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變反應爐已經被薩斯和腦蟲們攻克,即便是模仿居多,卻也足以說明在基本原理方面,它們已經基本掌握了個大概。
畢竟這個位於六號行星軌道上的實驗性反應爐,並非是類似米拉那般完完全全的機械結構,它已經在薩斯的努力下,完成了蟲族化!
下一步,就是切切實實地將之運用在蟲族發展的各個方面,其中最爲關鍵的,無疑就是在宇宙深空之中的航行速度之上。
藉助於核裂變反應產出的能源,蟲羣在一百多年前,已經將自身的極限速度提高到了光速的百分之九,接近十分之一的程度。
那是接近每秒30000公里的極速,如果是在奧瑞之上以這個速度航行的話,只需要1.3秒就可以環繞赤道航行一週!
但是這還不夠,蟲羣如今正在做的,是跨越恆星際的漫長宇宙旅行,即便是以光速的十分之一前進,抵達一光年之外,蟲族就需要十年的時間!
而相鄰恆星系之間的距離,少則有數光年,多則上百甚至數百光年也是屢見不鮮。
在河系之中蟲族所在這個懸臂之上,粗略估算之下,就有着超過五百億顆恆星,這其中有的互相組成了雙星甚至多星系統,但是更多的恆星,都是獨立存在的。
它們有着自己的“勢力範圍”,整個星系都在由它們自己掌控,它們,也都是蟲族潛在的殖民目標。
蟲族發展到這一步,數量上的增長其實已經意義不大,在奧瑞星系之中,蟲羣已經停止了大規模繁殖,因爲它們目前的數量足夠對整個星系進行開發。
相比起數量而言,零更加註重蟲羣在科技上的發展。以如今蟲族的體量,零對於自身的生存威脅已經沒有那麼擔心了,畢竟蟲族的勢力範圍已經橫跨數十個星系,且每過百年左右,便會完成一次跨恆星的擴張行動,除非有什麼存在能夠一次性將所有分佈在衆多星系之中的蟲族單位毀滅,否則便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當生存問題不再那麼嚴峻之後,零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發展之上。
戰爭,只不過是蟲族發展的手段而已。如今解決了可控核聚變的問題,薩斯已經帶領着它的腦蟲團隊,嘗試讓蟲巢艦隊能夠將之高效地利用起來,提高蟲族跨恆星際物質交流的效率!
基本問題已經解決,這一點已經不再是什麼難事,薩斯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將核聚變能源推進系統與蟲族戰艦結合的任務。
接下來,便是測試了。
在蟲族的宇宙航行這件事上,讓零比較在意的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最高航速的問題,它直接影響着蟲族在宇宙之中發展的效率以及在戰爭之中的戰略佈局。
其二則是又一個關鍵的問題——加速度!
它關係到蟲族單位能夠達到最高速度的時間,對於蟲族個體在宇宙時代戰爭中的機動性,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前者在理論上來講,只要質量的變化在可控制範圍之內,而能量供應也能跟得上的話,並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至少在可控核聚變已經被腦蟲們攻克的今天,再一次將光速的百分之九這個數字向上提升已經不是什麼天方夜譚,而是馬上就可以見證的事情了。
而加速度則有些不同。
能量的輸出效率固然是一方面,在聚變能源的支持下,這一點目前應該不存在瓶頸的限制。
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考慮到,那便是蟲族軀體的穩定性。
說起這一點,蟲族與米拉的機械艦隊有着根本上的區別,那些精密的儀器和結構有的時候非常脆弱,一旦受力不均勻超出荷載極限,便會有崩解的風險。
在米拉的精確計算下這當然不是什麼問題,而且論起強度來,機械艦隊的材料強度的確要比蟲族高上一個數量級!
而蟲族則完全不同,身爲生物活體的它們,即便是遇到這種難題,也能夠憑藉自身軀體的韌性去承受,最多無非是承受一些創傷罷了,不至於釀成自我毀滅的結果。
但是這同樣有着一個限度,也是薩斯一直以來都在小心規避的問題。
太空時代蟲族單位巨大的體型和質量,讓它們在宇宙空間之中加速或者減速之時,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推進力度。
爲了滿足它們軀體不被撕裂造成致命傷害的需求,之前從相對軌道靜止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九這個極限速度,根據蟲族個體質量的大小不同,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
這還只是在常規航行方面的影響,在戰鬥之中需要極速機動之時,這個影響就會被急劇放大。
在之前和米拉的戰爭中,有很多次蟲羣都是由於躲避不及而被擊毀,並非是它們的速度不夠快,而是它們想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如此劇烈地改變自己的速度,需要承受無比龐大的作用力,而這作用力本身,就足以殺死它們了!
有關於新一代蟲族戰艦航速的測試,在HC-006星系的邊緣展開。
薩斯很是認真地掌握着作爲實驗單位的六隻生物戰艦從相對恆星22公里每秒的環繞速度開始展開加速,向着星系更外圍的宇宙深空中衝去。
在全新的能源系統供應下,它們的相對速度開始了緩緩的變化。
在薩斯的規劃中,它們將通過對能源輸出功率的控制,緩慢地將自身的加速度從零調整到0.12公里每二次方秒,相當於14倍奧瑞的重力加速度,而後保持這個加速度,衝出恆星系。
別看這個數字不大,但是要知道它所要推動的,是攜帶着巨量的資源和聚變能源的,直徑數十公里,質量超過數十萬噸的巨大太空生物!
因此,這個過程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究其原因還是蟲族太空單位的質量過於龐大,跟地表單位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而它們本身也無法承受過於猛烈的速度改變。同時,星系之中相對複雜的引力環境,也讓蟲族單位的機動需要考慮到更多的因素。
零靜靜地觀察着這項實驗,它關係到蟲族今後在太空中航行的最大速度,與蟲族的各項生產活動都息息相關。
而第二步,在擺脫恆星引力,或者說駛出恆星系的範圍,最大程度上擺脫來自恆星中各個天體的影響之後,便是測算其最高航速的時候了。
它們的航行加速度將會在原來的基礎之上再次提高到0.4公里每二次方秒左右,這也是之前的蟲族個體能夠承受的最大加速度了。如今,有關於機械戰艦材料的研究還沒有得出可行性的成果,這個數字對於蟲巢艦隊來說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這一步根據實際情況,預計同樣會耗費一到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同時,蟲族單位的速度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攀升,最終以這個恆定的加速度持續加速到最大值——即預留包括減速需要和應對意外事故的足夠能源冗餘之後,完全消耗剩餘的能源所能夠加速到的最大速度。
這一步所需的時間,在航行活動展開以前很難預料,零也只有靜觀其變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批殖民隊伍出發以前,薩斯就已經預料到了可能會在航行的過程中蟲族就產生技術突破這種情況,因此在已經出發的殖民艦隊之中,它已經提前準備了足夠的聚變材料,足夠它們在航行之中完成能源系統更換的了。
在宇宙空間航行之中,速度只不過是個相對值而已,沒有了參考系,甚至可以認爲它們是靜止的,哪怕它們在事實上以接近光速十分之一的極速往目標靠近,但那也只是相對於固定的恆星系而言。
對於已經進入泊行階段的它們則完全沒有多少影響,在行進中完成能源系統更換,並不是什麼難事。
如今,可以說已經出發的所有艦隊,都在等待着這裡的實驗結果,一旦證明確實有效可行,它們立即就會展開改造,以縮短到目標星系所需要的時間!
薩斯很認真地執行着測試計劃,將這幾隻與普通殖民戰艦幾乎沒有差別的實驗單位一點點向上提速。
隨着時間推移,毫無阻礙地,它們達到了之前利用裂變能源能夠達到的光速百分之九的最高速度,且此時生物的聚變燃料減去必須的儲備冗餘之後,還有近四成左右!
這也就意味着,超越之前的最大航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10%……
12%……
15%……………
時間一點點過去,蟲族艦隊的速度仍然在向上增長!
光速的18%!
這卻還不是極限!
它們還在加速!!
最終,蟲巢艦隊的速度定格在了0.19倍光速左右,比之之前,至少增加了一倍!
而這只不過是第一代蟲族聚變反應爐而已,隨着其後的不斷優化,零知道,這個最大值還有提升的空間。
當然,同時祂也清楚地知道,這個上升的空間不會像現在這般誇張了。
接近0.2倍光速,那就是每秒近60000公里的速度!何其驚人!
到這一步,這一次的測試就可以說是告一段落,薩斯任由這些實驗單位在宇宙之中泊行,它們已經完全停止了加速,進入了休眠狀態,對於能源的消耗急劇減小,趨近於零。
它們沒有目標,在這一次實驗之後,零就沒有想過還讓它們回來。
這些蟲子將會作爲一批“旅行者”,以如今蟲族能夠達到的最大航速即0.19倍光速,向着完全未知的遙遠星域航行,或生或死,零都不在意。
而薩斯卻已經轉頭主持起了已經發起遠航的諸多殖民艦隊的改造工作,既然已經驗證成功,那麼蟲羣就沒有必要再“慢吞吞”地航行了!
只要改裝完成,原本需要七十年才能抵達克裡奇特爾星系的蟲族殖民艦隊,只需要三十餘年就能夠抵達!
它們將會拋棄一部分裂變燃料,在之前已經加速完成的基礎上,再次開啓一輪加速!
……………………………
在宇宙尺度上,時間似乎也變得廉價起來,轉眼就是三十餘年過去了。
957年,以薩斯爲主導的科研團隊完成了對大量米拉艦隊材料的分析,開始設計一種全新的結合蟲族軀體的結構,讓蟲羣在保持生物活性的基礎之上,能夠擁有更加堅韌強悍的身軀。
同時,達格斯對之前繳獲的來自米拉機械戰艦的能量武器,也進行了一番仔細地研究,最終得出了一些結論。
在遇到米拉之前,蟲族遇到的科技最爲發達的文明,就是章魚人,它們曾經也向蟲族展露過屬於自己的能量武器,即一種裝配在宇宙飛船之上的能量大炮!
它的攻擊能力異常強悍,甚至能夠對星球地表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不過,章魚人的這種武器,是藉助了能源水晶的驅動才能達成的,由於沒有這種物質儲備,它對於蟲族的借鑑意義很有限。
而米拉所用到的技術顯然要比章魚人強上太多了,在沒有能源水晶驅動的前提下,這種武器仍然能夠在中距離上擁有足以殺死蟲族的威力,毫無疑問,它正是蟲族所需要的。
而達格斯經過分析研究之後認爲,或許蟲族也可以藉助於聚變能量,對這種武器進行研究。
不過在戰鬥中應用上,它所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達格斯認爲,這種類似於激光炮的能量武器,在失去了精確制導之後,其實也就失去了它原本在中距離上能夠起到的作用,在蟲族的手中,它們做不到像米拉那般的精準無誤,用它們來攔截諸如導彈洪流就不用想了。
而且這種武器對於能源功率的要求相當之高,長時間照射很容易就會產生能量過載,且對於能源的消耗也非常巨大,對於蟲族來說其實並不適用。
它更傾向於將之作爲一種小型蟲種的近距離一次性攻擊手段,與蟲族版太空地雷類似,殺傷距離卻又要高上一些,正好能夠彌補蟲族在大規模戰爭中近距離攻擊力上的缺陷,讓它們不至於需要去和機械戰艦貼身纏鬥。
除此之外,它還提出了另外一個大膽的想法——能量護盾!
這顯然有着不切實際,蟲族目前的技術儲備遠沒有達到這種程度。
不過對於達格斯的天馬行空,零早就已經習慣了,對此祂倒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表示,只是將達格斯極力主張的研究項目在蟲族的科研事項上的優先度調到了最後。
僅僅是見到了一種能量武器比較成熟的應用而已,就能夠憑空產生如此超前的設想,零自然不能讓它在這個時間點用這個項目去浪費時間,它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962年,前往TD-004星系,即章魚人母星系克里奇特爾的蟲族殖民艦隊,時隔近四十年,再次開始了減速!
它們將在兩年之內,泊入這個有着三顆巖質行星和兩顆巨行星的星系之中,進行蟲族進入恆星際時代以來的第五輪星際擴張行動。
與以往的殖民行動不同的是,這一次,它們還有着另外一個比開發這個星系更加重要的任務——勘探四號巨行星軌道!
四號行星的三號衛星,是章魚人的母星所在,對於這個跨越五十光年漫長距離前往奧瑞殖民的種族,零對於他們的母星多少還是有一點興趣的。
雖然他們最後的殖民隊伍都已經被蟲族消滅,但零對於這個彷彿“上天眷顧”一般的種族還是有着一定的好奇。
短短三百年之內就能從探索階段走到展開星際航行這一步,不得不說他們是極其幸運的。當然,蟲族能有今日的成就,也少不了他們的貢獻。
爲了更方便地對整個星系進行開發,也是爲了儘快完成對四號行星軌道的探索,蟲族殖民活動總指揮維瑟將殖民隊伍的第一個基地就選在了四號行星的三號衛星之上!
是的,它打算直接登陸這裡,即便是章魚人的母文明還未滅絕,以蟲族如今的能力和殖民艦隊的規模也完全沒有必要懼怕。
更何況在章魚人的記憶中,它知道那顆星球之上大概率不會再有生機了。
兩年之後,即964年,蟲族殖民艦隊抵達了四號行星軌道,通過再次減速被其俘獲,成爲了環繞巨行星運轉的衛星。
而後,蟲羣果斷展開了對這裡的登陸和探索。
首先是在三號衛星,即章魚人母星的登陸活動。經過了當年的一場異變,事情的最終結果並沒有超出當年章魚人文明最高科研院的預料,這顆星球早在蟲族誕生以前,就已經被巨行星剝奪了大氣層,整個星體都暴露在了宇宙之中。
也是這個原因,讓這裡由原本的生機勃勃的海洋星球,變成了一顆冰冷死寂,與周圍其它星球沒有多少區別的死亡之星,劇變的潮汐引力讓它即使已經失去了大氣層,也沒能逃脫後續的厄運。
劇烈的地質活動讓這裡完全變成了一片人間煉獄,殺死了所有幸存的生物,最終將一切歸於沉寂,在時間的偉力下,重新變得風平浪靜,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惟有停留在星球軌道上的衆多早已廢棄的衛星,默默地向宇宙宣示着這裡曾經存在過一個繁榮發達的文明。
是的,如今在軌道之上,依稀還能看到當年章魚人爲了逃離母星所做出的努力,空間站,太空船塢,數量衆多的環繞衛星等等,只不過無一例外,它們都已經被廢棄了。
殖民艦隊停留在了這顆質量約爲0.7奧瑞的星球環繞軌道之上,釋放出了蟲族吞噬者,首先對星球軌道的所有人造物進行了回收。
這些被廢棄了近千年的文明造物,早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功能,維瑟之所以去做這件事,並不是想要從這裡得到什麼,它只是想要確認,這其中是否還存在着章魚人,不論是活着的,還是遺體。
畢竟這些章魚人是掌握了休眠技術的,理論上即便失去了逃離手段,他們仍舊有可能有部分族人存活——哪怕距離事情發生已經過去了千年之久!
維瑟讓蟲族吞噬者清理了所有衛星和空間站,卻並沒有發現任何生物存活的跡象,倒是的確找到了一些生物遺骸——在休眠箱之中。
當年章魚人的休眠技術並不成熟,而且這裡的能源已經被耗盡,死亡也就是必然的了。
完成對軌道的清理,並沒有花費蟲羣多少時間,很快,這些吞噬者便展開了登陸活動。
它們是自帶孵化場的蟲族大型單位,只要着陸,立即就能展開開發活動,而蟲族殖民艦隊則停留在軌道之上爲它們提供武力保障和一切必要的支持,避免被可能存在的敵人一網打盡。
不得不說,在米拉事件發生之後,維瑟變得穩健了太多。
………………………………
然而,就在蟲羣即將在TD-004星系建立第一個蟲族基地的當口,此時此刻,HC-006星系最邊緣的一顆平均直徑超過兩百公里的小行星,悄無聲息地在宇宙中炸開。
這裡,是“日球”頂層,恆星的光芒暗淡,一切本都是一片黑暗,卻突兀的亮起了一道道推進器閃耀着的光芒,映照在其邊緣之處,閃爍起了一片金屬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