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塊錢當十塊錢花

電影其實和創業差不多,每一個成功的導演,背後都有一個團隊。

早期,沒錢、沒名,想要有一批團隊支持自己,主要就是靠着關係和忽悠。

賈樟柯就是有不錯的口才,在當年,大一剛剛入學的時候,就以“我們一起拍電影吧”的口號,或者說是共同的理想,忽悠的一羣同學,死心塌地的跟他幹。

他的長期的搭檔,也一直是當初的那幾個93級的北影文學系的同學。

93年的北影文學系本科,一共只招收了12人,七女五男,有綽號叫做“七俠五義”。其中,顧崢、王宏偉是和賈樟柯一個寢室的。

年輕人在一起,自然喝啤酒,開“臥談會”。衆人年輕氣盛,對古今中外的電影批個夠,張藝謀算毛啊,陳凱歌算毛啊,拍的電影,咱都不愛看。胡扯了一通之後,衆人開始激動的喊出“我們一起拍電影”,拍的電影,顯然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題材,而不是迎合電影市場的題材。

這樣賈樟柯等人在入學不久後,就拍了一個成本1000元的廣告。其後,在95年,三人又搞出了《小山回家》,在香港拿了一個獎。靠着《小山回家》在香港拿獎,三人也開始受到香港同行的關注和欣賞,這給97年,他們籌劃的畢業作品《小武》拉投資,奠定了基礎。

《小武》拉到的投資其實並不多——區區的20萬元。但對於影視行業的新人而言,有人肯投資20萬元,也相當的難得了。

因爲,沒有名氣、沒有過去票房成績作爲資歷的青年導演,那個投資人錢多了燒得慌,願意投資給你練手混經驗?

所以,不少的青年導演出道,一開始往往是燒自己的錢,去練手,去混資歷!

絕大多數的青年導演自己籌集幾萬、幾十萬拍出來的片子,都是血本無歸,沒有搞出什麼名堂,於是,就黯然退出了殘酷的江湖。

而能夠拿別人的錢去拍電影,已是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這第一步的門檻都沒有邁出的導演,等於是一直在撲街,還沒有出頭機遇。

賈樟柯是北影文學系93屆的學長,今年正是他的畢業之年。電影學院的每一個畢業生,都深知出名要趁早,如果不能很快混出名堂,就有可能被殘酷的圈子所淘汰,只能去從事一個平庸的工作了。

所以,每一個畢業生,就希望儘快的證明自己,在圈內留下自己的名號,賈樟柯也並不例外。

作爲文學系的,賈樟柯寫劇本和電影評論,自然不會有問題。事實上,他的文筆也是相當好的,王啓年看到賈樟柯寫的劇本,就知道若是單純的比文筆,自己面對這個學長,未必有優勢。

當然了,王啓年不會因爲文筆不如人而自卑,畢竟,在他眼裡,文筆夠用就好,太好反而是負擔。文筆好,混小衆的文藝電影圈子,自是如魚得水,但想要讓票房大賣,更多還是靠劇情、創意、賣點之類的。

與賈樟柯交流了不久,王啓年就發現,這個學長是非常有想法,也非常自負的一個人。但卻對於迎合票房市場,卻是不屑的,他天性就是想要拍那種文藝電影的導演。

在後來,賈樟柯在海外屢屢拿獎,電影開始能夠在海外小衆的文藝院線發行,與市場化的大片比票房自是不如。

但藉助在拿獎拿到手抽筋而積攢的小衆口碑,片子在世界十多個幾十個國家放映,加起來拿幾百萬美元,甚至千萬美元的票房,還是很容易的。

再加上,賈樟柯是一個很會精打細算的導演,儘管是拍市場很小的文藝片,但他的投資規模很小,幾十萬、幾百萬就足夠了,所以,其拍的電影儘管票房數據看起來不多,但幾乎都是賺錢的。

不過,從《小武》開始,賈樟柯很多電影,根本就是沒有拿到國內的電影許可證,也沒有批准他去海外參賽。

屢教不改的情況下,也是上了國內廣電的黑名單,其拍的電影不少,但幾乎沒有一部在國內正規影院上映過。

若換王啓年處於賈樟柯的位置,應該趁着國際上的名氣還值錢的時候,向國內影視行業的主管部門低頭認錯,態度誠懇一點,配合一點,拍一點國內能上映的電影題材,能夠獲得國內市場票房之後,可能是前途無量的。

不過,這年頭流行的就是叛逆,你叫我不這麼幹,我偏要這麼幹,就是現在不少中二文青們的心態。等到未來心態成熟,不那麼二的時候,已經騎虎難下,轉型已經很難了。

再加上,賈樟柯在海外還有一點市場,能賺錢餓不死的情況下,也覺得沒有必要迎合國內的審覈政策了。

從這一點來看,王啓年覺得賈樟柯挺二的——專門跟人民幣過不去!

不過,換句話來說,賈樟柯從海外拉投資,在海外上映賺錢。而拍攝電影基本都在國內,等於是在國內投資和消費,給國內一些圈內人士提供露臉走紅的機會。對於同行的導演而言,他也是與世無爭,不會與別人搶國內市場的好人。

……

《小武》這部電影來源於賈樟柯早年寫的一篇小說,而這部電影能夠籌資拍攝,主要是香港攝影師餘力爲的功勞。

當然了,餘力爲也是剛剛出道不久,能力是有限的,僅能拉到20萬元的投資。這筆投資,一般導演是很難將之拍成像樣的電影。

不過,賈樟柯卻是非常用信心,因爲,他的口號的:“一塊錢當十塊錢花!”

能喊出這個口號,說明這個劇組是很摳門的劇組。

劇組衆人的片酬,少之又少,拍片是地點選擇在山西汾陽,是賈樟柯老家,一個很破很窮的中部小縣城。

劇組十多人,住最便宜的旅館,吃廉價的盒飯。一天在吃住方面,預算壓制在500塊錢以內。

此外,攝像機方面,是餘力爲提供,省去了一大筆租金。劇組的片酬什麼的,大多數是友情價。最貴的片酬,男主角、女主角也不過幾千塊錢的片酬。

1塊錢當10塊錢用。20萬元的投資,要拍出200萬投資的效果。

這樣的成本控制的能力,也就是摳門的技術,讓王啓年覺得挺值得效仿的。

因爲,電影也是一項投資,即使的文藝片,其實也是希望有投資收益的。很少有電影投資者和導演,一點也不在乎票房。能將1塊錢當10塊錢用,絕對比10塊錢當1塊錢用的導演,產生的投資收益率更佳。

對成本控制,也是有效避免虧本的方式!

第619章 爭議第263章 選角(二)第566章 新年新氣象第282章 結盟寰亞第72章 首映(四)第586章 良好的銷售勢頭第401章 版權戰略第170章 起點中文網(一)第552章 聯手軟銀第326章 PEACH-PIT(二)第628章 抄底水電股第479章 第六次聖盃戰爭(一)第574章 《龍蛇》熱潮(二)第87章 漫畫單行本(二)第574章 《龍蛇》熱潮(二)第286章 《飄渺》電視劇熱播第76章 井噴的票房第378章 股神王啓年第500章 收購玄機科技第633章 輕小說(一)第499章 沈樂平第505章 視頻會議第217章 鋪墊第213章 新片選角第579章 Netflix(三)第176章 四千萬大投資第395章 嘉禾新動作第129章 首映典禮第175章 新片《江湖》(二)第429章 兩phone爭雄(三)第75章 電影好不好看,關錢屁事第145章 遊戲的進度(一)第274章 大片時代第238章 抄底網易(一)第423章 技術標準第511章 大新聞第344章 來自淘寶的威脅第59章 拜見岳父岳母大人第508章 徐克(一)第637章 籌備(二)第166章 電子競技大賽(三)第637章 籌備(二)第346章 編寫劇本第630章 文娛保險第79章 王啓年講課第120章 後期製作第238章 抄底網易(一)第107章 不怕魚兒不上鉤第401章 版權戰略第270章 海外拍戲(二)第618章 採訪(二)第17章 籌劃首部學生作品第204章 畢業了第332章 收割第486章 如日中天的阿凡達,躺着數錢的IMAX第200章 話題性和票房第489章 王思聰第346章 編寫劇本第234章 首日票房第452章 《四大名捕》角色預告篇之冷血第609章 十億票房第89章 銷量大增第336章 恢復性增長的票房市場第554章 日元貶值紅利第148章 父母來京第633章 輕小說(一)第326章 PEACH-PIT(二)第612章 西遊降魔篇(一)第127章 看片會(一)第288章 大手筆(一)第326章 PEACH-PIT(二)第82章 我們一起來創業吧(二)第167章 電子競技大賽(四)第550章 因爲我是活在二次元的女孩第621章 院線公司上市(一)第20章 我們拍一部真正的電影吧!第343章 風水輪流轉第8章 七月,高考第434章 收購萬達院線(一)第255章 改編《海虎》?第290章 大手筆(三)第356章 王者歸來第541章 斗羅鬥破第438章 調整遊戲業務第320章 越來越火熱的遊戲市場第456章 《四大名捕》預告片第二彈第502章 《秦時》第三部第285章 神一般的投資第442章 IMAX 亞洲第426章 慈善版手機第256章 嘉禾的救命稻草第267章 戲裡戲外第521章 躋身世界五百強第199章 兩虎相爭第122章 過審第40章 雜誌樣刊第613章 西遊降魔篇(二)第274章 大片時代第386章 大格局(二)第496章 褒貶不一的觀衆反映
第619章 爭議第263章 選角(二)第566章 新年新氣象第282章 結盟寰亞第72章 首映(四)第586章 良好的銷售勢頭第401章 版權戰略第170章 起點中文網(一)第552章 聯手軟銀第326章 PEACH-PIT(二)第628章 抄底水電股第479章 第六次聖盃戰爭(一)第574章 《龍蛇》熱潮(二)第87章 漫畫單行本(二)第574章 《龍蛇》熱潮(二)第286章 《飄渺》電視劇熱播第76章 井噴的票房第378章 股神王啓年第500章 收購玄機科技第633章 輕小說(一)第499章 沈樂平第505章 視頻會議第217章 鋪墊第213章 新片選角第579章 Netflix(三)第176章 四千萬大投資第395章 嘉禾新動作第129章 首映典禮第175章 新片《江湖》(二)第429章 兩phone爭雄(三)第75章 電影好不好看,關錢屁事第145章 遊戲的進度(一)第274章 大片時代第238章 抄底網易(一)第423章 技術標準第511章 大新聞第344章 來自淘寶的威脅第59章 拜見岳父岳母大人第508章 徐克(一)第637章 籌備(二)第166章 電子競技大賽(三)第637章 籌備(二)第346章 編寫劇本第630章 文娛保險第79章 王啓年講課第120章 後期製作第238章 抄底網易(一)第107章 不怕魚兒不上鉤第401章 版權戰略第270章 海外拍戲(二)第618章 採訪(二)第17章 籌劃首部學生作品第204章 畢業了第332章 收割第486章 如日中天的阿凡達,躺着數錢的IMAX第200章 話題性和票房第489章 王思聰第346章 編寫劇本第234章 首日票房第452章 《四大名捕》角色預告篇之冷血第609章 十億票房第89章 銷量大增第336章 恢復性增長的票房市場第554章 日元貶值紅利第148章 父母來京第633章 輕小說(一)第326章 PEACH-PIT(二)第612章 西遊降魔篇(一)第127章 看片會(一)第288章 大手筆(一)第326章 PEACH-PIT(二)第82章 我們一起來創業吧(二)第167章 電子競技大賽(四)第550章 因爲我是活在二次元的女孩第621章 院線公司上市(一)第20章 我們拍一部真正的電影吧!第343章 風水輪流轉第8章 七月,高考第434章 收購萬達院線(一)第255章 改編《海虎》?第290章 大手筆(三)第356章 王者歸來第541章 斗羅鬥破第438章 調整遊戲業務第320章 越來越火熱的遊戲市場第456章 《四大名捕》預告片第二彈第502章 《秦時》第三部第285章 神一般的投資第442章 IMAX 亞洲第426章 慈善版手機第256章 嘉禾的救命稻草第267章 戲裡戲外第521章 躋身世界五百強第199章 兩虎相爭第122章 過審第40章 雜誌樣刊第613章 西遊降魔篇(二)第274章 大片時代第386章 大格局(二)第496章 褒貶不一的觀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