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傑對於在幾年之內將這套垂直起降發動機系統進入實用化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公司的整個團隊對此也是信心滿滿。
有了這麼一套動力強勁的發動機系統,至於是用在隱身版戰鬥機還是用在常規的戰鬥機上面就看客戶的需要了。
華興集團公司旗下的華科航空科技公司已經在研發常規氣動佈局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也是爲了給洪湖船舶集團公司推出的輕型航母配套,造價也會控制在幾千萬美金左右。
現在國內戰鬥機出口的情況非常好,安息國和巴巴羊從華科航空科技公司之前採購了兩百架的殲15,巴巴羊還從成飛集團公司採購了大量的梟龍戰鬥機,而洪都集團公司每年也是出口大量的教練機和殲轟九戰鬥機。
這些出口的戰鬥機基本上都是搭載永瀚航空科技公司的發動機,而航發集團公司的發動機都是國內在使用。
因爲永瀚航空科技公司的第一代發動機成熟的時候航發集團公司的發動機還未成熟,所以搶佔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份額,現在航發集團公司的發動機成熟後永瀚航空科技公司的第二代發動機也開始成熟起來,兩者之間的技術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也是因爲永瀚航空科技公司的第一代發動機批量生產後,成飛集團公司和洪都集團公司在發動機上面就不再受到大毛和二毛在發動機上面的制約,開始批量出口。
成飛集團公司和巴巴羊聯合研發的梟龍在發動機上面不受制約,同時國內的航電技術隨着國內的半導體產業起來後,國產軍用的航電設備產品實現了全部國產化,報價比之前更低了,像梟龍的報價在1600萬美金左右,實現了“白菜化”,在國際上也是賣得相當好,就算是這個價格也是讓成飛集團公司保持了足夠的利潤。
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向梟龍提供的這種發動機因爲已經非常成熟了,價格在160萬美金的樣子,比之前大毛提供的RD-93發動機報價在238萬美金的發動機價格便宜了三成,性能更高,質量更好,而且還不限量,成飛方面自然全部用上了這種發動機。
而殲十戰鬥機現在使用的也是永瀚航空科技公司的另一款推力在十四噸的發動機,報價在300萬美金左右。
永瀚航空科技公司還有一款推力在十六噸以上的衡山4C發動機,動力性能是不輸鷹醬F119發動機的。
到現在永瀚航空科技公司也是研發出了第二代核心機,設計推力超過了二十噸,技術水平跟鷹醬的F135發動機是看齊的。
能做到這個程度主要還是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在高溫合金材料製備和加工工藝以及燃燒室技術上有幾位天才人物。
柳富平在高溫合金材料上面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而康斯坦丁在燃燒室技術上已經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像這樣的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永瀚航空科技公司也是給了這麼一批人才施展拳腳的空間,而且碰上了楊傑這麼一個不斷砸錢搞研發的大老闆,十來年時間裡面自己掏錢砸進去了接近兩百億美金,其強度甚至比鷹醬軍方往航空發動機上面砸錢的程度還要厲害!
也正是這種十來年瘋狂砸錢的舉動也是讓楊傑自己這家公司終於是搞定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關,讓永航航空科技公司設計生產製造的發動機成了一流的產品。
華興集團公司在楊傑的精心打造下賺錢的能力也是真的非常厲害,再加上又有自己的金融體系,融資的能力非常強,這才支撐起了楊傑一個又一個燒錢的項目,而燒掉的錢變成了一項又一項的技術專利,讓整個華興集團公司也是受益無窮,產品線技術含量高,而且很多還是獨門技術,非常具有市場競爭力,原本砸進去的錢又滾雪球一般回到了集團公司的手裡,而且還更多。
別的不說,研製航空發動機的技術也是轉移到了華興集團公司旗下衆多的產品線上,超精細加工工藝和材料已經在其他的高端產品上面使用,進氣涵道和燃燒技術和齒輪箱技術讓中原汽車集團在動力總成方面那也是得到了巨大的進步。
當然,華興集團公司其他子公司在其他方面的技術專利也是讓永瀚航空科技公司獲益匪淺。
華興集團公司內部之間高效快捷的共享技術專利機制讓華興集團公司彼此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一個有機整體,也是大幅降低了研發經費的浪費,也爲各個子公司帶來了更多的收益。
“小杰,華興集團公司在航空發動機技術上面已經做得這麼好了,中央的意見也是希望你們能儘量地出口,最好也能帶着航發集團公司走出國門外。”
張海平說道。
楊傑聽到這句話,也明白中央和軍方是想扶植航發集團公司起來,讓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在發動機業務上讓出更多的國內市場份額。
永瀚航空科技公司現在已經建立了多個產品系列,軍用和民用的產品線都有,航發集團公司現在主要是集中在軍用航空發動機上面,主要是用在蘇系戰鬥機上面,在民用產品上面市場份額也很少,現在每年產量不到不到五百臺,技術跟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差距也是不,確實是壓力很大。
自從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在航空發動機技術成熟後軍方已經停止了從國外進口航空發動機,這部分的市場一大半被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個拿走了,民用航空發動機進口的比例也是在下降,也是因爲國內的航空公司也是從永瀚航空科技公司採購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之前軍方從國外進口規模在上百億,而民用航空發動機從海外進口的規模在400多億,現在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十來年時間裡面卻是將很大的一塊蛋糕給拿到了手裡,而且還通過出口無人機、戰鬥機、民用客機也是讓發動機大量出口。
相比較而言,航發集團公司到現在軍用發動機才成熟,而且產品線不齊全,主要集中在12噸到15噸的發動機產品,而市場長期需要的3到5噸、7到10噸,航發集團公司基本上是空白,就更不用說民用版的了。
而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在產品線上十分完整,中小涵道比渦輪發動機從500公斤到1噸級別的一直到26噸的都有,大涵道比渦輪風扇從數噸的一直到30噸級別的都有,現在還在研發40噸級別的,也是爲之後更大的F250客機做準備。
爲此中央高層也是有些着急,航發集團公司成立後整個公司加起來的人員差不多有十來萬人員,每年創造的營收只有一百多億,航空發動機業務中代工的部分佔到了不小的比例,自己設計生產製造並且賣出去的發動機比例並不是很大,這個成績跟永瀚航空科技公司比起來就非常難看了。
現在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已經不從事代工業務了,轉爲全部生產自己公司設計開發的航空發動機,訂單多得忙不過來,一部分的訂單隻得交給航發集團公司來代工。
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只有兩萬來人,直接從事航空發動機生產的人員只有四千多人,而且楊傑也沒有要進行招募更多員工的想法,工廠也是不斷地添置更多的機器人和高端數控機牀來完成更高的數字自動化生產線,同時也在發動機裝配工藝流程設備和人員培訓和麪絞盡腦汁。
王永林來自於羅羅集團公司,永瀚航空科技公司也是把羅羅的精髓都給學到了,而且從國內外蒐羅了一大批的工程師,再加上華興集團公司這麼多年匯聚過來的二十來萬的工程技術人員不斷地進行各種研發,爲永瀚航空科技公司的設計研發製造方面帶來強大的助力。
比如公司在攻關發動機這套三軸承齒輪箱技術那是華興集團公司的所有頂尖的專家都是聯合起來開發,很多的子公司研發部門都是承擔了研發任務,光是這麼一套極爲複雜的齒輪箱參與到裡面的科學家、高級工程師的數量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當年爲了搞這麼一套三軸承發動機羅羅集團公司差點被整破產,不過三轉子的技術對防止喘振、高壓縮比、高旁通比、適合轉速的巨大差別這四個方面非常重要。
但是三轉子結構中內、中、外三個套軸高速、大功率旋轉,在結構動力學方面,尤其是振動、共振、過臨界轉速、三個轉子的統籌控制等方面,技術難度難以想象,簡直是工程師的噩夢。
永瀚航空科技公司也是耗費了七年時間才讓自己設計的這套三轉子結構發動機技術成熟了,這才用在第二代核心機結構上面。
羅羅在三轉子結構發動機技術上是最爲厲害的,大毛在這方面玩得也是很溜,永瀚航空科技公司現在成爲了新玩家加入了這個領域。
可以說永瀚航空科技公司在航空發動機整體技術上已經是世界頂尖高手之一了,而國內的航發集團公司在這這些方面還真的差得有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