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宏偉計劃

“關於這個項目,其實前天已經和你說過了。具體的東西,其實也算不上什麼新鮮的玩意,也就是需要蘇聯這邊的機械。就好似當初我們環亞特鋼弄的那些設備一樣,只不過是那樣計劃的翻版,或者說是擴大版本。”列夫捷特是這個項目的一個關鍵人員,劉東自然不會對列夫捷特有什麼隱瞞的地方。

“擴大版本?也就是說,老闆你有意把這個項目做大做強,而並不是單純的僅僅做幾個買賣,而是大規模的交換計劃?利用華夏國內的輕工業產品,或者是糧食一類的蘇聯現在極缺的物資,來換取我們蘇聯的一些機械?”列夫捷特雖然語氣比較平靜,但他那激動是怎麼也掩蓋不了的。

“當然,如果僅僅做一兩次生意,我也用不着說是大計劃了。當初環亞特鋼弄機械的時候,我也從來都沒有說過那是大計劃,也就只有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才能叫做大計劃。”劉東很自然的說到。

“那麼我想僅憑我一個人,也許弄不了那麼多的東西。畢竟,雖然我的能量在蘇聯這邊還是有一些,但太過龐大的計劃,我還是執行不了。”雖然列夫捷特口氣中有嘆息的成分,但表情上,卻是越來越激動了。

因爲他知道,越大的計劃,對於他來說就越有力。雖然他一個人吃不下那麼大的單,但人多了,總會吃得下。要知道,他可是從列林格勒走出來的人物,而列林格勒在蘇聯的版圖上,可是一個重要的工業城市,以列林格勒爲基礎的工業地帶,在蘇聯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麼一個重工業城市走出來的人,他的人脈關係,包括他家裡的人脈關係,在有錢的情況下,足夠推動蘇聯絕大多數的工業設備買賣。列夫捷特一個人弄不了的事情,不代表他的利益圈裡面的人也弄不了。

而對列夫捷特來說,他雖然吃不下所有的單子,但只要有買賣,依靠着環亞這條線,怎麼也不會虧了他。只要別的蘇聯人不能從環亞這邊直接聯繫,那就脫離不了他的掌控。

雖然單筆的買賣上面,他會虧上不少,但只要單子多了,他怎麼都是賺的。反正到時候只要是做生意,環亞首先需要考慮的,自然是他這個自己人,也就只有在列夫捷特吃飽了之後,纔會考慮其他的人。對於他吃不下的東西,纔會轉讓給別的人。

這樣一來,既有豐厚利潤的大單,也會有薄利多銷的批發,反正只要民間交易僅僅只有環亞一家的情況下,列夫捷特的油水絕對充足。

“放心,只要你能夠提供得了我們環亞所需要的機器,我不會在意這其中你到底出了多少力。這麼說吧,我打算蘇聯這邊環亞收購的僅僅只有你列夫捷特一個人,或許如果葉利欽書記有興趣,那也可以加上他。

你知道,我們華夏在機械設備領域上面,和蘇聯是有一定差距的,這樣的情況,或許以前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現在嘛,我們國內的情況,想必你也有所聽聞,開始更新換代產品,有一些國有企業,也面臨着虧損的局面。

這其中,有着成本問題,當然,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國內的生產設備,已經跟不上發展的需要了。而蘇聯的機械,雖然在歐美地區,沒有任何的優勢,無論是價格上面,還是成本上面,和他們都有很大的差距。

但對我們華夏來說,卻也算得上是先進的東西。只要價格在合適的範疇之內,再加上我們公司並不是以資金來直接運作,那麼這條商業線,應該會有很大的價值。”劉東說到。

要是直接以資金來購買蘇聯的產品,那無疑是一種坑爹的交易模式。蘇聯人從來都算不上是什麼好貨色。即便是私下裡面交易,他們也會隨便的亂宰肥羊。他們不會在意這個肥羊是否樂意讓他們亂宰,只會在意金錢上面,是否能夠滿足得了他們的需要,如果不符合,他們是寧願把東西爛在自己的手裡面,都不樂意薄利多銷。

當年華夏搞基礎工業,就沒少吃這樣的虧。如果當時不是隻有蘇聯這一個賣家,華夏怎麼也不會吃那麼一個虧。但就是因爲當初蘇聯的成功,造就了現在蘇聯人對於華夏的傲慢。

很多時候,那些蘇聯人都認爲,華夏缺了蘇聯的設備,就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再引進相關聯的東西,所以原本僅僅只價值一百萬美元的東西,他至少能給你叫出兩百萬美元的價格,而且還不想還價,並且其他的條件也非常苛刻。

正是因爲這樣,劉東就算是有錢,也不會直接用錢來買賣商品,而是用物資換物資的方法來運作這樣的交易。錢嘛,那是明明白白放在那裡的東西,一百萬就是一百萬,兩百萬就是兩百萬,沒有多少的水分。

但如果是物資嘛,那就有的講究了。如果蘇聯人安分一點,叫價比較老實,劉東同樣也會以很老實的價格來賣東西。但如果蘇聯人坐地起價,那劉東也不介意坐地起價。原本僅僅只準備賣一倍價格的商品,劉東也有勇氣賣個四五倍,反正劉東相信,他的進貨價格,肯定會是很優惠的。無論是賣一倍價格,還是賣四五倍價格,環亞都有得賺,這就需要看蘇聯人到底打算怎麼辦,劉東其實也算是有坐地起價的本錢。

“我想我們環亞找到了一條好買賣。現在我的老家那邊,很多工廠並不是很好過,雖然工資上面現在還有保證,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領到那麼多的錢,很多以前在廠裡面乾得很好的人,現在在外面廝混的並不少。人員都尚且如此,就更別說設備了。

戈爾巴喬夫那個混蛋,現在根本就不怎麼下訂單,工廠沒有訂單,又怎麼能夠生存?他改革這裡,改革那裡,但就是沒有想過,我們的工人該如何辦?”列夫捷特憤憤的說到。

“或許吧,但這個事情好像和你的關係不大,難道你是準備去當政客?要不然爲什麼這麼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你需要做的是,該如何賺錢,而不是去管那些工人該如何做。當然,或許我們也可以做一些工人的買賣,就好像當年我們和葉利欽書記簽訂的那份合同一樣。

真正有技術的工人,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都能有他生存的空間。我想我們華夏現在,應該能夠很滿足那些工人的要求,只要他們有一技之長,我想在華夏,他們是能夠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當然,這個引進人才的項目,我們還可以再討論討論。我們現在,還是說說該如何購買設備的問題。”不經意間,劉東又想當人販子了。

這倒不是說劉東喜歡幹這樣的勾當,實在是現在的蘇聯人,實在太好用了,就拿幾年前劉東在葉利欽還在位的時候,和葉利欽簽訂的那項人才引進合同來說,依靠着那些科學家工程師,環亞這幾年來的發展當中,在技術上,是絕對離不開他們的支持。

別看這些蘇聯人是外國人,就感覺他們薪資待遇肯定是向那些歐美人看齊的,其實壓根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兒。雖然這些蘇聯人的薪資待遇是要比國內那些人要多一點,但多的這一點,對於劉東來說,完全就不是因爲他們是外國人的因數,而是因爲他們這些人,的確值得那樣的價錢。

就拿最普通的工程師來說,他前些年從蘇聯弄過來的那些工程師,雖然普遍工資要比國內那些本土派們要多上百分之二三十,但他們的技術,卻並不僅僅比國內那些工程師高百分之二三十,而是要多很多。這樣的情況下,多付出一些報酬,根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別說他對那些工程師多好,反而是他對那些人給的待遇比較低廉。

當然,那些工程師們,其實也並沒有吃虧,比起在蘇聯的時候,他們即使有錢也買不到東西的情況,在華夏生活,無論是哪個方面,都要比蘇聯要好很多。

至少,在華夏這邊,他們得到的尊重,比在蘇聯那邊得到得要多。因爲在蘇聯那邊,有很多比他們更牛的人存在。但在華夏這邊雖然有,可並不是在環亞里面很常見。

作爲一個在國內才崛起的新興集團,環亞雖然資本雄厚,但成立的時間畢竟比那些老牌的企業短,所以論到自身培養的人才方面,完全和那些國企沒得比。這些蘇聯來的工程師,完全可以當作頂樑柱來用,這樣對於那些在蘇聯雖然也有身份,但並不算出奇的蘇聯人來說,實在是兩種感覺。

再加上華夏並沒有禁酒令,對於蘇聯這些在酒缸裡面泡大的斯拉夫人來說,絕對是難以抗拒的誘惑。總總原因加起來,就讓那些蘇聯人,即便是明面上工資並不算高,但幸福感絕對要比在蘇聯強上很多倍。在這樣幸福的生活下,他們幹活兒也賣力,連帶着帶徒弟什麼的,也沒有藏私。

這麼多的好處算下來,劉東又怎麼會不對當人口販子感興趣呢?別說一兩千,如果有必要,劉東直接從蘇聯挖上一二十萬蘇聯的工業人才,都不會介意,相信到時候國內的官方,同樣也不會介意。

第454章 車中定論第98章 這就是差距第536章 以小吃大第138章 被發現的危機第178章 政治謀劃第482章 又回香港了第六白三十章 會談葉利欽2第313章 王家付出的代價第65章 一千萬的安置費第212章 解釋誤會第393章 有些麻煩啊第411章 分包業務第320章 交易達成第638章 打馬虎眼第69章 美國新動作第425章 產品和廠商的關係第474章 你確定這地方是船廠?第644章 真不是開玩笑?(上)第495章 在香港的等待第92章 劉輝的秘密第160章 猛料還不夠多第609章 宏偉計劃第282章 首長是好人啊!第639章 聽取計劃第15章 開始佈局第395章 劉家也需要用手段第113章 考察工廠第198章 未來的石油合作第268章 雙向發展第214章 殺手鐗(下)第36章 當務之急第451章 需要顯示自己的價值第213章 解決麻煩第498章 抵達日本第387章 金融業和實業之間發展平衡第97章 徐忠耀的懲罰第297章 能葬送前程的地方第500章 大場面,我喜歡第587章 國退民進第216章 掉坑裡了第159章 展現實力第190章 開超市(上)第251章 合理的解釋第322章 不能再拖下去了第186章 王府會所第313章 王家付出的代價第155章 到底誰尷尬?(下)第336章 兩億美金換石油公司第393章 有些麻煩啊第165章 論十萬噸鋼材的必要性第106章 奢侈的宴會第653章 家族第221章 伴君如伴虎第348章 要建立新的利益共同體第639章 聽取計劃第543章 當面打臉第353章 陳三在央視的能量第154章 到底誰尷尬?(上)第108章 蘇聯的機械也不全第226章 再會首長第645章 真不是開玩笑?(下)第204章 從長計議第140章 嶄新的環亞國際(上)第288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21章 迴歸第677章 蘇聯人用這些東西就行了第91章 私人的力量第360章 徹底擺脫人才困擾第486章 遙望日本第519章 本島地產新項目第229章 大有可爲第132章 謀劃好處第674章 瞭解內幕的陳三第365章 家族政治資源那點事兒第606章 擋不住的誘惑第530章 半年發展情況(下)第95章 意外的衝突第81章 第一次約會第146章 一炮而紅第177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396章 劉家的敗類第329章 關於科技方面的彙報第339章 第一單對外業務第477章 初步摸底第395章 劉家也需要用手段第233章 找茬的人第311章 劉家旁系的問題第174章 王家的一石二鳥計第629章 會談葉利欽1第158章 餐桌上的機鋒第395章 劉家也需要用手段第361章 擋路的臺積電第355章 關係比錢好用第151章 歡迎儀式上的鬧劇第359章 仁人志士的選擇第545章 不好的預感第423章 環亞科研的技術儲備第18章 打劫豐田第468章 高屋建瓴
第454章 車中定論第98章 這就是差距第536章 以小吃大第138章 被發現的危機第178章 政治謀劃第482章 又回香港了第六白三十章 會談葉利欽2第313章 王家付出的代價第65章 一千萬的安置費第212章 解釋誤會第393章 有些麻煩啊第411章 分包業務第320章 交易達成第638章 打馬虎眼第69章 美國新動作第425章 產品和廠商的關係第474章 你確定這地方是船廠?第644章 真不是開玩笑?(上)第495章 在香港的等待第92章 劉輝的秘密第160章 猛料還不夠多第609章 宏偉計劃第282章 首長是好人啊!第639章 聽取計劃第15章 開始佈局第395章 劉家也需要用手段第113章 考察工廠第198章 未來的石油合作第268章 雙向發展第214章 殺手鐗(下)第36章 當務之急第451章 需要顯示自己的價值第213章 解決麻煩第498章 抵達日本第387章 金融業和實業之間發展平衡第97章 徐忠耀的懲罰第297章 能葬送前程的地方第500章 大場面,我喜歡第587章 國退民進第216章 掉坑裡了第159章 展現實力第190章 開超市(上)第251章 合理的解釋第322章 不能再拖下去了第186章 王府會所第313章 王家付出的代價第155章 到底誰尷尬?(下)第336章 兩億美金換石油公司第393章 有些麻煩啊第165章 論十萬噸鋼材的必要性第106章 奢侈的宴會第653章 家族第221章 伴君如伴虎第348章 要建立新的利益共同體第639章 聽取計劃第543章 當面打臉第353章 陳三在央視的能量第154章 到底誰尷尬?(上)第108章 蘇聯的機械也不全第226章 再會首長第645章 真不是開玩笑?(下)第204章 從長計議第140章 嶄新的環亞國際(上)第288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21章 迴歸第677章 蘇聯人用這些東西就行了第91章 私人的力量第360章 徹底擺脫人才困擾第486章 遙望日本第519章 本島地產新項目第229章 大有可爲第132章 謀劃好處第674章 瞭解內幕的陳三第365章 家族政治資源那點事兒第606章 擋不住的誘惑第530章 半年發展情況(下)第95章 意外的衝突第81章 第一次約會第146章 一炮而紅第177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396章 劉家的敗類第329章 關於科技方面的彙報第339章 第一單對外業務第477章 初步摸底第395章 劉家也需要用手段第233章 找茬的人第311章 劉家旁系的問題第174章 王家的一石二鳥計第629章 會談葉利欽1第158章 餐桌上的機鋒第395章 劉家也需要用手段第361章 擋路的臺積電第355章 關係比錢好用第151章 歡迎儀式上的鬧劇第359章 仁人志士的選擇第545章 不好的預感第423章 環亞科研的技術儲備第18章 打劫豐田第468章 高屋建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