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特大招標

ps:本章有資料。已加更字數。

建立在這麼一個龐大恢宏的理論體系下的醫學。是中華先祖在數以萬年計的遠古生活中逐漸觀察摸索積累起來的。而這種理論無疑從一開始就是正確的。在西方醫學發展了兩百年之後。他們從簡單的放血、降溫、催吐。發展到能夠將人體細微切片甚至搞包括大腦在內的移植手術。不能不說其迅速。但是在21世紀。整個世界的醫學發展尖端。卻發現在三千年前的中國人的中醫之中。將他們的最新發現都作爲了基本的治療手段。他們自以爲是“發明”的醫學心理學。環境影響理論。將人體看做一個整體來治療等等。都不過是中醫之中最基本的內容而已。所以在21世紀。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主流國家。開始慢慢的接受並讓中國醫學合法化。而原本早就在明治維新時期拋棄了中醫的日本。和造就搞沒了傳承的韓國。卻忙不迭的在全世界搶先註冊專利。稱“漢醫”是他們的發明。而偏偏真正的中醫學的鼻祖。數千年後的中國人。卻在不斷的妖魔化中醫。惡意貶低中醫。甚至到了全世界都開始接納承認中醫的時候。還在大肆宣揚要廢除中醫。說這些話的人。存的是什麼心思!

餘雲岫甚至主張要“堅決消滅中醫”。“如不消滅中醫。不但妨礙民族的繁息、民生的改良”。而且國際地位的“遷善”也無從談起;“舊醫一日不除。民衆思想一日不變。新醫事業一日不向上。衛生行政一日不能進展”。

餘雲岫完全把中醫當成腐朽陳舊的舊醫學。必欲取消而後快。他主張禁止一切有關中醫地書刊出版。禁止中醫辦學校培養新中醫。

當然。從他開始搞這一套的十來年間。他是沒有獲得應有的地位和關注。但是他卻憑着自己的一些其他的手段逐漸爬到了高位上。成爲中華民國醫藥學會上海分會會長。更入了汪精衛的眼底。

另一時空中。就是這個始終扛着“滅絕中醫”大旗的傢伙。在1917年以來一直不斷的攻擊貶低妖魔化中醫。直到新中國成立。其更是混到了衛生部的高位。藉着新中國推行新政地風。他再次祭起這柄妖刀。號召在全國“滅絕中醫”。但是沒想到這樣的呼喊不但沒有得到多少人地贊同。還被包括太祖在內的許多人批評。餘雲岫頓時“幡然悔悟”。不但從此不再反對中醫。倒過頭來鑽入了支持中醫的陣營。更在數年中炮製出了一系列的文字來。結果反倒被後世吹捧成了“大恩人”。“中國醫學的播種者”。簡直是一臺絕世荒唐的醜陋劇!

此人對中國醫學地影響之大。破壞之深是無法估量的。作爲後世來的陳曉奇清楚的親身體會到。在21世紀的中國。看個感冒就動輒數百塊。兒科感冒更是出手上千塊。隨便生點內科病就要傾家蕩產。做一臺手術便要險死還生。醫學成爲了聚斂財富的絕佳工具。醫學不爲國民而存在。只爲了經濟利益而發展。

他不知道的是。在那個時候。一個普通縣城的二甲醫院。一年的純利潤就超過兩千萬。一個地級市的三甲醫院。一年地純利潤就上億。一個省城的三甲醫院。一年的設備維護費就在一千五百萬以上。每年地設備採購額就上億。而這些大大小小的醫院每年採購的設備中百分之八十來自於進口。每一種設備的價格都超過國產貨的一倍。利潤更是遠遠超過西方人認爲的“百分之十五暴利”這樣一條線。

已經市場化了的醫學將國民地生命安危當作搖錢樹。沒有人關心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地死活。他們生一場病就意味着末路的到來。治療。則傾家蕩產後半生無依無靠。不治療。則忍痛等死無可奈何。

醫學是什麼?醫學就是保證人民健康地學問。是要用一顆誠懇的心去對待病人。一如孫思邈之“大醫精誠”般所言。當“視病人若父母”。不如此。如何當醫生?

遺憾的是。當得起“大醫精誠”這四個字的人。在後世十幾億人中屈指可數。有那種水平和心思的人。因爲不是科班出身。不是某大學的畢業生。就不能行醫。看病都跟做賊似的。絕對不敢收醫療費。開方子都不敢寫名。事前還要跟病人說明白。千萬自願。否則不要看。

更加可笑的是。堂堂中醫院裡。設備器械設施跟西醫院沒任何區別。偌大的一個醫院裡面就一個“中醫科”。其他的絕無兩樣。就這樣還“振興中醫”?真正是振興中醫了。以21世紀中國的教育普及程度。完全可以讓億萬人民小病不去醫院!大病不那麼花錢!

山東這般“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做法。廣大民衆是持歡迎態度的。因爲在這個時候。全國的西醫一共就那麼點兒。除了從國外留學回來不當大夫專門醫治人的“思想”的超級大夫之外。絕大多數來自於西方國家作爲侵略排頭兵的教會醫院。

從1905年開始。西方人終於學會了文化入侵中國的套路。收起他們的長槍短炮大軍壓境。而是揮動起金錢大棒。在中國各地建立教堂和教會學校。將他們自己其實還遠遠不夠系統的醫學知識傳授給中國人。又鼓動鸚鵡們幫他們鼓吹宣傳。藉此在宗教、思想、生死上面對中國人進行洗腦和控制。

西方人要的是能幫他們說話幫他們辦事的人。傀儡。不是真的要提高中國的醫療水平。挽救中國人民大衆的生命健康。所以這種行動的雷聲大雨點小。二十多年來培養出來的人極少。灑在全國跟一顆豆粒掉進海里似地。根本不夠看。

這些人都聚集在大城市中。操着冷冰冰的鋼鐵器械。專門給那些達官貴人政客軍閥們當健康顧問和主治醫生。類似梁啓超老先生被人切錯了腎還大聲叫好的例子所在多有。但是都淹沒在民國大潮裡面。

這些人總數量不過一兩萬。遠遠不夠四億六千萬老百姓的需要。再說中國的老百姓都窮得很。根本請不起他們。連傾家蕩產的資格都沒有。因此儘管從清末以來。中醫被打壓的從業人員自七十多萬迅速減少到五十多萬。這些人仍然是救死扶傷的中堅力量。但是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沒有話語權。所以他們只有本着自己當醫生的本份和良心。默默地爲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保駕護航。

陳曉奇這個怪才一出。什麼花樣都搞出來了。從1924年到現在整整四年的時間。他便請山東省內地中醫名家。組織大量人手搞出來這一系列中醫叢書的第一版。本着拋磚引玉的態度向全國發行。收回來的只是本錢。因爲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改良。成本大大降低。所以他玩的起。藉着他現在全國知名地頭銜。藉着齊魯商會的影響力。這一套書開始在全國各大主要城市“肆虐”。“氾濫”。引起很多黨國要人的不滿!

但是他們的不滿得不到任何的答覆。因爲陳曉奇不在乎。山東人不在乎。全國的老百姓也不在乎。只要能讓自己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只要照着書上按壓幾個穴位就能將自己的病痛減輕。照着書上的飲食方法改善生活習慣就能減少患病的機會。幹嘛不去做呢?管他是那一國地醫學!

陳曉奇手段夠狠。他當然不會忘記在自己的那個時空。有“求人不如求己”、“治病不求人”之類的書和講座。大大地火!而且很實用。這時候他正好將這種點子照搬過來。找一些名醫照葫蘆畫瓢。做起來當然迅速的多!

只有切膚之痛才能令人腦筋清醒。這是適用於絕大多數人的說法。備受西醫高額治療費殘害的年代出來的人。陳曉奇當然知道那樣發展的全國醫療保障體系花錢是多麼的恐怖。即便是美國人也玩不起。真正對於普遍性民衆醫療衛生有意義地。就是中醫。這個無可置疑。

一浪接一浪地風潮從山東吹起來。整個中國的大半眼球都被陳曉奇爲首地一幫人在後面推動的事件給吸引着。無人關注他們在私底下搞得一些陰謀詭計。那將引起更大的後果。

中醫叢書事件剛剛刮起來不久。南京國民政府又往商業圈裡扔了一塊大石頭。財政部長宋子文任總裁的“中央銀行”在上海成立。隨即美華銀行上海分行就率先發出聲名支持。並調集一千萬頭寸來幫場。另該銀行的開業大典倍增榮光。就在成立的大宴賓客之時。宋子文親自宣佈。將由他具體承辦第一次全國軍隊的被服裝備招標會。採購總額預計將會達到五千萬!

這一筆從來都沒有過的巨大招標剛一發布消息。就引來了無數人的眼熱。不管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還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世界上最大的四個紡織業國家的商人們頓時都將眼睛瞪得巨大無比。生怕這一塊大蛋糕從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

最先下手的還是近水樓臺的中國人。宋子文跟蔣中正彙報完了之後。雖然他們沒有怎麼對外宣揚。這卻是架不住中國人的裙帶關係太過利害。各種小道消息傳播的比電波都快。在宋子文還沒有發表的時候。就有人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他這裡來。準備直接拿下這一大單。自然其中有多少的貓膩可想而之。

但是誰都不會想到。這一次的訂單是一個子虛烏有的事情。宋子文乃至整個國民政府根本就拿不出這筆錢來搞這麼一樁事情。宋蔣之所以這麼做。還不是因爲陳曉奇在裡面搗鬼?

所以找到蔣總司令的。就直接推到了宋子文這裡。找到宋的。卻又被宋一句“此筆生意貨款墊付”爲由給搪塞了過去。那些手眼通天的人卻也知道。當下的南京地確是沒錢。成立上海中央銀行的目的。卻是用來撈錢的。目標就是原來的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

在吞掉那兩家銀行之前。中央銀行沒錢。自然也就辦不成這麼大的交易。但是既然喊出來了。那一定有他的辦法吧?

所以宋子文正式宣佈之後。那些人的心思又活絡起來。不過這時候已經晚了。這件事情已經登報。宣揚的滿世界都知道。而爲了買賣公平起見。這件事還邀請了英國“加德士”拍賣行並一些法律界地前輩一起來監督買賣的合法性。想要弄鬼。就算是真地要招標。南京政府卻也不會弄虛作假了。否則在全世界面前丟臉的責任。誰都負不起。

招標會定在十月十五日召開。凡是有資格的企業或者代辦機構都可以報名參加。鑑於這一次的買賣數額巨大。爲防止一些不法之徒渾水摸魚。甲方規定凡是前來報名投標的需要繳納投標保證金五百萬元。

這一下子就將百分之九十想要渾水摸魚的傢伙都趕了出來。他們沒那麼大地財力跟人家玩。倒是有很多的各省各地財團組織起來。準備好好的幹一傢伙。但是仔細計算一番之後。他們發現這件事情的風險實在太大了!這麼大的數額足夠很多大富豪們傾家蕩產的。必須要仔細研究才行!

這一仔細研究可不打緊。國內的那些商家們別的本事不敢說。扯皮的功夫一流。他們原本就聚集在上海周圍。每一家都吃不下這麼大的一筆買賣。但是分拆開地話。誰家的多。誰家的少。這可就不還計算了。光在這件事上吵吵鬧鬧就沒個完。進度不是一般地慢。

英國人和美國人起初都有參加的打算。但是內部一些人在打聽了一番中國人和日本人打算出的價格之後。都偃旗息鼓了。因爲那樣的價格讓他們來做。真要虧到血本無歸了。這當地優勢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日本人是大喜。他們的紡織印染業現在正處在艱難時節。已經很久沒有米下鍋了。這次出來的這麼一大筆地買賣。正是救命地稻草一般。有這麼一大筆訂單在手。就可能將日本的紡織印染業盤活。賺到地利潤足可以讓他們撐過這最艱難的時期。等待國內政局穩定金融改革結束後。或許就是一個嶄新的上升期。這一次太關鍵了!

日本駐滬商務領事矢田七太郎。這個曾經代表日本與南京政府交涉濟南事件處理方案的傢伙。原本是日本人放出來羞辱中國人的尖兵。只不過因爲國內國際環境的急劇變化纔沒讓這場鬧劇持續下去。換成了公使駐華公使芳澤謙吉具體負責。

日本這個國家。死都不改這種在關鍵時刻羞辱對方的心態和做法。不管國力膨脹到什麼程度。永遠是那麼一副小家子氣。上不得檯面。這一點就比不過堂堂的“我大清”了。不問青紅皁白就跟列強開戰。雖然招致八國聯軍進京。打得抱頭鼠竄。那也是牛叉了一回不是?

再不然也得看看堂堂大中華的作風。不管你是殺了我的人還是佔了我的島。還是搶了我的傳統節日。還是打死我的漁民。還是弄走我的資源。一律是“譴責、抗議”。輕飄飄的吆喝兩聲拉倒。咱是“文明古國”。“大國”。“盛世”。不跟他們治那個氣。

話說這個時候。日本比中國確實強。論國力論軍力。那都不是一個檔次上的東西。在東亞人家是頭一份的強國。牛逼的有道理。有理由。

宋子文發表了招標通告之後。當天晚上。位於公共租界區日本勢力範圍的虹口區內。關西財團的駐華代表濟濟一堂。各家的直系親屬後代多少都在這裡管事。這一次他們被矢田七太郎召集起來。就這次的招標問題進行慎重討論。決定拿出意見來。看看是如何的處置。

矢田七太郎一身黑色和服。小鬍子上的眼鏡後面。一雙小眼賊亮。他盤着雙腿坐在榻榻米上。身前桌上一個精緻的白瓷酒壺冒着醉人的酒氣。旁邊一雙竹筷外加白瓷酒杯。再前面六個碟子碗裡面擺放着薄薄的壽司料理和生魚片。看樣子沒怎麼動。

下面兩側排列着兩溜方桌。每桌後面都是一個人。不過這些人穿和服穿西裝的都有。大半西裝男都是年輕人。油頭粉面的。臉上眼神中都是一副桀驁的神情。貌似對矢田不怎麼感冒。

這些年輕人一個個的身家豐厚背景顯赫。又多半受過高等教育甚至留過學。對於老一輩的生意人是很不以爲然的。同時那些人的生意經在他們看來是非常陳舊的。遠不如新生代的那些西方企業靈活大氣。做起事情來沒什麼顧忌。尤其是在金融上面花活兒很多。在股票市場上翻雲覆雨。那才叫痛快呢!

矢田七太郎低聲咳嗽一聲。面色陰沉的狠狠瞪了下那幾個正在旁若無人跟歌妓調笑的年輕人。低聲喝道:“無關的人全都出去!叫你們來是商議大事的!不是遊玩嬉戲!”

年輕人都撇撇嘴貌似不在乎。歌妓一個個低眉順眼的哈着腰低着頭倒退着出去了。臨走還跪下來將門拉上。很有教養的樣子。

矢田七太郎沉聲道:“這一次召集大家來。是有重要的事情宣佈!今天支那政府發佈的招標文告想必你們已經都清楚了。國內的意思。是務必要將這一訂單拿下!具體怎麼做法。請各位今天拿出懇切的意見來。共同決定一下。這可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這關係到帝國未來的經濟運轉。更關係到我們這些在上海投資事業的生存!”

年紀大的代表們都深以爲然。頻頻點頭不止。但年輕人卻不以爲然的撇嘴冷笑。更有一人輕佻的說:“這件事情還有什麼好理論的。看起來數額很大。做起來卻非常辛苦。有那麼大的資金。不如拿去投到美國的股市上。說不定用不了半年就能翻上一番。這麼快的獲利手段。可比整天在這裡被支那人抗議罷工攪擾的好!”

繼續求票!推薦《官路漫漫》。有直通車可達!

第134章 代價第14章 擊約翰牛第41章 人才接踵而至(二)第32章 風雲起第13章 邪火拳頭第77章 面見張宗昌第203章 省內移民第32章 風雲起第21章 底氣第29章 勇士再揮刀第18章 未知方向第19章 暗潮第7章 殘毒第62章 逆襲的序曲第191章 圖謀越南第10章 察東戰(一)第69章 大亂的序曲第68章 都有難處第2章 暫時安身第45章 我們的軍刀第177章 危機前沿第69章 大亂的序曲第53章 游擊戰 核工業第9章 小見面禮第43章 大麻煩第33章 反思與決策第77章 內憂外患 大風起第23章 棉蘭第71章 慘敗第41章 九一八(六)第161章 宣戰口號第5章 意外大禮(三)第83章 導彈與戰列艦的命運第144章 亡命(二)第15章 騷亂開始第71章 刺殺第31章 過把槍癮第65章 大買賣第139章 突襲(二)第9章 小見面禮第26章 中國海軍之痛第39章 九一八(四)第206章 亂世慘景第99章 反攻東北(八)第73章 種子計劃第8章 憤怒第69章 白銀法案第14章 籌劃第6章 初次盜版第32章 風雲起第71章 我要回國第80章 大移民序曲第81章 婆羅洲基地第15章 淞滬開戰(二)第54章 新的起點第65章 大買賣第10章 時尚教父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22章 殺戮時刻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36章 九一八(一)第211章 沒有棉花第88章 割據基地第89章 南洋大戰(二)第32章 新式軍訓第29章 勇士再揮刀第63章 柳暗花明第178章 實際合作第210章 激烈角逐第91章 南洋大戰(四)第117章 阻止中國崛起第28章 居庸關破第66章 大刀砍鬼子第40章 人才接踵而至第4章 1929年第18章 內幕消息第79章 溫莎伯爵第6章 人間地獄第18章 我爲復仇而來(二)第3章 意外大禮(一)第123章 擴軍第112章 進軍外蒙第204章 新農業綜合循環體第98章 反攻東北(七)第76章 復興之始第40章 東方大商(二)第61章 救第100章 收編序曲第22章 淞滬開戰(九)第7章 多倫戰(一)第67章 武器定型第3章 盧溝橋 想不到第28章 居庸關破第108章 藉機擴展第225章 撂挑子&收網第128章 發動與對策第58章 諜戰(二)第11章 麻木現實第120章 遭瘟的南朝鮮第71章 我要回國
第134章 代價第14章 擊約翰牛第41章 人才接踵而至(二)第32章 風雲起第13章 邪火拳頭第77章 面見張宗昌第203章 省內移民第32章 風雲起第21章 底氣第29章 勇士再揮刀第18章 未知方向第19章 暗潮第7章 殘毒第62章 逆襲的序曲第191章 圖謀越南第10章 察東戰(一)第69章 大亂的序曲第68章 都有難處第2章 暫時安身第45章 我們的軍刀第177章 危機前沿第69章 大亂的序曲第53章 游擊戰 核工業第9章 小見面禮第43章 大麻煩第33章 反思與決策第77章 內憂外患 大風起第23章 棉蘭第71章 慘敗第41章 九一八(六)第161章 宣戰口號第5章 意外大禮(三)第83章 導彈與戰列艦的命運第144章 亡命(二)第15章 騷亂開始第71章 刺殺第31章 過把槍癮第65章 大買賣第139章 突襲(二)第9章 小見面禮第26章 中國海軍之痛第39章 九一八(四)第206章 亂世慘景第99章 反攻東北(八)第73章 種子計劃第8章 憤怒第69章 白銀法案第14章 籌劃第6章 初次盜版第32章 風雲起第71章 我要回國第80章 大移民序曲第81章 婆羅洲基地第15章 淞滬開戰(二)第54章 新的起點第65章 大買賣第10章 時尚教父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22章 殺戮時刻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36章 九一八(一)第211章 沒有棉花第88章 割據基地第89章 南洋大戰(二)第32章 新式軍訓第29章 勇士再揮刀第63章 柳暗花明第178章 實際合作第210章 激烈角逐第91章 南洋大戰(四)第117章 阻止中國崛起第28章 居庸關破第66章 大刀砍鬼子第40章 人才接踵而至第4章 1929年第18章 內幕消息第79章 溫莎伯爵第6章 人間地獄第18章 我爲復仇而來(二)第3章 意外大禮(一)第123章 擴軍第112章 進軍外蒙第204章 新農業綜合循環體第98章 反攻東北(七)第76章 復興之始第40章 東方大商(二)第61章 救第100章 收編序曲第22章 淞滬開戰(九)第7章 多倫戰(一)第67章 武器定型第3章 盧溝橋 想不到第28章 居庸關破第108章 藉機擴展第225章 撂挑子&收網第128章 發動與對策第58章 諜戰(二)第11章 麻木現實第120章 遭瘟的南朝鮮第71章 我要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