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重回貝湖

陸政東即將重回貝湖的消息在會議結束短短時間裡就傳遍了貝湖省內,一時間如驚雷乍響,陣陣迴盪,在整個貝湖大地上都激起了一層層的漣漪。

當然也在西部辦掀起了一陣波瀾,在陸政東得到準確的消息沒多久,楊永清道喜電話就已經過來了,電話裡沒有多餘話語,但是這麼久的接觸,陸政東也粗略知曉楊永清的一些想法。

楊永清是希望隨他去地方上,只是現在自己也是去向初定,楊凌峰是要接替到點的三峽辦主任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到時候他纔有可能就任代理省長,現在還遠談不上其他,

不過楊永清也算是自己在西部辦裡邊一個知根知底也能夠談得來的人,陸政東對於其能力也還是很認可,楊永清想跟着自己下去,這個意願對方早就流露出來了,部委裡能人實在太多,而位置實在太少,特別是發改委更是衆星雲集,有些有能力的司局級幹部擱在其他那個部委擔任個副部級幹部也是完全能夠勝任,但在這裡機會卻是很小。

楊永清也曾經和他半正式的提及過,在發改委裡邊工作這麼多年,無論是在眼界還是思路上都表現不俗,而且更爲難得的楊永清和自己在很多問題上觀點也比較相近,對方看待問題的角度上也相對客觀,不像有的幹部那樣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特別是對於農村發展和農業經濟這一塊很有些水平,如果有合適的機會。陸政東也覺得楊永清是負責這方面挺合適的人選

所以陸政東也不和他客套,只說讓對方不要有其他過多想法。自己已經放在心上,一旦條件成熟,就會立即考慮。

楊永清在發改委這麼多年,肯定也有其他渠道,在發改委這麼多年,能走到司局級幹部這一級,當然也不可能沒有半點淵源,他需要的是一個機會。需要是他這邊開口要人,其他的楊永清估計自己是能夠想到一些辦法的。

陸政東也覺得自己在西部辦的時間實在太短了一點,即便是陸政東很希望能夠早一點到地方,但是還是覺得如果能夠在西部辦繼續工作兩年,對自己的成長幫助還會更大,在西部辦裡當個副主任未必就不如其他部委擔任一把手,從某種角度來說。還能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現在想這些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大局已定的情況下,陸政東也知道現在自己更需要的是把自己手中的工作移交好,他應該很快就會啓程前往貝湖了……

而到貝湖,對於他來講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也面臨着極大的挑戰。特別是安新的發展也讓人們提高了對他的期望值,這無疑也是一種壓力。

陸政東帶着這樣的挑戰和壓力再一次踏上了貝湖的土地。

中*組部的負責同志在會上宣佈陸政東擔任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副書記

。宣佈完中*央的人事調整決定後,中*組部的有關同志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陸政東的情況,歷任西河省長灘市宜藍縣委書記、西河綿西市市長、體改辦經濟運行局局長,安新市市長、市委書記。發改委副主任兼西部開辦副主任等職,系中*央候補委員。

陸政東同志政治立場堅定。黨性觀念和大局意識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經過多崗位鍛鍊,領導經驗比較豐富,工作中注意謀全局、抓重點,熟悉經濟工作和黨務工作。熟悉貝湖經濟社會發展。組織領導和協調能力強,思路開闊,思想解放,改革創新意識強。工作有朝氣,推動工作力度大。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注意調動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勤奮務實,作風嚴謹,爲人正派,嚴格要求自己,對人民羣衆有深厚感情。

中*央認爲,陸政東同志任貝湖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副書記,提名陸政東爲貝湖省常務副省長候選人是合適的。相信他一定會在貝湖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省廣大幹部羣衆,爲推動貝湖在中部崛起的大戰略中發揮自己的才智,爲貝湖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健康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對於高級領導幹部的評價,這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字斟句酌,而且也是惜墨如金,而字數越多也就意味着優點更多;同時,陸政東“領導駕馭能力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比較強”,“有奉獻精神、在基層工作無怨無悔”,這些用詞的指向性也更爲清晰、具體。

這樣一些用詞以及這麼長的評價,而且在到位之時就明確指出其中心工作,這是比較罕見的,這也是一個鮮明的態度。

貝湖省的書記周書明則在隨後的發言中指出,省委常委和省四套班子堅決擁護中*央的決定,又講了幾句感謝中央,以及陸政東同志的到來會加強貝湖領導班子的力量等等之類套話。

緊接着在舉行的貝湖省人*大常委會議上,陸政東被選舉爲貝湖省副省長。

當主持會議的省人大主任鞠一安把話筒親手交給陸政東的一瞬間,時間彷彿都凝固了一下。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一路走來。風風雨雨。當重新登上貝湖政*治舞臺時,陸政東也清楚這意味着什麼。

面對臺下黑壓壓的幹部,看着他們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停頓了一下,隨即開始了他的“到職演說”,陸政東表示。堅決從中*央的決定,決心在以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在以周書明爲班長、楊凌峰爲副班長的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和同志們一道把貝湖的工作搞好,不辜負中*央的重託,不辜負貝湖廣大幹部羣衆的期望。

中*央正在研究部署中部發展的戰略,這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於包括貝湖在內的中部地區崛起的決心。提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貝湖的親切關懷,這意味着貝湖的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新的戰略定位。這是貝湖發展的又一重大機遇。帶來新的騰飛。將“老工業基的”變成“新工業基的”。

“當好省長助手。當好人民公僕,傾聽羣衆呼聲,關心羣衆疾苦,盡心竭力爲羣衆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新的歷史機遇中和貝湖廣大幹部一道在貝湖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支持下,爲貝湖的進一步發展,爲貝湖在中部崛起中貢獻自己的最大力量。”

在簡短髮言中。陸政東鄭重承諾,將視新崗位爲新起*點,恪盡職守、紮實工作。

陸政東的講話雖然簡短,但重點也很突出,很明顯重點是“中部發展”到“中部崛起”中貝湖的轉變。

由於有安新這個鮮活的例子在那裡擺着,很多對於貝湖發展並不是很滿意的幹部對陸政東的到來是抱了很大希望的。而陸政東在講話中表示貝湖要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這一點無疑令很多人都很振奮。

會場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很多人都翹以盼。希望看到陸政東能夠再一次化腐朽爲神奇讓貝湖真正進一步騰飛,這位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富有傳奇色彩的最年輕的常務副省長。未來最年輕的省長。經安新干部之口,無疑在貝湖的政壇上掛起了一陣旋風……

晚上和省委常委陪着中*組部的領導用了工作餐,也算是和貝湖幾位重量級人物見了面。裡面有不少熟悉的面孔,也有新面孔,比如省委*書記周書明。

周書明實在前年十六大之後到貝湖來來的,在常委見面會上。周書明也表現出了一種風範,適度的熱情和不慍不火的接觸,一切都符合一個省委*書記該有的矜持而又不顯得生硬,既表現出了對陸政東重新回到貝湖工作的歡迎,也顯示出了他對貝湖局面的自信。中規中矩,駕輕就熟。看來是個老道之人。

楊凌峰和周書明關係一直不睦,緣由也是前任的影響,周書明和前任也是一脈相承,而楊凌峰熬這麼久依然是原地不動,不會不覺得是這些人打他的小報告,說他的壞話,心裡也是對此有看法的。

兩人關係不睦這恐怕也是楊凌峰離開貝湖的一個因素,畢竟和兩任書記搞不好關係,在別人眼裡也是會有看法的,好在去處還算不錯,三峽辦現在要做的事情還是不少,也不算是冷門的部門。

周書明一方和他一樣關係有些微妙,不說前幾年的恩恩怨怨,就是在安新和詹繼東之間的事情也會讓雙方心裡有些疙瘩,不過周書明怎麼說也是一省的班長,應該會站在一個較高的角度來看待這些,現在對於他而言,還不用考慮太多這方面的事情,真正要有衝突,那也是在他做省長之後。

所以陸政東也同樣顯得很平靜,有什麼事不是表現在表面上,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就有什麼苗頭出來,

在這些既定程序履行完之後,陸政東也住進了貝湖省的常委院。

位於省城北面的臨湖路掩映在松濤之中的常委院透着說不出的神秘,“臨湖”也是貝湖幹部對遼東最高權力樞的戲稱。

雖然通常被人們稱常委院,實際上並不是只有省委常委纔有資格入住,四套班子的重要幹部大多會安排進常委樓居住。

陸政東婉拒了住進五號樓的安排,對於省部級高級幹部待遇。國家是有明文規定的。省委*書記省長人大主任政協主席的宿舍除了原規定的一百二十平米宿舍面積外,另有辦公室和會客室各一間,原來住的很多房子都被退下來的老幹部住着,貝湖省委常委院實際是經過擴建的,新修的一到五號別墅樓也就比其餘十幾棟積要大一些。配備工人房和警衛員房,在二層別墅的前院有單獨的宿舍,供服務人員和警衛員居住。

按相關規定。四套班子一把手配備炊事員或服務員一名,警衛員一名,前些年曾經有呼取消正部級宿舍警衛員的配備,但幾年之後。又恢復了原來的警衛待遇,而且文件規定雖然省級正配備一名警衛員,但通常是幾名警衛員輪班爲一名長服務。

陸政東現在連副書記都不是,自然不會住進還不屬於自己的地方,而是住進了相對小一點的常委們住的別墅。

陸政東也知道想見他的熟人,生人不在少數,特別是安新的那些人,陸政東都給擋了,這些人他是不用着急見的,他們也知道他剛到安新,肯定是非常忙,倒也沒有人着急上門。

陸政東也很想好好的思考如何打開工作局面,

貝湖作爲中部地區核心省份,要想成爲新的增長極點,就要主動整合中部經濟調整,促進中部地區一體化。

而貝湖要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爲,就必須放棄領導意識和老大作風,貝湖現在已經沒有那個能力和底蘊,可是有不少人依然還是沉湎在過往之中,總覺得在中部比起其他省市要高出一籌,這樣的心思自然會讓其他省市心生反感,只有放下身段,平等相待,更多的承擔起服務的責任和義務,這纔是正道。

積極向中*央爭取政策,爲中部地區的騰飛服務,中部崛起戰略對中部發展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各個省都有責任和義務向中央爭取開發政策和支持政策。貝湖作爲中部的核心省份,作爲中部開發的受益者,更應積極主動而爲。

而且包括貝湖在內的中部省份想要崛起,農業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中部地區幾個省都是農業大省,都是糧食主產區,省情相同,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糧食增產與糧農增收問題。

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那其他方面將會受到極大的制約。

還有一個就是物流中心的問題,貝湖地處共和國中腹,輻射面很廣,爭取完善商品集散環境,爲中部地區商品交易提供便捷的服務網絡。在歷史上,貝湖就是商品集散中心和商業口岸,要充分利用歷史資源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優越的地理位置,改革商業政策和物流政策,提供寬鬆的交易條件和流通環境,盡最大能力爲中部地區的發展服務。這實際上是在給中部其他省份創造便捷條件的同時,也提升自己,這纔是雙贏之舉……

還有一點就是勇於創新,主動承擔制度創新的風險,儘可能的爲中部地區提供區域性政策和制度示範,這樣人家纔會心服口服,在各自爲各自省裡盤算外,參與到中部區域協作上來,這樣貝湖這篇文章才能做得更大。

第139章 老屋一夜看好戲(二)第76章 意外之喜第19章 書記被差額掉了!第126章 漸明第136章 冰火兩重天(二)第21章 雄心勃勃(三)第77章 互探虛實第21章 首戰必勝第116章 待價而沽第17章 考察調研第13章 越奢*靡就越讓人墮落第30章 纏擾第12章 絕對震撼第1章 攪動一池深水第214章 意外第136章 隔空相鬥第22章 突如其來的攤牌第70章 丈母孃看女婿第56章 治國齊天下第100章 正式亮相第175章 思慮第59章 做大做強第219章 出人意料(二)第48章 虛驚一場第38章 蜜月期第216章 全省幹部大會(一)第46章 震撼(二)第212章 一日一夜(三)第52章 勸人發財第51章 鶴蚌相爭第17章 傲慢與偏見第48章 虛驚一場第4章 揚眉吐氣第98章 入手第216章 因勢利導第50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7章 磨合伊始第164章 特殊講臺第186章 鮎魚效應第62章 鬥智鬥勇第221章 看望老幹部(二)第90章 厚積薄發(二)第14章 風雲變幻第150章 非常事,非常手段第211章 一日一夜(二)第29章 陪同考察(二)第10章 前倨後恭第150章 紈絝(二)第39章 欲下重手第69章 迎面反擊第139章 啞巴吃黃連第28章 突然襲擊第93章 選舉有效第65章 惡人(三)第84章 頓悟第223章 看望老幹部(四)第46章 激鬥第12章 有權才能辦更大的事第158章 登門送禮第76章 意外之喜第2章 突破口第50章 不依不饒第33章 驚變第9章 新想法第163章 文火慢熬(二)第18章 打破神話第219章 封疆大吏(二)第33章 建功立業正當時第11章 互利雙贏第126章 沒錢就不要顯擺第163章 文火慢熬(二)第11章 互利雙贏第23章 女人心第74章 突發情況(五)第139章 其實不想走第3章 較量拉開序幕第83章 人生如棋第51章 始是新承恩澤時第49章 省城再相逢(二)第74章 安頓第76章 恩恩怨怨第35章 三軍用命第124章 走得太遠了(二)第85章 密謀第69章 撥霧見日第48章 重回安新第67章 順水推舟第34章 勸慰第56章 送母入京(上)第59章 分歧初現(三)第150章 非常事,非常手段第25章 釜底抽薪絕殺計第72章 深情難擋第98章 入手第114章 看似不經意其實是必然第111章 省長也得睡地上第203章 微妙局面第35章 三軍用命第65章 意難忘第107章 敲敲警鐘
第139章 老屋一夜看好戲(二)第76章 意外之喜第19章 書記被差額掉了!第126章 漸明第136章 冰火兩重天(二)第21章 雄心勃勃(三)第77章 互探虛實第21章 首戰必勝第116章 待價而沽第17章 考察調研第13章 越奢*靡就越讓人墮落第30章 纏擾第12章 絕對震撼第1章 攪動一池深水第214章 意外第136章 隔空相鬥第22章 突如其來的攤牌第70章 丈母孃看女婿第56章 治國齊天下第100章 正式亮相第175章 思慮第59章 做大做強第219章 出人意料(二)第48章 虛驚一場第38章 蜜月期第216章 全省幹部大會(一)第46章 震撼(二)第212章 一日一夜(三)第52章 勸人發財第51章 鶴蚌相爭第17章 傲慢與偏見第48章 虛驚一場第4章 揚眉吐氣第98章 入手第216章 因勢利導第50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7章 磨合伊始第164章 特殊講臺第186章 鮎魚效應第62章 鬥智鬥勇第221章 看望老幹部(二)第90章 厚積薄發(二)第14章 風雲變幻第150章 非常事,非常手段第211章 一日一夜(二)第29章 陪同考察(二)第10章 前倨後恭第150章 紈絝(二)第39章 欲下重手第69章 迎面反擊第139章 啞巴吃黃連第28章 突然襲擊第93章 選舉有效第65章 惡人(三)第84章 頓悟第223章 看望老幹部(四)第46章 激鬥第12章 有權才能辦更大的事第158章 登門送禮第76章 意外之喜第2章 突破口第50章 不依不饒第33章 驚變第9章 新想法第163章 文火慢熬(二)第18章 打破神話第219章 封疆大吏(二)第33章 建功立業正當時第11章 互利雙贏第126章 沒錢就不要顯擺第163章 文火慢熬(二)第11章 互利雙贏第23章 女人心第74章 突發情況(五)第139章 其實不想走第3章 較量拉開序幕第83章 人生如棋第51章 始是新承恩澤時第49章 省城再相逢(二)第74章 安頓第76章 恩恩怨怨第35章 三軍用命第124章 走得太遠了(二)第85章 密謀第69章 撥霧見日第48章 重回安新第67章 順水推舟第34章 勸慰第56章 送母入京(上)第59章 分歧初現(三)第150章 非常事,非常手段第25章 釜底抽薪絕殺計第72章 深情難擋第98章 入手第114章 看似不經意其實是必然第111章 省長也得睡地上第203章 微妙局面第35章 三軍用命第65章 意難忘第107章 敲敲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