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天下賢才,盡如我觳

長安城西驛站,清風徐徐,拂動楊柳,渭水蜿蜒而過,將天空的藍與白全部倒映在微皺的河面之上。

驛亭之中,顧同看着即將西行赴任的耶律楚材,語重心長的教導道:“楚材,此番讓你去甘肅爲官,是機遇,也是挑戰,希望你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耶律楚材臉色平靜的聽着顧同的諄諄教誨,一邊點頭,一邊默默記在心中。

當年英俊瀟灑的少年郎,此時顯得成熟穩重,臉頰上也多了幾分歷經世事的通透,譬如寶劍,昔日鋒芒逼人,此時卻是銳刃藏鉀,一旦出鞘,定然血濺四方。

耶律楚材的身邊,元好問眼神複雜的看着昔日和自己辯場上高低難判的好友,心中,卻也不禁有幾分豔羨。

朝堂之上,誰都看得出來,顧同力排衆議,強將年僅弱冠的耶律楚材放到一省行政長官的任上,明顯就是給耶律楚材的將來鋪路。

元好問相信,在甘肅經過幾年的獨自拼打,耶律楚材他日定然可以出將入相,位列朝廷諸公。

“楚材,去了記得多寫信回來,有什麼心得收穫,可不要一個人珍藏,也記得點撥點撥我哦。”相較於顧同長者式的教誨,元好問完全就像是一個好友一樣,對即將遠行的耶律楚材送上真摯的祝福和不捨之情,當然,也不難聽出他對自己前程的渴望。

“陛下,臣此去定當好生輔助夏國公,將甘肅治理好,不負陛下厚望。”耶律楚材跪着先對顧同的教誨表示謹記,後又起身拍了拍元好問的肩膀說道:“好問,你留在陛下身邊,多家學習,我相信他日你定然會有遠大前程。”

顧同讚許的看着耶律楚材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樣處事待人,不過卻也對耶律楚材言說要以陳平爲主不以爲然,他生怕耶律楚材赴任之後,反而束手束腳,於是就給其鼓勁道:“讓你去甘肅,不是讓你輔助誰,這次朕敢於頂着老臣們的意見,讓你去甘肅,並且將陳平和你分離開,就是要讓你獨自承擔重任,當然,你有困難,可以找陳平,不過我希望你可以一個人去面對,西夏故地,幅員遼闊,民族複雜,可是民風卻也淳樸,百姓遭受西夏昏暈之君的壓榨,現在思定,你去之後,就要從收服民心和發展農業、興修水利、提高百姓生活入手,朕希望你可以和陳平一文一武,共同將甘肅這個進入西域的橋頭堡給朕經營好!”

顧同的話,算是讓這些天一直處於混沌狀態的耶律楚材心裡面有了一個底,也對於自己赴任之後該怎麼做有了一個想法,趁此機會,耶律楚材也大膽的向顧同建議道:“陛下,能不能允許臣在西夏遺臣之中,尋訪賢德,爲經營好這座橋頭堡積蓄力量?”

“哈哈,當然可以。”顧同爽朗的大笑道:“你不要有任何負擔,也不要怕人非議,朕相信你!”

“朕相信你`````”

腦海中迴盪着顧同發自肺腑的四個字,耶律楚材感動的就跪地叩拜,“陛下,古人言,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陛下不以臣之出身,對臣委以重任,陛下恩德,臣無以爲報,只有誓死報效陛下,報效朝廷,陛下,臣去了!”

耶律楚材強忍着淚水,向顧同和元好問作別,然後翻身上馬,就直直向西,寬敞的古道之上,只留下他的背影,映照在渭水之畔。

送走了耶律楚材,顧同的壓力卻沒有減少絲毫,隨着吏部關於江南五省的官員名單出爐,朝堂之上,又掀起風波無數,畢竟是上千個官吏的任選,如此一塊肥肉,焉能不讓人心動。

可能是來自各方勢力的目光太多,作爲此次任選官吏的吏部衙門,反而在其中不敢有什麼疏忽,就連尋常的人情也不敢送,如此一來,卻也保證了五省官吏選任的合情合理,公平公正。

儘管這些公平公正,合情合理都是相對而言的,不過看着名單上的官吏,各個才德兼備,也都沒有什麼不好的風評,顧同的心中還是不由得一陣快慰。

“張愛卿,元愛卿,做的不錯,可以在這麼快的時間裡面,擬定出來這樣詳實的名單出來,你們,幸苦了!”顧同一面看着各省官吏人選,一面對吏部尚書張萬公和吏部侍郎元格誇讚有加。

捫心自問,要是讓顧同來做這件事情,恐怕都不能做的如此的好。

聽到顧同的讚許,張萬公謙謹的陪了陪笑,表示這些事情都是分內之事,倒是元格在一旁笑呵呵的說道:“陛下,能這樣快擬定出名單,除了陛下的指點、諸位大臣們的配合,最爲重要的,還要數張大人的慧眼識人呢,陛下可能不知道,張大人對於天下文武官員,可謂是心中有數,不管是誰,他都能說出一個大概出來,正是這樣,我們吏部才能這樣快呈報上名單出來啊!”

“哦,還有這樣的事情?”看着年愈六十的張萬公,爲了這件事情耗費了這麼多的心血,顧同都覺得有些心疼,當即,他就對着身邊的小鄧子說道:“從宮裡面選一些上好的高麗蔘,還有成都織造局貢來的蜀錦十匹,賜給張大人;吏部官員,此次確實辛苦不少,就讓戶部給多加一個月的俸祿,也好讓咱們張大人日後在朕面前臉色好一點。”

顧同笑着打趣着張萬公上一次不顧威儀,向他索要‘銀子’的事情,倒是教張萬公臉上有些掛不住了;不過張萬公秉公執法,倒也沒有什麼個人因素在裡面,是以就算是被顧同調笑,他也不覺得有什麼。

“好了,名單先留在朕這裡,晚上朕在看看,明日早朝的時候,朕當廷與朝臣們公示之後,如無異議,就按着這個名單進行任選吧!”顧同起身示意送客,張萬公兩人連忙請顧同留步,然後二人結伴就出了宮。

等到二人走後,顧同看着名單上擬定的福建、兩浙、兩廣、兩湖、江西的總督人選分別是鄭清之、葉適、崔與之、李宗勉、賈涉;五省兵馬指揮使分別有劉漢弼、餘階、郭蛤蟆、孟珙、武仙,其餘提刑使也都是一時俊傑,細細瀏覽完畢,顧同不由得又深深爲之一嘆。

別的不說,就兩廣總督崔與之這個任命,顧同是拍着大腿的叫好,崔與之本就是嶺南籍的名臣,對於兩廣地理人文最是瞭解,任選此人,對於儘快穩定兩廣局勢,自然不用多言,加上郭蛤蟆這個金國武將出身的兵馬指揮使,縱然嶺南民風刁蠻,顧同也相信兩人能很快打開局面。

鄭清之、李宗勉、賈涉也都是風評甚好的文臣,鄭清之、李宗勉在歷史上都是做過宰相的,不過現在還是默默無名罷了,賈涉儘管是紅襖軍出身,但是也很有謀略,最重要的是這個人有一個在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兒子——賈似道。看着賈涉也入選江西總督人選,顧同心中也不由得一樂,他倒是很期待,沒了宋理宗,賈似道還怎麼成爲奸相。

五省文武大臣人選很全面,不僅僅是能力、德品全面,出身也很全面,這些人裡面有南宋的進士出身者,有金國的遺臣,也有紅襖軍出身,如此一來,對於朝廷內的各種勢力來說,也算是一個平衡。

不過看着吏部擬定的讓葉適出任兩浙總督的安排,顧同卻有些不能認同,顯然,吏部在葉適這個經世伯、前閩浙總督人選上有些謹慎,可能是考慮到了葉適身份高,是以用幅員大、底子好的兩浙來‘安慰’葉適,但是在顧同看來,此舉完全沒有必要。

儘管兩浙確實是東南重鎮,發展也確實要好於福建,但是顧同卻更願意將葉適這把寶刀放在福建總督的任上,因爲葉適是自己下一步打算髮展海貿的一個重要人選,葉適做事講究效率和結果,這一點上,確實是將來發展遠洋貿易的不二人選。

想到這裡,顧同果斷地將相對保守一些的鄭清之調到兩浙總督任上,將葉適換到福建總督一職,等做完調整,顧同這才心滿意足的休息去了。

次日早朝,顧同當廷將了吏部擬定的江南五省總督、兵馬使、提刑使、轉運使人選一一公示,聽到名單上的人選各個都算是一時俊傑,那些本來打算詰難吏部的大臣們也不得不閉上嘴巴。

張萬公、元格聽到顧同將鄭清之和葉適對調了一下,都有些摸不明白顧同的用意,按說葉適身份尊崇,是經世派的創始人,深合顧同之心,任兩浙總督最適合,可現在顧同卻寧願將兩浙交給鄭清之,也要讓葉適去福建,一時之間,張萬公和元格都開始思索顧同此舉背後的深意。

坐在御座之上,看着朝臣們一致通過了五省人事安排,顧同心中忽然升起一種天下賢才,盡如我觳的感覺。當了皇帝,坐擁四海,天下俊傑,盡爲己用,這樣的感覺,顧同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爽!

第105章 錢財開路(下)第163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上)第218章 那一抹光亮第410章 老爺,抱緊我(下)第210章 鐵木真的憂慮第591章 血洗開城(上)第544章 無愧天地第45章 世家謀算第161章 地多風流(上)第451章 遷都(下)第503章 滅國(上)第198章 驚天變故第130章 逼迫第122章 大戰闊亦田(一)第91章 兵發桓州第446章 定局第141章 長安亂(四)第114章 衆汗之汗(下)第19章 籌建餘慶堂(三)第243章 奪城第119章 攜美人歸第43章 隴西李氏(下)第490章 潰敗第81章 一騎紅塵自北來第173章 汪古部第283章 秋詞第176章 賭局第40章 判官李泰第283章 秋詞第582章 恩威並濟第74章 大比武(下)第502章 最後的掙扎第529章 窩裡鬥第37章 回城第587章 最後的女真第436章 該我們出手了第378章 除賊(八)第12章 送你一份大禮第513章 一網打盡(四)第425章 下套(中)第234章 我纔是主角第383章 柔情第448章 深情第520章 南聯盟第333章 重逢第494章 兵臨城下(四)第555章 掖庭賜宴第377章 除賊(七)第26章 生命,即吾榮耀第590章 快刀斬亂麻第531章 錦衣夜行(上)第177章 解決之道第489章 圍殺第103章 詭異第118章 夜幕下的隱秘第42章 隴西李氏(中)第220章 活着回去(上)第147章 紅燭舞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25章 大雪、災禍第349章 鏖戰長安(一)第22章 籌建餘慶堂(六)第234章 我纔是主角第580章 十面埋伏(下)第288章 議封第517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490章 潰敗第40章 判官李泰第162章 地多風流(下)第161章 地多風流(上)第143章 入城第406章 時局維艱第284章 資本第36章 大道何方?第127章 大戰闊亦田(六)第351章 鏖戰長安(三)第538章 禍水西引第632章 肅清(下)第507章 算計第437章 皇帝的求援信第20章 籌建餘慶堂(四)第623章 進逼(一)第337章 開禧北伐第414章 愛的代價第46章 改編之議第152章 亂與無力第541章 龍騰第27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478章 風起第431章 刺韓(三)第430章 刺韓(二)第367章 明志第122章 大戰闊亦田(一)第346章 士氣如虹第581章 高麗問題第134章 刑問第553章 喧囂落定第25章 大雪、災禍第398章 第三白九十二章 說降第270章 家事(下)
第105章 錢財開路(下)第163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上)第218章 那一抹光亮第410章 老爺,抱緊我(下)第210章 鐵木真的憂慮第591章 血洗開城(上)第544章 無愧天地第45章 世家謀算第161章 地多風流(上)第451章 遷都(下)第503章 滅國(上)第198章 驚天變故第130章 逼迫第122章 大戰闊亦田(一)第91章 兵發桓州第446章 定局第141章 長安亂(四)第114章 衆汗之汗(下)第19章 籌建餘慶堂(三)第243章 奪城第119章 攜美人歸第43章 隴西李氏(下)第490章 潰敗第81章 一騎紅塵自北來第173章 汪古部第283章 秋詞第176章 賭局第40章 判官李泰第283章 秋詞第582章 恩威並濟第74章 大比武(下)第502章 最後的掙扎第529章 窩裡鬥第37章 回城第587章 最後的女真第436章 該我們出手了第378章 除賊(八)第12章 送你一份大禮第513章 一網打盡(四)第425章 下套(中)第234章 我纔是主角第383章 柔情第448章 深情第520章 南聯盟第333章 重逢第494章 兵臨城下(四)第555章 掖庭賜宴第377章 除賊(七)第26章 生命,即吾榮耀第590章 快刀斬亂麻第531章 錦衣夜行(上)第177章 解決之道第489章 圍殺第103章 詭異第118章 夜幕下的隱秘第42章 隴西李氏(中)第220章 活着回去(上)第147章 紅燭舞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25章 大雪、災禍第349章 鏖戰長安(一)第22章 籌建餘慶堂(六)第234章 我纔是主角第580章 十面埋伏(下)第288章 議封第517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490章 潰敗第40章 判官李泰第162章 地多風流(下)第161章 地多風流(上)第143章 入城第406章 時局維艱第284章 資本第36章 大道何方?第127章 大戰闊亦田(六)第351章 鏖戰長安(三)第538章 禍水西引第632章 肅清(下)第507章 算計第437章 皇帝的求援信第20章 籌建餘慶堂(四)第623章 進逼(一)第337章 開禧北伐第414章 愛的代價第46章 改編之議第152章 亂與無力第541章 龍騰第27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478章 風起第431章 刺韓(三)第430章 刺韓(二)第367章 明志第122章 大戰闊亦田(一)第346章 士氣如虹第581章 高麗問題第134章 刑問第553章 喧囂落定第25章 大雪、災禍第398章 第三白九十二章 說降第270章 家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