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

“陛下,松江港到了。”

軍艦臨近港口,先鋒號艦長徐之宣走進船艙內,彙報道:“興和造船廠的童廠長、牛副廠長等人都來了,正在港口附近準備迎接陛下。”

“他們倒是準備的挺周全。”

李明遠淡淡一笑,對其他人說道:“走吧,咱們下船,去看看興和造船廠全體技術人員數年的努力成果,到底是什麼模樣。”

“5000噸的遠洋輪船算得上個大傢伙,也不知道這樣一艘輪船能夠一次搭載多少移民?”

“怎麼說也得將近2000人吧,遠洋航運公司名下3000噸的運輸船,一次能夠搭載1400名移民,興和造船廠新建的5000噸級遠洋運輸船,排水噸位是前者的近兩倍,標準搭載移民數量肯定要比3000噸級運輸船多出五六百人。”

一行人下了軍艦,邊走邊閒聊道:“ 5000噸級遠洋輪船採用三脹往復式蒸汽機作爲推進動力,每艘輪船裝備兩臺三脹式蒸汽機,單臺8000馬力,,強壓通風12000馬力。輪船總動力爲16000馬力,標準速度16節,最高航速20節。

標準排水量5200噸,滿載排水量6000噸,標準搭載移民數量爲2100人。船員180人。

以16節航速從宜水港(蒙特港)出發,前往遠東地區,單程航行總路程約1.9萬公里,用時42至45天。”

早在離開長安之前,興和造船廠遞交的有關5000噸級遠洋輪船的各項技術數據,便下發到中央幾個核心部門主官的手裡,所以作爲民用航運企業的上級管理部門之一,工業發展部總長對新型輪船的各項技術性能,瞭解得比一般官員更多一些。

“一節航速就是1.8公里每小時,如果輪船保持16節航速不間斷航行,豈不是意味着只要28天,就能夠走完整個南美洲—遠東航線?”

作爲經常接觸海上航運管理事務的交通發展部總長,枚瑞英素來對數字十分敏感,因此,聽完工業部總長的介紹後,他很快便計算出了新型遠洋輪船持久航行時的理論數據。

“按照技術理論數據計算,28內可以跑完整個南太平洋航線,但是因爲船隊航行途中需要進行必要的物資補給與修整,所以算上這部分時間,單程航行總時間要超過40天。”

工業部總長陳申開口道:“5000噸級輪船相比遠洋航運公司名下的普通遠洋運輸船,單程航行時間縮短了15到18天,不過和西方列強國家相比,標準航速16節、噸位5200噸級的遠洋運輸輪船,還算不上一流行業水平。

去年5月,英國英曼國際輪船公司名下,一艘名爲“巴黎城市號”的萬噸遠洋輪船,用時6天零29分完成歐洲—北美洲單程航行,輪船平均航速超過20節,

今年4月,德國北德勞愛德公司名下,一艘排水量量1.4萬噸的遠洋輪船用時5天零13小時,完成橫渡大西洋航線任務,輪船平均航速達到22節,創下萬噸遠洋巨輪最大航行速度的記錄。

英國、德國兩國民用輪船建造技術屬於世界一流水平,如果本土民用輪船建造業能夠達到兩國的平均水平,那麼從本土到遠東地區的兩條主要移民運輸航線的單程航行時間,將有可能縮短到35天以內。每次運輸移民的數量,也有可能在每年45萬人人的基礎上,提高至70萬乃至80萬。”

“本土與英國、德國的民用遠洋輪船建造技術的差距,不是一兩年時間能夠追趕上的,要想達到英國、德國目前的遠洋輪船建造技術水平,本土方面還需要全力追趕至少5年時間。”

李明遠能夠正視本土民用造船業與英德法諸國間的差距,所以他並沒有抱有在短時間內追趕上列強水平的幻想。

“本土民用造船業暫時不具備建造萬噸遠洋輪船的技術儲備,而且本土政府目前也無力承擔建造遠洋輪船所花費的鉅額建造、維護成本。

引進萬噸遠洋巨輪建造技術和降低自行建造萬噸巨輪的建造、維護成本,是下一個十年發展規劃需要解決的難題,而現在到1895年之前時間段內,本土民用造船業的任務是利用每年下撥的民用輪船建造費用,控制輪船建造成本,在未來五年半之內,完成5200噸級遠洋輪船的建造任務,逐步淘汰老舊、技術性能落後的遠洋運輸船,提高遠洋運輸船隻的整體抗風險性和運輸效率。

雖然之前淘汰過一批排水量1000噸級以下的遠洋運輸船隻,遠洋運輸船隊的數量也逐步提高到170餘艘,不過因爲運輸經費和本土民用輪船建造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遠洋運輸船隊依舊保有數量不少的老舊船隻,其中,光是不適合進行蒸汽動力改造的遠洋運輸船數量就接近20艘。

這些老舊、技術性能落後的遠洋運輸船隻相比新型運輸船,危險性更高,必須要逐步淘汰,

淘汰下來的老舊船隻,能夠進行維護改造的,進行改造後,低價賣給本土民營企業,作爲近海、內河運輸、漁獵船隻使用,不具備改造價值的,也不用憐惜,直接拆解處理掉。”

“本土擁有的遠洋運輸船,大部分是歐洲國家低價賣給我們的老式船隻,雖然其中很多船隻經過蒸汽動力改造後,速度提高了許多,不過,170餘艘遠洋運輸船,船齡超過20年的有120艘,船齡達到10年的也有20艘。

普通木製帆船使用壽命爲30年,經過蒸汽動力改造的木製蒸汽機船,使用壽命提高個三四年,距離被淘汰時間,也不超過十年。

當初本土缺乏遠洋運輸船隻,爲了增加移民輸入量,只能選擇購買西方國家淘汰的老式木製帆船,現在本土政府財政逐步充裕,民用造船業的發展,同樣能夠基本滿足遠洋運輸輪船的建造任務,這個時候,確實有必要對遠洋運輸船隊進行一次徹底的整頓和改組。”…………

一行人在路上聊了七八分鐘,迎面碰到站在港口迎接的童隆福、牛尚周等人,接着,在童隆福等人的迎接和護衛下,李明遠一行人來到興和造船廠的近海船塢旁。

“5200噸級遠洋輪船建造週期爲1年零三個月,平均每艘建造成本爲57萬漢元(摺合庫平銀約30萬兩。),

興和造船廠名下有5000噸級軍用船塢1座、3000噸級軍用船塢4座。民用8000噸級船塢2座、民用5000噸級船塢4座、民用3000噸級船塢9座。

其中,具備新型遠洋輪船建造能力的船塢有兩個,第一年建造任務完成後。預計每年的5200噸級遠洋輪船建造週期將縮短至1年,興和造船廠從第二年開始,能夠完成每年兩艘5200噸級遠洋輪船的建造任務。”

面向船塢方向,李明遠一邊欣賞體型巨大的白色輪船,一邊聽着興和造船廠副廠長牛尚牛的介紹。

“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本土具備建造5200噸級遠洋輪船條件的民用造船廠有兩家,一家是興和造船廠,另一家是陛下名下的漢國遠洋航運公司(由皇室控股),

遠洋航運公司在全國總共擁有4個造船基地,183家配套相關企業、工業員工3100人(不包括船員),產業工人2400人。 1座8000噸民用船塢,3座5000噸級民用船塢,8座3000噸級民用船塢。

具備每年建造一艘5200噸級遠洋輪船的能力。”

“以興和造船廠和遠洋航運公司的建造能力。把每年移民運輸數量提高至55萬以上,大概需要多久?”

“以去年輸入45萬移民數量爲標準,兩家造船廠每年完成三艘5200噸級建造任務,每艘輪船搭載移民2100人,每次往返航程用時三個月,每艘輪船一年往返南美—遠東四次,每艘船每年運輸6300人,三艘船每年運輸移民18900人,然後再考慮到淘汰部分老舊遠洋運輸輪船導致的運力減弱等因素,想要將每年移民運輸數量提高到55萬人,大概需要7年時間。”

“不行,7年時間太久,遠東局勢變化波動劇烈,本土很可能在1894年前後時間迎來更大規模的移民潮,爲了迎接未來幾年後到來的移民爆發潮,5200噸級遠洋運輸輪船的建造計劃必須要加快。”

李明遠想到五年後那場改變遠東國際國際的戰爭,催促道:“興和造船廠、遠洋航運公司產能不足,那就擴建船塢,增加船廠的造船能力,還有,民營航運企業快速發展十餘年時間,其中也不乏有具備基本技術人才儲備的企業,你們不能只把目光盯着國營造船廠,也應該多關注本土民營造船廠的發展,

興和造船廠和遠洋航運公司不僅是隻負責輪船建造的國營企業,也是國家工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你們要多承擔國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多與民營企業合作,幫助民營企業提高建造技術水平。

畢竟,民營航運企業是承擔本土內河航運任務的主力,幫助民營企業發展,對本土航運業和國家經濟發展都有好處。”

“陛下教導的是,本土也有不少經營得比較出色的民營造船企業,像南太平洋航運公司、盛昌輪船公司等公司名下都有獨立的造船廠,如果由興和造船廠出面,幫助他們擴建並改造船塢,相信用不了兩年時間,本土至少能夠增加三傢俱備建造5200噸級遠洋輪船的民營航運企業。”

“南太平洋航運公司是貴妃父親經營的產業,張老先生雖然是貴妃的父親,但是你們也不能偏袒,在選擇承接5200噸級遠洋輪船建造任務的民營公司時,要以公司綜合技術儲備爲評判依據,絕對不能出現以權謀私的事情。”

“是,陛下,工業部、鐵路及交通發展部會協同兩家國營航運公司,完全按照陛下的指示和標準,篩選合適的民營造船企業。”…………

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一百章 烏拉圭戰局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的國將隕落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穩固發展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三百三十三章 醫藥領域現狀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門三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變 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三百一十三章 對英和談第一百三十八章 華工移民中轉站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四百六十章 英國公使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面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二百八十五章 灘頭第三百零九章 整頓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變 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國干涉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軍競賽二第三百零九章 整頓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七十三章 俘虜達丁尼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軍投降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六十五章 《軍法條例》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七十三章 俘虜達丁尼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三百零七章 無題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納西翁 完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亞三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七章 羅林山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三百九十三章 進展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納土納島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進佔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軍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舊部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第十五章 山谷伏擊完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三十三章 醫藥領域現狀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軍投降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與共識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國大典第三百七十章 降將身死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貿易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少壯派 下第五十四章 狩獵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九十四章 決戰前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鮮、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
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一百章 烏拉圭戰局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的國將隕落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穩固發展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三百三十三章 醫藥領域現狀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門三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變 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三百一十三章 對英和談第一百三十八章 華工移民中轉站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四百六十章 英國公使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面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二百八十五章 灘頭第三百零九章 整頓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變 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國干涉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軍競賽二第三百零九章 整頓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七十三章 俘虜達丁尼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軍投降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六十五章 《軍法條例》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七十三章 俘虜達丁尼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三百零七章 無題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納西翁 完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亞三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七章 羅林山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三百九十三章 進展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納土納島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進佔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軍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舊部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第十五章 山谷伏擊完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三十三章 醫藥領域現狀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軍投降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與共識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國大典第三百七十章 降將身死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貿易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少壯派 下第五十四章 狩獵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九十四章 決戰前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鮮、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