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劍指……

朱芳遠見他的表情不像是作僞,也有些迷糊,問道:“既然如此,大明皇帝想要做什麼?除平靖禍難、恢復秩序之外。”

“陛下自然不僅要恢復表面上的秩序,更要恢復朝堂秩序。”朱允熞繼續說道:“此次變亂,是由上王堅決要求處置金家而起。陛下認爲,金家所作所爲並無錯處,不僅不應處置,反而應當予以嘉獎纔是。”

朱芳遠的神情微微一動,但隨即恢復平靜。他都已經最好了最壞的打算,當然不會因爲這點兒折他面子的事情而動怒。他內心反而略有些高興,因爲既然明軍這樣處置,顯然真的沒有罷黜他們家族國君之位的想法。‘不論這次明軍撈走多少好處,都罷了,以後更加小心的侍奉大明就是了。我以後也完全不再理會朝堂之事。’

他正想着,朱允熞又說了幾件要做的事情。當然,在將這幾件事情說完後,朱允熞說道:“這些事情本應由你們處置,但既然明軍暫且接管了朝鮮,這些事情就由陛下直接吩咐。我等會將所見所聞寫作奏摺送至京城,由陛下下旨。”

“陛下親自下旨處置朝鮮的暹粒小事,臣十分惶恐。”朱褆說道。

“陛下乃是天下萬民之天子,朝鮮百姓也是陛下子民,陛下親自處置雖說是你等的失職,但倒也合乎禮儀。”朱允熞道。

聽到這話,朱褆再次行禮,表示惶恐。之後他說道:“不知二位殿下還有何事要說?若是並無其他事情,我就吩咐戶曹的官員準備犒賞大軍的錢糧。”

“還有一件事情,十分要緊。不過此事不宜在此處說。”朱允熞說道,而且撇了一眼朱芳遠。朱褆只得引着他來到旁邊的一間書房。待走進書房關上門後,朱允熞從懷中拿出一份文書遞給朱褆,同時說道:“這份文書,到底是不是你派人送到京城的?”

“這是那份文書的原本?”朱褆一邊接過,一邊隨口答應。

“自然是原本。”朱允熞回答。但其實這份文書並不是原本。原本的文書上蓋的章印使用蘿蔔刻的,只要是見過真章的人都能認出這個印記是假的。爲了更真實些,允熥不得不命精擅模仿他人字體的親信之人將文書又抄寫了一遍,又命人刻了一個足以以假亂真的朝鮮國王大印,蓋在上面。

“這並不是我派人送至京城的,我也完全沒見過這份文書。”朱褆略微看了幾眼,說道。

“既然如此,還請將王妃請出來,我要向她詢問此事。這份文書若是你命人寫的,那理所應當,並無錯處;但除你之外,朝鮮任何人無權請求大明派兵靖難,寫這份文書還着人送到京城,乃是大逆不道的罪過。必須查清到底是何人所爲,嚴加懲處。”朱允熞道。

“此事絕對不是王后做下的!”朱褆語氣堅定的說道。

“是否爲王妃做下的,在下會着人查證。還請將王妃請出。你放心,不會對王妃如何,只是詢問幾句話,王妃也可帶上面紗。”朱允熞語氣溫和,但態度同樣堅定的說道。

朱褆深感屈辱,堅決不願答應。朱允熞漸漸的也不耐煩起來,出言威脅,又派人將朱芳遠叫來。朱芳遠同樣感覺屈辱,但也知道此時不能不低頭,勸說朱褆答應。朱褆不得不同意,但又要求朱允熞必須親自詢問,而且事後不得透露被其他人。朱允熞也答應了。

隨後由宦官將金墨玉帶來,接受朱允熞的詢問。出乎朱芳遠預料,金墨玉只是隨便問了幾句,並沒有追問什麼,得到否定的答案後就離開了王宮。

朱褆當時鬆了口氣。但他沒想到的是,過了幾日,明軍查到了書寫這份文書並且送至大明之人到底是誰:金家的金成復。

聽到這話,朱褆當時腦袋就蒙了。回過神來後他立刻找到朱允熞,要求查看證據。朱允熞的態度依舊溫和,答應了他的請求,拿出證據,還派人將證人帶來。朱褆認真的翻看了證據七八遍,又聽了證人,也就是金成復的一個下人的話七八遍後不得不承認此事證據確鑿,同意抓捕金成復。得到朱褆的同意後,早已將漢城四面封鎖的明軍派出幾十人前往金家府邸緝拿金成復。金家不敢反抗,只能交出他。

金成復對於書寫這封文書之事供認不諱,但不承認用的印是從宮裡偷得,而說是自己模仿旨意上的印章着人刻的。但明軍又派人去搜尋這個蘿蔔刻的印章,卻找不到,翻遍了金家府邸也找不到。

這時又有另外一個被抓起來的金成復的下人招供,說大印是從宮裡拿出來印的。兩個證人都說印是從宮裡拿來的,又找不到金成復所說的蘿蔔刻的印,只能相信大印是來自宮裡。

此事很快傳遍漢城,衆人驚訝之下都覺得大印是王后偷出來給孃家兄弟用的,或者將文書拿進宮裡蓋得。還有人冷笑道:“王后這一招可真妙,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說自己不知此事,只是將大印借給孃家人用了用。”

朱允熞則再次找到朱褆,同他說道:“既然已經證據確鑿,金氏金成復僞造文書,理當處斬,奏摺已經派人送去京城。不過陛下多半會感念他之前的功勞,減免他的罪過,或許會將他流放到某地。”

“這也罷了。”朱褆不在意的說道。他心中也對金成復感到惱怒,對他被流放認爲罪有應得。

但他隨即就打起精神,目光直視朱允熞。朱允熞的態度依舊溫和,但說出的話卻十分鋒利。“除金成復外,此事還有另外一人需要被懲處。朱褆,你的王正妃擅自將大印借出王宮,足可以稱得上謀叛,乃是十惡不赦之罪。自然,身爲王妃需留些體面。我會在奏摺中請求陛下斟酌。不過,她多半會被廢除王正妃之位,之後或是打入冷宮,或者,會被賜死。”

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692章 尷尬第556章 獻女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1136章 上陣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395章 燕軍人第1395章 結果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954章 續婚姻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937章 其它第1682章 “勸降”第687章 白帳第516章 稅清氓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486章 不公平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098章 遺書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474章 第三次第1021章 **主義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62章 撫慰第646章 衛徽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273章 正名第1510章 審問第103章 應酬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514章 議論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983章 獲得了人民羣衆的支持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777章 解惑(二)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186章 故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851章 忘了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616章 齊步走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249章 解釋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231章 藉口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937章 其它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579章 舅爺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479章 囑咐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
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692章 尷尬第556章 獻女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1136章 上陣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395章 燕軍人第1395章 結果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954章 續婚姻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937章 其它第1682章 “勸降”第687章 白帳第516章 稅清氓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486章 不公平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098章 遺書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474章 第三次第1021章 **主義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62章 撫慰第646章 衛徽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273章 正名第1510章 審問第103章 應酬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514章 議論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983章 獲得了人民羣衆的支持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777章 解惑(二)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186章 故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851章 忘了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616章 齊步走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249章 解釋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231章 藉口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937章 其它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579章 舅爺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479章 囑咐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