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進京(一)

萬曆四十三年十月,兩艘商船停靠在京杭大運河之畔的臨清衛河碼頭,當先船頭上站立兩名青年男子,一名二十四五歲模樣,一名十七八歲模樣,碼頭上迎接的是一名身着武官服色的三十歲左右的衛所軍官。

船工搭上船板,那名十七八歲的青年在前,二十四五歲青年在後,兩人踏着船板走上岸。

那名武官走上前,伸手扶了一把前邊的青年,待其站定,一揖到地,說道:“恩公,三年不見,真想死田某了。”

那青年一拱手,回了一禮,說道:“濟民兄,別來無恙?”

武官回道:“恩公,千萬不要這樣稱呼,叫我濟民就行。”

那青年一擺手說道:“不可,咱們有過命的交情,豈能拘於俗禮?你年長於我,稱你一聲兄長是應該的。恩公二字以後休提,你叫我任之就好。”

那武官聽青年如此一說,感激地說道:“恩公既然如此說,那我以後還是稱呼你公子,你還是叫我名字,稱我兄長我渾身不得勁。”

“行,那就這麼辦吧。”那青年說完,轉身對那二十四五歲的青年說道:“大哥,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臨清守禦千戶所千戶田有良,字濟民。”

又對那武官介紹道:“濟民,這是我內兄申紹芳。”

那武官連忙上前見禮,也是一揖到地:“見過申大人。”

那二十四五歲的青年連忙回了一禮。

說到這裡,讀者諸君應該已經明白,那個十七八歲的青年就是王興,字任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就是申紹芳,字自如,武官就是田有良,字濟民。

王興於四十一年春參加院試,有薛閻王暗助、王以寧照拂,得了院試第一名,也稱爲院首。今年八月參加鄉試,又得了頭名,又稱爲解元。

儘管王興平時非常注意太老師身體,不斷地讓陳樹給予調養,申時行還是沒有逃脫歷史宿命,於萬曆四十二年四月去世。神宗聞訊非常悲痛,詔贈太子太師,諡號“文定“。

申用懋和申紹芳父子,申用嘉和申用功芊父子聞訊立即“丁憂”回籍,申用懋和申用嘉兩兄弟自是要結廬守孝三年,申紹芳、申紹芊是“齊衰不杖期”,孝期一年,現已經出服。

王興考取秀才功名以後,申時行可能覺得自己時日不多,力排衆議,給王興和申紹儀定了親,又擔憂如自己去世,申紹儀三年內不能結婚,於四十二年初給兩人完婚。所以,申紹儀作爲出嫁孫女,“齊衰三月”,也早已出服。

王興對太老師的良苦用心自是非常感激,他原來是準備考取舉人以後再向申府提親,對於申時行的死,他早有心理準備。

他是這樣算的,申時行四十二年去世,申用懋的孝期是三年,那麼等申用懋過了孝期就是四十五年,那時再結婚,他十九歲,申紹儀十八歲,身體發育都剛剛好,按後世的習俗,其實就算早的了。

但在今世,盛行早婚,女子十四五歲結婚正好,再小一點結婚的都有。申紹儀如果等到十八歲再結婚,就算“大齡剩女”了。

申時行顯然不願意讓孫女成爲“大齡剩女”,當然看好王興的前途是先決條件,這纔有了讓兩人早日結婚的決定。

申紹儀的陪嫁丫頭有四個,除了屏兒、畫兒,沈氏又給了兩個,都是十二三歲的小女孩,申紹儀給她們取名琴兒、棋兒。另外,申時行逝後,沈氏把秋韻也給了紹儀。

伺候申時行的丫頭,按沈氏的意思,都配了外院的小子。但秋韻不知何故,死活不願意,口口聲聲願意伺候孫小姐一輩子。沈氏念她伺候老太爺有功,就遂了她的心願。

……

王興中舉以後,終於還是接受了衆鄉鄰的投獻。有希圖減輕租稅投獻土地的,也有希圖免除徭役典身爲奴的。這樣一來,王家真正成了周家村除了申府以外最大的豪門了。

王興一直不願意接受投獻,他認爲,造成大明朝財政匱乏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土地兼併,其中土地投獻就是土地兼併的開始。大明朝大廈將傾,沒必要再伸手推上一把,所以按他原來的意思,不接受土地投獻。

隨着他的志向轉變,對於投獻的想法也轉變了。大廈將傾就傾了吧,大不了再重建一個。他的治政理念,得到自己有了權力以後才能實施,如今要是當出頭椽子,必然遭受士大夫階層的嘲諷甚至打壓,可別還沒立定腳跟,就先被擊倒在地,這可與他的志向不符。

……

上個月,申紹芳接到吏部行文,起復他爲工部營繕司主事,正好王興考中了舉人,要去京城備考明年的會試,兩人商量以後,決定偕同進京。

田有良自梁山平亂以後,升了百戶,後來申用懋知道他是女婿所救之人,把他調出漕運總督衙門,到濟寧衛擔任百戶,又幾經照拂,不到三年時間,就升了千戶。後來濟寧衛撤銷,改爲臨清衛,隸屬臨清守禦千戶所,他也就跟着來了臨清駐紮。

升了千戶以後,田有良覺得自己有點地位了,得取個字了,裝也得裝個文雅吧,於是寫信給王興,讓他給取個字。按說,取字之人得是師長,但田有良不聽那個,覺得王興是自己的恩公,是自己尊敬之人,讓他取字正合適。

王興知道他的心思,況且他是現代的靈魂,對於這些本來就不是十分在乎,於是欣然答應。思考良久,覺得他名字是田有良,意思是地裡有糧食,那就叫濟民吧,有糧食還要賙濟百姓的意思。

於是,田有良就有了“濟民”的字。

……

卻說田有良和王興、申紹芳見過禮以後,對王興說道:“公子,既然到了臨清,就住幾天吧,這裡挺繁華的,小吃也天下聞名,還有鏊頭磯等景點,讓夫人們都歇歇腳,如何?”

王興看田有良語氣誠懇,眼裡露出希冀的目光,知道他是真心實意,遂看向申紹芳:“大哥,濟民真誠相邀,要不就歇歇腳?擾他一天?”

申紹芳笑道:“任之,儀兒和你嫂子早就在船上呆膩了,住一兩天也行,只是太過打擾田千戶了。”

“申大人說哪裡話?我求之不得呢。”田有良高興地說道。

第一百二十三章 曹文詔來投第一百八十一章 連升三級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東道上(二)第五十二章 梁山巡檢司第五十章 以死明志五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賑饑平亂(十八)第五十九章 預言成真第十四章 老爺疼疼我吧第六十九章 發昏不當死,萬事須自強第二十七章 潘莊冬訓(五)第十八章 兩個請求第八十章 會商大計第七十四章 中秋喋血(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奉旨出京(八)第九十三章 手弩和地雷第一百五十一章 山東道上(十二)第七十六章 中秋喋血(四)第六十二章 剿匪會議第四十二章 杏榜名標(三)第八十章 和氣生財第四十一章 杏榜名標(二)第十章 讀書只爲遮人眼第二十章 再遇邵儀第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六十章 遼陽城外不和諧的一幕第九十五章 情報戰(感謝書友ha1846)第一百八十五章 紮根山東,暗圖江南第一百章 三必打第四章 親情第五十八章 還是回家好第一百七十章 賑饑平亂(十九)第二十三章 激將法第三十九章 北地梟雄(四)第一百章 三必打第一百三十三章 奉旨出京(二)第十八章 同年聚會(二)第二十七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八十五章 你看出什麼了?第八十一章 潘壽的疑惑第七十五章 中秋喋血(三)第三十八章 招鬼難第一百四十章 山東道上(一)第五十一章 遇襲(二)第六十八章 抗稅風波(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奉旨出京(七)第六十三章 朱軒媁的怪心思第三十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百三十三章 奉旨出京(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智者一言勝良藥第一百二十九章 好奇心害死人第二十五章 朝堂議戰(二)第五十二章 仁與暴之分第一章 撫順危機第一百零五章 身臨絕境第五十二章 先保血脈第一百四十六章 山東道上(七)第十一章 訓 婢第一百二十五章 假子引得真子來第二十一章 別樣《臨江仙》第六十七章 張家亂起(二)第三十章 丫環也有上進心第五十一章 不會放過賊子第四十七章 黎明情話(爲明亮照我心的打賞加更)第二十八章 吳牲犯難第一百二十八章 談判(三)第七十八章 李家亂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華書店開業第五十二章 先保血脈第一百零七章 斯文人吃虧第六章 朝中異議第九章 他的話何時落空過?第十六章 爲政基調第八十五章 你看出什麼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賑饑平亂(二十)第四十七章 認義子是爲佔其母?第十五章 書房旖旎第四十八章 大膽的丫頭第二章 坐懷就亂第六章 權閹初現第十八章 溫潤君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賑饑平亂(六)第一百零九章 破雷無計(一)第二十五章 第一把火第三十七章 打臉黃景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惡整週永春(一)第七十六章 深夜麗人來第二十九章 船上風情第九十二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八十九章 朱由楫之薨(一)第三十三章 羨慕他有媳婦?五十七章 再次驚喜第七十二章 曲解王興第九十一章 感動劉招孫第八十章 楊鎬惱了第五十九章 病入膏肓難施救第九十四章 兄弟爭鋒第一百九十章 朱由楫之薨(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英子來了第十四章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第一百二十三章 曹文詔來投第一百八十一章 連升三級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東道上(二)第五十二章 梁山巡檢司第五十章 以死明志五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賑饑平亂(十八)第五十九章 預言成真第十四章 老爺疼疼我吧第六十九章 發昏不當死,萬事須自強第二十七章 潘莊冬訓(五)第十八章 兩個請求第八十章 會商大計第七十四章 中秋喋血(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奉旨出京(八)第九十三章 手弩和地雷第一百五十一章 山東道上(十二)第七十六章 中秋喋血(四)第六十二章 剿匪會議第四十二章 杏榜名標(三)第八十章 和氣生財第四十一章 杏榜名標(二)第十章 讀書只爲遮人眼第二十章 再遇邵儀第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六十章 遼陽城外不和諧的一幕第九十五章 情報戰(感謝書友ha1846)第一百八十五章 紮根山東,暗圖江南第一百章 三必打第四章 親情第五十八章 還是回家好第一百七十章 賑饑平亂(十九)第二十三章 激將法第三十九章 北地梟雄(四)第一百章 三必打第一百三十三章 奉旨出京(二)第十八章 同年聚會(二)第二十七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八十五章 你看出什麼了?第八十一章 潘壽的疑惑第七十五章 中秋喋血(三)第三十八章 招鬼難第一百四十章 山東道上(一)第五十一章 遇襲(二)第六十八章 抗稅風波(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奉旨出京(七)第六十三章 朱軒媁的怪心思第三十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百三十三章 奉旨出京(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智者一言勝良藥第一百二十九章 好奇心害死人第二十五章 朝堂議戰(二)第五十二章 仁與暴之分第一章 撫順危機第一百零五章 身臨絕境第五十二章 先保血脈第一百四十六章 山東道上(七)第十一章 訓 婢第一百二十五章 假子引得真子來第二十一章 別樣《臨江仙》第六十七章 張家亂起(二)第三十章 丫環也有上進心第五十一章 不會放過賊子第四十七章 黎明情話(爲明亮照我心的打賞加更)第二十八章 吳牲犯難第一百二十八章 談判(三)第七十八章 李家亂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華書店開業第五十二章 先保血脈第一百零七章 斯文人吃虧第六章 朝中異議第九章 他的話何時落空過?第十六章 爲政基調第八十五章 你看出什麼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賑饑平亂(二十)第四十七章 認義子是爲佔其母?第十五章 書房旖旎第四十八章 大膽的丫頭第二章 坐懷就亂第六章 權閹初現第十八章 溫潤君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賑饑平亂(六)第一百零九章 破雷無計(一)第二十五章 第一把火第三十七章 打臉黃景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惡整週永春(一)第七十六章 深夜麗人來第二十九章 船上風情第九十二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八十九章 朱由楫之薨(一)第三十三章 羨慕他有媳婦?五十七章 再次驚喜第七十二章 曲解王興第九十一章 感動劉招孫第八十章 楊鎬惱了第五十九章 病入膏肓難施救第九十四章 兄弟爭鋒第一百九十章 朱由楫之薨(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英子來了第十四章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