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

“阿隆索,明國的強大你在兩年多以前應該已經感受過了。但那只是軍事實力的強大。明國的文化習俗也令人着迷,除了我寫在信裡面的,還有……”克拉維約卻纔與吉哈諾見面不久,不太清楚他這次前來的背景,還想要介紹大明的文化習俗。

“這個不急。”吉哈諾馬上打斷他道:“現在最重要的,是瞭解明國對於與我國通商的意願如何,願不願意與我國通商,如何通商。”

“明國皇帝是願意與所有國家通商的,即使是在他們國內被大多數人厭惡的天方教徒,只要願意,也可以到明國做生意。”

“不過明國對於外國商人做生意有很大限制。到現在爲止,雖然傳出了還要增加通商口岸的風聲,但仍然僅有寶安與上海兩個地方允許外國人做生意,只有一個例外:一名來自暹羅的商人被允許在明國京城做生意。外國商人私下裡與明國沿海的商人做買賣的事情當然也有,可如果被抓住就會受到重罰,所以大多數商人還是會去這兩個市舶司。”克拉維約說道。

“因爲非洲與亞洲相連,貨物不能用船直接從印度洋運到地中海,所以包括卡斯蒂利亞在內的所有歐洲國家的商人都不會從海路來到明國做生意。所有來自歐洲的商人一定是通過黑海-東歐-裡海這條商路,在裡海沿岸與明國做生意。如果明國沒有控制裡海東岸的話,還打算在裡海東岸佔據殖民地,作爲與明國人做生意的前進基地。所以我想了解的是明國在中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吉哈諾道。

“怎麼,你不是從西域過來的?”克拉維約有些驚訝的反問。西域西部地區並不是大明中央政權的直轄領土,而是由一位被分封到那邊的藩王所統治。理論上講,是不是與某一個國家通商不需要中央政府的同意;當然,現實與理論還是有差別的,如果允熥堅決不許,尚炳也不會違揹他的旨意。可允熥允許,那其實不用詢問大明中央朝廷的態度,只需瞭解尚炳的意思即可。而尚炳就在西域,如果他們從西域過來,在已經知道大明中央政府同意通商的情況下,不應該問這個問題。

“因爲事情緊急,”吉哈諾大概介紹了一下他這次出使大明的背景,最後說道:“爲了儘快能夠與大明做生意,我率領的使臣團隊從卡斯蒂利亞坐船到亞歷山大港,越過埃及在紅海坐船來到明國,在上海登陸,之後騎馬來到明國的京城。我國海軍聯合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一起越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鞏固了威尼斯人在黑海北岸的一塊殖民地,打算沿着頓河來到與伏爾加河最近的地方,再佔據一塊殖民地,驅使從金帳汗國購買的斯拉夫奴隸修建一條運河,讓伏爾加河與頓河連通。等這條運河修通後,就來到裡海沿岸與明國做生意。”

“因爲修建運河以及與金帳汗國就這條商路的控制權達成一致意見還需要時間,所以讓我走海路先來到明國,與明國簽訂通商協議。我返回西方的時候會從大陸上的商路走,那時運河差不多也能勉強通航了,即使不能通航與金帳汗國的協議應該已經達成,商人能夠放心的走這條商路去裡海做生意。”

“而且,”吉哈諾又小聲說道:“費迪南王子還讓我打聽明國在航海上有沒有什麼新進展。如果腳下的大地真的如同托勒密所說是一個球體,那在歐亞大陸的北方或非洲大陸的南方可能還有連通的大海。如果那樣,卡斯蒂利亞就不用與意大利人聯合了。”

卡斯蒂利亞人熱切期望能夠有直接與印度洋或大明以東的這片大海相連的海路。由於中東的商路被大食人所壟斷,東西方貿易產生的利潤的大頭被大食人得到了,這也是土地貧瘠、又不安心種田的大食人能夠支撐起繁榮的城市、發達的教育、科學和優秀的藝術的原因,一旦失去了貿易帶來的利潤,大食人必定會迅速衰落,他們肯定不可能讓出這條商路。

對此所有的歐洲商人、貴族都非常不滿。他們想要得到一點來自東方的貨物很可能要以傾家蕩產爲代價,許多貴族爲此背上了幾輩子也還不上的高利貸,這或許也是他們屠殺或驅趕猶太人非常賣力的緣故——債主沒了,錢當然就不用還了(與幾年前一個米國小孩的話是不是很像?看來歐洲人與他們後裔的想法是一以貫之的,並且從小就灌輸給孩子)。可雖然有通過消滅債主消滅債務的方法,可他們還是希望來自東方的貨物能便宜一點。

所以當他們有繞過大食人得到東方貨物的可能時,所有的歐洲商人都瘋狂了。他們希望通過新的商路得到來自大明的貨物。

但不同地方的歐洲商人的興奮之情是不同的。威尼斯和熱那亞這些意大利商人是最興奮的。從前整個東方貨物賣到西方的商路是由大食人與意大利人共同壟斷的,大食人負責印度洋這一段,意大利人負責地中海這一段,共同享有巨大的利潤。但大食人的利潤要比意大利人高,他們早就對此不滿了,現在忽然又有另外一條商路出現,意大利人馬上迫不及待的要打通這條商路,擺脫大食人作爲中間商獲得東方的貨物,從而自己壟斷。

但卡斯蒂利亞等國的商人就不像他們那樣高興了。這條新開闢的商路雖然繞過了大食人,但仍然要通過東地中海——這片意大利人已經經營很久的地盤,別人插不進手去,對大多數西歐商人來說區別不大;卡斯蒂利亞的海軍實力強大,是此時歐洲第一,能夠分一杯羹,好像應當高興一些。但人豈有滿足的?此時攝政的費迪南王子就想:‘我們卡斯蒂利亞國的海軍歐洲第一,如果是一條完全不經過任何國家勢力範圍的商路,必定可以獨佔,至少可以佔據大頭,獲得最大的利潤;可現在因爲仍然經過東地中海,必須讓威尼斯與熱那亞這兩個城市的奸商分一杯羹,真是太不公平了。’

所以在吉哈諾臨行前,費迪南特意把他叫來,讓他向克拉維約瞭解此事。畢竟克拉維約已經在大明待了兩年,這樣的大事一定知道。

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83章 告一段落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68章 海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185章 崩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979章 要不要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1181章 軍與監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1124章 傅安(一)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1403章 偷屍體第129章 過山東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939章 鑄炮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1519章 發現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415章 降與死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159章 還是朝鮮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637章 相模國第178章 祭祖第10章 後續發酵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649章 糧典婿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794章 姐弟感情與插曲第363章 哀嚎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番外8:曾經十分悲慘的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95章 新位置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289章 生擒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575章 回 道第103章 應酬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139章 戰——血戰第1426章 好奇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
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83章 告一段落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68章 海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185章 崩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979章 要不要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1181章 軍與監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1124章 傅安(一)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1403章 偷屍體第129章 過山東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939章 鑄炮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1519章 發現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415章 降與死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159章 還是朝鮮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637章 相模國第178章 祭祖第10章 後續發酵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649章 糧典婿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794章 姐弟感情與插曲第363章 哀嚎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番外8:曾經十分悲慘的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95章 新位置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289章 生擒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575章 回 道第103章 應酬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139章 戰——血戰第1426章 好奇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