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你見過哭嗎?

意志堅強。個人遇到再大不幸也不會落淚。他的愛子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後,他吃不下飯,睡不着覺,獨個兒坐在沙發裡一支接一支吸菸,就是沒有落淚。他眼裡有哀傷,有思念,有怒火,就是沒有淚。始終沒有淚!

但是,在另一些場合,我又確實看他眼裡含着淚,眼角淌下淚,甚至是放聲大哭。

我來到身邊後,幾次見他眼裡含淚。其中印象深的有三次。

建國前後,愛看《霸王別姬》這齣戲,多次看。並讓其他中央領導都去看。看到楚霸王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與虞姬生離死別,他的睫毛時常抖個不住,眼睛裡溼漉流的。他是很愛動感情的。他曾用一根指頭按住我胸前鈕釦,用沙啞的聲音說:“不要學楚霸王。我們都不要學!”

喜歡看古裝戲,聽京劇。不同時期偏愛不同的戲。轉戰陝北時,他愛聽並時常唱幾嗓子的是《空城計》、《草船借箭》。在西柏坡時,指揮三大戰役,他休息腦筋的辦法就是聽京劇唱片。喜歡聽高興奎的《逍遙津》.言菊朋的(臥龍弔孝),程硯秋的(荒山淚)。高興了自己也哼幾句(羣英會)。大軍過江前後及進京後,他多次看《霸王別姬》。1953年到1954年,他又連續看了幾遍(白蛇傳)。每次看都流淚,鼻子呼呼地透不過氣。

記得是1958年,來到上海。市委負責同志爲主席準備文娛活動,徵求他意見。想了想,說:“還是看場《白蛇傳》吧。”

於是,市委決定由一名叫李什麼茹(我記不清名字了)的演員領銜主演《白蛇傳》。

晚上,我隨驅車來到上海乾部俱樂部禮堂。觀衆都已坐好,一見走入,都起立鼓掌。一邊招手一邊由工作人員引導走向前排。在前排就座的是市委和市政府的領導幹部。對黨內領導幹部從來不講客套,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再向後面的觀衆招一下手,便坐下了。

就座的前排擺放的是單人沙發,套有灰布套。我照例是坐在他身邊。因爲值班衛士是24小時不離主席身邊的。肚子大,坐下後皮帶便勒腰,所以他一坐,我便依慣例幫他鬆開了腰帶。

演員早已做好準備。一坐下,鑼鼓便敲響了。穩穩坐在沙發裡,我幫他點燃一支香菸。是很容易人戲的,用現在的話講,叫進入角色。一支菸沒吸完,便擰熄了,目不轉睛地盯着臺上的演員。他煙癮那麼大,卻再不曾要煙抽。他在聽唱片時,會用手打拍子,有時還跟着哼幾嗓。看戲則不然,手腳都不敲板眼.就那麼睜大眼看,全身一動也不動,只有臉上的表情在不斷變化。他的目光時而明媚照人,時而熱情洋溢,時而情思悠悠。顯然,他是進入許仙和白娘子的角色,理解他們.讚賞他們。特別對熱情勇敢聰明的小青懷着極大的敬意和讚譽。唱得好的地方,他就鼓掌。他鼓掌大家立刻跟着鼓。

然而,這畢竟是一出悲劇。當法門寺那個老和尚法海一出場,臉色立刻陰沉下來,甚至浮現出一種緊張恐慌。嘴脣微微張開,下脣時而輕輕**一下。齒間磨響幾聲,似乎要將那老和尚咬兩口。

終於,許仙與白娘子開始了曲折痛苦的生離死別。我有經驗,忙輕輕咳兩聲,想提醒這是演戲。可是,這個時候提醒已失去意義。現實不存在了,完全進入了那個古老感人的神話故事中,他的鼻翼開始自動,淚水在眼圈裡悄悄累積凝聚,變成大顆大顆的淚珠,轉啊轉,撲嗤嗤。順臉頰滾落,砸在胸襟上。

糟了,今天觀衆可是不少啊。我憂心地用圍光朝兩邊瞄,身體卻不敢有大動作,怕吸引別人更注意這裡。還好,觀衆似乎都被戲吸引住了,沒有什麼人注意臺下的“戲”。

可是,的動靜越來越大,沮水已經不是一顆一顆往下落,而是一道一道往下淌,鼻子堵塞了,呼吸受阻,嘶嘶有聲。附近的市委領導目光朝這邊稍觸即離,這已經足夠我憂慮。我有責任保護主席的“領袖風度”。我又輕咳一聲。這下子更糟糕,咳聲沒喚醒,卻招惹來幾道目光。我不敢作聲了。

終於忘乎所以地哭出了聲,那是一種顫抖的抽泣聲,並且毫無顧忌地擦淚水,撂鼻涕。到了這步田地,我也只好順其自然了。我只盼戲快些完,事實上也快完了,法海開始將白娘子鎮壓到雷鋒塔下……

就在“鎮壓”的那一刻,驚人之舉發生了!

突然憤怒地拍“案”而起,他的大手拍在沙發上,一下子立起身:“不革命行嗎?不造反行嗎?”

夭哪,我淬不及防!他的腰帶在坐下時已被我解開,在他立起身那一刻,褲子一下子脫落下來,一直落到腳面。我像被人捅了一棍子似地縱身撲向前,抓住他的褲子,一把提上來。我的思維全停止了,只剩下瀰漫的不着邊際的自責和惶恐,用一雙顫抖的手匆匆地笨拙地幫他繫腰帶。我沒有保護好領袖的形象,我爲此不安,難過了很久很久。

卻絲毫沒有責怪我的意思,他甚至毫無感覺掉褲子。他仍然在劇中,大踏步向舞臺上走去。全場的鼓掌聲終於將他喚醒,他稍一怔,也跟着鼓起了掌。我鬆了口氣,主席回到現實中了。

但是,他從不善於掩飾自己的好惡。我的記憶中,他是用兩隻手同“青蛇”握手,用一隻手同“許仙”和“白蛇”握手。

他沒有理睬那個倒楣的老和尚“法海”。

給我印象深刻的的第二次哭,其實是互有聯繫的多次哭。不是某時某刻一次特定的哭。這種帶有過程性和內在聯繫的哭有其複雜深刻的社會及歷史背景,是貫穿了一個小小的歷史過程,就像《白蛇傳》一樣,是從美好的神話故事開始的。

具體說,是從“三面紅旗”的產生而開始的。

三面紅旗的由來,我不可能說全面。我只能從自己接觸中的耳聞目睹,說個小側面。

1955年5月14日.游泳後,來到中南海豐澤園接見警衛部隊。接見中,給警衛戰士規定了三項任務:一、搞好保衛。二、搞好學習。三。做一些社會調查和研究工作。特別闡述了搞好社會調查的方法、態度和意義。要求每一個警衛戰士回家探親時,都要搞社會調查。回來要彙報,要寫調查報告。

爲了解全國的真實情況,特別是農村的真實情況,要求警衛他的一中隊“要搞成五湖四海”。從全國各專區分別選一個,不要重複。

此後,堅持聽那些回鄉戰士的彙報,親自批改戰士們寫的調查報告。

1957年底到1958年初,連續有人彙報農村某些地區出現的“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加大的情況。每次聽過彙報,臉色都顯得陰沉,久久思考着不作一語。

大約是1957年的12月,衛士馬維同志回家,帶回一個窩頭,又黑又硬,摻雜大量粗糙的糠皮。馬維說:“鄉親們就是吃這個東西,我講的是實話。”

的眉毛一下子擰緊,聳高,他的震動顯而易見。接過窩頭時,我看到他的手有些抖。他很費勁才掰開那窩頭,將一塊放人口中,他才嚼了幾口,眼圈就紅遍了,淚水一下子充滿眼眶。第一口嚥下,淚水嘩地淌下來,用決堤的水來形容一點不過分。

“吃,你們都吃,都要吃一吃。”一邊流淚一邊分窩頭,分給我們這些身邊工作人員。我接過一塊窩頭時,那窩頭已經沾了的涕淚。他哭得很厲害。說話聲音很大,又常常便塞,斷續道:“吃啊,這是農民的口糧,是種糧的人,吃的口糧……”

我們都吃了。真難下嚥.又不能不咽。淚水涌溢的直視着我們.特別看了看爲他制定食譜的保健醫生。因爲飲食-直是粗茶淡飯,粗糧爲主,不肯吃保健醫生爲他制定的富於營養的高級食品。我想起敲着他那裝着紅糙米和小米的飯碗說:“全國農民如果都吃上我這樣的飯那就很不錯了……”

沒有吃午飯,也沒有吃晚飯。他的“午飯”是在夜裡,他的“晚飯”是在早晨。他應該睡覺了,我幫他按摩時,他帶着久久思考後仍然困惑的表情對我講話,又像是對另一個並不存在的人講話:“我們是社會主義麼,我們的農民不該還吃窩頭麼!不應該麼……”過了很久,他又說:“要想個辦法,必須想個辦法:怎麼樣才能加速實現社會主義?”

一連幾天,我幾次聽到講“要想個辦法”的話。他與一些中央負責同志討論,也是要想個辦法。

1958年1月陰日.在臨時召集的一次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十五年內趕上英國”的號召。

1959年3月,在成都會議上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基本觀點。

到了5月份,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會後,精神振奮,曾對我說:“中國窮,可是中國有社會主義。中國的老百姓應該比外國老百姓生活更好些。我看做到這一條要不了多少時間了!”

一次。在豐澤園頤年堂會客。送走客人後。一位中央首長與並肩而行,我照例跟在主席身後。他們談得輕鬆愉快,有時還熱烈。這位中央首長說:“現在××X他們提出個大躍進口號,我看這個提法很好。望望他:“唉,大、躍、進?”這位中央首長說:“對,他們搞了個大躍進,今天人民日報上登了。”說:“我沒看到麼。他回頭吩咐我:“銀橋、你把報紙給我找來。”接着,便繼續聽這位中央首長講大躍進。

這張報紙還是由那位中央首長拿來了。看後,在報紙上批了話。記得是“提法很好。”

1958年,一位中央首長向彙報河南七裡營人民公社,說如何如何好,希望主席去看看。去了。參觀中。這位中央首長和河南省委書記不停地彙報着人民公社的優越性。說實請。我那時聽了也是很激動,很感動的。興致勃勃。顯出高興滿意。聽到激動人心處,頻頻點頭:“好麼,好麼……”其中,他接着彙報者關於七裡營人民公社的話頭說了一句:“人民公社好。”

住在專列上。他睡眠極少。睡覺起來,並不是馬上下地,而是沏一杯濃茶,點燃一支香菸,把當天的報紙拿來看。總要看一小時左右才下牀。若無大事,他總是保持着這一習慣。

那天,拿起報紙。目光剛在標題上掃過,使用於拍牀失聲喊道:“哎呀,糟糕,捅出去了!”

我嚇了一跳。只見披着睡衣便跳下牀,手在報紙上扇打着連聲說:“糟糕,糟糕!”

虧膿我就知道,“人民公社好”在報紙上大字標題登出來。是新華社一名記者在參觀七裡營人民公社隨口說了這句話後,當天便寫了文章,弟二天便見了報。參觀時那名記者一直跟在我身邊。

“事先沒討論呢,政治局還沒討論呢……”轉圈走着,看幾眼報紙,叫幾聲“糟糕”。

事後,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有反映。在小範圍內解釋:“這個事情我沒慎重,××同志彙報時,我在參觀時隨口講了這句話。也不能全怪記者。”但已經捅出去了,怎麼辦呢?不久,在北戴河開了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這個問題。參加會議的領導同志都同意辦人民公社,還沒有不同意的。於是。大辦人民公社的決議便傳下來了。

應該實事求是他講,當時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情都是很高的,願望也是非常好的。有點頭腦發熱,但確實是懷着理想和熱情,充滿了只爭朝夕的精神。都希望國家儘快富強起來。沒有經驗,摸索前進,人人開動腦筋。到武漢視察時,又有首長提出大辦食堂如何如何好。聽後,說:“你們寫寫材料,寫成材料我看看。”於是,那位首長馬上吩咐湖北省委一位副秘書長寫了材料。看後,批了,發下去了。同時間,河南省委書記也提出幾個大辦:大辦鋼鐵、大辦農業。大辦公路交通事業、大辦食堂匕

當我面親口講過:“XXx,××;×××,他們送的材料積極。只有彭德懷盡給我送消極材料,批給我看的盡是消極材料。”

應該承認,是欣賞和支持那些熱情高,積極主動,敢想敢於的負責同志。他的這一態度反過來又促使這些負責幹部產生更高的熱情和積極性。到1958年底,“三面紅旗’、“三十萬歲”便正式形成,是一位負責同志歸納總結,提到一塊的。

那是中央在人民大會堂18號會客室裡開會,一位負責同志拿來文章清樣,“三百紅旗”、“三個萬歲”正式提出。三份,像大亨報一樣擺在主席臺旁。那位負責同志在那裡熱情講解。在京政治局委員都去看了。講解時特別指出,三面紅旗。三個萬歲是針對蘇聯赫魯曉夫修正主義集團提出來的。赫魯曉夫反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

到了1959年;開始有些感覺,越來越不放心。他總想看到實際情況,可是不那麼容易。這個問題以後再講。反正進城後,出於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他越來越不易隨便行動,行動總是被事先安排好。都是有準備的。他發脾氣也沒用,就是不許他隨便行動,飛機都不許坐,是中央的決定。

記得這一年,視察各地,又來到河南。請一些同志來開調查會時,反覆問:“大食堂究竟怎麼佯?好還是不好?你們要說實話。我希望你們講真話。”

大家異口同聲說好。不但列舉出許多優越性,還拿出許多面包來,說是大食堂烤的,就是吃這種麪包。將麪包掰開分給大家吃。我也分到一塊。那麪包確實不錯,吃着也很滿意:“嗯,要是全國的農民都能吃到這種麪包。大食堂還是可以的。”

他仍然不放心。他也想搞“突然襲擊”,春着實情。記得有次專列正在急馳,他突然指着遠處一個村子,吩咐我:“通知停車。我要到那個村子裡去看看。我要討一碗紅燒肉吃,看能不能討到?我立刻去打電話。先打給上級有關部門,然後再去。等來到那個村子,不要說討一碗紅燒肉,就是討一隻烤小豬也早準備好了。

到了1959年夏,嚴峻的經濟形勢再也無法完全粉飾爲光明。中央對大躍進、人民公社出現了分歧意見。6月底由韶山上廬山,7月2日開始主持召開形勢座談會,會上,兩種意見爭論很激烈。結果歸納爲三句話:形勢大好。前途光明,問題不少。

七月底座談會結束,作總結髮言。常委們坐檯上,政治局委員坐檯下前排,後面是中央委員。張望人到齊沒有,我知道他主要是找彭德懷。因爲彭德懷寫了那個現在人們都知道的意見書。對這份意見書,開始並沒有當成太大的事,也就是個意見唄。形勢座談會上兩種意見爭論厲害,也只認爲彭德懷是“資產階級的動搖性”,並沒有更高的綱。站臺上一看,嘟囔:“彭總沒來?”我在他身後指指,才發現彭德懷坐在最後一排。沒有和其他政治局委員一道坐前排,而且頭剃光了。很亮。吮吮下脣,沒說什麼,可以肯定心裡不大高興。他的總結髮言主要還是反,‘左”,嚴厲批評了一些頭腦發熱,喜歡放大炮,放衛星的領導。有些批評話講得相當重。但是。從個人感情上講,仍然是親近保護這些領導同志的。他隨後轉身望住朱德同志說:“大食堂不可不散,不可全散。你說食堂不好,總司令啊,在食堂問題上我們略有分歧。”

是在批過“左”之後,又批幾句所謂右的代表,就是彭德懷同志。我當時的感覺是“各打50大板”.“左右擺平”。有句話我印象根深:“軍隊不跟我走的話,我可以重新到鄉下去組織游擊隊,重新建軍。”

講完散會。有走的有沒走的。彭德懷出去最早,是憋了一肚子氣的。喊他沒聽見,或是沒喊住。

開會的禮堂在山坡上,出門下坡,身邊跟着4位中央領導同志,其中一位領導同志朝路邊側過身去小便。就在這時,彭德懷忽然轉身,又朝坡上走來,大概返回禮堂有什麼事。他與走了對頭。

立住腳招呼:“彭總,我們談談吧?”

彭德懷臉孔通紅,胳膊從頭上一輪而過,氣沖沖他說:“有什麼好談的?沒什麼好談的!”

說:“沒關係嗎,我們有不同意見可以坐下來談談心麼。”

彭德懷從身旁一邊走過一邊甩手,聲音很大地嚷道:“有什麼好談的?沒什麼好談的!……”

彭德懷漲紅着臉甩手而去,腳步始終沒有停一停。怔了怔,吮吮下脣,繼續下山。就這樣不歡而散。當時許多中央首長看到了這個場面。

回到住處,本是吩咐我們收拾東西,準備散會走人。可是有些領導同志不幹了,提議解決彭德懷的問題毛當天晚上,我便正式得知不下山了,召開中央全會,討論形勢變成了討論彭德懷問題。於是,沒有參加形勢討論會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們都被召上了山,後來也上山了。

沒有參加中央全會。會議吵得很厲害,吵得聲音很大。吵聲傳來,睡不着覺,他睡不着覺是要發脾氣的,叫我去看看。我跑步去了,見許多人同彭德懷吵。回來學一遍舌。真發火了,寫了批示。中央全會期間。在住的房子裡開了幾次政治局會議,參加會的同志談井岡山時期的問題,也發言說彭德懷一貫不聽指揮不合作。於是我知道,對彭德懷是從紅軍時期清算起了。一直清算到抗美援朝,大躍進,人民公社。聽到批評他“三分合作,六分不合作。”政治局討論決定:只免去彭德懷國防部長和軍委副主席職務,仍保留政治局委員和副總理職務。主活待遇不變。

回北京,彭德懷有一次從菊香書屋的後門自己走進來找。這一次他沒剃光頭,留了很長的頭髮。他提出要求到下面去。說不要去了,年歲大了,下去也不安全。多讀幾本書。彭德懷又要求下鄉。說,下去走走看看還是可以的。

我認爲,廬山會議清算彭德懷,責任不能全推到身上,那份萬言書本來認爲“也就是個意見而已。”批評一下就過去了。彭德懷一賭氣,引起一些人的公憤,在那裡講了一些話,結果事情變大了。當然,應該負主要責任。而且是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一方面想知道實情,但是對講真話的同志,講得不合自己心意時又容不得,這就助長了假話空話的泛濫,給各種騙子以可趁之機。長期養病的就是從廬山會議之後,開始一步步發展,逐漸發展成野心家、陰謀家,走向篡黨奪權,走向反革命,直至走向滅亡。

1959年底,幾名休探親假的警衛戰士,奉命調查和彙報農村實情。他們帶回來農民吃的糠菜窩頭。一路上窩頭已經捂餿,交到手中時,受到震動。他用頂抖的手掰開窩頭分給我們身邊的工作人員:“吃。這是農民的口糧,我們每個人都要吃……”

我分了一小塊,,放進嘴裡,嚼啊嚼,就是咽不下去。這窩頭與河南吃的烤麪包真是天地之差。

我想起了馬維帶來的那個窩頭,想起了講的“要想個辦法”……

獨自拿了一個整窩頭。咬第一口,他眼圈紅了。喉結上下**者,有些室塞。咬第二口,淚花沾溼了睫毛。咬第三口,淚水已經嘩嘩地淌下來。

他哭了。無聲的哭是最沉痛的哭。我相信,他想到的決不止是農民受了苦,他一定還想到了河南吃的烤麪包,在鐵路旁的村子裡吃的紅燒肉,想到了一個領導者的責任,想到了他的美好理想與嚴酷的現實……

1996年是最困難的一年。7個月沒吃一口肉。常常是一盤馬齒寬(一種野菜)便充一餐飯;一盤子炒菠菜就支撐着工作一天。我替他按摩時,他腳背踝部的肌膚按下去就是一個坑,久久不能平復。這是浮腫。周恩來一次又一次來勸說:“主席,吃口豬肉吧,爲全黨全國人民吃一口吧!”搖頭:“你不是也不吃嗚?大家都不吃。”宋慶齡特意從上海趕來,親自帶給一網兜螃蟹。對宋慶齡始終保持着特殊的尊敬,所以收下了螃蟹。然而,宋慶齡一走,便將螃蟹轉送了警衛戰士。

1960年底的一天,起牀後不吃不喝,一支接一支吸菸。菸灰缸快滿了,他才張口向值班衛士封耀鬆交待:“小封,你去把子龍、銀橋。高智、敬先。林克和東興同志叫來。今天在我這裡吃飯。”

下午,我們7個人同圍在一張飯桌上吃飯。沒有酒,沒有肉,只是油和鹽多一些。的竹筷子伸向菜盤,不曾夾菜便又放下了。環顧我們7個人。於是,我們也停放下筷子。

“現在老百姓遭了災。你們都去搞些調查研究。那裡到底有些什麼問題啊?把情況反映上來。的聲音沉重緩慢,停頓一下又說:“人民公社。大辦食堂,到底好不好?羣衆有什麼意見?反映上來。”

我們紛紛點頭。

手指我和葉子龍:“你們下去,到山東去,廣泛調查研究。”

我和葉子龍一起點頭:“是,主席。”

又望住封耀鬆:“小封啊、你去不去?”

封耀鬆說:“去。”

點頭:“那好,那好。”他擡起眼簾掃了一圈,目光變得嚴肅犀利:“要講真話,不許說假話。不許隱瞞欺騙!”

那天夜裡仍是封耀鬆值班。據他彙報,他替做睡前按摩,想着心事,淚水又嘩嘩地涌出來。撫着封耀鬆的後背流着淚說:“小封,我不放心哪。他們許多事瞞着我,我出去到哪裡,他們都能有準備。你們要下去。你們能看到真實情況,要告訴我真實情況……”

睡不着,起來用鉛筆在宣紙上給我們吃飯的7個人寫了一封信,叫我們不去山東,改去信陽專區。那裡開始好轉,有救濟糧。他怕我們“很飢餓”。信尾一句是:“我今年已經是67歲了,老了。你們大有希望。12月26日是我的生辰。1960年12月26日”

唉,我們怎麼忘了主席的生日呢?以往都是我們早早就吵嚷要給他過生日.他不允許。特別是在陝北的時候……

沒有能容得下彭德懷講真話,但是,他一貫鼓勵支持我們這些貼身衛士講真話。比如衛士田雲玉的爺爺是作坊主,父親是工人。搞公私合營時,間田雲玉:“你爺爺反對合營,你父親積極支持,那麼你呢?你站在爺爺一邊還是站在父親一邊?”田雲玉說站在爺爺一邊。說:“我不論你的政治立場,我喜歡你,因爲你肯講真話,我們很合得來。”又比如大搞合作化運動時,我國農村探親,回來向彙報:“區裡幹部把老鄉們集中到場院裡,說:‘跟蔣介石走的站那邊,搞單幹;跟走的站這邊,搞合作化。’這不是強迫命令嗎?說:“感謝你帶回真實情況。”他當即給河北省委寫了信,嚴肅批評了這種簡單化,強迫命令的工作方法。

這一次,我們一行人去了河南信陽。半年後回到北京,如實彙報大辦食堂確實不好。之後,我們又去江西勞動半年。到江西時,中央已下指示取消大食堂。

給我印象深刻的第三次哭,就是我離開他的身邊,去天津工作的那一次。

我已經講過,那次將我攬入懷中,抱緊我放聲大哭,手在我的背上下停地拍打着,淚水和我的淚水融合爲一體。

後來,我提出爲再梳一次頭。

經常處於用腦過度的狀態。梳梳頭可以促進腦都血液循環,幫助他減輕疲勞,恢復精力。

我爲梳頭,從前向後精心梳理。我忽然心顫,淚水又充滿眼圈。眼前變得朦朧

記得三大戰役結束後,興奮到極點又疲憊到極點的,朝靠椅上一仰,痛快地嘿了一聲,說:“銀橋,來,痛痛快快梳個頭,痛痛快快歇口氣!當時,我的興奮喜悅之情絲毫不亞於。我拿來梳子,說:“主席,我慢慢梳。你閉上眼打個噸吧。那時,的頭髮濃密、堅硬。烏黑油亮。我從前向後慢慢梳理,頭髮在齒縫間富於活力的鼓涌而出,摩擦梳齒沙沙作響。我欣賞着那泉水一樣旺盛鼓涌的黑髮,忽然覺得什麼東西閃一下亮,灼痛了我的兩眼。我忙俯身下去重新梳他的鬢角,凝視觀察尋覓,終於失聲叫喊起來:“哎呀,主席,您有了一根白頭髮!”

正在閉國養神,聞聲似有所動,眉毛慢慢地皺起來,深深“嗯”一聲。

我問:“給你拔下來吧?”

略一沉吟,吮吮下脣:“拔吧。”

我仔細挑出那根白髮,捏緊了,猛一揪,先拿到自己眼前看看,確信沒拔錯,再送面前請他看。

凝視那根白髮,眼睛一眨不眨,皺緊的眉毛又漸漸舒展開,笑了。他輕輕哺出兩個字:“值得。

事後,我愛人還衝我嚷:·‘好啊,銀橋,你敢在主席頭上拔毛!”

這些往事好像就發生在昨天,清晰真切,歷歷在目。可是一眨眼,那旺盛的黑髮不見了,梳齒間靜靜滑過的是柔細。灰白、稀疏的頭髮。兩鬢頭髮雖然還多,卻白了快一半。經過3年困難時期,明顯蒼老了許多。現在形勢終於好轉。可是,值得吧?……

“主席,我走後,你更要注意身體。”我含着淚說。“你的頭髮白了這麼多,你太操勞了……”

停了很久才掀起眼皮。他的眼圈紅紅的。說:“老了。等我死了以後,你每年到我墳上看我一次,行嗎?

叫我怎麼回答呢?我當然會每年去看他,但我真心希望他老人家萬歲。萬萬歲。

我轉開話頭:“主席給我寫幾個字吧?”

“我沒有新詩,給你抄一首舊詩吧。星期六,你們全家來我這兒.照照相……”

爲我寫了《長征》詩,簽了名。寫在大摺子上。中央主要負責同志都在那摺子上題字留了名。摺子另一面有當時全國最著名的一些畫家爲我留了書畫。可惜,我分配到河北省天津市工作後,省委第一書記索去說看看,後來又說丟了。再不曾要回來。

他不明白,我的損失是在心上。

第十八章第十六章第十四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二章第七章第十五章第五章第十六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十六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七章第十八章第十六章第六章第一章第十七章第十七章第一章第十五章第十四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二章第十五章第十四章第二章第十四章第一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四章第十八章第十六章第六章第十七章第三章第七章第二章第十六章第十一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三章第二章第五章第十九章第九章第十九章第十七章第一章第一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五章第十七章第九章第十八章第十七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五章第九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九章第十八章第九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十九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四章第十章第二章第十七章第八章
第十八章第十六章第十四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二章第七章第十五章第五章第十六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十六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七章第十八章第十六章第六章第一章第十七章第十七章第一章第十五章第十四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二章第十五章第十四章第二章第十四章第一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四章第十八章第十六章第六章第十七章第三章第七章第二章第十六章第十一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三章第二章第五章第十九章第九章第十九章第十七章第一章第一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五章第十七章第九章第十八章第十七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五章第九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九章第十八章第九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十九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四章第十章第二章第十七章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