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一心跑路,所以是輕裝而出,所有的糧抹輜重都統統地拋掉了,趙固領軍衝殺在前,試圖一舉突破晉軍的防線。
晉軍對高都的圍困並不是那種死貼着城牆的圍困法,而是有一個長約一兩裡的緩衝地帶,在這個緩衝地帶上,晉軍佈置了無數的陷坑,陷坑之中,倒插着許多的利刃。
陷坑是對付騎兵比較有效的手段,騎兵速度較快,一旦踏上陷坑,再想抽身而退幾乎是不可能了,連人帶馬跌落進去,瞬間就會被坑底的利刃給刺穿。
趙固率軍而出,打前戰的基本上也全是騎兵,趙固就是想用騎兵的速度來摧垮晉軍的防禦陣地,但速度越快,跌落到陷坑之中的可能性就越大,許多的騎兵本來正在高速奔馳着,突然地馬失前蹄,連人帶馬就消失了。
前面的跌落進去,後面的收勢不住,也會跟着衝下去,短短的一截路,匈奴軍就損失了不少的人馬。
趙固一看情勢不妙,再這麼衝下去,損失只能是更大,他不得不下令匈奴騎兵放緩速度,並在前面派出探路的士兵,把前面有陷坑的地方標出來,好讓騎兵繞過去。
速度放緩之後,倒是再沒有匈奴兵掉到了陷坑裡了,但匈奴人的整體攻擊速度,已經完全地降了下來,等他們推進到晉軍大營的前面,氣勢已經是蕩然無存了。
這正是羊祜所要的效果,指望陷坑根本就不可能消滅多少匈奴兵,陷坑的真正用途,就是來延緩敵人的進攻速度的,如果讓匈奴人把攻擊的速度提起來,以騎兵的衝擊力,那是相當可怕的。
而現在匈奴兵爲了躲避陷坑,降低了速度,等他們到達晉軍營寨的前面,面對的是一條極寬的壕溝和如雨的箭矢,匈奴人的突圍之旅,註定不會太平坦。
不過爲了突圍的成功,趙固也是使出了渾身的解數,冒着箭雨,強填壕溝,不計傷亡代價地發起狂攻,試圖從晉軍營寨之中撕開一條道來。
晉軍當然不可能讓匈奴人如願,羊祜調動軍隊,採用積極的防禦手段,拼命地阻擋着匈奴人的進攻,雙方在晉軍營寨的前沿陣地上,展開了殊死的搏鬥。
劉淵這邊也派出了人馬來接應趙固,一個從裡往外攻,一個從外往裡攻,裡外夾攻,拼了命的也要殺出一條血路來。
高都城裡,可是有着四萬多人的軍隊,劉淵當然不可能放棄,不管用什麼方法,也必須要撕開晉軍的防線,將這四萬多人解救出來。
匈奴人這邊不遺餘力地突圍,幾乎動用了全部的力量,晉軍四面圍城,僅僅是北面的防守力量,肯定要薄弱的多,羊祜及時地將其他三處的軍隊調集過來,堅守陣地,以阻擋匈奴人的狂攻。
雙方的戰鬥進入了白熱化的程度,匈奴人每向前一步,都會付出相當慘重的傷亡代價,當然,晉軍爲了阻擋匈奴人的突圍,也是竭盡全力,同樣的也是傷亡重大。
趙固完全是殺紅了眼,他手使一把大刀,身先士卒地衝在最前面,這一戰到匈奴人是至關重要的,高都丟了已經是一個最大的失敗了,如果這四萬人馬再逃不出去的話,那匈奴人的損失就海了去。
求生的*激勵着每一個的匈奴兵,沒有人願意在高都這兒丟掉性命,所以幾乎所有的匈奴兵都迸發出驚人的鬥志,在趙固的率領之下,拼死而戰,突破了晉軍的一道又一道的防線。
窮寇莫追,歸師莫掩,羊祜也很清楚,如果拼盡全力來阻擋匈奴人突圍的話,結果也只能是兩敗俱傷的局面,這樣的仗,顯然不是羊祜所希望看到的,於是在雙方相持了一段時間之後,羊祜下令晉軍主動地讓出一條路來,避免與匈奴軍發生過於激烈的交鋒。
有路逃命,誰還再拼命打仗,晉軍讓出一條路之後,匈奴兵是狂奔逃命,一刻也不敢再多做停留。
但晉軍所讓出來的道路並不太寬,匈奴人再加上雜胡的人馬,逃命起來,擁擠不堪,晉軍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在兩側予以掩殺,一路地進行追斬,這樣晉軍所殺的匈奴兵,比起一昧地堅守陣地的效果還要明顯。
趙固渾身浴血地衝出了晉軍的團團包圍,殺出了一條血路,帶着匈奴人最終是脫險逃出。他一口氣地衝到了劉淵的面前,翻身滾鞍落馬,泣拜道:“末將不辱使命,終於再能見到大王之面了。”
劉淵不禁唏噓感嘆,想當初匈奴人縱橫河北之時,揮灑自如,而如今一個小小的突圍之戰,都打得如此地艱苦,真是時過境遷,世事難料啊!他好生地安慰了趙固幾句,吩咐身邊的人帶他下去休息。
趙固成功突圍之後,匈奴人也僅僅是逃脫了一半的人馬,後面還有齊萬年、郝元度、彭蕩仲率領的雜胡人馬兩萬多人,依然沒有突圍成功。
讓趙固率着匈奴人突圍出去,羊祜已經算是網開一面了,再如果讓氐人等雜胡人的人馬也逃掉的話,晉軍豈不是收穫不大?爲了擴大戰果,同時羊祜也是欺人過甚,一舉又掐斷了匈奴人的突圍路線。
羊祜和齊萬年在河內打了幾年的交道,彼此間知根知底,如果從戰力上來講,齊萬年的氐軍等諸胡人馬還是和匈奴人的軍隊有一些差距。
現在匈奴人已經是揚長而去了,因爲趙固的突圍成功,劉淵在外線的夾擊之勢也爲之放援,畢竟每一次地衝擊,都會讓匈奴人承受不小的傷亡代價。爲了救援自己的軍隊,那的是拼盡全力也在所不惜,但爲了氐人等諸胡人馬,劉淵倒是沒的再下軍令,拼死也要救他們出去。
看到斷後的是氐人、盧水胡人及別部的匈奴人,劉淵選擇了沉默,畢竟再打下去,匈奴人的傷亡會越來越多,而救出去的,也僅僅只是這些外胡之人,多少會讓劉淵覺得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