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對方一樣擁有着充足的資源,蟲羣未必不能和對方正面一戰,可惜一步不慎便喪失了所有主動權,以至於如今落入瞭如此境地,只能在小行星帶中撿垃圾。
當米拉帶着它的機械艦隊跨越2.3光時的漫長距離,來到星系最邊緣的小行星帶時,維瑟已經帶着蟲族主力在這裡等着它了。
在這之前,雙方已經進行了超視距的試探性攻擊,然而讓維瑟有些吃驚的是,這一次蟲族這邊發射而出的生物微型導彈,並沒有取得多少戰果。
這些活着的蟲子,攜帶着足以對敵方戰艦外裝甲造成破壞的爆破資源,在航行途中可以主動調節自己的航向,向敵人的重要部位發起自殺式進攻。
可是這一次,對方的激光防禦卻準得出奇!在中距離上就將數以億計的蟲族微型生物導彈擊毀。
反而是蟲族這邊,在這一輪攻擊中,受損頗大,大約有兩千左右的太空單位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死在了星空之下。
如今,有吞噬者在戰場前方遊走,將這些屍體殘骸回收利用。
對方這一次表現出來的精準讓維瑟有些驚疑不定,這與之前的戰鬥之中截然不同,這讓它有了一點猜測,不過卻也沒有完全肯定。
看數量,對方那看似龐大的陣型其實並沒有超出蟲族主力多少,不過正面迎戰的蟲族太空單位被維瑟控制在了吞噬者未曾出現之時全力孵化的數量,也就是十四萬左右。
這個數字對於一般意義上的二級智慧文明來說,已經是極端龐大的戰力了,但是相比起米拉來說,則完全不夠看。
雙方都不是什麼熱衷於致力宇宙和平的種族,因此完全沒有任何和談的可能,在進入攻擊範圍的一瞬之間,戰爭就已經全面展開。
亙古以來就圍繞恆星運轉的衆多小行星,在星系邊緣的黑暗中悄無聲息地運轉,每環繞恆星一週,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雖說是小行星帶,實際上各個小行星之間的距離並沒有看上去那般接近,相互之間距離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也是常態。
當然,在宇宙尺度上,這點距離,說是密集也未嘗不可。
此時此刻,大量已經廢棄的小行星和隕石被擊毀,來自蟲族的蟲潮戰艦和機械艦隊在這裡展開了殊死搏鬥。
這是一場常人難以想象的戰爭,在宇宙空間之中,雙方戰艦犬牙交錯,敵人可能來自於各個方向。
經常能夠看到這樣一幕,一艘機械戰艦近距離發射激光武器,直接照射在一隻蟲族軀體之上,僅僅幾秒鐘的時間,就給它造成了足以致命的創傷。
而在下一秒,它就因爲激光武器過載無法精準防禦而被散播在真空中的蟲族太空魚雷擊中,變成了一團盛大的煙火。
如果從已經被過度開採的矮行星地表用肉眼向太空觀察,就會發現在宇宙之中,時有光芒閃過,宛如沉浸在漫天黑暗中的燦爛煙火,時起時滅,絢爛之極。
蟲羣示弱,在正面戰場不敵,壯士斷腕一般留下三分之一的斷後蟲羣撤離逃走,蟲羣和追擊而來的機械艦隊越過矮行星軌道,燦爛的推進光芒從夜空中劃過,宛如一場持續數天的盛大流星雨。
維瑟吸引着對方的主力艦隊,放棄了整顆矮行星的星球防禦,向着蟲族主力所在撤退。
想要在宇宙空間之中設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手是這種智能機械文明之時,更是如此。
但是維瑟仍舊這麼做了,它所仰仗的,不過是蟲羣近乎假死一般的休眠狀態,以及基於廣域電磁干擾以及章魚人相關研究而被達格斯提出的探測隱身能力。
以生物質吸收探測波,減少其反射,從而達到“隱身”的效果,這是達格斯的最新成果,在章魚人的知識系統支持下,完成這一點對它而言,只能說是牛刀小試。
前者會讓對方的生命探測系統失去靈,而後者則能夠讓對方在這片宇宙中變成“瞎子”。
只要蟲羣保持相對靜止不做變速運動,它們就相當於一羣幽靈。
這也是維瑟給對方所準備的殺手鐗之一。
雖然這次蟲羣敗退的速度有些超出它的預料,但這並未影響大局,因爲它知道,這是米拉親臨戰場的緣故!
試探出這一點並不是什麼難事,它只需要觀察對方戰艦之間的配合默契程度,就可以窺得一絲端倪。
這支艦隊的靈活性和戰鬥能力,遠超以往的任何一支,經過長時間的試探和觀察,維瑟可以肯定,它就在這裡!
米拉的出現並未讓它感到緊張,雖然戰爭的難度因此而上升了許多,但是如果能夠將它拖在這裡,對於蟲羣另一隊的行動,會有極大的幫助!
如果大膽一些,它甚至還想就此在這裡將之擊毀,徹底結束這場戰爭。
可惜這是不可能的,哪怕是蟲羣已經有能力通過釋放數量衆多的小型單位發動廣域電磁干擾,影響到對方的指揮體系,從而藉此獲得戰場之上的優勢。
但是想要將如此廣闊的範圍都完全籠罩,尤其是從最邊緣處覆蓋到最中央的位置,那就完全不現實了。
倒也不是做不到,只不過那需要極其龐大的數量,以這支主力艦隊的規模,將它們全部回爐重造,或許能夠完成這一點。
畢竟那可是直徑橫跨近十萬公里的機械陣列,比之一般的巨行星也不遑多讓了!
而正面摧毀就更不可能了,機械戰艦對於中央主艦的保護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別說蟲羣在數量上跟對方尚有差距,就算是佔據兵力優勢,也絕對難以在這樣的保護之下擊毀那艘戰艦。
——除非能夠達到碾壓的程度。
小行星帶中,累計三十萬出頭的蟲族主力已經完成集結出發,直奔軌道之上的五號行星而去,意圖將這裡納入蟲族的勢力範圍。
沒有了米拉的直接指揮,在掌握了廣域電磁干擾技術的蟲族面前,僅僅只是小小的衛星系統的話,哪怕它們在那裡擁有着絕對的數量優勢,維瑟也不會懼怕。
沒有了米拉的實時指揮,蟲羣完全可以從容佈置,奪取整個行星系統,並非沒有希望!
維瑟一邊指揮着正面戰場上的蟲羣吸引着米拉的機械艦隊前往預定地點,一邊帶領着來自小行星帶中的蟲羣向五號行星軌道而去。
本來一切順利,直到它觀測到黑暗中,那遠比滿天繁星還要閃耀的光點!
………………………
米拉統帥着機械艦羣毫無防備地殺入了蟲羣的“埋伏圈”,原本呈現球形的陣型,在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之下也變了形狀,大量的戰艦在突然亮相的蟲族第一輪攻擊之中就被摧毀,緊接着是第二輪,第三輪!
一朵朵火花在真空中無聲地炸開,宛如突然甦醒的猛獸一般從各個方向亮出身形的蟲族艦隊對數萬公里開外的機械艦羣展開了瘋狂的攻擊!
然而,米拉對此卻彷彿早有預料一般,絲毫沒有意外,直到蟲族主力完全現身,機械艦羣的攻防體系仍舊有條不紊。
或許這就是機械文明的優勢,它們能夠以最理智的狀態應對一切危機,哪怕是米拉已經擁有了部分屬於智慧生命的情緒,也不改這一點。
然而維瑟還是想錯了,機械艦隊之所以在短時間內經歷了大量損失還能保持絕對的沉靜,不僅僅是因爲它們是機械文明的緣故,而是因爲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面對蟲羣的狂轟濫炸,米拉所率領的機械艦羣迅速展開了反擊,蟲羣說是伏擊,其實並沒有就此全殲對方的能力,即便是經過了一場出其不意的伏擊,給對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然而直至此時,蟲羣艦隊的數量也就堪堪和對方持平而已。
隨着米拉的出現,維瑟發動這場戰爭的主要目標已經從拖住機械艦隊主力,牽制米拉的算力,給另一邊的奇襲創造機會,變成了拖住米拉本身!
可惜,這個目標,維瑟已經很難達成了。
在它看不到的地方,大批機械戰艦在向着這片趨於白熱化的戰場靠近,竟然生生地憑藉自身的數量優勢,對正在交戰的蟲羣艦隊形成了合圍之勢!
即便這種包圍在宇宙空間之中其實很鬆散,但是對於如今處於交戰之中的蟲羣來說,它們不具備擺脫犬牙交錯的敵人迅速撤離戰場的能力。
而在另一邊,蟲族主力剛剛離開小行星帶啓動加速,就收到了來自周圍探測者的示警——有大批機械艦隊正在快速靠近!
此時此刻,維瑟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到在正面戰場之上,同樣傳來了示警!
在這一刻,它才終於突然意識到,對方對於自己的行動早有預料!這是一場極具針對性的攻擊,針對的卻不僅僅是蟲族整個種族,而是它——維瑟!
它很可能會在這場戰爭中葬送這兩支蟲羣在星系之中僅有的主力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