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489 聖旨到
江蒙與大衍之前沒少明爭暗鬥,就是在渭城府貪官成風的時候,江蒙都沒得到過任何好處,更不要說自從大衍皇帝把寧遠王調過來,有寧遠王坐鎮渭城府,渭城府更像鐵桶一塊。
若是之前趁寧遠王在渭城府立足未穩時,他們還有機可趁,如今渭城府在寧遠王的統領之下,不但海岸線更堅固,連城內百姓也萬衆一心,之前放過來的那些奸細不就是被百姓一個個地揪出來的,還有因爲福壽膏一事,不但沒讓渭城府百姓失去雄心鬥志,甚至讓他們變得更加團結,只有江蒙國纔是他們要共同抵制的敵人。
這時候還想打渭城府,甚至是大衍國的主意,溫老頭也不知是不是腦袋被門擠了。反正他是有美食、美酒,不時再有幾個美人,此生也就沒什麼遺憾了。
江蒙的遊人走後,不幾日就是小年,這次的小年,因王府多了三個小主子,越發顯得熱鬧,王妃和老太妃整天就圍着三個小主子,王爺也很少出府,就是往常不怎麼在王府的二爺也抽空就回來,瞧着三個侄兒侄女好不稀罕,被老太妃催着成親也不嫌煩,反正老太妃多了三個孫兒,對二爺的注意也不那麼多了,他愛怎樣也懶得說太多,府裡倒是一片祥和。
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王府一片喜慶準備過小年之時,寧遠王接到京城皇上的聖旨,竟是要王爺進京述職,還要帶上王妃一同前往。
去年因寧遠王初到渭城府,很多事情都要他親力親爲,還有一些不服的官員也要他留下來壓制,皇上也知道這情況自然沒有召他進京,免得他一走渭城府就動亂了。
而今年,寧遠王將渭城府治理好了,百姓也安居樂業,之前那些想要乍乍翅的官員,收攏的收攏,收拾的收拾,連海上的海賊都給端了,渭城府沒有比這時候更好的了。
李旬一直就對賀樓遠的能力很信任,來了一趟之後,對渭城府的治理成果也很滿意,留在渭城府的探子隔幾日就一封書信進京,李旬雖然遠在京城,對渭城府也知之甚詳。
見渭城府已經沒有寧遠王坐鎮的必要,李旬就想讓他進京陪自己過個年,雖然他在皇宮裡是夠熱鬧的,可自從賀樓兄弟都不在京城了,他真是寂寞如雪啊。
以往沒事的時候賀樓玉會進宮去跟他鬥鬥嘴,哪怕是賴皮地從他這裡討些賞,或是在京城裡惹點什麼是非,讓人彈劾到他面前,也總是當個樂子來瞧。
又或者賀樓遠進京跟人切磋武藝,哪怕是每次都讓皇上很沒面子地輸掉,但好歹也有人可以不避忌皇上的身份敢跟他說實話,就算被賀樓遠冷冷地嘲諷,或是被賀樓遠打的渾身痠疼,也好過整日被人在耳邊阿諛奉承。
當然,這也就是賀樓家兄弟的特權,若是有別人敢對他動手或是賴皮地討賞,李旬一準讓侍衛把那人掐出去。
無聊到了極點的李旬,大筆一揮,一封聖旨就從京城裡發出了,結果剛好趕上北方暴雪封路,等聖旨終於經過重重阻礙來到賀樓遠的手上時,已經是小年了。
賀樓遠看了眼聖旨,往桌案上一放,沒事人似的,誰知道皇上又抽什麼風?萬一是把他誑進京城,然後突然又說想讓他往後就留在京城伴駕,他在渭城府忙活這麼久可不是都爲別人做了嫁衣?
至於說李旬當初說再也不給他換封地的事,賀樓遠也沒真當回事,都說皇上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可事到臨頭,他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理由反悔,別人還說不出來什麼,真把皇上的話當回事,纔是傻子,李旬的話在他看來連屁都不如。
更何況就算此時立馬啓程,拖家帶口的年前也趕不到京城,更不要說天氣寒冷,他也捨不得家人跟着受苦,與其在半路上過年,還不如等過完年天暖和些再走。
京城一定要去,可什麼時候去,怎麼去,賀樓遠還是要好好琢磨琢磨,若是李旬真敢說要給渭城府換個主人的事,賀樓遠就敢打的他太后都不認識。
雖然他在渭城府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財力,但用這些換他狠揍一頓皇上,賀樓遠覺得還是值得的。
當然,對於李旬聖旨上所說,要攜家眷一同進京……賀樓遠想,他還得好好琢磨琢磨,當初李旬對凌小柔的那點心思,誰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就算凌小柔給他生了三個孩子,該防的狼還是得防。
而知道皇上要讓他們進京的消息後,老太妃和凌小柔倒是挺開心的,離開京城這麼久,京城裡也有他們掛念的人,就好比屈夫人和太后,凌小柔和老太妃都很想念。
WWW ▪ttкan ▪c○
至於說李旬對凌小柔的心思,只要他們防着點,不讓李旬見着人,他再有心思又能如何?在這種大衍國用人之即,李旬也不會做出讓忠臣寒心之事。
只是孩子還小,這樣一路顛簸怕承受不住,最後想來想去,孩子肯定是不能帶的,孩子不帶凌小柔就不能跟着一起去,老太妃也疼愛孫兒們,也只能留下來。
這樣一來,進京的也就賀樓遠一個人了,可賀樓遠又是捨不得妻兒的,最後,那道聖旨雖然說是要讓寧遠王和王妃進京,上面提到的人卻沒一人去的。
可不派個人進京去跟皇上解釋一下,於皇上的面子也不好看,於是,知道莫提督也會進京述職,又會在京城裡停留一頓時間後,賀樓遠便派了慶生和莫紅綢一起啓程,雖然肯定趕不上年前到京城,也能讓父女見上一面。
得了令的慶生,懷裡揣着賀樓遠寫給李旬的奏摺,扁着嘴回府,瞧自家被莫紅綢這些日子打理的喜氣洋洋,還想着今年夫妻倆好好獨自過個年,以往都是跟寧遠王府裡大家一起過的,雖然熱鬧卻少了家的感覺。
今年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屬於他們倆的家,過個年卻要在路上,慶生是敢怒不敢言,回來還得哄莫紅綢,結果莫紅綢一聽要進京城看父親,倒是樂意的。
雖然她看似和莫提督不親,可到底是親父女,成親時莫提督來了,又帶來不少給她的嫁妝,讓一直以爲父親心裡沒她的莫紅綢也很感動。
父親不是心裡沒她,只是他的身份就決定了他不能像一般父親那樣疼愛子女,既然這樣都能想着爲她準備下不薄的嫁妝,莫紅綢之前就算對父親有所怨言,在此時也都沒了。
看父親眼中對她的欣慰,她總算是能體諒父親的苦心了。
所以,一聽慶生說奉了寧遠王之命,進京去給皇上送信,還能見着莫提督,莫紅綢對賀樓遠的決定別說多感激了,把慶生鬱悶壞了,好好的年也只能在路上過了。
不過,今兒纔是小年,若是他們快馬加鞭往京城趕,又沒累贅的人在身邊,說不定真能在年前趕到京城也說不定。
於是,聽了慶生的話,夫妻倆趕緊收拾起來,除了帶了足夠穿到京城的棉衣,身上帶的最多的就是銀票,只要有錢還怕買不到東西嗎?
這夫妻倆都是常年在軍中的將軍,騎馬趕路都是家常便飯,若真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往京城趕,算算日子也不是來不及了,收拾好東西就牽着馬出府,也沒用平日裡最寶貝的馬,畢竟這些馬要日夜兼程地趕路,到了驛站就得換,真累壞了自己的寶馬他們也心疼。
結果剛牽馬出府門,就見到寧遠王府派來的下人,將一隻大大的包袱遞過來,“王妃知道二位將軍要進京,怕你們路上吃不好,特意親自下廚做的一些吃食,請二位將軍帶着路上吃。”
慶生和莫紅綢都很感動,慶生更是深深地覺得,比起王爺,王妃才真是知道疼人呢,像這種要過大年了才把人趕去京城的事,也就王爺辦得出來。
不過,想想也是皇上閒的大發了才下這樣的旨意,就不能讓人好好地過個年嗎?
送走慶生和莫紅綢,年也就越來越近,凌小柔每天忙着準備過年時要用到的菜譜,往年都是衛兵們在寧遠王府一起過年。
今年因江蒙國遊人到來,不知道他們會在大衍國逗留多久,若是一路深入大衍內地,陪着他們的衛兵們也就不能趕回來在寧遠王府過年了,結果他們只在渭城府待了幾日,買了些東西,說了些莫名其妙的話,做了些莫名其妙的事,然後就回國了。
閒下來的衛兵自然就要回寧遠王府過年,雖然離鄉背井,但能跟寧遠王及其家人一起過個熱鬧年,可比陪着江蒙人有意思多了。
更不要說今年寧遠王府添了三個小主子,他們還等着爲三位小主子送禮物呢。
這人一多,要準備的也就多了,去年還因爲渭城府事務繁忙,年過的有些簡單,今年剛從江蒙國那裡賺了銀子,大家也都在渭城府立穩了腳,就打算好好地過個年,東西也準備的比以往都精緻。
除了王府裡的下人每人都發了四套新衣,賞銀也少不了,在吃食上凌小柔也是下了大功夫,比當初在皇宮裡準備的滿漢全席還下功夫,連那些自立門戶的大廚們也被召回來不少,就爲了給王府準備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