想相契合,也沒人反對。

不過展海洋貿易卻讓大臣們有些不理解,陛下爲何強調在這一點,好在這些大臣們幾乎都是內地出身,對海洋商業的瞭解不深,因而也沒人反對。

就這樣,朱由校總算是團結了一幫以循吏爲主的實幹官員在自己周圍。

而這些大多曾是閹黨的官員也打開了心結,從今天起,他們不再是閹黨,他們沒有違背心中的理念,他們不是投靠宦官,而是比別人更忠君。

從今天去,誰不與他們爲伍,就是不忠不義之徒,他們有義務懲罰這些無忠君意思的亂臣賊子!

朱由校也沒有想到,這個團體的政治信仰會在後期展爲以“忠君”爲核心思想,當然這是後話。

自從魏忠賢被貶謫爲南京鎮守後,朱由校就特意把東廠和錦衣衛相分開,從此兩個特務機構都是獨立機構,錦衣衛不再受東廠管束。

而且,在抄沒鄭三俊家族的錢財充入內帑後,朱由校當即就撥給了錦衣衛和東廠各十萬兩,命王承恩和許顯純壯大自己的特務隊伍,並建立培訓、參謀、後勤等一系列的服務系統。

除此之外,朱由校還將這兩大特務機構明確了職能,東廠主要負責大明百姓和士紳官員的情報收集與監督,稽查逮捕。

錦衣衛則從此只針對軍事和對外戰爭的情報收集。

如此以來,在皇帝朱由校的鼓勵資金支持下下,這兩大的特務機構是拼了命的擴大規模,一時間東廠番子遍佈了內6十八省,茶樓酒肆、秦樓楚館,水6碼頭、城市鄉村都有東廠番子的身影,有的是某大戶人家的奴僕,有的人是在紡織作坊做工的工人,有的還是在青.樓賣唱的****有的則是某官員的轎伕,甚至有小妾也有可能是東廠番子。

總之,只要朱由校想知道某地最近生了什麼大事,想了解誰在何時何地說了什麼話,王承恩在第二天就能將消息報告給他。

許顯純的錦衣衛自然也不甘落後,在九大邊鎮的鎮守太監被相繼遣派到江南或者各地重要商業集散中心徵收稅收後,錦衣衛則立即進駐了各大軍鎮。

從參將以上到總兵官再到巡撫督師,邊鎮各級文武官員身邊都會有錦衣衛伴隨。

當然,這還是隻是明面上的,早已有錦衣衛秘密潛入了女真、蒙古、朝鮮等各處當臥底,一時間朱由校的情報網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

有時候遼東督師王在晉都不知道的情報消息,他都能提前知道。

東林黨人的筆記裡這樣記錄這段歷史,一時間緹騎四處,東廠番子四處抓人,無人敢言國事,否則動輒以誹謗君王之罪押入大牢,有舉人於半夜被抓走,有縣學生員數十人被抓進大牢,一時間民衆莫不怨聲載道,天下無寧日矣,此乃大明兩百年最黑暗之時。

但偏偏就是這樣的最黑暗的時代,沒有一個人起義,也沒有一個人造反。

寒門出身的天啓二十六年新科狀元丁一魁曾與個人筆記中記載,天啓年間,雖災害頻,但百姓最爲安樂,蓋因朝廷得報及時,賑災及時矣。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朱由校爲了壯大保皇黨,便命東廠將自己的入保皇黨.介紹材料和各種材料寄送到了自己熟知的幾個明末重要人物處。

如現在還在大名府任知府的盧象升。

還在大同任知府的馬士英以及曹文詔、黃得功、閻應元等。

這些來自於大明各地且還未聲名鵲起的明末豪傑們就這樣被朱由校連接在了一起。

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債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兒郎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軍陸戰隊對戰五萬土著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見鄭家船隊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三十三章 拆東林書院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兩百一十章 魚死網破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四百五十四章 刑場行刑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兩百七十五章 貌合神離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五百零二章 對西伯利亞的強制性文化灌輸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談判開始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四百二十章 緝拿爪哇國王儲第五十九章 除夕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出山海關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當外籍院士
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債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兒郎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軍陸戰隊對戰五萬土著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見鄭家船隊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三十三章 拆東林書院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兩百一十章 魚死網破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四百五十四章 刑場行刑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兩百七十五章 貌合神離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五百零二章 對西伯利亞的強制性文化灌輸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談判開始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四百二十章 緝拿爪哇國王儲第五十九章 除夕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出山海關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當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