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坦克!坦克!

ps:差點睡過頭哦!今日第二更!還有一更晚些奉上,大家繼續支持啊!

就算二戰再次發生,就算日本人佔領東南亞,終歸此時的華人已經不再是其他土人和洋人能隨便亂搞的目標了,這時侯的華人可以依據自己長時間的發展建立起來的深溝壁壘來層層抵抗,也可以戰略撤退留出空間,反正日本人佔領的目的不外乎是橡膠石油和礦產資源,他們在列強和當地人的節節抵抗下這種掠奪工作將進行的無比艱難。

而在那個時候,受到利益侵害的英美列強自然不會坐視自己的利益範圍就這麼被人蠶食,大傢伙集中精力硬砍的話,小日本的下場將比另一個時空更慘。而經過血雨腥風歷練的華人們,最終將放棄一切的幻想,在已有的基礎之上必然要爭取自己的權益和自由,這時侯就算沒有陳曉奇的幫助,憑他們的聰明智慧是一定可以掌握主動權的,這時侯,只要有一個強大的中國存在,列強們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鼓動支持土人去搞屠殺掠奪,他們在後面撿現成便宜!

這麼一大套長遠規劃下來,其中涉及到的林林總總千頭萬緒,自然不是三兩句話就能交代清楚的,而陳曉奇當然也不會將未來的可能發展告訴他們,他只是將第一步到第三步的工作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支持,剩下來的主要就看他們自己怎麼去做了。畢竟他不是老天,沒有那種掌控所有人命運的力量,他甚至連自己的命運都掌控不了。

按照計劃,羅霸道和江凱、宋玉翔等人爲首組成領導核心,然後數十名經過嚴格軍事訓練的新兵作爲骨幹,其他數十名經過保安訓練的外圍成員加入進來之後,重新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而後把他們拉到陳曉奇位於紐波特的兩個造船廠中進行上船熟悉和訓練。與此同時,陳曉奇投資在船廠中開工建設兩艘六百噸級的小輪船。

表面上,這兩艘船都是按照一般商船在建造,但是知道實底的人肯定能看出來,無論這船的結構、所用的鋼板、動力和輔助設施,無不是按照軍艦的標準來做的,所差的不過是上面沒有安裝各種口徑的大炮而已。

這還不算完,陳曉奇還追加了一艘三千噸級運輸船的訂單,標準正是德國那裡搞來的鐵甲驅逐艦的樣子,不同的是,這些船無一例外都是採用最新的高屈服度船用甲板,採用的是“美華實驗室”的新的焊接技術,製造出來之後整體結構更穩定、更結實,在預留的位置安裝艦炮之後,定然可以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兩艘小船的建造速度極快,在半年不到的時間內就曬裝下海,然後各自載着大批的物資就出海了,結果沒過多久傳來消息,兩艘小商船在馬六甲海域遇上了海盜,連船帶船員一個沒跑全軍覆沒。

這兩艘船和船員當然沒丟,他們自己當賊把船給搶跑了,順道還把船廠裝載的軍火物資給全數弄走當了起家的資本。不久之後,另外一艘由“美華貿易公司”僱傭的商船從歐洲往上海走的時候也被搶劫,船上裝的一些二手機械設備被搶不說,關鍵是有十幾門150毫米、105毫米、75毫米甚至40毫米的艦炮最爲重要,卻也是一點都沒留下來。

陳曉奇搞得那兩艘船別看個頭不大,船體卻能承載雙聯裝150毫米克虜伯速射炮。這種一戰中發明出來的重炮對付戰列艦或許還差點,但是對付海盜卻是綽綽有餘了。早先被劫的貨物之中,各種焊接設備和輔助機械都有,技術工人早就備足了,而後面由中國某軍閥出面購買打着研究的藉口、陳曉奇實際操縱搞到的這些而手炮,到位之後安裝到兩艘船上,憑藉強勁的動力和堅強的船體,優質的士兵,再加上裝了“黑索金”炸藥的炮彈,殺傷力那是巨大的!陳曉奇相信,只要這幫傢伙不太蠢,憑藉着這兩艘戰艦短時間內定可以火併掉一些真正的海盜,然後建立自己的基地是不成問題,後面怎麼發展,就看他們成不成氣候了,反正槍械、輜重、藥品、彈藥他一樣不缺的支援,他們到時候只要出來“搶劫”一次就足夠一年的補給了。

這種裡應外合的勾當,陳曉奇是越來越熟練了,在國內,黃鎮山他們也是不定期的“搶劫”貨物,從周村博山張店甚至章丘一代神出鬼沒,搶來搶去最後連北洋軍的兵工廠設備都搶了不少,捅下的簍子相當不小,背黑鍋的卻是後來被幹掉的劉黑七等人。

且不談黃鎮山他們在山東老家的折騰,陳曉奇在美國的折騰也絲毫不遜色於他們。在1923年的年底聖誕節即將到來之際,“美華實驗室”下屬兵工廠產出了繼“M1923”衝鋒槍之後的新一代產品------坦克!

這種用陳曉奇已知的技術堆起來的新一代戰爭機器有着這時代無可比擬的強大戰鬥力。這種以大型履帶式拖拉機底盤技術爲基礎發展起來的新一代戰車,提供了在後世長達百年中幾乎都沒怎麼改變過的結構和基本配置。

陳氏出的這款坦克外形很是醜陋,醜的陳曉奇看到的時候幾乎忍不住要將這傢伙回爐的地步,因爲看慣了後世那種結構合力邊角圓滑或者極富幾何美學的外形坦克後,再看這種醜陋的玩意實在是讓人大倒胃口。

這輛坦克長7米,寬3.3米,高3.2米,通體採用冶金實驗室與美國鋼鐵集團合作研究出來的新一代高錳裝甲鋼焊接而成,負重輪和履帶採用的是美國二戰名車“謝爾曼M4”類似的三對三組結構,引擎採用的是動力實驗室新近研發成功的300馬力MC-GAA柴油發動機,可以帶動這個重達三十噸的大傢伙在標準公路上以時速35公里的速度前行180公里。

炮塔採用仿製的可憐的75毫米35倍身管的滑膛炮,載彈70發,穿甲彈配備能在1000米的直線距離內擊穿55毫米的勻質鋼板,再遠了就難說了,跟歷史上美國人的M4坦克一樣,火力實在是弱的令人髮指。

武器則採用航向、炮塔兩挺7.62毫米輕機槍,總載彈量5000發,值得一提的是,該坦克採用了新發明的“液壓回轉中心總成”技術,在輔助動力系統驅動之下,炮塔能做360度旋轉,而不用像以前那些坦克似的爲了瞄準要轉半天。

該坦克的前裝甲厚度達到了這時代的頂峰------120毫米,側裝甲都有50毫米厚,可以說這時代的反坦克槍在它面前已經無能爲力,而實際驗證後發現,就是一般的75毫米山炮直接轟擊,這坦克也毫髮無傷,105毫米的重炮直接命中能夠將其摧毀,但是在旁邊爆炸的話卻只能掀翻,爆炸破片對裡面的乘員幾乎沒什麼傷害。

坦克採用了全封閉空氣過濾系統,可以有效防止一戰戰場的毒氣,足夠強的合金履帶不僅適合於各種路況,還能有效地對付反坦克手雷的轟擊,可以說在正面戰場上,沒有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炮的陸軍是無能爲力的。

這種坦克之所以醜,是因爲怎麼看都像當初M3坦克跟後來的M4坦克的集合體,尤其是炮塔,不是整個的鑄造出來的,而是用厚鋼板焊接而成的一個扁扁的六角形,短短的主炮裝在上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後世小鬼子的那些鐵板卯起來的破爛鐵罐,加上剛開始使用新的焊接工藝,技術不怎麼過關的技工們拿這個練手,後果就是搞得表面上粗糙不堪,噴了漆之後都看的出來,總之是------非常不像話!

負責質量把關的德國工程師無論如何不願意讓這樣的產品出廠,他們聲稱這樣的產品質量有損於他們德國技術人員的名聲。

陳曉奇這個僞軍迷似乎忘了,實際上後世著名坦克的炮塔都是焊接而成的,因爲半蛋形的炮塔是鑄造的,製造時裡面可能產生不規則空泡,不利於整體強度,在反坦克武器發達的時代,單純靠外形來抗打已經不行了,還是要有主動反應裝甲才靠得住。他這不經意間根據後世的印象採用的焊接和幾何形狀,實際上是超前的,照着這個發展下去必然是領先當代的。

不過,他將自己的第一種坦克產品搞成這個樣子,也是不安好心的,他很明白後世的坦克主流將是什麼樣子,像這麼高的炮塔純粹是活靶子,在二戰戰場上,動輒三米多高的美國坦克幾乎給德國的“豹”和“虎”系列挨個點卯,而德國人一開始就將坦克造的矮墩墩的,瞄準困難自然增加,加上正面裝甲的強悍,自然生存率大增。

可是就他這破坦克,在工程師們和前來參觀考察的美國陸軍軍官們眼中,卻是不可多得的征戰利器了!在這個時代,這麼龐大的鐵甲戰車本身放在那裡就是一種無聲的威脅,而當這大傢伙開動起來的時候,那沉重的履帶壓在水泥路上“喀喇喀喇”的連串脆響,和主炮轟鳴的時候那種巨大聲浪,都給人一種威力無窮的感覺。

儘管陸軍的經費很是緊張,他們還是擠出來一部分購買了24輛這種陳曉奇看起來很挫的坦克,並給了個M1“李將軍”型的內部正式編號。

第41章 再見佳人第18章 內幕消息第162章 第一場空戰第46章 大躍進式的發展(一)第43章 華北大戰(十)第34章 風雲起(三)第99章 政策與對策第43章 夜幕下的刀光第21章 底氣第149章 賣國條款第54章 尼龍和潛艇第7章 多倫戰(一)第186章 風雲聚會第44章 華北大戰(十一)第58章 千年 發端第224章 中醫抗爭(四)第11章 環保工業第31章 分歧 妥協 出劍第107章 大反攻序曲第69章 聯邦快遞第54章 新戰艦 束星北第5章 意外大禮(三)第1章 魚雷突襲第15章 淞滬開戰(二)第2章 談判第33章 大搞基建(三)第90章 南洋大戰(三)第28章 從走路做起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55章 蓄勢第25章 實在過獎第129章 縛手縛腳第191章 圖謀越南第102章 武器發展第37章 華北大戰(四)第146章 持槍令第236章 風口第56章 實業先驅第104章 反攻東北(十三)第126章 張宗昌問計第106章 八團雪恥第50章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144章 亡命(二)第128章 發動與對策第121章 攻佔沖繩島第58章 諜戰(二)第161章 宣戰口號第160章 驚天大爆炸第238章 漁民第223章 中醫抗爭(三)第139章 突襲(二)第149章 賣國條款第146章 持槍令第36章 華北大戰(三)第12章 察東戰(三)第40章 東方大商(二)第22章 淞滬開戰(九)第81章 婆羅洲基地第119章 俺也造戰艦第25章 杜邦公司第69章 聯邦快遞第30章 金三角 霍元甲第111章 瓜島血戰(三)第79章 溫莎伯爵第177章 彰顯實力第68章 崛起的契機第103章 反攻東北(十二)第39章 留下小戴第27章 潛艇 石油第129章 二戰結束第39章 留下小戴第160章 驚天大爆炸第95章 明搶明奪第10章 察東戰(一)第237章 靶子第212章 南洋風起第8章 多倫戰(二)第43章 通信與基礎教育第17章 前路第213章 瘋狂少年第39章 華北大戰(六)第47章 大躍進式的發展(二)第12章 環保工業(續)第41章 華北大戰(八)第31章 大搞基建(一)第88章 南洋大戰(一)第177章 彰顯實力第120章 華夏復興黨第195章 盛唐之韻(二)第194章 盛唐之韻(一)第29章 佈局 謀算第106章 反攻東北(十五)第73章 種子計劃第42章 九一八(完)第119章 仁川登陸第29章 佈局 謀算第29章 佈局 謀算第38章 華北大戰(五)第36章 華北大戰(三)第66章 大刀砍鬼子
第41章 再見佳人第18章 內幕消息第162章 第一場空戰第46章 大躍進式的發展(一)第43章 華北大戰(十)第34章 風雲起(三)第99章 政策與對策第43章 夜幕下的刀光第21章 底氣第149章 賣國條款第54章 尼龍和潛艇第7章 多倫戰(一)第186章 風雲聚會第44章 華北大戰(十一)第58章 千年 發端第224章 中醫抗爭(四)第11章 環保工業第31章 分歧 妥協 出劍第107章 大反攻序曲第69章 聯邦快遞第54章 新戰艦 束星北第5章 意外大禮(三)第1章 魚雷突襲第15章 淞滬開戰(二)第2章 談判第33章 大搞基建(三)第90章 南洋大戰(三)第28章 從走路做起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55章 蓄勢第25章 實在過獎第129章 縛手縛腳第191章 圖謀越南第102章 武器發展第37章 華北大戰(四)第146章 持槍令第236章 風口第56章 實業先驅第104章 反攻東北(十三)第126章 張宗昌問計第106章 八團雪恥第50章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144章 亡命(二)第128章 發動與對策第121章 攻佔沖繩島第58章 諜戰(二)第161章 宣戰口號第160章 驚天大爆炸第238章 漁民第223章 中醫抗爭(三)第139章 突襲(二)第149章 賣國條款第146章 持槍令第36章 華北大戰(三)第12章 察東戰(三)第40章 東方大商(二)第22章 淞滬開戰(九)第81章 婆羅洲基地第119章 俺也造戰艦第25章 杜邦公司第69章 聯邦快遞第30章 金三角 霍元甲第111章 瓜島血戰(三)第79章 溫莎伯爵第177章 彰顯實力第68章 崛起的契機第103章 反攻東北(十二)第39章 留下小戴第27章 潛艇 石油第129章 二戰結束第39章 留下小戴第160章 驚天大爆炸第95章 明搶明奪第10章 察東戰(一)第237章 靶子第212章 南洋風起第8章 多倫戰(二)第43章 通信與基礎教育第17章 前路第213章 瘋狂少年第39章 華北大戰(六)第47章 大躍進式的發展(二)第12章 環保工業(續)第41章 華北大戰(八)第31章 大搞基建(一)第88章 南洋大戰(一)第177章 彰顯實力第120章 華夏復興黨第195章 盛唐之韻(二)第194章 盛唐之韻(一)第29章 佈局 謀算第106章 反攻東北(十五)第73章 種子計劃第42章 九一八(完)第119章 仁川登陸第29章 佈局 謀算第29章 佈局 謀算第38章 華北大戰(五)第36章 華北大戰(三)第66章 大刀砍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