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關羽少有的閒來無事,便找了些上好的木材,獨自在那搗鼓出了一個搖籃牀。
因爲貂蟬已有身孕,他也想爲將要出生的孩子早做些準備。
不多時,有僕人稟告,陳宮和孔融一同拜訪,還帶來一個青年文士。
關羽猜那文士,便是陳宮之前說的那個人,便讓僕人將三人請進來。
卻說孔融因爲得罪董卓。便被其暗示其他官員,舉薦孔融到北海國,到這個黃巾軍最爲猖獗的當國相。
因爲黃巾之亂,北海國在籍人口只剩十五萬。其餘不是成爲流民,便都去做了黃巾。
雖然孔融在此地廣施教化,但他畢竟只是一個學者。在這亂世之中,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後來,孔融見濟南王劉贇請劉備爲國相。
對漢獻帝已經有些心死的孔融,便辭去了北海相之位。積極的促成了北海康王劉翼,請劉備爲國相之事。
此後,他或是閒來讀書,或者與名士談論,過得也瀟灑自在。
而時間久了,關羽也漸漸和他熟識,成了忘年之交。
卻說孔融進來之後,就留下陳宮和關羽打招呼。
他徑自到廳中吃喝起來。而和他們一起來的那個年輕人,也在滿臉挑釁的盯着關羽看。
待關羽來到廳中,看着孔融說:“你這人臉皮也真是太厚了,爲給自家省糧,便跑到我這裡吃吃喝喝。”
孔融聽他這麼編排自己,也不以爲忤:“你這些果品擺在這裡,不就是給人吃的?”
關羽看了眼這個毫無正形的名士,說道:“好走不送。”
孔融讓他說的一愣,隨即看到自己拿的是一個梨。他先是一怔,隨後訝然失笑。
陳宮看到自從熟識之後,便互相鬥嘴的兩人,也是有些無奈。
只因爲孔融,常常說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言語。而關羽時時把他駁的啞口無言,隨後說出更加駭人聽聞的話。
所以這孔融,便把關羽當做是知己。
後來陳宮問關羽,爲什麼他這樣怠慢孔融,兩人卻能成爲忘年之交?
關羽隨口說道,這些所謂的名士,都是一些賤骨頭。你對他越不好,他就越服你。
陳宮聽完他這樣的理論後,被噎得直翻白眼。心想雲長果然和孔融一樣,都是語出驚人之輩。
孔融自己先找補飽了,然後對關羽說道:“我今天來這裡,是專門向你引薦一個大賢,你怎麼感謝我?”
關羽滿臉質疑的看了他一眼:“你還能認識大賢?”
孔融讓他一句話,給噎得直翻白眼。
他說道:“這位大才姓禰名衡,字正平,是平原人士。他天文地理之書,無一不通;三教九流之事,無所不曉。胸中隱治國安民之方,非凡人俗子可比!”
關羽聽了直接反胃“我還當是什麼能人,原來是三國第一噴子。只有你們這些搞行爲藝術的,才互捧臭腳。”
剛想到這裡,關羽便見那禰衡,滿臉輕視的對自己說道:“你就是那傳唱臨江仙的屠戶?”
關羽聽他說完後心想“看看吧,這個行爲藝術家,剛見面就開噴了。”
他直接對禰衡說:“那你可記差了,我三弟張飛纔是殺豬的,某是個種綠豆的。”
禰衡聽後一愣,他完全沒想到對方沒有因此發怒,反而說起了自己所操之舊業。
禰衡哼了一聲:“俱是粗鄙之人罷了。”
關羽看他臭屁的樣子,心裡有點窩火“我吃你家面了,還是偷你家米了?我欠你的?你到我家來就先噴我!”
想到這裡,他不屑道:“某雖是俗人,但某當初之衣食,俱是自己辛勤勞作而來。卻不像那些雅士,所飲之酒,所食之肉,俱是百姓膏脂。他們整天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只識得謅幾個糟句,寫一些酸辭。這些人真是雅,雅得很吶!”
便是孔融,雖然聽關羽這麼說習慣了,臉上都有點掛不住。
禰衡聽後,怒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吾上可以致君爲堯、舜,下可以配德於孔、顏。”
關羽悠悠的說道:“說的當然是好聽,做得嘛又是另一套。這世間所謂文人雅士,大多是沽名釣譽之徒罷了。常常做這洗耳之舉,還不是爲了引起他人注意?”
陳宮、孔融見兩人沒說幾句話,就鬧得這麼僵。趕緊前來相勸。
禰衡說:“我這是上了你們的當!還以爲這人是個有點才氣,沒想到卻是渾人一個!”
這時陳宮也覺得這禰衡,度量太過狹小。根本就不算什麼有才德之人。
關羽滿臉不屑的罵道:“你若是真有氣節,爲何表演這誇張之舉,刻意四處鑽營?我看你所作所爲,真是禮義廉恥水上漂,捻酸倒醋心頭繞,假意淡漠利與名,只求萬代汗青照!你這個不要臉的酸才,做了幾手酸文,竟然敢自比孔孟!卻不知道你何德何能,又爲百姓做過什麼?便敢以聖賢自居!”
從來都是禰衡去罵別人,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罵自己。
他強硬道:“我胸中自有韜略,你又怎能知道?若非當今天下,讓爾等屠豬宰狗之輩橫行。我又怎會無法施展心中所學?”
關羽鄙夷的說:“你這言行不一的酸才,若有半點用處,早就保一方平安了,還用得着埋怨別人?”
禰衡死死的盯着關羽:“若非你等暴虐之輩,這天下又怎會大亂?這天下所有的紛爭,都是因爲你等而起!你這濫殺無辜之人,早晚也會被他人殺死!”
禰衡說完後,陳宮、孔融盡皆變色,他們都沒想到,其說的這樣惡毒。
聽到對方近似詛咒的話語,關羽想起了自己重生後,所經歷的種種。
關常生開始所作所爲,完全因爲對三國曆史的熱愛。只是自己不想讓這段歷史,再留下諸多遺憾罷了。
但自從和大哥、三弟結義以來。這兩個兄弟雖爲古人,但是時時想着報效國家,拯救黎民。想着將這些窮苦的百姓,都從水深火熱中救出來。
自己開始確實沒有想到過死。
但是經歷了一次次的血戰之後,就算自己武義再好,也經歷過數次險死還生的時刻。
若非有兩個兄弟捨命相救,自己早就死在了戰場之上。他才知道事情沒自己想的那麼簡單,戰爭是會死人的。
此後,關羽才漸漸的將自己融入這個時代。他以自己的兩個兄弟爲標杆,要和他們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真正的做出一番大事業來。
在禰衡說出這話後,關羽坦然的看着他:“不錯!某是殺過很多人!其中有欺騙百姓,趁機搜刮百姓膏腴的太平道徒衆。有那生噬兒童的狼蠻,某更是將其全部屠滅!但是某是爲了百姓,殺的都是該殺之人,卻是半點也不後悔!某之殺人,卻是爲了天下太平。瓦罐不離井邊破,將軍難免陣上亡,我關雲長早已做好了戰死的準備。某此生別無所求,但願一片碧血丹心,至死不忘精忠報國!”
關羽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回憶起往昔的種種,鳳目開闔之間,殺氣盎然。
他想起了那首《不平歌》,朗聲道:“天遣魔軍殺不平,不平人殺不平人。不平人殺不平者,殺盡不平方太平!”
這禰衡受他身上的殺氣所逼,一步步的往後倒推。最後直到受不了,被嚇得噗通一聲坐到地上。
隨後他因爲自己的膽小,羞的掩面而奔。
陳宮、孔融看見此,都埋怨關羽不該這樣。
關羽毫不在乎,他朗笑而歌:
不與狂士共效顰,俠肝義膽只爲民。
將士百戰終會死,但求碧血證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