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交接(爲白銀盟主“公子WV”加更)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建統十一年,春。

雲南路,大理府。

崇聖寺的鐘聲迴盪,高長壽把一個骨灰盒交在住持僧人釋覺性手中,長嘆了一聲,緩緩放開了手。

香堂中擺着靈牌,上書“故大唐少師滇國公雲南宣慰使高公諱瓊之靈位”。

跪在院中的年輕人們還在哭着,高長壽過去,道:“回去吧。”

“叔父,父親就這樣走了。”

“別哭了,大哥這些年常說他飽受病痛之苦,如今心願皆了,能走也是解脫。”

高長壽安慰了侄兒,擡頭看去,只見三座高塔與蒼山相映,感到了自身的幸運。

過去那亂世,不提活得像螻蟻一樣的百姓們。便是身邊的親友,多少人戰死、病死,而他自從廬州遇陛下以來,除了少數幾回驚險的逃生,此後按部就班,竟一步步成爲當朝國舅、雲南王。

但他心裡其實有些不安。

因大唐異姓封王且就藩邊陲者,只他一人而已。

以往,可以說是因爲雲南地偏路遠而高氏世鎮於此,但隨着昭通經營得當、官道鑿通、文教漸興,高長壽常常在想,陛下是否後悔當年許諾分藩自己雲南王?

……

這日,纔回到大理城,馬上有官員上前,稟道:“王上,有蒲甘使節求見。”

“蒲甘使節?”高長壽問道:“是答應朝貢了?既有使節前來,爲何此前不先行知會?”

“使節是突然前來。”

“召見他。”

次日,緬甸蒲甘王朝的使節抵達大理。

使節名叫忙直卜算,面對高長壽時卻有些隱隱的傲慢。

大概是因爲在他眼裡,從大理滅國、投降蒙古再到如今成爲什麼新唐,不過在短短二三十年。相比起來,蒲甘王朝已立國四百餘年,統一緬甸兩百餘年。

於是,當高長壽問到蒲甘王朝對朝貢的態度,忙直卜算搖了搖頭。

“雲南王誤會了,我此番過來是爲了叛軍之事。”

高長壽聽過翻譯的話,面露不悅,澹澹道:“本王從未聽說過任何叛軍。”

“在緬甸國北方的怒江、瀾滄江附近,有撣族叛亂,叛軍被我們擊敗以後,逃到了雲南境內。”忙直卜算道:“但你們收留了這些叛軍,不肯將人交出來。”

高長壽道:“撣族原屬大理國民,如今迴歸國境,便是我大唐子民,如何能交給你們。”

忙直卜算十分震驚,道:“雲南王難道要插手蒲甘的國事嗎?!”

“建統七年,吾皇詔諭緬甸來朝,爾等至今不肯派遣使節。既非我大唐藩屬,如何敢頤指氣使,讓大唐爲你處置叛軍?!”

“收留這些叛軍,給雲南帶來的麻煩,只怕不是你能擔得起的。”

高長壽澹澹道:“觸怒了大唐,後果也不是爾一介小國擔得起的。”

“……”

使者退了下去。

高安慶若有所思,問道:“父親故意激怒使者,是想討伐緬甸嗎?”

他是高長壽嫡長子,今年二十二歲,性格像他母親段妙音,有些柔和。

“平定江南到現在不過五年,陛下暫時還沒有伐緬甸的打算。”高長壽道:“等積蓄了國力,便是征討,也會是先徵北方,不會那麼快顧到南方。”

“是,那還命令邊將繼續收容緬甸難民墾荒嗎?”

“當然。”高長壽不喜兒子的優柔寡斷,面對兒子時尤其嚴厲,“便是暫不討伐緬甸,你還真擔心激怒了他不成?”

“孩兒知錯,這便去安排。”

高長壽點點頭,道:“記住,征討緬甸與否,關鍵在於兩點,一是農,二是醫。國朝初立,地廣人稀,若不能有足夠的糧草供應,徵其貧瘠之地何用?其地炎熱,易生熱疾,若醫者藥材不足,將士豈願駐守?”

高安慶老實應下。

“我得去看看陛下送來的那些作物。”高長壽起身,喃喃自語道。

這是建統十一年,在兩湖、川蜀等地培育多年的雙季稻已在雲南普遍種植,從大洋返航的船隻去年剛剛帶來了土豆、玉米等作物種子。

雲南正處於大興農業的時期,故而,高長壽本就是故意吸引緬甸難民進入雲南。

他在期待着糧食豐收能爲雲南帶來的改變。

也許,心中那樁隱憂也能借此解決。

~~

建統十八年,九月。

這一年難得無災無難,雲南各州縣稻米大豐收,另外,昭通、宣威等地的土豆;溫涼、會澤等地的玉米也產量勐增。

而在雲南路最南方,在一個新設立的勐班縣,也開墾出了一萬畝水稻田。

路府州縣官員與百姓皆歡喜於能過一個大豐年,高長壽想的則更多。

他上了一封奏摺,在這年年底,帶着長子高安慶踏上了往京城述職的道路。

出了龍首關,高安慶回頭看了一眼,臉上浮起擔憂之色,忍不住還是開口向高長壽問了一個問題。

“父親,因我們收容撣族,如今與緬甸的衝突愈演愈烈,萬一……”

“什麼叫‘因我們收容撣族’?”高長壽皺眉道:“因那羅梯訶波帝暴虐無道,逼得他的子民沒有生路,方使邊境不寧,卻是誰教你是非不分的?!”

高安慶道:“孩兒知錯,孩兒是擔心萬一父親不在雲南時緬甸發兵攻來……”

“放心吧。”高長壽澹澹道:“雲南就算沒有了雲南王,西南邊軍也不會讓外寇入境。”

這句話隱隱有些別的意思,只是高安慶一時沒有完全領會。

他如今還不是雲南王世子。

~~

建統十九年,正月。

宮城。

當李瑕揮退了宮人,與高長壽相對私語,開口便道:“你請封世子的奏摺在朕這裡壓了十多年了,並非朕想出爾反爾,不給高氏世襲王爵。而是一直在考慮,能否將高氏的封地再往南移一移?”

高長壽心領神會,應道:“臣此番進京述職,正是想請陛下出兵征討緬甸。”

“不急,這幾年來徵海都,徵高麗、東瀛,如今在西域與金汗帳國之戰事還在持續。朝廷並未做好出兵緬甸的準備。”

高長壽道:“臣此次來,帶了幾個緬甸人,能否請陛下召見?”

“召。”

一個瘦小黝黑的男子被帶進了大殿。

他這一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恢宏寬闊的宮殿,雖然心中害怕,還是忍不住四下偷瞧。因爲緊張而手心出汗,不停地在衣襟上抹着。

“外邦小民阿禾,拜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

“你會說漢話?誰教你的漢話。”

阿禾緊張地打了個哆嗦,應道:“諸葛武侯教的。”

“諸葛武侯?”

李瑕先是訝異,又問了幾句才明白過來,原來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勸諸夷築城堡、務農桑,使諸夷皆從山林遷徙至平原,對緬甸邊界上的許多百姓有深遠影響。

因此,如今在緬甸北方多設有諸葛武侯廟,一部分百姓視之爲神明,稱之爲“阿公阿祖”。

而有些諸葛武侯廟至今還有會說漢話之人,阿禾的漢語就是從廟裡學的,一開始說得磕磕絆絆,是逃到了雲南這幾年才流利起來。

“皇帝陛下,我們想活下去只得逃到大唐,孩子們說漢話,說漢話的多。”

李瑕問道:“爲何活不下去。”

阿禾看起來畏畏縮縮,說話卻頗有章法,應道:“國王那羅梯訶波帝只顧他自己享樂,不管百姓死活。他下令修建大塔爲他祈福,國庫已經耗空了,他要強迫我們納糧,服勞役。人們都說‘寶塔成時國王死’,可寶塔年年在修,國王還沒有死,連佛祖也只保佑能修佛塔的國王啊……”

昏君、暴君統治下的百姓是什麼樣的生活,對於中原而言已經有些陌生了。

但在阿禾聲聲泣血的控訴中,李瑕彷彿能看到一個四百年的腐朽王朝即將崩壞時的模樣。

“我們將緬甸稱爲‘建塔王國’。”高長壽道:“它的歷代國王都喜歡修建佛塔。高僧擁有左右國王之大權。寺廟坐擁田地與塔奴,不耕而食,以致民窮財盡,國勢日蹙。”

“大理國也崇佛。”

“回陛下,不同。”高長壽道:“大國崇佛,把儒、佛融而爲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也都誦讀儒書,有所謂‘釋儒’,有佛家之慈,有儒家之仁,以萬民爲重。而非如緬甸國王,竭盡萬民以供一人禮佛……故而,臣請徵緬甸,以救其萬民於倒懸。”

他已爲此準備了很久。

然而,御座上的天子卻是搖了搖頭。

~~

長安城中,包氏酒樓。

李長宜、高安慶在頂樓的包間中坐下。

事實上,高家的幾個兄弟,以及李長宜的兩個同母弟十郎、十三郎也在酒樓間,但李長宜顯然有些話是想與高安慶單獨聊。

“能吃辣嗎?”

自辣椒被帶回來,這幾年常常能聽到類似這樣的問題。

高安慶笑應道:“能吃一些,辣椒在我們那推廣得也快,祛溼用的,如今別人怕辣,但云南人不怕辣。”

李長宜笑着點了菜,道:“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在漢中見過表兄,後來是在長安,今日是我們第三次相處吧?”

“是啊。”高安慶低聲道:“高家不像張家久在北方,讓殿下受委屈了……”

李長宜連忙擡手擺了擺,道:“沒有委屈,二弟對我只有鞭策,這是實話。反倒是朝廷一直未冊封你爲世子,你可委屈?”

高安慶一愣,道:“徵東瀛之後,陛下以州縣治之,包括諸皇子也未得封王。由此可見,未冊封世子關乎國策而非針對高家,我不會因此委屈。”

李長宜擡起酒壺,纔要給高安慶斟。

“我來。”高安慶連忙接過。

“並非是完全不分封。”李長宜道:“近年來,重臣們常常在討論此事。事實上,父皇並非完全不分封。當是朝廷力所能及之地,以州縣治之。而遠疆之地,終究還是要靠分封來屏藩中樞。”

他說着,接過高安慶斟好的酒,抿了一口。

“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趙宋便是唯恐邊帥倚兵,不敢放權,故而一旦四夷有警,則社稷不守。國家得有屏藩,才能免於外族入侵,才能不失開拓之心……需要有忠心可信的屏藩。”

高安慶因聽到這些話有些緊張,不知所言。

過了一會,店家上了菜。

李長宜不欲讓外人在場,遂讓店家退下去。

高安慶連忙起身涮肉。

李長宜又抿了一口酒,默默看了高安慶一會,開口道:“我總覺得高家諸人身上都有種不爭不搶的感覺。”

“殿下何出此言?”

“母后便是如此,我從來沒見到她對誰發怒。”李長宜說着,臉上不由露出了微笑,喃喃道:“宮娥們都說,‘皇后娘娘是觀音菩薩在世’。”

高安慶點了點頭,不知該如何應,道:“是啊。”

“二舅與舅母也是,二舅少有與人爭功,平江南時不急不徐,當了雲南王,請封世子這麼多年沒動靜,也不見他不快。舅母的孃家丟了段氏的江山,卻從來對二舅一句怨言也無。還有表兄你,功利心不重。”

“許是因爲大理向佛,多是這樣的性子。”高安慶想了想,自我評價道:“我似乎……有些無趣?”

“一點點。”李長宜笑笑,舉杯,與高安慶碰了一下。

~~

次日。

李長宜從榻上醒來,便聽劉姄取笑道:“殿下昨日喝了多少?竟是讓人扶到門邊,還真是一年就要醉一次不成?”

“今年有進步,喝了五杯。”

“在外醉倒了就是不行。”劉姄臉色一沉,道:“萬一出了事怎好?”

“無妨。”李長宜低聲自語道:“我若連在他面前醉倒都不敢,往後豈敢將西南屏藩交給高家?”

“我看啊,殿下就是逞能。”

“我看人的眼光該是準的。”

“所以呢?”

李長宜起身道:“我打算寫封奏章,請徵緬甸。”

~~

建統十九年的春天,因李長宜的一封奏章,舉朝譁然。

李長靖、張弘略立即拉攏了一批反對徵緬的臣子,打壓太子在朝中的勢力。

有的官員認爲朝廷連年征戰並無國力征緬;有的則認爲緬甸並不值得征伐……雖說無心,皆指出了太子在這一事上的錯誤。

而有的官員則是直言“太子因高家的關係而失去了理智的判斷”。

於是,不僅是太子,高家也受到了連番彈劾,衆官員皆知高長壽難以對付,矛頭紛紛指向高安慶。

隨着輿論愈演愈烈,對太子的威信已產生了頗嚴重的影響。

這是李長靖平生中最接近奪嫡希望的一次。

然而,隨着一封消息傳到京城,這一切輿論也就戛然而止了。

“緬甸國趁雲南王不在,出兵四萬、戰象八百,攻大唐盈江、金齒、勐班諸地!”

“……”

誰也沒有想到,首先發動戰事的,竟是那緬甸國。

朝中對太子的攻擊頓時停止。

李長靖接受不了自己被權力蒙了眼以至於遭到這種彈丸小國的羞辱。

是夜他喝得大醉,末了,在城中積水潭邊的白雲樓揮毫題詩,成了這年京城最大的逸聞。

其後數年間,提起二皇子,不少人都能想到那句詩。

“我有乾坤千古業,豈因淺底困蛟龍?”

~~

三月末,雲南消息再度傳來。

“捷報!大理路安撫副使蒲帷親領精騎八百急援盈江,激戰半日,破緬軍象陣,緬軍大亂敗退。蒲副使追擊百里,入緬境,連破其寨三十五!”

對於這個結果,朝臣們並不意外。

但都覺得不夠。

李長宜、高長壽、高安慶等人再次上書,請徵緬甸。

這一次,李瑕終於下召。

改封高長壽爲緬甸王、任徵緬大軍統帥,返回雲南籌備徵緬事宜。

另,冊封高安慶爲緬甸王世子,以皇十子李長雲代天子巡宣南疆,全權處置西南諸藩朝貢事宜。

這一次,朝堂上衆臣都嗅到了別的味道。

什麼叫“西南諸藩”。

~~

建統二十二年。

唐軍基本攻破緬甸北方諸城。

高長壽、高安慶父子瞭解西南風物氣候,不急於推進,而是分兵駐守各地,張榜安民,悉心治理。盡力避免炎熱天氣對士卒們產生的影響。

但就在這一年,緬王那羅梯訶波帝卻被他的庶子梯訶都殺了。

梯訶都自立爲王,欲徵兵與唐軍相抗。

然而,不等唐軍抵達蒲甘城,梯訶都已在與諸兄弟爭位的紛亂之中被殺,蒲甘王朝由此滅亡,各地官員紛紛向唐軍投降。

……

詳細的戰報傳到京城,李瑕看過之後,遞在了李長宜手中。

李長宜沒有太多的欣喜,更多的是感慨。

“緬王既不肯停下對百姓的盤剝、又不能拘束兒子們爭位,亡國何其快也。”

“以之爲鑑吧。”李瑕道。

“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這是李長宜從軍中回朝以後獨立處理的第一樁政務。

在高氏的幫忙下徵緬甸而已,看起來十分輕鬆。

但在這三年多的時間內,他卻一次次感到擔憂,用人不當怎麼辦?戰爭失利怎麼辦?須知只要一場熱症,就能使大軍潰敗……

~~

泰和元年。

蒲甘城。

“緬甸王高安慶一直就是個輕弱的廢物。如今唐天子年老退位了,繼位的太子絕不會有那般可怕。到了我們復國的時候!”

說話的是緬甸的舊世族首領,名爲阿散哥。

當年唐軍攻到蒲甘,阿散哥殺了緬王的幾個兒子,率先投降,由此保留了一部分勢力。

他蟄伏多年,終於是等到了如今的這個機會。

“給你們看看,我弄到了什麼。”

說到這裡,阿散哥招了招手,馬上便有人扛着一個箱子上來。

打開箱子,周圍一衆緬甸舊貴族大將都吃了一驚。

“火槍?!”

“唐人重利,海商爲了錢什麼都敢賣。”阿散哥道:“這就是我從唐人海商手裡買的,用他的槍,造他的反!”

“好,殺了高安慶,緬甸地遠。看那新皇帝有什麼能耐再調兵來徵我們。”

“就是,西南諸藩,未必都服這個新皇帝。”

“緬甸王府的地圖拿來。你們看,王府是由以前的王宮改建的……”

阿散哥說到這裡,忽然,外面傳來一聲驚呼。

“官兵來了!”

“怎麼了?!”

阿散哥大驚,操起一把火槍便踹門出去,竟見到高安慶親自帶兵往這邊來。

他不由又驚又喜,擡起火槍,瞄着高安慶,緩緩扣下板機。

“敢來,去死吧。”

“砰!”

一聲巨響,火槍忽然炸開來,將阿散哥兩隻手臂齊齊炸斷。

他血流不止,躺在地上痛苦地嚎哭不已。

滿堂皆驚。

沒有人還記得他們方纔想要叛亂。

“全都拿下。”

高安慶吩咐着,走到在地上打滾的阿散哥面前,道:“你覺得我好欺負,我可以理解。但大唐江山必然會穩妥傳承,這不是你這個蠢材能理解的。”

“啊!啊!”

迴應他的,只有阿散哥的嚎叫。

高安慶看了一會,才接過單刀,一刀斬下阿散哥的頭顱。

“拿石灰匣好,與我的賀表一起送到京城呈給陛下……”

第912章 禮尚往來第517章 家眷第613章 策略第1078章 刻薄第370章 解決第1283章 信徒與王子第675章 聲望第202章 易士英第232章 一意孤行第415章 上游第280章 大理世族第1261章 軟耳根第921章 繳獲第300章 理由與計劃第493章 死穴第236章 斬將第1194章 勸降第285章 高門第1298章 平北第261章 元宵第983章 後會有期第77章 名門第802章 勝敗之勢第430章 川西第704章 孃家人第731章 盤活第648章 陣型第481章 潰逃第938章 附庸第1028章 條件第838章 疑心病第1033章 攀附第1118章 轉變第485章 縮影第937章 你分裂我第2章 骨頭刀第676章 麥苗第836章 訓獸第1104章 反追第402章 爭吵第689章 一網打盡第179章 謹慎(爲盟主“勇敢的西瓜刀”加更)第1184章 寬仁第462章 釣魚城第267章 身份(爲盟主“色如多”加更)第500章 啞謎第1235章 心意難料第948章 虧本第82章 虛招第504章 漢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0/11)第504章 漢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0/11)第554章 坦誠第94章 繞道第785章 敢戰(爲盟主“守妹拴財”加更)第823章 切身利益第981章 李元昊第1040章 大局第1309章 條件第658章 防與治第1182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877章 再聚第124章 上半場第1317章 沙盤推演第333章 雲頂城第1089章 兵痞第384章 妥協第1327章 板蕩識誠臣第1065章 日月山第166章 鬥劍第796章 同姓第861章 掉隊番外篇·次子(爲盟主“上帝的塵封”加更)第973章 最後的反對者第160章 格局第758章 避實就虛第932章 前後夾擊第857章 狍子第805章 藍關第255章 生意人第621章 劉美人第729章 攪動各方第836章 訓獸第437章 不斬來使第1064章 聖者第97章 天淨沙第504章 漢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0/11)第614章 內修外攘第730章 主動第1199章 歸鄉第916章 騎兵對撞第944章 邀約第376章 故人來第873章 一根木頭第1163章 收割第837章 惡人先告狀第746章 麥田第1298章 平北第128章 相思箋第1232章 聰書記第145章 幕僚
第912章 禮尚往來第517章 家眷第613章 策略第1078章 刻薄第370章 解決第1283章 信徒與王子第675章 聲望第202章 易士英第232章 一意孤行第415章 上游第280章 大理世族第1261章 軟耳根第921章 繳獲第300章 理由與計劃第493章 死穴第236章 斬將第1194章 勸降第285章 高門第1298章 平北第261章 元宵第983章 後會有期第77章 名門第802章 勝敗之勢第430章 川西第704章 孃家人第731章 盤活第648章 陣型第481章 潰逃第938章 附庸第1028章 條件第838章 疑心病第1033章 攀附第1118章 轉變第485章 縮影第937章 你分裂我第2章 骨頭刀第676章 麥苗第836章 訓獸第1104章 反追第402章 爭吵第689章 一網打盡第179章 謹慎(爲盟主“勇敢的西瓜刀”加更)第1184章 寬仁第462章 釣魚城第267章 身份(爲盟主“色如多”加更)第500章 啞謎第1235章 心意難料第948章 虧本第82章 虛招第504章 漢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0/11)第504章 漢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0/11)第554章 坦誠第94章 繞道第785章 敢戰(爲盟主“守妹拴財”加更)第823章 切身利益第981章 李元昊第1040章 大局第1309章 條件第658章 防與治第1182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877章 再聚第124章 上半場第1317章 沙盤推演第333章 雲頂城第1089章 兵痞第384章 妥協第1327章 板蕩識誠臣第1065章 日月山第166章 鬥劍第796章 同姓第861章 掉隊番外篇·次子(爲盟主“上帝的塵封”加更)第973章 最後的反對者第160章 格局第758章 避實就虛第932章 前後夾擊第857章 狍子第805章 藍關第255章 生意人第621章 劉美人第729章 攪動各方第836章 訓獸第437章 不斬來使第1064章 聖者第97章 天淨沙第504章 漢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0/11)第614章 內修外攘第730章 主動第1199章 歸鄉第916章 騎兵對撞第944章 邀約第376章 故人來第873章 一根木頭第1163章 收割第837章 惡人先告狀第746章 麥田第1298章 平北第128章 相思箋第1232章 聰書記第145章 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