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微觀層面的蟲子,自出生以來就進入到了深度休眠狀態之中,沒有展露出絲毫生命的跡象,靜靜地在宇宙空間之中肉眼不可見的地方漂浮,“隨波逐流”。
與其說它們是一種蟲子,倒不如說是一種“孢子”,一種寄生的“孢子”。
正常情況下,它們的形態在細胞層面可以被觀測到,但是在漆黑冰冷的宇宙中,它們的存在極度難以察覺,尤其是在它們陷入休眠,毫無生命特徵之時。
身邊的蟲族大型戰艦被一一擊毀殺死,爆裂出的火光短暫地照亮了周圍的黑暗,爲了將這些數量極其龐大的小生命悄然放出,薩斯放棄了讓蟲羣全力突圍的想法。
一旦主力大部被全殲,僅剩的殘兵敗將是無法與其後的機械清掃隊伍抗衡的,逃與不逃,都是一樣。
與其如此,不如用蟲羣在這個星系之中最後能夠集結的大規模戰力,將這場本來由對方所設置的劇本,向其它方向做一點小小的引導,也可以爲往後的反擊,埋下希望。
…………
戰事進行到這一步,可以說維瑟之前的的所有計劃已經完全失敗,在對方佔據星系中近乎全部的可利用資源的當下,蟲羣已經失去了帶領艦隊在正面與對方抗衡的能力。
這一點,薩斯在接手HC-006星系的蟲羣指揮權之後,就已然明瞭,也是它之所以選擇犧牲蟲羣主力也要將孤注一擲一般執行自己計劃的原因所在。
當然,雖然它這麼做了,這並不代表着數十萬蟲族戰艦會放棄抵抗。
慘烈的戰爭依然在持續着,蟲羣全面落入下風,整體數量和戰力都在隨着時間流逝緩慢下降,隨之而來的則是更多的微觀蟲種被釋放在了宇宙空間之中。
這是米拉精心準備的決戰,爲此不惜放棄了隱藏在最安全的地方掌握全局,親自掌控艦隊與蟲族交戰,這代表着它已然完全掌握了戰爭的走向。
而這場戰事的最終發展也與衆多模擬戰爭之中的一個漸漸互相重合,最終導向了唯一的結果,蟲羣正在一點點走向敗亡!
這個結果不論是米拉還是接手指揮的薩斯,都已經預料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蟲羣灑出的這些微觀層面的蟲子,並不是經過孵化場經歷幼蟲而來,而是一種算得上是蟲族自身所攜帶的免疫蟲種。
蟲羣早在奧瑞地表之上活動之時,爲了應對海洋中的強大寄生蟲,在薩斯的主導之下,就已經擁有了最初的免疫系統,即在蟲族個體體內,存在着一個能夠消耗血肉能量生產出衆多微小蟲種的系統,它能夠在蟲族受到微觀方面的入侵之時,同樣從微觀層面大量產出微型蟲種,從而向敵人發起反擊。
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項技術都飽受重視,尤其是在那段海洋探索的歷程之中更是如此,也曾經是那段時間裡薩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這麼多年過去了,由於登上太空且缺乏相關層面敵人的緣故,在這一方面蟲羣並沒有做出太多改變,仍舊維持着舊有的那一套,倒也算是蟲族大型單位的標配了。
在沒有發生相關層面的戰鬥之時,這個免疫系統並不會主動工作,相當於一個多餘結構,並不會消耗額外的能量。但是它在事實上,就相當於一個內置在大型蟲種血肉之中的孵化結構,一旦有所需求,就能立刻展開活動。
而薩斯這一次,便是利用這個結構,向這片廣闊的宇宙之中,灑出了難以計數的微小蟲子,它們在黑暗深邃的宇宙空間之中,沒有掀起任何波瀾。
事實上,這一次的行動看似是薩斯臨危受命所產生的突發奇想,其實也是構思了許久的結果。
作爲蟲族基地的主要功能單位而存在的孵化場,甚至是與巨型蟲種相互結合的吞噬者,它們的存在各有其意義,而且是蟲族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大中型蟲種的孵化,需要它們作爲“母體”,如果用機械文明來比喻,它們就像是工業母機一般,是蟲族之所以強大的來源之一。
在孵化場本身這方面,這麼多年來,除了孵化效率和資源利用上的提升之外,它和最初之時並沒有根本上的差別。
薩斯這麼多年來所做的工作,其實只在於一點,即讓孵化場本身的誕生,不再依賴於幼蟲,而是將蟲族誕生孵化場的功能,賦予更加微渺的存在!
也就是說,薩斯讓蟲族不再完全的依賴於孵化場而存在!
在這之前,假設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神秘的力量,能夠在一瞬間將所有蟲族存活的孵化場和攜帶孵化功能的例如吞噬者這般蟲種全部殺死,那麼所有的蟲族單位,將會失去來源。
在原本的條件之下,孵化場的存在是蟲族一個極不明顯的弱點,如果能夠將之完全消滅且讓蟲族之中不存在誕生孵化場的幼蟲,那麼即便是蟲羣遍佈星海,也終有走向消亡的那一天。
而現在,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已經被薩斯所提出,它早在幾百年前就察覺到了這一點,長久的研究成果,終於在戰爭的最後時間裡,將之付諸實踐!
………………
在米拉機械艦隊的瘋狂進攻下,蟲族艦隊在成批地陷入死亡。
失去生物活性,亦或者直接被徹底毀滅,都只不過是常態。
在這個過程中,機械艦隊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數以十萬計的機械戰艦和蟲族太空種,變成了漂浮在星系邊緣的太空垃圾,再也無人問津。
這個過程並非在幾日亦或者幾月之內就完成的,事實上,在薩斯的指揮下,這一場蟲羣主力和機械艦隊的戰爭足足進行了一年有餘!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兩處主戰場之外,機械艦隊也進入了小行星帶之中,與在這裡發展和擴張的蟲羣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鬥,在這裡,戰場一擴再擴,戰火開始在這個龐大的環狀天體羣中蔓延。
廣闊的宇宙中,動輒數萬數十萬公里的距離,哪怕是在極其被動的情況下,也給了蟲羣許多輾轉騰挪的空間。
哪怕對於蟲羣之後在星系中的發展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計劃,薩斯也沒有坐以待斃,在這個過程中帶領蟲羣給予了對方大量殺傷。
但這並沒有什麼意義,只要米拉還存在,機械艦隊再多的損失都不算什麼。
對於它來說,這些損失都是值得的,只要蟲族主力滅亡,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徹底清掃整個恆星系,將生物存在的痕跡,從這裡抹去!
這裡,是恆星系邊緣,是衆多小型天體的天下。在恆星誕生之初,它們沒能聚集起足夠的質量,成爲一顆最外圍的行星,最終散落一地,形成了恆星系邊緣呈現薄環狀的特殊環境。
這裡,與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超過了一百二十億公里,即便是坐落於中央,統治這個星系的絕對主宰,它的光芒想要抵達這裡,也要經歷十多個小時!
從那顆矮行星起始,蟲羣在之前的時間裡,向着周圍附近的天體迅速擴張,雖然如今兩支主力已經被剿滅,但是在這片無比廣闊的區域中,仍舊存在着數量衆多的蟲族吞噬者,它們依舊在持續收集着來自這些天體的資源,增強着自身的戰力的同時,與機械艦羣進行着激烈的交鋒。
當然,它們也在悄無聲息地向宇宙空間之中,釋放着連薩斯自己也難以計數的微觀蟲種。
在宇宙空間裡,這些小小的蟲子沒有展露出任何神異,任由從母體誕生之初時攜帶的初速度將自己推向遠方,漫無目的地在虛空中漂流。
認真說起來,即便沒有這些微型蟲種,米拉也很難真正將蟲族在這個星系之中徹底消滅,總會有一些隱藏在漆黑冰冷的角落中的蟲子存活下來,但那並沒有什麼意義。
零想要的,說起來與米拉極端相似。
米拉想要剿滅蟲羣,零也想要徹底將它毀滅!爲此,在這之前祂甚至想要從附近的各個星系,跨越上百年之久的漫長旅行調遣大隊蟲族來到這裡,將其扼殺!
當然,這其實並不明智,跨越以光年爲單位的漫長旅程和坐擁整個星系的機械文明戰鬥,且不說抵達之後是否足夠和對方爭鋒,以蟲族如今的最大宇航速度,等來自其它星系的蟲族援軍抵達這裡之時,對方又發展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完全無法預料。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對方就地消滅,永絕後患。
可惜在之前的戰爭中,卻是蟲族差一點被對方就地消滅……
戰爭進行到了這種程度,可以說基本告一段落,米拉帶領着它的艦隊,開始了在小行星帶中的橫掃,僅有的蟲羣在薩斯的組織下,和對方進行了幾次碰撞,無疾而終。
演戲要演全套,薩斯在儘可能地維持着維瑟的“蟲設”,也在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轉移對方的注意力,儘可能地保證自身計劃的隱蔽性。
對於米拉這個機械生命,薩斯是相當重視的,那是一個真正的擁有強大算力的智慧生命,蟲羣表現出的任何異常都有可能會被對方計算分析,這一點維瑟已經用慘痛的教訓替它驗證過了。
………………………………
衆多機械戰艦在小行星帶中展開着對蟲族最後的清理,與此同時,大量原本停留在行星軌道上的留守戰艦也在陸續出發,它們負責對遊離在星系內部空間的蟲族單位進行清剿。
清繳蟲羣,這注定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以恆星系之大,想要完成這一點何其艱難。
在小行星帶中數次組織蟲羣與機械艦隊交戰被擊潰之後,薩斯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表演,所有現存的蟲族大型單位逐漸開始化整爲零,潛入天體內部,甚至是以自身爲養料,將身軀隱藏在黑暗中,亦或者衆多小型天體之中,陷入了深沉的休眠之中,等待着再次被喚醒的那一天。
在漫長的等待中,可能會有大量的蟲子因爲被對方發現而死去,但這些薩斯已經不在意了,它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星系之中,機械艦隊縱橫捭闔,米拉在進行着最後的大規模擴張,由於受到底層指令的影響,它需要足夠的力量對整個星系中可能存在的生命進行清除,而一旦這項目標真正完成,這些所謂的機械艦隊,對於它而言便也沒有了多少意義。
時間在這種狀態下,一晃就過去了十年之久。
十年,對於一個智慧文明來說,算不上太久,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每向前跨出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努力。
而對於蟲族來說,十年的時間裡,第五輪擴張活動卻已經啓動。HC-006星系的戰爭,並沒有影響到其它星系蟲族的發展,它們在進入新的星系之後,迅速積攢了足夠的能源和資源,向着距離最近的下一批恆星系,派遣出了第五輪蟲族殖民艦隊。
如果非要說之前在HC-006星系中的戰爭對於蟲族有什麼影響的話,那就是負責新一輪擴張的蟲族艦隊,各自都裝配了武器系統,它們不再理所當然地對其它恆星系毫不設防,而是開始以最謹慎的態度,面對每一個即將抵達的星系。
雖然在上一次的戰爭中失利,但零並沒有對維瑟產生什麼看法,它仍然是除了HC-006星系之外蟲族殖民隊伍的總指揮,每一個星系內蟲族的擴張和發展,都由它來掌控。
在殖民和擴張方面,維瑟有着豐富的經驗。
HC-006星系,黑暗的宇宙背景下,星光點點。
這十年之間並不平靜,機械艦隊的清繳行動總會在星系中的某一處地點展開,一些在宇宙深空中蟄伏的蟲子被發現,而後在激光和炮火之中死去。
在當初的戰爭中,薩斯基本已經知道了對方是種什麼樣的文明,基於它在戰爭進行到如此程度之下還要對已經喪失進攻能力的蟲羣發動清繳,這副一定要斬盡殺絕的表現讓它有理由懷疑這個機械文明對於生命所存在的邏輯。
不過這都不重要,雙方早已確立了絕對的敵對關係,薩斯所要做的,只有毀滅對方而已。
時間一點點過去,不知何時,HC-006星系邊緣,一塊在星空下漂浮了十年之久的蟲族戰爭殘骸之上,原本冰冷沉寂的屍體,竟漸漸有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動靜。
同一時間,三號行星地下深處,一個小小的蟲族地下能源單位,將自己的觸手伸入了滾燙的岩漿之中,開始從地核之中汲取能源。而在它的上方,連接着一隻活着的蟲子——孵化場!
能源單位在這裡極端隱蔽地擴張,孵化場中也有小型吞噬者在悄然生長。這裡,是蟲族繼上一次戰敗之後,第一個展開活動的小型基地,但卻遠遠不是最後一個。
二號行星,四號和五號行星軌道上的諸多衛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陸續有蟲族基地在地下身處悄無聲息地建立和發展。
這一次,薩斯足夠小心。
當初,薩斯控制蟲羣向宇宙空間之中散播出了數量極其誇張的,無法自主移動也沒有任何攻擊能力的微觀蟲子,它們除了獲取能量和資源,重新成長爲孵化場這個主要功能之外,沒有被賦予太多別的能力,惟有一點,也是薩斯在戰場之上不惜付出巨大代價也要將它們放出的原因之一。
——吸附。
一旦有機械艦隊經過,這些比之沙礫還要小上千萬倍的蟲子便會悄無聲息地吸附於其上,並且隨着它們在整個星系之中“遨遊”,最終,一次次機緣巧合之下,終究有蟲族單位,抵達了天體和星球地表,也就是在那一刻,它們被薩斯所喚醒,悄無聲息地“脫落”下來,融入了地下環境之中。
在戰爭結束後的十年間,米拉對整個星系之中的蟲族單位展開了大清繳,它的效率相當高,在數量衆多的機械艦隊和精確的指揮之下,這十年裡,米拉幾乎將小半個恆星系都梳理了一遍,原本在這片區域中存在的蟲族單位,千中無一。
如果真的給它足夠的時間,或許再過幾十年,它真的能夠將蟲族在這片星系之中的存在感,降低到一個冰點。
然而,那些被米拉所消滅的蟲子,只不過是薩斯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付出的必要的代價而已。
正是在它們已經梳理過得敵方,一次全方面的反撲,在薩斯的主導之下醞釀。
有蟲子在小行星內部重新甦醒,有生物裂變反應爐重新被啓用,開始爲倖存的蟲族單位提供能源。
一些零零散散的天體之上,沉寂了許久的微型蟲種,漸漸有了動靜。
十年過去了,跟隨着機械艦羣在整個星系之中穿梭,這些數量極其龐大的微型蟲種,也被它們帶到了星系中的每一個角落之中。
此時此刻,從行星地下極深處,到各個衛星,小行星上,都不約而同地展開了再一次有預謀地擴張。
時至今日,米拉仍舊掌握着整個星系中幾乎所有的資源,形勢看似與之前並無差別,實則完全不同。
在那場戰爭之前,蟲族甚至連登上這些內星系中的大質量行星的機會都沒有,只能佔據着六號行星的三顆小小的衛星與米拉抗衡,最終難免失敗的命運。
但是如今,幾乎在每一顆爲米拉的機械文明所佔據的星球地下,都有蟲羣在隱蔽地發展着,可以這麼說,在機械文明的陰影之下,都存在着蟲族的身影!
一場蓄謀已久的反攻,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