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初步建立起的產學研

在經過改革開放差不多十年以後,現在的國人,只要是聰明的國人,都會明白,錢的重要性。即便是在水木大學這樣相對比較封閉的地方,他們也能感覺到錢在社會當中的重要性。

就從最微小的地方上來看,也能看出大家對錢的需求。這年月有一句流傳得相當廣的話,那就是“造原子彈的,比不上賣茶葉蛋的。”這句話,不但在社會上流傳得很廣,就算是在學校當中,也有相當的市場。

後世很多在校的教授專家,可沒少在這個時候下海經商。而且成功的人還不少。如果他們真脫離了現實社會,會想着從學校當中走出去,變成一個商人麼?那肯定不可能。

就算在學校的人再清高,他們也不能不吃飯吧?在工資滿足不了日益高昂的物價時,即便有再崇高的理想,也不得不爲一日三餐而奔波。

所以,除了一些老頑固,很多人都能認清現實。產學研在學術方面的發展先不說,單單就是這個產學研會給他們帶來的實際收入,就不能不看在眼裡。可能很多專家教授的眼光會是在學術方面,但他們的家人可不會都是這樣。

尤其是那些掌握着家裡財政大權的婦女們,她們更爲關心的就是,這個產學研要是搞起來,她們的老公會得到多少意外收入,因爲這意外收入,每個月會給家裡多弄幾次肥肉改善伙食,會給家裡帶來什麼新的家電?電冰箱太奢侈了,但電視要吧?衣服壞了,縫紉機總比用針線補要好吧?孩子想要的玩具,抑或者是其他的東西,總該滿足一下吧?

在這樣最爲樸素的需求下,不但是水木大學的管理高層受到影響,那些龐大的教授專家羣體,也要受到影響。可以說,在物質和學術雙重壓力下,誰要是和產學研過不去,那廣大的人民羣衆就和誰過不去。

最爲明顯的變化,就是一開始就反對產學研課題的傅教授,這一個星期來的遭遇。原本老傢伙在學校因爲清高和頑固的原因,還有一些人比較敬畏他。

但是最近幾天,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傅教授都承受了難以想象的壓力。在學校,他在教職工當中簡直就成了生人勿近。就算在學校裡面走路,那些原本看到他還有些敬畏的人,現在像是看到瘟神一樣,十米之內,絕對找不到人。

這還就算了,最讓傅教授氣惱的是,自家老伴,聽到自己帶頭反對產學研課題,這兩天的飯菜,都是鹹菜蘿蔔,雖然不至於吃稀飯,但想要吃炒菜,那是根本就不可能。

按他老伴的話來說,現在的物價多貴啊?兒子還住在筒子樓裡面,家裡的電器都還不齊全,給兒子找媳婦,想要湊出四大件來,都不行。這樣的情況下,你就算是學校的副校長,那也得省吃儉用。要不然,兒子不結婚,傳宗接代怎麼辦?以後去見死去的爸媽,她怎麼交代?難道說她這個兒媳婦不夠賢惠?

所以,吃飯嘛,有白米飯不就行了,早幾年,還沒這麼好的待遇,紅薯稀飯都是好東西,還有鹹菜蘿蔔,地主家都沒有這麼好的生活。

連着吃了幾天的憶苦思甜飯,傅教授終於在臉變青以後,屈服了。他實在是想不通,這人怎麼就那麼市儈?產學研明明就是外國企業在挖社會主義牆角,他反對又怎麼了?連自己老伴都在這件事情上反對自己,讓自己連着好幾天沒有吃到油腥。天見可憐,就算在那個時代的時候,他也沒有斷過油水,對傅教授來說,這幾天的生活,就是在地獄。而且由於家裡的財政大權,都是在自己老伴那邊,他就算想要出去加個餐,都沒錢。

想着自己還有幾個月都要快退休了,臨老受到這樣的待遇,實在是讓他覺得不可思議。這世道怎麼了?還講不講革命的艱苦了?這個思想形態,實在是要不得。但胳膊擰不過大腿,眼看着大家都快把自己當瘟神,就連老伴都不給自己好臉色看,傅教授也不得不放下自己反對的聲音。別人愛怎麼搞就怎麼搞,他是管不着了。

就連傅教授這樣反對聲音最大的人,都偃旗息鼓以後,產學研這個課題,在水木大學,以相當高的效率通過了。本來張校長還想親自主持這個課題的研究,以表示水木大學這邊的重視。但早已經把產學研當成自己升遷跳板的王副校長,又怎麼能放棄這麼好的機會。在王副校長用產學研這個課題一直都是他在負責的這麼一個理由下,即便是張校長想要分一杯羹,那也是不行的。

在半個月以後,由陳志豪代表的環亞國際方面,和王副校長代表的水木大學方面,在水木大學的禮堂中,正式達成了產學研全面合作的提案。

在這個提案當中,由環亞國際出資三千萬人民幣,用來改善水木大學當中,目前看起來已經比較落伍的一些設備設施,並且打造一個國家級的科學實驗室。

雙方就將要合作的項目上,開展了親切友好的會談。當最終協議達成以後,環亞和水木兩邊,將會在通信技術,機械動力,材料科學,數字機牀,國際金融,大型礦業設備,地質科學等等多方面學科,進行廣泛的研究合作。

雖然在這些合作項目當中,很多科目,環亞科研所的研究成果,都比目前水木大學的要先進。但是由於水木大學源源不斷的師資力量,和大量廉價的高學歷人才方面,不是環亞科研所能夠比擬的。所以雙方將會在互補性上,做出最爲廣泛的合作。

畢竟,環亞的科技力量就算是再擴大,再深入,在人力成本上面的弱勢,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和水木大學競爭的。環亞聘請的人員,需要支付高額的工資,在尖端科學家方面,環亞的付出還有所回報,但在中層和底層技術人才上面,又怎麼能和大學這樣有着無限低成本的半個科研機構相比呢?

拿個最爲簡單的對比就很能說明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個水木大學的畢業生,在水木大學裡面學習搞研究的時候,環亞一個月能支付他五十塊錢,那絕對是任何水木大學在校生都拒絕不了的誘惑。爲了這五十塊錢,他能每天僅僅睡四個小時的覺,而把其他大部分時間用來搞研究。

但如果他畢業了,環亞想要請他,一個月五百的工資,那都還拴不住這樣高材生的心,只要他認爲在環亞工作不滿意,隨時隨地可以跳槽。並且,五百塊一個月的工資,他每天需要工作的時間僅僅會是八個小時。但他的實際作用,和在學校當中搞研究,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最大的區別,可能僅僅是在學校的時候沒有畢業證,而在成爲環亞的科研人員後,他有那麼一個成本價絕對不到五塊錢的畢業證。

一百倍的薪資差距,就算是劉東這樣的土豪,那也不可能看不到。而且再過幾年,或者十幾年,一百倍的差距還要擴大。在後世,像水木大學這樣的大學出來的高材生,就算才畢業,你要是年薪拿不到十萬,那都是相當失敗的。

在這麼大的人力成本差距下,劉東當然得把學校這麼一個廉價勞動力市場抓得穩穩的。乘着現在其他公司沒有回過神來的時候,大肆圈地,只要環亞能夠在全國範圍內,把國內的高校抓牢,那麼未來環亞的科研能力,就算在全世界範圍內,那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和水木大學簽訂了協議之後,就代表在國內最大的一個學校堡壘,被環亞給攻破了。剩下的,只要是按部就班,和那些學校的領導人,簽訂和水木大學差不多,或者是差一些的協議,基本上就算把產學研的架子給拉起來了。

而劉東對產學研將要合作的大學數目,初步定在十個左右。而十個大學,基本上已經足夠滿足劉東未來五年當中,在國內的科技需求。不但五年當中,就算是十年當中,環亞在國內的項目,都能保持相當靠前的優勢地位。而付出的,僅僅是最開始每個大學都將投資的三千萬人民幣。

對於那些大學來說,三千萬人民幣絕對是一個天文數目,在教育還沒有產業化的時候,國家教育部都沒有那麼富裕,別說每個學校三千萬的投資,就算是全部學校三千萬的投資,那都得要了教育部的老命。

而劉東這十個學校三千萬,總共三億人民幣的投資,也不是當唐僧肉的。他的要求是在十個學校當中,都要建立起一個國家級的科研實驗室。這十個科研實驗室,就將會是劉東以後以工業設備進攻國外企業的拳頭力量。

三個億的人民幣投資,對於現在的劉東簡直就是九牛一毛。要知道,僅僅是在京城的環亞實驗室,劉東就撥給了五億美元。而且那還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到現在,五億美元讓那些傢伙用,才用了一點點,三個億的人民幣,實在算不上多大的作用。

只要是成功的商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流動起來的資金,才能快速的爲自己賺取更多的錢,放在銀行裡面的資金,最終都會變得一文不值。

第231章 聯衆超市(下)第551章 禍水東引第208章 莫名其妙的女人第359章 仁人志士的選擇第573章 就怕當靶子第228章 種子理論第477章 初步摸底第429章 鐵都之旅(上)第54章 大豐收第266章 環亞金融的替罪羊第518章 陽謀第357章 廣告開播第256章 風暴前的等待第317章 掀開宋部長的老底第645章 真不是開玩笑?(下)第226章 再會首長第113章 考察工廠第446章 金陵分部第235章 你敢吃下去麼?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186章 王府會所第149章 大衆來客第574章 準備走人第364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219章 收服列夫捷特第339章 第一單對外業務第221章 伴君如伴虎第336章 兩億美金換石油公司第35章 計劃安排第441章 省委大院第6章 冶金部的動作第462章 可能出現的情況第372章 初步建立起的產學研第333章 接受援助(上)第364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626章 搬空蘇聯的野望第679章 開啓大時代2第86章 又驚動老爺子了第227章 新的思路第463章 利益和政績之間的矛盾第214章 殺手鐗(下)第217章 被動與主動第388章 新的級別劃分第109章 準備考察機牀廠第331章 聯絡通道第77章 着手拿地皮第30章 拜年第416章 新年新氣象第485章 不能小看的思科第668章 好大的野心第600章 劉東的構想第268章 雙向發展第200章 小成本的大買賣第32章 抵達香港第367章 行動在學校第152章 鬧劇還在繼續第277章 劉東的投資計劃第37章 林家兄弟第284章 飯要一口口吃第658章 真的放權了第598章 葉利欽的近況第157章 環亞特鋼的迎接第536章 以小吃大第426章 八八年的主要工作第236章 就是在逼你第225章 爲了妞,我拼了第181章 提醒老爺子(上)第302章 郵電部纔是大麻煩第545章 不好的預感第375章 浪費不起的時間第538章 年末也有麻煩事兒第307章 憑什麼分蛋糕給你?第572章 小小的提醒第520章 成果斐然第321章 列夫捷特的來電第240章 超市開業第358章 四方雲動第133章 積極籌備第533章 蘇聯的官方銀行第359章 仁人志士的選擇第566章 好粗一根金大腿第404章 當官的發展方向第594章 或許會出現的問題4第512章 都是一肚子壞水第479章 打機工部的主意第107章 友好會談第638章 打馬虎眼第174章 王家的一石二鳥計第84章 二次回京第63章 土地置換概念第242章 火爆開業第312章 有故事的宋部長第685章 給英國佬挖坑第490章 第一次吃虧的環亞第344章 秋明油田第287章 徹底的綁上大船第519章 本島地產新項目第351章 國企的人才資源第133章 積極籌備
第231章 聯衆超市(下)第551章 禍水東引第208章 莫名其妙的女人第359章 仁人志士的選擇第573章 就怕當靶子第228章 種子理論第477章 初步摸底第429章 鐵都之旅(上)第54章 大豐收第266章 環亞金融的替罪羊第518章 陽謀第357章 廣告開播第256章 風暴前的等待第317章 掀開宋部長的老底第645章 真不是開玩笑?(下)第226章 再會首長第113章 考察工廠第446章 金陵分部第235章 你敢吃下去麼?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186章 王府會所第149章 大衆來客第574章 準備走人第364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219章 收服列夫捷特第339章 第一單對外業務第221章 伴君如伴虎第336章 兩億美金換石油公司第35章 計劃安排第441章 省委大院第6章 冶金部的動作第462章 可能出現的情況第372章 初步建立起的產學研第333章 接受援助(上)第364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626章 搬空蘇聯的野望第679章 開啓大時代2第86章 又驚動老爺子了第227章 新的思路第463章 利益和政績之間的矛盾第214章 殺手鐗(下)第217章 被動與主動第388章 新的級別劃分第109章 準備考察機牀廠第331章 聯絡通道第77章 着手拿地皮第30章 拜年第416章 新年新氣象第485章 不能小看的思科第668章 好大的野心第600章 劉東的構想第268章 雙向發展第200章 小成本的大買賣第32章 抵達香港第367章 行動在學校第152章 鬧劇還在繼續第277章 劉東的投資計劃第37章 林家兄弟第284章 飯要一口口吃第658章 真的放權了第598章 葉利欽的近況第157章 環亞特鋼的迎接第536章 以小吃大第426章 八八年的主要工作第236章 就是在逼你第225章 爲了妞,我拼了第181章 提醒老爺子(上)第302章 郵電部纔是大麻煩第545章 不好的預感第375章 浪費不起的時間第538章 年末也有麻煩事兒第307章 憑什麼分蛋糕給你?第572章 小小的提醒第520章 成果斐然第321章 列夫捷特的來電第240章 超市開業第358章 四方雲動第133章 積極籌備第533章 蘇聯的官方銀行第359章 仁人志士的選擇第566章 好粗一根金大腿第404章 當官的發展方向第594章 或許會出現的問題4第512章 都是一肚子壞水第479章 打機工部的主意第107章 友好會談第638章 打馬虎眼第174章 王家的一石二鳥計第84章 二次回京第63章 土地置換概念第242章 火爆開業第312章 有故事的宋部長第685章 給英國佬挖坑第490章 第一次吃虧的環亞第344章 秋明油田第287章 徹底的綁上大船第519章 本島地產新項目第351章 國企的人才資源第133章 積極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