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新年快樂(二)

力子再三斟酌後,就擬好了通電稿。

羅榮桓一看,見邵力子的通電總共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說他現在很安全,請林主席、蔣委員長和在南京的親朋故舊不要擔心。第二層意思是說日本加快侵略步伐,步步進逼,而我國目前四分五裂,尚未做好全面抗日準備。這樣下去,一旦日寇全面侵華,則必然導致軍隊一敗塗地,國土大片淪喪。現紅軍攻佔陝西后,願與國府進行談判,以和平手段解決兩黨爭端,聯合起來,團結抗日。希望國民政府站在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角度,與紅軍展開談判,停止內部爭鬥,早做抗日準備。第三層意思是說他本人願意爲兩黨談判奔走,爲實現國內和平盡綿薄之力。

羅榮桓想想,以邵力子的身份,能這樣說已經很不錯了,就握着邵力子的手錶示感謝,並邀請他到臨潼去遊覽。

邵力子心想,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希望停止內戰,你謝我幹什麼?臨潼是不錯,不過現在還不是去遊玩的時候。再說,我是國民政府的陝西省主席,哪裡用得着你來邀請我?就對羅榮桓說:“臨潼就不去了,今天是大年初一,想必楊虎城和其他十七路軍將領的家屬們現在都在擔驚受怕。這人老了就念舊,我想和他們見個面,招待他們吃頓飯,也算是我對17路軍將士的一點心意。

不知道貴軍能否行個方便?”

羅榮桓大喜,這邵力子簡直是太配合了,想什麼他就做什麼,忙對邵力子說:“邵先生客氣了,我馬上就安排,爭取晚上大家在一起聚聚。對了,邵先生還有什麼其他要求,儘管提。只要有利於團結抗日,我們無不從命。”

邵力子說:“我知道你們是真心想團結抗日,是真正地替國家和民族着想。要是南京政府的同仁們能和你們一樣想,事情就好辦了。可惜,大家的看法有分歧,團結抗日說着容易,做起來難啊!”

羅榮桓斬釘截鐵地說:“我們人爲民族爭解放、爭自由、爭獨立的決心可昭日月!再難我們也要努力去做。我相信國民黨內也不都是鐵板一塊,象邵先生這樣識大體顧大局的仁人志士也不在少數。只要我們大家團結努力,我相信蔣介石早晚是要改弦更張的。否則,他也不配領導一民!”

邵力子談了口氣,說道:“蔣委員長這個人,哎,他也不是不想抗日,關鍵是度量小了點。不過,看現在的情況,你們紅軍兵威正盛,他打又打不過,可能會接受團結抗日主張地。等恩來先生來了,我得問問他,雖說是談判,但要價也不能太高,否則,是達不成協議的。畢竟,國民政府的實力遠遠大於你們紅軍啊!”

兩個人又談了一會兒,羅榮桓就去通電了。

此時。在廣元。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也正在與楊虎城地代表交談。

楊虎城派去地代表是38軍中地員閻要。閻要是陝西葭縣人。黃埔一期畢業。1926年入黨。1927年參加清澗起義。後受命進入高桂茲部隊做兵運工作。現任17路軍警衛團地團長。

閻要到廣元已經有幾天了。回到紅軍隊伍。閻要感到特別高興。這幾天他除了見周恩來、劉伯承彙報楊虎城地想法外。其餘時間都是在一軍團度過地。

一軍團軍團長是黃埔四期畢業。聶榮臻政委是黃埔軍校地政治教官。是他地老師。因此。到一軍團他感到分外親切。

看到紅一軍團兵強馬壯。武器裝備也比17路軍好地多。閻要心情就非常好。這幾天他吃住都在一軍團。沒事就和聶榮臻、一起。談黃埔軍校、談十七路軍、談中央蘇區地事情。年三十晚上。閻要還參加了紅一軍團地聯歡晚會。與同志們一起聯歡。心情也徹底放鬆了。把楊虎城委派他和談判地事情也忘到了九霄雲外。

在閻要此時地心裡。已經忘了他十七路軍警衛團長地身份。只記得自己本身就是員。就是紅軍。他準備向中央領導提出來。不再返回十七路軍。就留在一軍團工作。

初一早上,在一軍團吃過餃子,本來想跟着聶榮臻政委一起,與各部隊看望戰士們,紅軍總部的通訊員來找他,說劉參謀長找他。

到了紅軍參謀部,劉伯承要求他立即返回安康,向楊虎城講明紅軍立場,三條路由他任選:第一條是將十七路軍改編爲紅軍第十軍團,由楊虎城任軍團長,政委由中央委派,部隊按紅軍部隊進行改造;第二條是將十七路軍改編爲陝西人民抗日自衛軍,紅軍軍團級編制,受紅軍總部領導,可以駐防在安康或銅川地區,部隊保留一定獨立性,除派政治幹部外,軍事主官一律由楊虎城任命;第三條路是退出陝西,撤到河南去,不得再進攻紅軍。三條路必須儘快選一條,因爲紅七軍團軍團長劉一民同志昨天晚上已經下令,命令紅七軍團地紅11師向安康方向運動,準備武力解決十七路軍。

閻要有點不相信,十七路軍雖然在萬源丟了一個旅,但還有四個旅十四個團的部隊,三萬多人馬呢,一個紅11師就想武力解決十七路軍,恐怕有點不現實。

閻要向劉參謀長報告說,要想武力解決十七路軍,一個師肯定不行,紅七軍團是不是有點託大了。如果中央真的要武力解決十七路軍,是不是考慮再多派點部隊,讓紅一軍團拉上去。

劉伯承參謀長搖搖頭:“閻要同志,你不瞭解我們的七軍團,也不瞭解我們的紅11師。我告訴你吧,何健的三個師、薛嶽地萬人、胡宗南的第一師都是被七軍團解決地,而且傷亡比都在1:1C內。這個紅11師就是紅七軍團的頭等主力師。要知道,紅七軍團在渭南還有一個獨立第二師,在西安還有炮兵團、重機槍團、騎兵團、警衛團、工兵團、輜重團,都已馱馬化

度很快。我估計,如果楊虎城不接受我們地三個一民軍團長很快就會親率西安部隊南下,支援11師作戰。到時候,十七路軍的歷史可能就徹底結束了。”

閻要問劉參謀長,難道紅軍中還有比一軍團更強大地軍團?

劉伯承笑笑:“無論兵力還是裝備,紅七軍團都比紅一軍團強大的多。我告訴你吧,紅七軍團不但有三個主力師,最近又新編成了四個獨立師。如果是他們全軍團一起上,十七路軍恐怕連還手的能力都沒有。胡宗南部隊裝備那麼好,也僅僅是稍作抵抗就毀滅了。因此,中央想讓你迅速趕回十七路軍,向楊虎城將軍講明情況,我們真誠希望他加入紅軍,同我們一起抗日。如果他實在不願意,看在十七路軍相對紀律較好、楊虎城將軍本人又同情我們的份上,我們會命令紅11師不得輕易攻擊,讓十七路軍平安退出陝西。”

閻要問道:“參謀長,如果楊虎城不接受改編,也不願意退出陝西,但願意簽署停戰協議,保證不與紅軍對抗,能不能准許他在安康駐紮呢?”

劉伯承又搖搖頭:“那不可能,從安康隨時可以北上襲擊西安,對我們根據地威脅太大。紅七軍團負責陝西防務,他們不會坐視十七路軍就這樣呆在安康的。”

閻要感覺現在的情況對楊虎城和十七路軍很不利,有可能會選擇第二條,改編爲陝西人民抗日自衛軍,但也不排除他選擇退出陝西,關鍵是要搶在蔣介石拉攏楊虎城前面,施加壓力,促使楊虎城和十七路軍將士接受我黨改編。

閻要把自己的想法對劉伯承說了後,又提出如果楊虎城選擇退出陝西,可不可以將十七路軍中我黨掌握地力量撤出來?同時也提出自己想返回紅軍主力工作,不想再回十七路軍。

劉伯承明確答覆,如果楊虎城選擇撤出陝西,我黨掌握的力量立即撤出,迴歸紅軍主力,利用自身是陝西人地有利條件,參加建設展新陝西的工作。

至於對楊虎城施加壓力的事情,軍事上不用了,萬源方面有四方面軍部隊,相信七軍團必然會做妥善安排。

對閻要提出的不願返回十七路軍的問題,劉伯承參謀長深情地說:“閻要同志,你沒提出來之前,中央已考慮了這個問題。本來想直接安排你地工作,讓楊虎城再派談判代表過來。但考慮到你在十七路軍警衛團的影響,決定還是要派你回去。不過,這是黎明前地行動,曙光就在眼前。如果楊虎城接受我軍改編,你們還要在楊虎城部揮作用。如果他不接受改編,你和同志們都撤出來,現在的形勢很好,我們不需要再在那裡浪費時間和精力,陝西需要大量熟悉情況的幹部,有更重要的工作等着大家呢!”

閻要聽劉參謀長這樣一說,心情格外高興,就和長告辭,騎馬返回十七路軍去了。

邵力子的通電一表,張羣就驅車去找蔣介石了。

雖然是大年初一,但由於戰事不順,蔣介石也沒有心情象往年那樣陪各路要員寒暄,帶着宋美齡躲在湯山別墅,一個人靜靜地研究劉一民記佈會的材料。

越研究心裡就越煩,這真地是能人輩出,一個就已經收拾不住了,現在又冒出來了這個劉一民。看他在記佈會上的說法,簡直就是要把陝西建成經濟達、軍力強盛地後方大基地。要是讓他真的搞成了,那陝西不就永遠是地了麼?

蔣介石知道,這劉一民既然能想到這些,那是一定要這樣做的。如果給了他時間,讓他從容部署,恐怕陝西就成了一塊磁鐵,會把大量地資金、技術人才都吸引到陝西去的。到時候,和國民政府,誰更有號召力、誰更有權威就很難說了。

看來,陳誠、楊永泰、賀國光他們已經被紅匪嚇破膽了,靠他們去謀劃和指揮剿匪怕是不行了。得換將,還得采取對付江西蘇區的辦法,用碉堡和公路網把紅匪困死在陝西,最後用大軍一字排開,滾鐵桶,徹底把紅匪碾碎。

就在蔣介石絞盡腦汁,思謀對付紅軍的辦法時,張羣來了。

張羣進來後,先去向宋美齡問了新年好,然後就進了蔣介石湯山別墅的書房。

兩個老同學互致新年問候後,張羣直接就把抄錄的邵力子的通電遞了過去。

蔣介石看了一遍,半天不語。

張羣看蔣介石沒有反映,就說:“委座如果願意與談判,這邵力子倒是一個合適的人選。辛元老,北伐名宿,陝西省主席,又素有清名,共黨對他沒有太大地敵意。”

蔣介石嗯了一聲,說道:“可以讓邵力子搭橋,工作還是你去做。我今天給你交個底,我是不會與談判的,你要與他們虛與委蛇,儘量麻痹他們,爲我整頓軍事爭取時間。”

張羣想不到蔣介石內心裡還是要用武力解決問題,就勸到:“委座,與其我們和死拼硬打,虛耗國力,不如讓去與日本人打,借日本人的手消滅他們,這是借刀殺人之計。”

蔣介石的眼睛瞪的溜圓,目光直刺張羣,壓得張羣有點喘不過氣來。

蔣介石見張羣額頭上直冒汗,這才笑了笑:“嶽軍,你不懂,是不會上當的,他們纔不會去與日本人死拼呢!、周恩來,都是一代梟雄,奸猾的很。他們要的是地盤,要的是時間,有了地盤和時間,他們很快就會展壯大起來地。到時候,他們就會依靠赤俄的幫助,赤化全中國,讓我國傳承幾千年地文化道統蕩然無存。

對於和紅匪,只有一個字,就是剿。”

張羣確實迷惑不解,這昨天晚上剛剛議定的以談爲主,今天怎麼就變成了殺氣騰騰地剿呢?

正要勸蔣介石慎重考慮,就聽蔣介石說道:“還有一事

煩嶽軍,你去西安與共匪談判時,要先到太原,見告訴他,必須全力防守黃河沿線,嚴防紅匪向東流竄。另外還要組成西進兵團,渡過黃河,向西安進攻。我這裡有封信,你要親自交到閻錫山手裡。過罷年,我會親自到重慶和洛陽,部署剿匪事宜。”

張羣覺得蔣介石簡直象在做夢,閻錫山會聽他的調遣,去向西進攻麼?如果閻錫山能聽他的命令,就不會有中原大戰了。

張羣覺得,無論是作爲老同學,還是作爲部屬,自己都有義務勸勸蔣介石。就說:“委座,閻錫山也好,李宗仁也吧,現在都不會服從中央命令的。現在情況變了,不是我們圍剿江西匪區地時候了,這些軍閥實力派都怕打敗仗,他們不會再跟隨中央去淌渾水了。與其把精力和錢財花到閻錫山之流身上,還不如集中精力編訓我們的德械師。時間不等人,我看日本人這次在察東挑起地事端,遠遠沒有結束,局勢怎麼演變現在還不好說。

我們還是應該抓緊與談判,騰出時間和精力編訓部隊,防備大的事變的生。”

蔣介石有點不耐煩了,直接揮手斥道:“你不要再說了,楊永泰、賀國光、陳誠、你,你們幾個已被紅匪嚇破了膽。昨天晚上,我看在守歲的份上,沒有批評你們,你們是越來越狂妄了,竟敢非議國家大政。你要永遠記住,是我們的天敵,一日不除,國無寧日。你的任務就是去與談判,要讓他們相信,政府是有誠意地,讓他們放鬆警惕。同時要求他們交還侵佔的川北地區,不得向陝西以外地地區擴張。無論如何,要爲我的軍事部署爭取3個月地時間。等我完成部署,就要揮軍殺向陝西,生擒、周恩來、朱德等匪。”

張羣心想,昨天晚上是你徵求我們意見,今天早上就變成了我們幾個非議國家大政,簡直是莫名其妙。打吧,打吧,不碰個頭破血流,你是不會回頭的!

深悉自己老同學手段地張羣,不敢再勸,只得請示是不是個公告聲明之類的東西,迴應一下的談判倡議和邵力子的通電?

蔣介石不冷不熱地說:“可以。”

張羣只好拿着蔣介石給閻錫山的親筆信,灰土土地離開了湯山溫泉,回去準備通電和組織談判小組了。

張羣走後,蔣介石不在看劉一民記佈會的材料,開始研究軍事地圖了。

劉一民帶着倪華準備先到輜重團駐地去,因爲劉一民估計,輜重團門口,此時一定是擠滿了領口糧的災民,他要讓這個讀了一肚子洋書、從來不知道爲吃穿愁的貴小姐,體會一下民間疾苦,從心底真正感受爲什麼要鬧革命。

沒有想到,還沒有到輜重團駐地,在工兵團駐地就遇見了領口糧的饑民隊伍。

大年初一的上午,太陽懶洋洋的,照在長長的領口糧的隊伍身上,抵消不了衣衫破爛帶來的寒冷,不少人都是胳膊夾着裝口糧的口袋,雙手抄在袖子裡,清鼻涕流着,渾身瑟瑟抖。

由於要口糧的人太多,即令是西安原省、市政府糧食倉庫的存糧不少,可也架不住這麼多人來領。所以吳徵就規定,每個人只准領20斤米或麪粉,等過了年再想辦法。

劉一民趕到的時候,工兵團已經在駐地門口支起了三張桌子,戰士們指揮着領口糧的饑民,分三路同時放口糧。就這速度也不快,後面的隊伍還是排的很長。

工兵團團長何明亮剛剛調任獨三師參謀長,現在率領全團的是政委任超然。看見軍團長和倪醫生過來,忙上來報告。

劉一民讓任超然組織好放口糧,自己領着倪華站在一邊,默默地打量着領口糧的羣衆。

隊伍中有個老人凍的支持不住,倒在了地上。倪華趕忙走了過去,用手一摸他的額頭,感覺高燒的很厲害,就喊來幾個戰士送他去紅軍醫院治療。

戰士們把老人擡走後,一個領口糧的男子就說:“這位紅軍長官太太真是好心腸,這老頭有福啊!”

倪華說道:“老人家都餓暈了,救他是應該的,算不了什麼。我們不能眼看着他餓死。”

那男子說:“紅軍真好,紅軍來之前,這西安城裡哪天沒有百八十個餓死的啊?這還是好的,前年劉振華圍西安的時候,西安城裡餓死的人多了。慘啊!”

倪華睜着一雙漂亮的大眼驚奇地問:“國民政府不是進行賑災了麼?不是運了大批糧食、還籌集了不少錢麼?”

那男子搖搖頭:“我不知道什麼國民政府,也沒有見過國民政府的糧食,我只知道民國十八年的時候,陝西餓死了二百萬人,西安人把路兩邊的樹皮都啃光了。餓死在街上,還有人擡出去挖個坑埋了,要是餓死在偏僻的地方,就直接喂野狗了。”

倪華聽後半天說不出話來,默默地走到劉一民身邊,說我們走吧。

劉一民看倪華震動比較大,覺得已經有點效果了,就帶着她離開了工兵團住地,去看大雁塔。

大雁塔建於唐貞觀22年,矗立在大慈恩寺內,因唐代高僧玄奘在此主持而名聲遠播。大慈恩寺是大乘佛教聖地,可惜戰火損毀,此時的大慈恩寺是唐代大慈恩寺的西園,重建於明清時期。不過大雁塔確是唐代建築,經歷一千多年的風雨而依然巍峨挺拔。

大年初一的上午,大雁塔前看上去還很熱鬧。耍雜耍的藝人、賣小吃的攤販、攜家帶口來遊玩的市民,還有紅軍戰士夾雜其間,看上去確有些春節的氣氛。

各位書友大大,山人無以爲報,只能努力寫作,爭取讓各位讀的爽,讀的有滋味。謝謝各位!請繼續投票支持。謝謝!

第1209章 白菜白,蘿蔔青(續)第778章 國共合作新模式第955章 珊瑚壩機場第247章 沸騰的天津(六)第965章 攻佔石門(五)第1049章 北上先遣小隊(續)第967章 發財了,發財了第349章 匹馬入徐州第392章 東望青島(二)第1109章 勢如破竹(續)第284章 臨清保衛戰(三)第784章 《論共產黨員修養》第798章 樋口季一郎第1117章 契入點第1541章 圍獵黃海第1042章 杏花雨第1415章 給老子捅了他第178章 發展(二)第316章 揮師東進(七)第1316章 上菜了第718章 風雷動第1014章 隕滅第101章 波瀾(五)第352章 蒙山之陽第474章 冷槍冷炮運動(五)第27章 再戰小水(一)第702章 南打北拉(八)第1073章 錘與砧(續)第1458章 兵敗如山倒第246章 沸騰的天津(五)第450章 大鬧濟南城(五)第394章 東望青島(四)第1067章 化整爲零第853章 沈鴻烈走了第1225章 東北人民抗日聯軍第780章 西尾壽造再次登場第24章 紅軍後衛團第1350章 激戰長春(一)第1171章 呻吟的佐世保第1381章 科學無國界(續)第823章 用肩膀搭建的浮橋第278章 地獄焰火(三)第1207章 姚家宅(續)第1036章 沐猴而冠(續)第340章 蔣介石的決斷第771章 尹集第677章 醋意第284章 臨清保衛戰(三)第598章 卻敵第849章 沙揚娜拉第747章 高敬亭事件(續)第195章 襲取太原(九)第616章 傳達第1386章 琢磨第1385章 科爾沁風暴(下)第1362章 激戰長春(十三)第90章 成都風雲(四)第1261章 蛙跳戰術第415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第509章 景芝古鎮第1074章 火燒雲第7章 紅十八團代理團長第517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四)第193章 襲取太原(七)第1250章 死守待援第1403章 政治爲主、軍事爲輔第1097章 漫長的一天(中)第672章 烈火陣第1032章 驚聞第490章 武漢上空的鷹(六)第6章 激戰古嶺頭第1016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上)第1170章 八幡制鐵所的大火(續)第637章 笨蛋元帥第1044章 乾隆寶劍第861章 強渡封鎖溝(續)第151章 天水會戰(五)第606章 彙報(續)第1540章 大進軍第554章 劍指濟南第81章 古藺(二)第1346章 攻入長春第495章 炸了鍋了(續)第427章 黃河夜話(一)第596章 喜極而泣第538章 青州戰記(五)第554章 劍指濟南第848章 正太商行血案第588章 截殺第112章 鏈黴素第541章 寺內壽一橫插一槓第1535章 晉綏一統(續)第1509章 津門鏖兵(中)第759章 惡人先告狀第1118章 葉、項留任山東第45章 餘韻(五)第1043章 莫西、莫西第773章 攻佔靈璧第679章 安丘事變(一)第1368章 火!火!火!
第1209章 白菜白,蘿蔔青(續)第778章 國共合作新模式第955章 珊瑚壩機場第247章 沸騰的天津(六)第965章 攻佔石門(五)第1049章 北上先遣小隊(續)第967章 發財了,發財了第349章 匹馬入徐州第392章 東望青島(二)第1109章 勢如破竹(續)第284章 臨清保衛戰(三)第784章 《論共產黨員修養》第798章 樋口季一郎第1117章 契入點第1541章 圍獵黃海第1042章 杏花雨第1415章 給老子捅了他第178章 發展(二)第316章 揮師東進(七)第1316章 上菜了第718章 風雷動第1014章 隕滅第101章 波瀾(五)第352章 蒙山之陽第474章 冷槍冷炮運動(五)第27章 再戰小水(一)第702章 南打北拉(八)第1073章 錘與砧(續)第1458章 兵敗如山倒第246章 沸騰的天津(五)第450章 大鬧濟南城(五)第394章 東望青島(四)第1067章 化整爲零第853章 沈鴻烈走了第1225章 東北人民抗日聯軍第780章 西尾壽造再次登場第24章 紅軍後衛團第1350章 激戰長春(一)第1171章 呻吟的佐世保第1381章 科學無國界(續)第823章 用肩膀搭建的浮橋第278章 地獄焰火(三)第1207章 姚家宅(續)第1036章 沐猴而冠(續)第340章 蔣介石的決斷第771章 尹集第677章 醋意第284章 臨清保衛戰(三)第598章 卻敵第849章 沙揚娜拉第747章 高敬亭事件(續)第195章 襲取太原(九)第616章 傳達第1386章 琢磨第1385章 科爾沁風暴(下)第1362章 激戰長春(十三)第90章 成都風雲(四)第1261章 蛙跳戰術第415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第509章 景芝古鎮第1074章 火燒雲第7章 紅十八團代理團長第517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四)第193章 襲取太原(七)第1250章 死守待援第1403章 政治爲主、軍事爲輔第1097章 漫長的一天(中)第672章 烈火陣第1032章 驚聞第490章 武漢上空的鷹(六)第6章 激戰古嶺頭第1016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上)第1170章 八幡制鐵所的大火(續)第637章 笨蛋元帥第1044章 乾隆寶劍第861章 強渡封鎖溝(續)第151章 天水會戰(五)第606章 彙報(續)第1540章 大進軍第554章 劍指濟南第81章 古藺(二)第1346章 攻入長春第495章 炸了鍋了(續)第427章 黃河夜話(一)第596章 喜極而泣第538章 青州戰記(五)第554章 劍指濟南第848章 正太商行血案第588章 截殺第112章 鏈黴素第541章 寺內壽一橫插一槓第1535章 晉綏一統(續)第1509章 津門鏖兵(中)第759章 惡人先告狀第1118章 葉、項留任山東第45章 餘韻(五)第1043章 莫西、莫西第773章 攻佔靈璧第679章 安丘事變(一)第1368章 火!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