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無奈之君

禎還沒有想到如何讓左良玉乖乖的北上,關外就傳來他無奈的消息,剛剛出任薊遼總督不久的楊繩武病了,而且病的不輕,連話都說了,請遍了關外名醫,卻沒有絲毫的效果,最後連廣寧最有名的醫生都素手無策,告訴楊繩武的心腹準備後事。

楊繩武一病,關外最大的文官便是遼東巡撫邱民仰了,邱民仰給崇禎上了一封奏疏,崇禎看到邱民仰的奏疏心情更是不好,將一個小太監杖斃,遠遠緊緊是這個小太監走路的時候聲音太大,一時之間,所有的太監宮女都躡腳走路,那個走路的動作讓人看起來不由噴飯。

本來崇禎想着用楊繩武來抑制田羽,不想楊繩武剛一個月就病的不行了,他這時候的第一個想法便是楊繩武在裝病,崇禎想起楊繩武出京前的種種推脫,更加確實了這樣的想法,他勃然大怒,讓監察御史去錦州親自核查真僞。

監察御史剛剛出山海關,楊繩武病死的消息就到了山海怪,弄得監察御史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去吧,人都死了,難道病能是假的,不去吧,自己還沒有到錦州,不知道最近似乎已經喪失理智的崇禎會不會因此而責難於他,最後這個監察御史一咬牙,還是踏上了錦州之路,這下子崇禎沒有說的了吧。

崇禎聽說楊繩武的死訊後,心中有些煩悶,看來自己這些天太敏感了,總是以爲這些大臣都在欺騙自己,崇禎頹然的躺倒在龍椅之上,他地心實在是太疲倦了,風雨飄搖地大明對於他來說已經獨木難支,自己登基十五年了,這十五年來,自己無論如何努力,大明卻總是一天天衰敗下去,眼看着就要做亡國之君,崇禎這時候真的累了,也倦了,可是他實在是不希望祖宗的基業就這麼毀在他的手上,因此他不得不堅持下去,因此三十多歲的他已經兩鬢花白,每天都在愁悶中度過。

想到祖先開國不宜,他只好再次打起精神想着如何解決目前的困局。其實他現在是庸人自擾,只憑着一個閹人的消息就對可以影響大明走勢的田羽起了心,不但沒有支持田羽,反而起了削弱之心,這樣的態度和手段也讓田羽有些心寒,對大明的忠心有下降了很多,也使得崇禎陷入了困局之中。

“怎麼辦?怎麼辦?”崇禎不住地在心中問自己,楊繩武雖然已經死了,但對於崇禎來說良玉纔是最棘手的問題,如果不順利解決左良玉的問題,那麼他的計劃便會受到阻撓,他不得不再次依靠田羽,而依靠田羽地後果便是讓田羽超出他的控制範疇,這又是他不想見到地結果。

崇禎腦際突然一亮,想起來一個人,那就是侯,左良玉曾經受到過侯的提拔之恩,如果沒有侯的提拔,左良玉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今天的位置,因此崇禎覺得自己豁然開朗,而楊繩武的死恰好將薊遼總督的位置讓了出來,雖然侯在派別上屬於東林黨,可能對田羽持着欣賞地態度,但田羽不是東林黨人,另外侯從來沒有和田羽接觸過,用侯來擔任這個薊遼總督也是不錯的辦法,一方面侯可以按照自己地意圖來行事,另外一方面左良玉極有可能買自己恩師的一個面子,如果左良玉能夠揮軍北上,那麼自己地一切難題不就解決了嗎?

現在的侯已經被崇禎下了大獄,自己從監獄中將侯放出來,侯一定會感激自己地聖恩,當然更會盡心辦事,想到這裡,崇禎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的想下令將侯從獄中釋放出來,任命他爲薊遼總督,不過現在天色已晚,宮門已經下鑰,崇禎只好將這個衝動打消,有鑑於上次的命令,沒有事前和陳新甲等人溝通,使得陳新甲和閣臣們最近很少發言,在朝會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成爲了悶葫蘆,因此崇禎這次打定主意和陳新甲還有內閣商量一下。既然想出了辦法,崇禎來了精神,又開始批閱起奏疏來。

第二天,崇禎將內閣閣臣和陳新甲都召到了乾清宮,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這些閣臣們很顯然對崇禎的做法有些不滿,聽到崇禎的想法,這些閣臣們都默不作聲,只有陳新甲想了想說:“我看這個辦法倒是可以試試,臣聽說左良玉一直對侯的恩情不忘,侯入獄的時候,左良玉也花費了不少力氣,想着爲自己的恩師說情,因此靠侯用感情來打動左良玉是個不錯的辦法。”

崇禎用眼睛掃了一下幾位閣臣。冷聲問道:“衆位地意思呢?”

閣臣們這時候哪裡有什麼辦法。本來都打算不說話。不想崇禎問了出來。只好紛紛贊成。崇禎雖然對幾個閣臣地表現不滿。但至少通過了自己地想法。因此滿意地點點頭:“既然大家都同意。那麼明天早朝我就宣佈這項任命。”

崇禎似乎很看重侯。不但任命侯爲薊遼總督。還給了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地加銜。侯從囚犯一躍而升爲薊遼總督。本應該高興。但他卻沒有這麼想。他雖然在獄中。但是消息還是很靈通地。他現在到有些羨慕起楊繩武來了。同時對楊繩武也有些怨言。你什麼時候死不行。非得這個當口死了。這個沉重地任務落在了自己地頭上。這次自己是坐牢。但這件事情一旦處理不好。恐怕就只有西市一刀地命了。甚至有可能連累到家族。不過皇帝地聖旨侯還不敢違抗。崇禎三天後。召見了侯。兩人聊了很久。侯從乾清宮出來地時候。臉色也一樣不怎麼好看。

侯既然無法違抗聖旨。只好硬着頭皮給左良玉去了封信。讓左良玉率部北上。左良玉明知自己不是韃子地對手。全軍北上極有可能被韃子圍殲。並且關外如何能和富饒地湖廣相比。不過左良玉對侯還是比較感恩地。如果換做他人。左良玉早就拒絕了。爲了敷衍侯地

左良玉派部將金聲桓帶五千士卒先行報到。充作護衛軍。同時附上一信說自己將親統大軍三十萬隨後來會。左良玉部額定兵員只有兩萬五千名。他通過招降納叛拼湊起來地大批軍隊。都是用就地打糧等法子自行籌餉地。

這次他滿口答應傾巢出動聽從侯調遣。弦外之音是以三十萬人馬地糧餉數字。示意使侯知難而退。

侯知道左良玉雖然有不少兵馬,但不可能有三十萬大軍那麼多,因此侯也明白左良玉的用意,崇禎能夠賞賜給他官銜,但是糧餉問題卻解決不了,因此侯連忙給左良玉送信,讓左良玉不用北上,而侯寫完信後,知道自己不久就會被重新罷職,也就不再爲這個頭疼,每天窩在北京的府第。就這樣,崇禎打算利用侯籠絡左良玉的想法落空,一個多月後,崇禎耐不住,又將侯下了大獄。這個舉動也意味着崇禎的辦法失敗。

崇禎對侯寄望很大,沒有想到最後還是繡籃打水一場空,讓崇禎一下子又老了幾歲,他還沒有想到什麼辦法就到了崇禎十五年地年末,十六年的年初。國家的形勢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局面,崇禎哪裡有心思過年,因此皇宮慘淡地度過了崇禎十五年年末和十六年的年初。

由於左良玉拒不北上,王守仁地部隊行到山東鎮後也停了下來,崇禎看到王守仁停了下來,心中也鬆了一口氣,他怕一旦王守仁的部隊進入湖廣,來個火星碰地球,左良玉部和田羽部像來有芥蒂,現在左良玉賴着湖廣不動,王守仁極有可能趁着這個機會打擊左良玉,這樣一來,左良玉恐怕更不能離開湖廣了。

王守仁的做法不但沒有讓崇禎感到生氣,心中反而對王守仁起了一絲感激之心,王守仁在山東沒有閒着,趁着這個機會,又招募了大約一萬人左右的部隊,反正湖廣總兵有兵額二萬五千人呢,招一萬人並不算多,只是王守仁的部隊也無法得到軍餉,因此王守仁的湖廣鎮還需要田羽地支援。

崇禎調動不了左良玉,王守仁便在山東不動,趁着這個機會,王守仁開始訓練士卒。王守仁知道田羽現在的財力也捉襟見肘,因此只招收了一萬人,而沒有選擇招募到滿編制,不過剛過了年,海上就傳來好消息,章學宇擊敗了一支較大地海盜,獲得了大約五十萬兩銀子,再加上海貿得到的三十萬兩,不但緩解了田羽地燃眉之急,還略有餘資。

王守仁知道後,就給田羽去了封信,田羽很慷慨,直接讓山東鎮的楊軍給王守仁運去二十萬兩銀子,有了這二十萬兩銀子,王守仁放開手腳,又開始招募,最後招滿了編制,一共二萬五千人,不過這二萬五千人裡面騎兵很少,雖然田羽也幫助了一些,但王守仁只打造了五千騎兵部隊,剩下地二萬都是步兵,武器和甲冑也無法和山東鎮相比,不過有了這二萬五千人,王守仁雖然還沒有和左良玉一較長短的能力,但至少不用擔心自己被左良玉吞掉,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王守仁有信心將這二萬五千人打造成一隻強大的軍隊,雖然可能比不上山東鎮,但絕對會在大明排在前幾位。

時間一天天的流逝,寒冷的冬天終於過去,迎來了崇禎十六年的春天。李自成和張獻忠在蟄伏了一冬天之後,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尤其是李自成,他現在足足有近二十萬大軍,在中原一帶已經沒有官軍可以與之匹敵,因此李自成開始攻打河南的府縣,不到一個月功夫,就再次攻陷洛陽,洛陽周圍的大量府縣也被李自成攻陷,身爲總理大臣的孫傳廷面對李自成也沒有任何辦法,只龜縮在開封城中消極防禦。張獻忠看到李自成開始行動,也按捺不住,開始攻擊安徽的府縣。

孫傳廷雖然很希望得到支援,但是附近除了左良玉的舊湖廣鎮大軍外,就屬山東鎮的兵力最雄厚,當然還有王守仁新成立地湖廣鎮,不過孫傳廷可不敢打左良玉和王守仁地主意,因爲一旦提到他們兩個,那麼勢必會讓崇禎以爲自己再割他的傷口,因此孫傳廷含糊的給崇禎上疏,希望崇禎能夠派軍援助自己。

孫傳廷雖然說丟了洛陽還有豫西的很多府縣,但是崇禎也知道孫傳廷的實力不可能擊敗李自成,能夠守衛住開封就不錯了,因此接到孫傳廷的信後,他不得不考慮起來讓自己頭疼了四五個月快半年的事情來。左良玉既然不奉命北上,那麼就將他劃歸給孫傳廷吧,讓孫傳廷來對付這個讓人撓頭的左良玉,至於王守仁的新軍,不能讓他們在呆在山東了,山東距離京師太近,現在田羽要是作亂的話,現在地形式恐怕還要比王守仁在關外強,因此崇禎將左良玉任命爲右都督,節制湖廣、安徽等省軍務,崇禎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給了左良玉更大的一個官位,讓他騰出湖廣總兵的位置安排王守仁。

左良玉升了官,又沒有北上,因此也就心滿意足的接受了崇禎地聖旨,王守仁則率軍趕到襄陽,成爲新一任總兵。在處理田羽的這件事情上,田羽受到了削弱,崇禎似乎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唯一得到好處地便是左良玉。而崇禎再和左良玉博弈之上最後輸給了左良玉,最後妥協的是皇帝,而不是一個小小的湖廣總兵,因此可以看到當時大明的境地了。

李自成攻下洛陽後,將目光對準了開封,親率三萬精銳進軍開封,準備攻下開封,將官軍在河南的最後一個據點端掉,只好攻下開封,那麼河南境內便再無官軍勢力,因此牛金星、宋獻策等人極力鼓動李自成攻打開封。李自成在分析了雙方的力量對比之後,也打定主意攻打開封。

孫傳廷聽說李自成朝着開封進軍,一面上疏崇禎求救,一面飛檄左良玉,讓左良玉率軍進駐開封。左良玉連崇禎地聖旨都敢對

況是孫傳廷呢。孫傳廷看到左良玉駐紮在信陽不動,怒罵左良玉,但除了罵以外,孫傳廷還有什麼辦法,只好打起精神思考如何抵抗李自成。

孫傳廷雖然是數省總理,但現在他手上握着地軍隊只有一隻,那就是由開封副將陳永盛率領的開封守軍,陳永盛地軍隊到時不錯,曾經數次和流寇交過手,戰績也比較好,但陳永盛打的多數都是比較弱小地流寇,根本就沒有和李自成交過手,因此孫傳廷非常擔心,認爲陳永盛的軍隊不會是李自成的對手。更何況李自成率領着三萬精兵,而陳永盛只有六千多人。

唯一讓孫傳廷比較開心的是周王。周王與其他愛財如命的藩王不同,他秉承的理念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因此在得知李自成率領大軍朝着開封開進的時候,將府中的銀子搬出來一部分,犒賞守城的部隊,同時下令民間,有能出城斬賊一級者賞銀五十兩,能射殺一賊者賞銀十兩,射傷一賊或磚石擊傷者賞十兩。這樣一來,開封城中大多數人都紛紛上城協助陳永盛軍守城。

李自成率領三萬大軍開始攻打開封,由於周王的賞賜,城上士兵的士氣很高,而且開封也曾經做過前朝的都城,城池防禦非常好,李自成率軍攻擊了多次,根本就無法攻破開封的防禦。反倒損失了不少人,尤其是李自成更是瞎了一隻眼睛。

由於城上的守衛力量很強大,李自成決定親自到城下觀察形勢,以便決定下一步的攻城方法。不料行蹤不密,被城上的官軍射中左眼。李自成的受傷使得流寇的士氣打擊很大,而連續多日攻克不了開封,傷亡也比較多,又聽說王守仁率領湖廣鎮從襄陽出發援助開封,李自成只好退回洛陽。這樣李自成第一次攻擊開封以失敗告終。

雖然守住了開封,孫傳廷卻對左良玉很不滿,如果不是王守仁看在田羽的面子上,出動大軍擺出一副援救開封的架勢,恐怕李自成不會退去,因此孫傳廷在戰後第一時間上疏彈劾左良玉。崇禎看到孫傳廷的奏疏後,只是嘆了一聲,就將奏疏留中。現在左良玉已經尾大不掉,根本就不將朝廷放在眼中,自己還殫精竭力的想着削弱田羽,沒有想到最大的禍害不是田羽,而是這個左良玉。要知道田羽到目前爲止,還很乖巧的聽從崇禎的命令,而這個左良玉已經開始公然對抗朝廷了,現在真不知道這最大的威脅是田羽還是左良玉了。崇禎雖然對這樣的現實很不滿,但不得接受這個苦果,也正因爲如此,纔會把孫傳廷的奏疏留中。

李自成的大軍雖然鎩羽而歸,但是崇禎知道在河南境內,官軍的實力已經無法和流寇相比,因此不久之後,流寇就會捲土重來,左良玉已經不聽調,光憑着孫傳廷的那點軍隊,恐怕無法打敗流寇,難道自己還得依靠田羽?不過崇禎立刻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左良玉一個苦果已經夠崇禎鬧心的了。

但是除了左良玉,中原的兵力已經空虛,這時候崇禎又想起了王守仁,王守仁不聲不響的將軍隊擴編到了二萬五千人,而且沒有朝朝廷要一分錢,崇禎這時候不得不佩服田羽,不但軍事出衆,這斂財的手段也高人一等,要知道從崇禎打擊田羽的那一刻起,崇禎再也沒有撥給田羽一分錢,一車糧草。本來崇禎以爲憑着這個手段可以極大的削弱田羽,甚至將田羽的軍隊餓跨,不過從東廠傳來的消息,田羽的軍隊軍餉照發不誤,而且前段時間騎兵全部裝備了火槍,當崇禎聽說田羽一下子給一萬六七千的騎兵裝備了火槍,嚇得有些不知所措,他還以爲田羽裝備完火槍之後恐怕就要對自己動手了,沒有想到田羽讓盡心盡力的守衛着關外,似乎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田羽如果鬧一鬧,也許崇禎還會安心一點,田羽越沉穩,崇禎的心中越是驚,越是害怕。而心中對田羽採取的這些動作也越覺得沒有錯誤。

田羽沒有行動,崇禎就將注意力放回了中原戰場,指揮不動左良玉,孫傳廷難堪大任,這一切都讓崇禎有些氣餒,現在崇禎已經無兵可用。最後崇禎不得不違心選擇了使用王守仁,王守仁雖然不聲不響的擴軍,但那是他總兵的權利,湖廣鎮一共有編制二萬五千人,王守仁招收了二萬五千人,沒有留給崇禎任何把柄。

雖然使用王守仁,會使得王守仁的勢力大增,但是現在崇禎已經沒有別的選擇,如果不用王守仁,那麼開封用不了多久就會易手,失去開封這個中原最後的堡壘,恐怕李自成的勢力會大增,而且李自成很有可能趁勢切斷南北的聯繫,那樣一來,恐怕大明就危險了,因此無奈的崇禎只好命王守仁部北上,協助孫傳廷圍剿流寇。

流寇兵力近二十萬,即便有王守仁的二萬五千人,也根本無法挽回頹勢,崇禎必須再想辦法,儘快解決李自成的這個心腹大患。但是中原地區哪裡還有兵可用,如果有兵可用,崇禎也不會使用王守仁了。

最後崇禎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了三邊總督洪承疇。

洪承疇那裡還有三四萬兵,雖然面對二十萬流寇,三四萬兵力也不夠看,但是崇禎對洪承疇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不過一想起洪承疇,崇禎不由又是黯然,現在洪承疇手中就得力的將領竟然是王六,王六的兵力也達到了一萬五千人,沒有想到最後自己還得依靠田羽,要知道王六和王守仁都是從山東鎮出來的。崇禎這時候別提多後悔了,自己原本着打算削弱田羽,沒有想到現在形勢逼迫自己不得不啓用山東鎮舊將,王六和王守仁越強大,田羽對自己的威脅也越大,可是現在的形勢崇禎還有其他選擇嗎?

第259章 用計需連環第270章 橫刀躍馬第204章 禍兮福之所倚第136章 無力迴天第56章 求我?拿錢來第46章 逃跑總兵第309章 天下第258章 神秘的屍體第161章 貧無達士將金贈第236章 007的商業頭腦第32章 岳家槍法第280章 利器深藏第115章 失之交臂第120章 目標,日本第14章 十面埋伏第155章 不識夷人愣說妖第95章 立威第169章 人生得意需謹慎第161章 貧無達士將金贈第240章 燎原之勢第161章 貧無達士將金贈第218章 各逞心機第226章 堅持、再堅持第167章 捨得捨得舍是得第158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第117章 第一次海戰第226章 堅持、再堅持第255章 男兒當自強第103章 崇禎的信任第128章 明代的“勞斯萊斯”第203章 高地第206章 失落的多鐸第5章 得千里馬第91章 火星碰地球第132章 對策第76章 擒多爾袞者賞銀一兩第139章 新年伊始第191章 勿疑弓影爲長蛇第294章 兵不血刃入南京第218章 各逞心機第175章 自古禍不單行第190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10章 完美計劃第139章 新年伊始第262章 摧枯拉朽第252章 大魚上鉤第9章 剜肉療傷第32章 岳家槍法第317章 各勝一籌第228章 皇太極的後手第167章 捨得捨得舍是得第188章 謹慎就經綸第139章 新年伊始第307章 英雄降伏第290章 丹心似鐵第102章 誕生日第88章 民族英雄閻應元第89章 靠,你小子不是東西第250章 不對稱的海戰第247章 疾風知勁草第161章 貧無達士將金贈第143章 步步爲營第289章 敵襲!虎豹營之強悍第141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61章 高陽血戰第292章 青山埋忠魂第210章 孤膽英雄第60章 腳板賽騎兵第291章 “義”往無前第303章 黑旗第239章 無奈之君第207章 傾國而出第224章 翻雲覆雨第18章 童子軍第72章 收穫第261章 窮途末路第314章 遼陽血戰第301章 神出鬼沒第168章 殺人就等於賺錢第318章 王師百戰鑄軍神第162章 功不成志堪憐憫第313章 三岔河大捷第299章 避重就輕第89章 靠,你小子不是東西第41章 血性第139章 新年伊始第53章 英雄惜英雄第247章 疾風知勁草第70章 玩火,我是行家第72章 收穫第313章 三岔河大捷第63章 逃跑?沒有那麼容易第145章 唯女子小人難養也第194章 一覽衆山小第16章 虎癡王六第169章 人生得意需謹慎第299章 避重就輕第241章 襄陽政權第103章 崇禎的信任第87章 大戰在即
第259章 用計需連環第270章 橫刀躍馬第204章 禍兮福之所倚第136章 無力迴天第56章 求我?拿錢來第46章 逃跑總兵第309章 天下第258章 神秘的屍體第161章 貧無達士將金贈第236章 007的商業頭腦第32章 岳家槍法第280章 利器深藏第115章 失之交臂第120章 目標,日本第14章 十面埋伏第155章 不識夷人愣說妖第95章 立威第169章 人生得意需謹慎第161章 貧無達士將金贈第240章 燎原之勢第161章 貧無達士將金贈第218章 各逞心機第226章 堅持、再堅持第167章 捨得捨得舍是得第158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第117章 第一次海戰第226章 堅持、再堅持第255章 男兒當自強第103章 崇禎的信任第128章 明代的“勞斯萊斯”第203章 高地第206章 失落的多鐸第5章 得千里馬第91章 火星碰地球第132章 對策第76章 擒多爾袞者賞銀一兩第139章 新年伊始第191章 勿疑弓影爲長蛇第294章 兵不血刃入南京第218章 各逞心機第175章 自古禍不單行第190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10章 完美計劃第139章 新年伊始第262章 摧枯拉朽第252章 大魚上鉤第9章 剜肉療傷第32章 岳家槍法第317章 各勝一籌第228章 皇太極的後手第167章 捨得捨得舍是得第188章 謹慎就經綸第139章 新年伊始第307章 英雄降伏第290章 丹心似鐵第102章 誕生日第88章 民族英雄閻應元第89章 靠,你小子不是東西第250章 不對稱的海戰第247章 疾風知勁草第161章 貧無達士將金贈第143章 步步爲營第289章 敵襲!虎豹營之強悍第141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61章 高陽血戰第292章 青山埋忠魂第210章 孤膽英雄第60章 腳板賽騎兵第291章 “義”往無前第303章 黑旗第239章 無奈之君第207章 傾國而出第224章 翻雲覆雨第18章 童子軍第72章 收穫第261章 窮途末路第314章 遼陽血戰第301章 神出鬼沒第168章 殺人就等於賺錢第318章 王師百戰鑄軍神第162章 功不成志堪憐憫第313章 三岔河大捷第299章 避重就輕第89章 靠,你小子不是東西第41章 血性第139章 新年伊始第53章 英雄惜英雄第247章 疾風知勁草第70章 玩火,我是行家第72章 收穫第313章 三岔河大捷第63章 逃跑?沒有那麼容易第145章 唯女子小人難養也第194章 一覽衆山小第16章 虎癡王六第169章 人生得意需謹慎第299章 避重就輕第241章 襄陽政權第103章 崇禎的信任第87章 大戰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