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

面對皇帝突如其來的話,身後幾人皆是有些不解,不過一人卻是例外,那便是政務局大臣兼陸軍部大臣洪承疇。

衆人不解卻也可以理解,因爲當年探訪京營之時,他們都不在現場。

那是因爲崇禎三年,周遇吉起於京營中下級軍官,爲京營遊擊,得前右都御史御史張鳳翼推薦,更兼朱建慧眼識英才,故而直接啓用爲帝國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大臣,位列帝國大員。

至於李巖,當年不過還爲一舉人,京營之事,自然是不知情的。

卻說面對皇帝的感概,洪承疇心中那是知曉的。

短短兩年,軍紀煥然一新,卻是帝國之幸!也難怪乎,皇帝會是此般感概。

思及此處,洪承疇卻是上前道。

“帝國今日之幸,全賴陛下手段!”

聞此言,朱建卻是笑了笑道。

“亨九啊,此乃諸位臣工用心,朕不過慧眼識的汝等英才罷了!”

說罷,卻是轉身吩咐一旁的侍衛,取過一塊令牌遞了過去,吩咐幾句之後,卻是對幾位大臣道。

“諸位,今日朕當與諸位一閱這新軍雄風,看看我們曹將軍與揭將軍的帥才!”

此刻朱建嘴中的曹將軍,乃是號稱明末第一良將的曹文詔,此間卻是被朱建從遼東調出,用以訓練新軍,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授定國將軍【從二品,武散階】。

至於揭將軍,此人名喚揭重熙,字祝萬、又字萬年,號蒿庵,江西臨川湖南鄉揭家坊人,崇禎三年入帝國皇黨政治學院,一年後,以優異成績提前畢業,因成績突出,被朱建啓用爲陸軍部主事,後組建新軍,被任命爲新軍皇黨政務委員。

卻說對於皇帝所言,衆人皆是笑而不語。

當日皇帝要以僮僕爲軍,他們已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而曹文詔竟會主動請纓,至少在皇黨黨務內刊上面是這些寫的。

而此間,皇帝要他們陪同前來,他們卻正是要看看這僮僕爲軍,曹文詔卻是一個怎樣的訓練法。

但事情似乎並不像想象的那般簡單,就在衆人等待之際,事情竟是出乎了衆人的意料,那侍衛手持令牌,竟是連遞出令牌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推搡回來了。

“陛下,他們......他們.......”

當被衛士拿着火銃硬生生的給擋回來之後,那侍衛竟是有些哆嗦,想來作爲皇帝的侍衛,那曾有過這般羞辱。

要不是皇帝再三叮囑,不得用強,只怕侍衛早就打將進去了。

面對着彷彿受了奇恥大辱的侍衛,此間的朱建卻是一臉凝重。

“怎麼說?”

“回陛下,他們說,說是軍中規定,此間訓練時刻,軍營一概不接外客!”

“哦。”

對於侍衛這一說,朱建先是一愣,忽的卻是哈哈大笑。

“來,再持此物去試試!”

原來之前朱建給侍衛的不過是陸軍部頒發的通行令,很明顯此間這通行令是行不通的,但是通行令行不通,並不意味着朱建真就沒有更具有權威性的東西。

尚方寶劍!

寶劍或許沒有太多的象徵性意義,但一旦被赭黃色的布包裹起來,其意義便大不一樣,因爲象徵着的那是至高無上的皇權!

很是明顯,當接過尚方寶劍之時,那侍衛都是手心微微一顫,畢竟尚方寶劍這等物件那不是經常能夠見到的。

後面的事情自然隨着尚方寶劍的使用而水到渠成,當經過軍營之時,朱建卻是忍不住看了這門口的衛卒一眼。

玄色春秋常服,大檐帽,肩上標示金星,很明顯這是帝國軍校的畢業生,因爲帝國規定,玄色服飾爲軍校生特有,而新軍則是一律採用紅色軍服,象徵帝國的權威,很明顯這門口的衛卒還是剛來新軍不久的軍官,以至於連新軍的紅色軍服都還來不及領取。

而且那明顯還是一張很是年輕的臉!

“臣,新軍督管曹文詔(新軍黨務委員揭重熙)見過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此間突然造訪,很明顯曹、揭二人卻是顯得有些慌促,畢竟眼前的那是皇帝。

“二位卿家起身說話!”

“謝陛下!”

而起身之後,曹文詔卻是接着道。

“陛下,軍中兵卒怠慢陛下,卻乃臣之罪過,還請陛下責罰!”

而此間,聞聽自家將軍所言,那一旁跪倒在地的年輕軍官面色一變,他們心中清楚,明顯這是將軍在替自己攬去罪責,可是之前剛到軍營,將軍明顯就沒給自己好臉色,還要他們倆去守大營,此間爲何會是此般?

故而,其中一人卻是欲要起身,在他看來,這事卻是與將軍無關,他不需要這般求情,只不過就在那年輕軍官剛欲起身之際,卻是被身旁另一年輕軍官給拼死的壓下了。

這一幕雖是作爲極爲隱秘,卻是依舊未能逃出朱建的眼眸。

此間,朱建卻是一陣爽朗大笑。

“曹將軍說笑了,將軍卻是何罪之有?當年細柳之事,文帝尚能寬乎,朕雖自比不如聖王,但此等胸懷卻還是有的!”

對於皇帝這一說,曹文詔雖說是行伍出身,但細柳之事卻也是知曉的。

此間曹文詔心中卻是有些犯迷糊了,皇帝自比文帝,那自己是誰?周亞夫?!

曹文詔雖然自負,但也還沒到這個地步,而就在曹文詔一時發愣之際,朱建卻是繼續說開了。

“當初朕新訂軍規,就是朕也不能違背,軍營重地,關係重大,本就不能隨意踏入,之前未能提前通知將軍,說到底卻是朕之過纔是啊!”

“臣不敢!”

皇帝向臣子道歉,那是皇帝的開明,但是臣子萬萬不可將皇帝的認錯當真事,哪怕他本就是件真事。

對於曹文詔的話,朱建卻是笑了笑,其實對於這樣一員猛將,朱建是很欣賞的,若是不然也不會讓他擔任新軍統帥。

“哦,對了,曹將軍,大明軍制,我帝國禁衛軍皆是紅色軍服,若是朕所記非差的話,將軍你這二位軍卒,當是我帝國軍事學院的學生吧!”

聞聽皇帝所言,曹文詔卻是回答道。

“陛下所言甚是,此二人卻是今早帝國軍事學院剛分到我新軍的軍事學院學生。”

說到此間,曹文詔卻是有些訕訕然。

目睹這一切,朱建卻是明白了什麼,卻是笑了笑道。

“年輕人磨練磨練總是好的!”

“陛下聖明!”

對於皇帝此言,曹文詔卻是立刻道。

“哈哈,曹大人,你啊!對了,這二位小將可否與朕報之姓名?”

此間,面對着皇帝這席話,那二人心中皆是一喜,很明顯皇帝對他們感興趣,而這意味着什麼,卻是不言而喻的。

“小將龍武班上尉張定國,小將龍武班上尉張文秀!”

卻說帝國軍校學制雖是三年,但這只是定製,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的,對於那些天賦突出的少年學員,帝國軍事學院卻是設立有龍虎班,也便是所謂的精英班,而對於龍虎班,同樣也有上中下之分,下者學制一年,中者學制半年,上者,只要通過考覈,時間沒有限制,而能夠剛一畢業,就能成爲上尉軍銜者,很明顯那得至少是龍虎中班出生。

而對於二人的話,朱建卻是明顯一愣,然而卻並不是因爲二人出自帝國軍校龍虎班,而是因爲二人的名字。

定國?!文秀?!

關鍵二人都姓張!

“汝等可都是陝西榆林府人?可又認識當年的‘八大王’張獻忠?”

聞聽皇帝突然問起此事,二人不免有些驚慌。

‘八大王’那是自家義父當年的稱號,皇帝陛下難道是要清算舊賬,可是義父不是已然歸順朝廷了嗎?而且還是皇帝當年親自赦免的罪責。

面對二人的臉色突變,朱建一時間卻是意識到了什麼,卻是笑道。

“汝等乃是帝國軍事學院的學生,學院由朕親自組建,汝等便都是朕的門生,故而卻是勿要心生他念,何況朕乃天子,一言九鼎,當年既然說是既往不咎,那便絕不再有任何變卦,只不過朕問及此事,卻是想確認一番。”

對於皇帝此言,二人卻是舒緩了一口氣。

“陛下,小將慚愧,張獻忠正乃我等義父!”

“哦。”

如今身份確認,毫無疑問,眼前二人,一人便是歷史上赫然有名,兩厥名王的晉王李定國,而另一人便是出師未捷的蜀王劉文秀。

第49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一)第16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六)第47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七)第87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二)第22章 慘烈!耀州之戰(一)第6章 黨規立,定官制!(二)第7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五)第35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四)第33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二)第1章 遼東事後,陝邊驚噩(一)第53章 科舉佈局,新式機械(四)第29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第93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八)第37章 尾聲,平遼之戰(四)第1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一)第76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一)第2章 謀變法,皇黨立!(二)第32章 十萬白銀,設校擴廠(二)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76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一)第46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六)第31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第33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一)第35 廢苛稅,罷王田(十六)第74章 鏖戰京師,大戰來臨(二十二)第79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一)第32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三)第48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第69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七)第48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第33章 鐵幕!平遼之戰(六)第22章 慘烈!耀州之戰(一)第5章 君臣交心,風雨同舟(二)第58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七)第5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三)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4章 謀劃陝西,剿與撫第53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四)第80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五)第6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二)第5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三)第51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二)第33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二)第4章 蒙古來使,煌煌帝國(四)第55章 科舉收網,帝國換血(二)第7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三)第48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第98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三)第19章 鐵壁!平遼之戰(四)第6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二)第96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一)第11章 八大皇商,民族敗類第2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第14章 鎮北關外,虎踞龍盤(二)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37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二)第24章 諸將齊聚,商戰局(二)第21章 鐵壁!平遼之戰(六)第8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一)第10章 八方風雲,戰事起(四)第30章 鐵幕!平遼之戰(四)第47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三)第46章 覆滅,四面楚歌(八)第51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二)第60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八)第5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一)第47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六)第86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一)第5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三)第5章 烏牛白馬,塞外之盟(一)第13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三)第6章 君臣交心,風雨同舟(三)第5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一)第51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第40章 夜訪良臣,主持京師(二)第16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三)第15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一)第35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四)第12章 口誅筆伐,聲名狼藉第59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八)第89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四)第47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六)第16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三)第45章 覆滅,四面楚歌(七)第49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五)第55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六)第7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三)第52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三)第35章 尾聲,平遼之戰(二)第3章 對話宦官,朱建之思第49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八)第18章 鐵壁!平遼之戰(三)第96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一)第92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七)第38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七)第78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三)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37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二)第44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四)
第49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一)第16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六)第47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七)第87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二)第22章 慘烈!耀州之戰(一)第6章 黨規立,定官制!(二)第7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五)第35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四)第33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二)第1章 遼東事後,陝邊驚噩(一)第53章 科舉佈局,新式機械(四)第29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第93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八)第37章 尾聲,平遼之戰(四)第1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一)第76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一)第2章 謀變法,皇黨立!(二)第32章 十萬白銀,設校擴廠(二)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76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一)第46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六)第31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第33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一)第35 廢苛稅,罷王田(十六)第74章 鏖戰京師,大戰來臨(二十二)第79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一)第32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三)第48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第69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七)第48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第33章 鐵幕!平遼之戰(六)第22章 慘烈!耀州之戰(一)第5章 君臣交心,風雨同舟(二)第58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七)第5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三)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4章 謀劃陝西,剿與撫第53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四)第80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五)第6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二)第5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三)第51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二)第33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二)第4章 蒙古來使,煌煌帝國(四)第55章 科舉收網,帝國換血(二)第7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三)第48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第98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三)第19章 鐵壁!平遼之戰(四)第6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二)第96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一)第11章 八大皇商,民族敗類第2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第14章 鎮北關外,虎踞龍盤(二)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37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二)第24章 諸將齊聚,商戰局(二)第21章 鐵壁!平遼之戰(六)第8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一)第10章 八方風雲,戰事起(四)第30章 鐵幕!平遼之戰(四)第47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三)第46章 覆滅,四面楚歌(八)第51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二)第60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八)第5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一)第47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六)第86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一)第5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三)第5章 烏牛白馬,塞外之盟(一)第13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三)第6章 君臣交心,風雨同舟(三)第5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一)第51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第40章 夜訪良臣,主持京師(二)第16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三)第15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一)第35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四)第12章 口誅筆伐,聲名狼藉第59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八)第89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四)第47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六)第16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三)第45章 覆滅,四面楚歌(七)第49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五)第55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六)第7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三)第52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三)第35章 尾聲,平遼之戰(二)第3章 對話宦官,朱建之思第49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八)第18章 鐵壁!平遼之戰(三)第96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一)第92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七)第38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七)第78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三)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37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二)第44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